当前位置 首页 神医狂后:暗帝,欠调教! 第129章 我的仇,我自己报

《神医狂后:暗帝,欠调教!》第129章 我的仇,我自己报

作者:爷本非爷 字数:894 书籍:神医狂后:暗帝,欠调教!

  秋水眼中精光一闪,盯着锦饱公子,缓缓道:“单凭这一手快刀,阁下已可傲视江湖,怎么我老人家从来没听人说起过啊?”

  锦饱公子拱手笑道:“恕在下冒昧,想必是秋先生当面?”

  秋水冷冷地哼了一声。

  锦袍公子道:“承秋老先生抬爱,在下愧不敢当。在下初来中原,乃是一无名小卒尔。”

  秋水忽然间觉得这锦袍公子似乎有些眼熟,竟似在哪里见过一般,但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

  锦饱公子道:“今日得见秋老先生,真是在下的荣幸,不知老先生可愿移步……”

  秋水目光闪动着,道:“年轻人,你叫什么?”

  锦袍公子恭声道:“在下姓张,张飞鸿。”

  秋水道:“你刚才说你是初来中原?”

  张飞鸿道:“是。在下祖居闽南。”

  秋水冷冷一哼,道:“祖居闽南?嘿嘿,石和尚是你什么人?”

  张飞鸿茫然道:“石和尚?什么石和尚?”

  秋水眼中精芒更盛,冷然道:“张公子,不要再装糊涂了,‘狂刀三十八’是石和尚秘藏独门绝技,你当老夫不知道吗?”

  第八章 飞鸿初现

  “石和尚”三个字刚一出口,一旁正起劲煽风点火的混混儿们立马都住了口。

  眨眼间,四下里看热闹的人群四散走开了,那帮混混儿跑得比谁都快。

  “石和尚”这三个字是不能沾的,一沾就会倒大霉。

  这已经不是吃亏挨揍甚至掉舌头这一类“小事”了,弄得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

  自古“民不跟官斗”,这也是混混儿们的信条之一。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对官府的态度绝对是敬而远之。

  “石和尚”这三个字,却跟当今朝廷有着极深的牵连。

  伸手随便在街上拦下一个人,只要不是傻瓜白痴,没有不知道本朝开国皇帝就是朱元璋的人。知道朱元璋的,绝不会不知道张士诚。

  大明子民谁不清楚,朱元璋的天下与其说是从元鞑子手中夺来的,不如说是自张士诚、陈友谅手中争过来的更确切一些。

  石和尚便是张士诚手下一员著名的猛将。

  张飞鸿却似更茫然。“‘狂刀三十八’?听老先生的意思,是认为在下适才所使是‘狂刀三十八’啰?”

  秋水冷冷道:“不是‘狂刀三十八’,又是什么?”

  张飞鸿似乎怔了怔,苦笑道:“不瞒老先生,在下自己也不知道。”

  看他的样子,不像是在说假话。

  秋水不勉有些奇怪:“令师是谁?”

  张飞鸿道:“在下的授业恩师,是一位游方道长,传了在下这一手刀法后,便飘然离去,在下连他的名号也不知道,他也没说这是什么刀法。”

  秋水道:“哦?是道士,不是和尚?”

  张飞鸿道:‘不错。”

  围观人众早已散得一个不剩,那卖艺的小班子却没有离开,秋水一直盯着张飞鸿,却没留心班头的脸色早已变了,那双半睁半闭的略显浑浊的眼睛里,隐隐跃动着一丝凶光。

  秋水道:“你真不知道石和尚?”

  张飞鸿道:“适才老先生提及‘狂刀三十八’,在下已想起了,他不就是当年那位号称‘快刀无敌’的石将军吗?”

  秋水微微点着头,冷冷地盯着他。

  张飞鸿又道:“那位石将军不是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吗?”

  秋水还是不说话。

  他越看越觉得张飞鸿眉眼之间实在是像极了他曾见过的某一个人,但这“某一个人”现在在他脑子里始终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怎么想也想不起到底是谁。

  但张飞鸿适才所露的一手刀法,毫无疑问绝对是“狂刀三十八”,秋水自信绝不会看错。

  莫非是张飞鸿所说的“游方道人”同石和尚有什么关系?

  秋水不再多想,更不愿再同张飞鸿纠缠下去了。

  不知为什么,在临风茶楼上一见到张飞鸿时,他的心里就泛起了一丝反感。

  其实张飞鸿是个让人很难产生反感的人,但秋水就是看不惯他。

  虽说没弄清他的来历,但秋水已可以肯定他绝不会是职业刺客。只要他不是来对付他的职业刺客,再纠缠下去又有多大意思呢?

  秋水淡淡道:“张公子究竟是什么来头,老夫不感兴趣,适才张公子尾随老夫走了半条街是什么目的,老夫也懒得问了。就此别过。”

  他是说走就走,话音刚落,人已在丈余之外。

  张飞鸿急道:“秋帮主……”

  秋水转身怒道:“干什么?你有完没完?”

  张飞鸿一怔,忽然间想起在茶楼上小秃子说起的秋水极爱围棋的话来,忙拱手道:“在下于围棋一道,颇有心得,久闻秋帮主奕道精湛,极想请教一局。”

  秋水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张飞鸿哪里知道,他这下可真是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

  秋水寒声道:“你小子敢再对老夫出言无状,后果你自己想必很清楚!”

  张飞鸿愕然。

  他实在不明白自己什么时候对秋水“出言无状”了。

  秋水重重哼了一声,一甩长袖,扬长而去。

  张飞鸿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摇一摇头,又叹了口气。

  花脸男孩忽然道:“公子爷,他就是白袍会的秋帮主吗?”

  张飞鸿点点头,含笑对班头道:“阁下可是江湖上人称‘梅花拳’的曹先生?”

  班头拱手道:“不敢,在下正是曹勋。”

  他的眼中闪动着一丝惊疑、一丝戒备。

  张飞鸿一笑,低声说道:“人生百年何所为,应是飞鸿踏雪泥,虬髯高踞胡床笑,弹杀百万野僧骑。”

  曹勋浑身一震,忙低下头。

  他的嘴唇已哆嗦起来:“天下志者应事成,困苦不怨天数奇,禹迹九州汤受业,秦灭六国汉登基。”

  张飞鸿微微点头,笑眯眯地看着他。

  曹勋回身收拾着地上的行头家什,一边低声道:“请移步东门外五里,春来茶馆。”

  张飞鸿伸手拍了拍花脸男孩的肩头,又丢给他一锭元宝,一笑举步,仍是顺着大街缓缓行去,东看看西瞧瞧,似是对什么都十分地感兴趣。

  曹勋四人匆匆收拾好行头,往城西而去。

  临街酒楼二楼上一扇窗户悄无声息地开了半扇,一个年约四旬的青衣汉子探出半张脸,飞快地向张飞鸿远去的背影扫了一眼。

  他的双眉微微皱起,似是有什么极重的心事。

  *** *** ***

  仅一墙之隔,城里城外却有着极大的反差。离城五里,已不折不扣称得上是荒郊野地了。

  官道两旁是大片大片已收割过的田野和长着半人高的茅草的野地,除此之外便是黑鸦鸦的树林。

  深秋的午后,阳光已显得苍白无力,天边涌起了大团大团的云朵,时时遮住本已苍白的太阳。

  张飞鸿走在空无一人的官道上。

  他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刚刚从一个人声吵杂的繁华城市里走出来。他忍不往回过头去,看看那道青灰色的高大的城墙是不是已经消失了,他是不是刚刚自一个幻境之中走出。

  如此荒凉的野地里,真的会有人开茶馆?

  还真有。

  官道边,一块四方形的发白的蓝布在一根暗黄色的竹篙上飘荡着,蓝布上隐隐能看见四个褪色的字,春来茶馆。

  在这种地带开茶馆,生意能好吗?

  张飞鸿一面往里走,一面不禁替老板担心。

  一个三十出头,高大白净,颇有几分姿色的妇人迎了出来,热情地招呼着,将他让进店门。生意果然不好。

  店堂里二十来张方桌,却只有一张桌子边坐着四位客人。不过,看样子这里的酒菜还算过得去,因为那四人嘴不住手不闲,正吃喝的热闹,面上的表情也是十分地满意。

  妇人围着张飞鸿团团转,热情得显然过了头,看来她是生怕这个好不容易上门来的客人再走掉。

  掌柜的却无精打采地垂着头,别说笑脸相迎了,连眼皮也没有动弹一下,花白的长须散乱在胸前油渍麻花的袍襟上。

  张飞鸿看了他两眼,还是没能看出他身上的长袍原本该是什么颜色。他挑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随意叫了几样小菜,一壶白干。

  窗口是朝西的,他正好能看见通往城门的官道。

  妇人很快将酒菜送了上来。

  她的身材虽然高大,动作却轻快而且温柔,声音略显沙哑,沙哑中还带着一丝甜味。

  张飞鸿不免多看了她两眼。

  似乎是察觉到了张飞鸿的目光,妇人微微笑了起来,嘴角边旋起了两个酒涡。她一扭身回到柜台后,随手推了推掌柜的。

  掌柜的不动。看起来,这二人是两口子。

  张飞鸿不禁有些奇怪,这妇人怎么会嫁给掌柜的这样一个糟老头子?

  酒菜的味道都还过的去,虽算不上好吃,可也绝不难吃。在这种小店里能吃上这样的菜,应该满足了。

  几杯酒下肚,曹勋还没有出现。

  张飞鸿开始对店中那四位客人感兴趣起来。

  他的好奇心是被这四人勾起来的。自他走进店门后,这四人一直在偷偷地打量着他。

  他们会是什么人呢?

  张飞鸿可以肯定,他们不是过路的客人,因为四人竟然连一件哪怕极小的行李也没有。

  张飞鸿的目光似是很不经意地扫过他们的腰间。有俩人的腰间微微凸起,应该是藏有九节鞭一类的软兵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