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到上古当码农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杀人刀

《穿越到上古当码农》第三百三十三章 杀人刀

作者:空城白墨 字数:1088 书籍:穿越到上古当码农

  叮!抵达打卡之地!请选择是否打卡!

  正当何维同准备翻阅手中经典的时候,脑海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

  何维同楞了一下,这系统这么久没反应,他都快要忘了他还有一个系统了。

  何维同看着面前并不存在的文字,在心中默念了一声“打卡!”

  叮!打卡成功!

  打卡地点:武当山藏书楼

  背景介绍:武当派道教典籍的存放之处,但因为身处乱世,安静研究经典的道士越来越少,藏书楼便慢慢衰败。

  奖励:专注特性(接收之后,可在宿主学习时帮助宿主以更高的智慧学习。)

  看到这么一个奖励,何维同有些惊讶,这还有改变智力的东西,不过这惊讶也就是一瞬,然后便选择了接收。

  面前的文字化作一道绿光进入了何维同的脑袋。

  何维同看着消失在额心的绿光,但是过了许久,他身体一点变化都没有。

  见没什么反应,何维同便不再关注,而是把关注点再次放到了手中的经书上,既然是学习专注那就试试。

  何维同手中的是一本叫做“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经书。

  何维同看了看册子的腐朽程度,猜测这经书应该成书很久了,至少数十年是有的,因为这装订的方式与如今不同。

  这本经书何维同听说过,具体作者不详,自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清静经》就成为了全真教的日常功课,作为非常重要的经典被重视。

  何维同不是全真道,他师父应该是正一派的道士,所以他也应该分属正一派。

  何维同之所以选择这本经书,而不是选择道德经,是因为他想了解道教,道德经成书的时间远远早于道教,其中自然不会有道教的东西,道德经讲述的是天地大道,宇宙至理。

  他看过,自认为对他目前修行没什么用。

  而《清静经》则是讲述道士该如何去修道,这是他急需要了解的东西。

  前世的何维同其实并不关注道教,对道教经典也是一知半解,对于道教文献,他只知道几本,而且都还不是道教人物所书,列如老子、庄子等。

  他之所以知道这本经书,是因为它曾出现在他看过的小说里。

  就是因为好奇,所以他才去网上了解了了解。

  这是他唯一看过原文的道门经典。

  他至今还记得,当初从网上看到的资料。

  “《清静经》是道教炼养术的重要资料之一。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的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经中以发挥“清静”两字为主,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

  何维同想起了当初看书时的感觉,翻开了封面,露出了里面古朴的文字。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何维同从右往走,一列一列的念道。

  念到这里,何维同停了下来,然后细细的思考其中的意味。

  经过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何维同别的不怎么精通,但是对解释古文倒是有点技巧,更关键是他曾经看过白话译文,所以细细一思考,这段话的白话意思,他便懂了七七八八。

  太上老君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在没有天地之前,有一个没有形状的最高能源,《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世间万物都是由她所生。《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天地万物皆为“道”的化生,故注称“大道”。

  她是不可名状之物,而又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为阴阳。无形,视之不见。生育,育,养育,长养阴阳,所以叫生育,阳为清,上升为天,阴为浊,下降为地,此言大道是永恒不灭的,天地万物,都是从她而生,由她所养,最后由她化解,她是万有之源,万化之本。所以说她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至高无上,极尊至贵的道。无情,没有偏爱及私情。运行,旋转运行,此处指化生万物。日月,指日月星辰及世间万物。此句言人有喜、怒、哀、乐等表现,都是从一个“情”字中而来,然而不可名状的大道,虽然万物都在她的包容之中,但她则是一视同仁,没有半点偏爱和私护,在大宇宙中旋转运行,没有止息,也没有偏差,试想这种充沛的能力及行为,是谁给她的呢?那就是没有一分一毫私情的大道。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名,是指无形无象的混元大道,因无形无象,所以叫无名。《道德经》云:“道常无名。”无名指有功而不为名的意思。《道德经》又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不有指不为已有,也是指无名之意。长养,生长养育。万物,指世间万事万物。此句言大道自生万事万物而不为已有的博大胸怀和无私。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吾,即我。不知其名,不知道她的名称,如何称谓她。强名,勉强称名。此句言大道是万事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根源,就连太上老君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她,给她定称,就勉强称之为“道”。《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这意思总结起来就是,太上老君教人知道什么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她是没有形状、没有情欲、没有名字的大道之体,她是天地万物的运作长养的惟一操作者。没有她,世界将毫无生机可言,凡是有智慧的人士,应当观察她的永恒常存,向她学习。

  一要学习她的无形。“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二要做到无情,无情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七情六欲,心地才能清静,本性才能永住。

  第三要做到无名。万事万物都是从无名中生出,修行的人,如果能做到舍去有形之身,忘掉肉体之我,即是大道无形之功;能做到一念不动,心地圆满无缺,即是大道无情之功。能做到这些,在你的性海中无一物可思,无一事可言。达到不可名状的元始先天境界,即有无名的大道之体了,到此则万福并致,圆满无缺,常此先天大道必然有成了。

  不知道是不是专注特性的原因,导致他前世的记忆在这一刻完完本本的释放了出来。

  他曾经看过的每一个字,都浮现在了他脑海中,是那么的清晰,就如同是剪辑过的影片,在他的脑中滑过。

  看着面前的经书,他的大脑从未有过的清晰,看世界也有了一丝不同。

  他以前看这本经书,书就是书,字就是字,看着除了莫名感觉高深之外,其他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此次不同,他好像感受到了什么不同的地方,那种感觉就像是经久不用的机器突然上了润滑油,非常的清明。

  何维同抬起头,看向窗外的世界。

  青山,浮云,流水好像都有了生命。

  这种变化,让何维同眼前一亮,这便是道中的世界吗?何维同不禁自问。

  这专注特性,让何维同对这段经典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字还是那段字,译文也还是那段译文,但是何维同的心境变了,他从中读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他曾经不曾感受过得。

  何维同放下书籍,他很确定这种感觉就是因为专注特性而产生的。

  到了今天,何维同才知道自己以往读的书都算是白读了。

  在专注特性的加持下,何维同真正读到了撰写经典者的心境,也读到了他所表达的东西。

  虽然何维同依旧不知道该如何修道,但是他知道了什么是道,这就够了。

  何维同再次放开了手中的《清净经》。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安静的藏书楼,何维同全身心的沉了进去。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仅五百九十一字,只需要数页纸便能书完。

  何维同手中的这本古籍却有着十数页,其中大部分都是前辈高人对这本经书的理解,注解。

  有些注解与何维同后世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差不多,但是有些却大相径庭,不过看下去却另一番道理,何维同并没有偏听偏信,而是综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

  就这样,何维同在藏书楼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天黑,他才慢慢从书海中走出来。

  何维同抬起头,看向窗外天边的一抹昏黄,然后缓缓合上了古籍,起身下楼。

  何维同来到他拿起古籍的地方,这是靠近边角的一排书架,把手中的《清静经》放好,然后才出了藏书楼。

  何维同,走在山间,缓缓往回赶。

  回时的心情已经与来时的心情大不相同,何维同收获良多。

  看着朦胧一片的天地,何维同心中前所未有的平静。

  何维同在最后一抹阳光落山之前回到了居住地。

  “何道长。”

  何维同刚走进院子,就看到了在院子里休息的唐云龙父女两人,他们躺在了竹椅之上,似是在望天。

  “唐居士。”何维同点头行礼。

  “道长,这是去了何处?”唐云龙似是感受到了何维同身上气质的改变所以问道。

  “藏书楼观书。”何维同答道。

  “我观道长浑身气质较之前有所改变,道长可是从书中得到了什么?”唐云龙问道。

  唐云龙因为女儿病情的事情,所以对这些超自然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何维同点头道:“略有所得。”

  “不瞒道长,我虽然不是道士,但是对道家修行一事却有所了解,不知道长到底悟到了什么,可否与我一说。”唐云龙眼冒精光的问道。

  何维同看着面前的唐云龙,然后突然微笑。

  “也没什么,就是今日我终于知道了“道”为何物?”

  “道?”唐云龙皱着眉头。

  “没错,就是道。”何维同颇为高兴的回道。

  “还望道长解惑。”唐云龙想了想,然后行礼道。

  “唐居士说笑了,我一个末学后进哪里能指点居士,我不过是观经典也有感罢了,居士与其问我,不如自己去看,什么是道,前辈们已经在书中说的很清楚了。”何维同答道。

  “敢问道长读的是那本经典?”

  “清静经。”

  何维同此话一出,唐云龙更加糊涂了,他能坐上海外道教协会高层的位置,自然对道教颇有研究,《清静经》这般经典的文献,他自然是研究过的。

  “多谢道长。”唐云龙以为何维同不愿说,所以便知趣的没有再问。

  “不必谢,举手之劳。”何维同笑着说道。

  何维同的心情很好,对道的理解加深,连带着猿击术也有所精进。

  何维同感觉,他就快要找到入门的办法了。

  猿击术是一门带有神秘色彩的功法,大有可为,比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好上太多。

  何维同手里的功法,唯一看的到前路的就是这门猿击术。

  何维同会的不多,猿击术,太极拳(九龙合璧),一门导引术性质的筑基术,一门无名枪法,还有一门金光咒。

  无名枪法显然不能当作“根本法”来练,枪法只是制敌的手段,筑基术前期打打基础,补一下精气,延年益寿或许可行,但是也不能作为“根本法”修练,太极拳就更不能了,虽说他掌握了太极拳另一种用法,也就是九龙合璧,但是这九龙合璧说到底也只是一种制敌手段,并不能产生力量。

  他之所以使得出九龙合璧,全靠他前十年的的修行,也就是道门筑基术还有太极拳运气法,让他的精气很足,内气充盈。

  九龙合璧看着是厉害,但说到底只是一种对内气粗浅的运用方法,若没了内气,九龙合璧根本就使用不出来。

  金光咒或许可行,但它终究只是一门防御法门,无法长久。

  所以这么一比较,最有希望的就是猿击术了,采日月之精华,融于自身修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