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伴楚 第三章 落魄士子为红颜

《伴楚》第三章 落魄士子为红颜

作者:逢逸 字数:1862 书籍:伴楚

  周围人都诧异了,这样士子模样的人竟是个女人,她点了点头掩饰尴尬,快步跟着女子上了另外一辆安车。

  这辆安车铺着平整的草席,放着一床被褥,一个竹制碳笼,虽然不如主车豪华舒适,但是干净温暖,对于她来说已经足够了。

  “多谢搭救之恩!民女身不由己女扮男装,为防道上恶人,不料被姑娘拆穿,未有欺骗之意,还望姑娘多多包涵。”她声音没有之前那样粗哑了,也不是温婉甜美之声,是飒爽的女声,她说完行了一礼。

  女子还礼:“救你的是赵正卿,你该谢他才是,况且天寒地冻,正卿没有见死不救之理。哦,对了,姑娘如何知道这是正卿的车驾?”说完请她就坐。

  “以前和爹爹行商时见过不少世面,为了和贵人们谈成生意,需要学习各种礼仪,认识了不少公族中的人物,也自然对赵正卿略有了解。”大部分商人因为是殷商的后裔,所以在周朝的地位并不高,但是由于商人在各国之间来往交易,各国都深受市场贸易的好处,在有识之士心里,商人的地位也没有那么低,况且商人还可以作为信息载体向各个诸侯传达信息。

  她继续说:“所谓有车之家,一国之权臣也,像这样拥有十几辆马车的车队,确实难见。”春秋时期,车马相连,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马匹是十分贵重的物品,曾有“匹马束丝”一说,就是五名奴隶才抵得上一匹马一束丝,因为马匹珍贵,所以几乎所有马都充在军营用于阵战。“按照礼制,‘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能用四匹马驾车必是卿大夫,我看车队中的红色赵字旗,红色代表周朝火德,王族诸侯可用,车队有兵卒护卫,普通的卿大夫是没有兵权的,能动用士兵的,且旗帜上有赵字,可以肯定车队的主人是晋国正卿,赵孟。”

  这些对周礼的遵守程度是判断一个人教养、家庭背景如何,以及血统高贵的标志。

  女子跽坐:“姑娘真是见多识广,虽是商人之女,却是冰雪聪慧,敢问姑娘芳名?”

  在那个时代,姓氏,名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出身,贵贱,经历等。姓来源于母系氏族,所有人都有姓,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氏或者名。氏可以来源于家族、职业、封号、地名、甚至国号……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并由长辈或者德高望重的人赐字,代表成年进入社会,之后他人称其字表示尊重,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女子不可以随便被人称字,或者称呼其名,一般是长辈、夫君和闺中好友可以称其字,别的人称其名,字就是非礼,这就是《春秋》一书对女子称呼模糊的原因。

  “我叫玶,宋玶,未及笄,没有字。”

  宋玶说话有明显的宋国口音,声音和长相约有一十三岁。

  “我叫露,可我有一事不明,姑娘行商,为何会沦落至此?”

  露想知道来历不明的她出身何处,却不透露自己姓氏,表示尊敬的同时也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宋玶的脸虽然掩在暗淡的烛光当中,脸上也脏得辨不清模样,可是哀伤的神情还是轻而易举地表露出来了,眼框里泛出了泪光。

  “这次出商途中碰到劫匪,他们谋财害命,杀了我爹我娘,我躲在马车的暗匣里,万幸没有被发现,等他们走了我才换了士子的衣服逃了出来。”春秋诸侯林立,各国重视人才的引进,士子们通常会周游列国前往自己心仪的国家,因此路上经常会遇到来往的士人。她说完泣不成声,捂着脸痛哭起来,“如今凭我一己之力,回到宋国根本不可能。”

  “宋姑娘请节哀顺变,待我禀明正卿,将姑娘妥善安排,他日必送姑娘回到母国。”露轻拍她的背以示安慰。

  “多谢露姐姐了。”宋玶匍匐在地。

  “姑娘快请起,无需多礼。”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露就起身告辞了。

  水墨般的穹顶开始落下了绒毛般的雪花,轻轻柔柔地洒向大地,粘在松针上,慢慢遮盖了丛丛松柏的青翠。车队在松林间吱呀吱呀地前行着……天色暗沉,可是皑皑白雪映衬着松林还是可以看清前方的路,不远处就是绛城。

  晋之绛城,北靠九原,南襟峨眉,汾浍横贯,鼓水北来,为晋之都。

  主车里,四十岁的赵孟头戴黑玉冠,身穿黑色大氅,露出里面十字纹的杏红衣缘,他两鬓有些泛白,却精神矍铄,目光沉静且深邃,透出沉稳大气。他一边欣赏着雪景,一边听露讲述宋玶的来历,嘴唇微微勾起:“原来是个女子,她在宋国还有别的亲人吗?”

  “还有舅舅帮忙打理家中的卖酒的生意。”露颔首低眉:“正卿,既然此女出自商人后代,别国信息应该知道不少,优露去打听打听,正卿以为如何。”

  “善,不过此女身份不明,她的来历全凭她一己之言,不可相信,这几年秦国频繁骚扰我国边境,多出了很多脱离户籍的流民,恐她是别国密探,优露,你好好查清楚。”

  露的职业是俳优,乐人,职位加名是春秋时期普遍的称呼。

  “诺,正卿,优露还有一事相禀。”

  “说吧。”

  “玶的长相极好,虽脸面脏污,但是还可显露山川之秀,日月之灵,况且年纪尚小,若是稍加培养,便可行一番作为。”

  “你意思是利用她美貌和才艺垂钓列国诸侯。”

  露的想法被赵孟直白一说不由羞愧起来。

  “我救人不是为了利用人。”赵孟严肃地说,稍一停顿,话锋一转“邯郸君身在何处?”

  赵孟口中的邯郸君正是他的堂弟,赵穿,晋襄公的女婿,因为封于邯郸,所以称为邯郸君。他仰仗赵孟的权势,纨绔跋扈,骄奢淫逸,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即使如此,赵孟还是对这个堂弟非常“照顾”。

  露犹豫了一下,弱弱回了一句:“露知错,邯郸君在绛台。”

  绛台也叫绛宵楼,因为古时高大建筑称楼,因此绛台也称绛宵楼,是晋君夷皋命令在绛城所建的一处高台。夷皋经常在台上用弹弓射台下的人,看他们惊恐躲避,以此为乐。赵穿觉得夷皋这样做很有趣,就经常去绛台看热闹一起嬉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