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甜婚蜜宠:权少的1号小新娘 第593章 恶心

  *

  隆禧在知道当王爷连娶几个媳妇都有定数的时候就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让他娶一个媳妇他还凑活,让他养一后院儿的媳妇,他怕他会被榨成人干。

  清心寡欲才是养生之道, 他不想年纪轻轻纵欲过度,一个人挺好的。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养一群老虎在后院他实在应付不来。妻妾成群的没事留给其他人,他就不去凑热闹了。

  养自己已经很费钱,他要留着小钱钱建设国家, 别想用私事绊住他的脚。

  七阿哥叭叭叭叭说着给嫂嫂们准备的礼物,他还小, 暂时不用发愁将来的事情,哥哥们不能太不讲究, 小夫妻之间要好好过日子,感情好比什么都好。

  虽然他只是个弟弟, 但是他有好多可以增进夫妻间感情的妙招, 只等哥哥们用完之后反馈,然后过两年他再用同样的法子让他们家五哥讨媳妇欢心。

  福全拿他没办法, 听他嘚啵嘚说了一路, 来到鳌拜给工匠们准备的院子前才松了口气,“走吧,进去看看是什么简单又好用的法子, 连我们七阿哥都赞不绝口。”

  “小爷参与改良的法子当然要赞不绝口, 要是连自己都不夸,别人怎么会真心实意的夸?”隆禧皱皱鼻子,拿了几个简易版的口罩递给他哥,“二哥,把这个戴上, 里面的味道不好闻,戴上会好受点。”

  进入工作场合之前要做好防护,不然回去后头晕眼花难受的很。

  鳌拜安排的宅院不大,离紫禁城也不远,从宫里过来一刻钟就能到。

  隆禧对肥皂有信心,但是也不能盲目自信,在不确定这东西能不能打开市场之前不能大批量生产,先让匠人们改良配方试着做出来一些,如果卖的好就去城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建厂子,如果卖的不好就只能当是闹着玩儿的。

  肥皂不像玻璃,他们明确知道玻璃可以卖上高价,所以在工匠成功烧出玻璃后能立刻建厂施工。肥皂香皂这种清洁消耗品要走的是大众路线,能不能打开销路还真说不准。

  留在这里管事的是鳌拜府上的下人,见到阿哥们过来连忙上前介绍这几天的成果。

  管事在得了这么个活儿之前从来不知道一块肥皂竟然有那么多学问,在这里待了几天,如今说起各种配料法子是发挥自如,指哪儿说哪儿丝毫不带虚的。

  福全前些日子在琉璃厂那边学了不少东西,来这儿也不单单是看肥皂怎么样。

  隆禧是个藏不住东西的,这头有好东西那头立刻带回宫四处送礼物,根本等不到他们主动去问。

  他来这儿主要是来看看这肥皂厂将来要怎么经营,工匠是鳌拜找的,院子是鳌拜找的,管事是鳌拜府上的人,虽说是他弟闹着要制肥皂,但是开始的时候不说清楚,将来这厂子是谁家的可就不好说了。

  倒不是想让鳌中堂干白工,而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至少得弄清楚鳌拜是真心哄孩子玩,还是想借机干什么事。

  福全在走廊处和管事了解如果建厂接下来要怎么运作,隆禧去院子里和工匠们讨论配方。

  工匠们最开始觉得小阿哥年纪小,只是看在他的身份上不敢掉以轻心,实际上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接触了几次之后发现小阿哥的想法听上去傻乎乎,下手去做时却发现还真是个不错的思路。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果真不假。不能看阿哥爷年纪小就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没事儿多试试不同的配方,没准儿真的能做出新东西来。

  兄弟俩进了院子后分头行动,离开的时候带了不少新成品,就算不能经常用来洗手,拿回去给嬷嬷洗衣服还是可以的。

  隆禧想着回去画几个可可爱爱的模具送过来,想着想着又想起了其他事情,“二哥,你刚才问那么仔细,是不是要亲自接管新厂子?”

  玻璃厂那边已经走上正轨,目测可以赚到好多小钱钱,重要证据就是宫里原本没打算修整的几座宫殿也都开始施工。如果不是玻璃厂赚了钱,他哥绝对舍不得一下子动那么多。

  富绶堂兄被逼无奈扛大梁,过了最开始的手忙脚乱,现在看上去已经很是那么回事儿,他们家二哥腾出手来想接管新厂子也不是不可能。

  他觉得他哥办差比堂兄厉害多了,十几岁秒杀二十几岁,不愧是他哥。

  福全瞥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回道,“想得美,你自己捣鼓出来的厂子自己管,二哥最多和你说说怎么管。”

  出宫开府之后他就是兄弟几个第一个封王的人,前朝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哪里有时间管这些小厂子。

  他是皇帝未来的左膀右臂,不像富绶堂兄一样没有正经差事才被拉出来。

  朝政不只在朝堂上商议,还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八旗的大旗主小旗主都在议政王大臣之列,他开府之后过不了多久也会加上“议政”的职衔,那才是他们身为亲王最该在意的事情。

  隆禧没有想那么长远,他只听到了他哥让他自己管。

  他还那幺小,别人家的小孩儿这个年纪天真烂漫肆意玩闹,怎么到他这里就变了呢?

  厂子什么厂子?有鳌中堂派过来的人打理,哪里需要他亲自上手?

  不管不管不管,他还小,不该为生计发愁,有意见就去找鳌中堂,反正他不管。

  兄弟俩一路吵吵闹闹回到阿哥所,隆小禧开溜失败,被福全带去武英殿准备谈心。小家伙蔫儿了吧唧的跟在后面,已经能想到待会儿的场面有多可怕了。

  他也没干什么,二哥又唠叨他作甚?

  一个人唠叨不够,还要加上三哥一起,他也没把天捅塌下啊。

  隆禧叹了口气,揉揉脸打起精神面对惨淡的人生。

  康熙正在翻阅奏折,看他们家二哥带着无精打采的弟弟回来不由挑了挑眉,“这是怎么了?”

  隆禧又叹了一口气,“呜呼——哀哉——”

  然后就挨了个脑瓜崩。

  “老实点,说正事。”康熙捏捏手腕,让人去偏殿把补觉的常宁拎过来,兄弟四个坐在一起,有那么一丝丝开家庭会议的感觉。

  那么大的阵势,肯定不单单为了唠叨。

  隆小禧和常小宁悄悄完成接头,乖乖坐好等着两个哥哥讲话。

  康熙对俩小崽子的态度非常满意,像模像样的抿了口茶清清嗓子,然后一脸严肃的开口道,“昨天,鳌拜去安亲王府做客,然后,两个人打起来了。”

  俩小的愣了愣,脸上如出一辙的惊叹,“哇~厉害~”

  那可是鳌拜欸,竟然打起来了哇!

  康熙:……

  福全:……

  “你们就不关心他们俩为什么打架?”

  两个小的摇头摇的像是拨浪鼓,“不关心。”

  他们俩像是管事儿的人吗?

  这种事情挺挺热闹也就算了,难道还要他们去劝架?朝中那么多人,哪儿轮得到他们去劝架?

  康熙拿臭弟弟们没办法,卖关子在这俩小子身上不好使,最后被气到的还是他自己,“最近底下又有人开始圈地,鳌拜不知道为什么一反常态开始反对圈地,安亲王以为他上门做客不是为了做客,是指桑骂槐,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打起来了。”

  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将,打起来谁也不怕谁,最后愣是出动了几十个人才把两个人拉开。

  隆禧点点头,然后问道,“所以他们俩谁打赢了?”

  康熙:……

  “俩人是被拉开的,没有输赢。”

  两个人的身份地位都很高,动手就是往死里打,打坏了哪个都不好收场,还好安亲王府上的下人反应的快,不然估计过些天就要参加他们其中一个的葬礼。

  其实康熙也想不明白,朝廷几次下令禁止圈地,但是圈地的行为依旧屡禁不止,八旗勋贵都在圈地,鳌拜因为圈地圈的过分甚至被弹劾了不只一次。

  如果是汉臣反对圈地他还能理解,鳌拜先前圈地圈的那么过分,转过头又说他要反对圈地,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显然,安亲王也是这么觉得。

  鳌拜自己圈地圈的心满意足,扭头就开始阻断别人的财路,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是干什么?

  朝中谁都有资格反对圈地,就他鳌拜没资格。

  三句话说不到一起,两个人就打成了一团。

  俩人打架的时候不少下人都看见了,康熙和福全没有亲眼目睹,在派人询问完情况后也能绘声绘色的和俩弟弟描述当时的场景。

  总之就是,整个安亲王府是乱成了一锅粥。

  隆禧和常宁听的津津有味,甚至还想拿盘点心边吃边听。

  他和安亲王不太熟,但是他对那个王伯印象深刻。不单单因为那是他们柔嘉姐姐的亲阿玛,还因为他实在是太能生了。

  安亲王岳乐,饶余亲王阿巴泰之子,他们家汗阿玛的堂兄,今年不过四十出头,已经生了十六个儿子和十三个闺女,虽然其中夭折的居多,但是不可否认,他们那位王伯是真的热衷于生孩子。

  不过除此之外,安亲王在朝中的名声很好,能力在同辈人之中也是佼佼者,不然也不会传出他们家汗阿玛临终之前想要把皇位传给这位堂兄的传闻。

  王府要养的人多,需要的钱财自然也多,宗室王亲们几乎都是暴发户的心态,花钱大手大脚从来不知道收敛,朝廷发的俸禄不够花,肯定要他们自己想办法搞钱。

  对他们来说,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圈地。

  有开国元勋在前面带头圈地,底下人跟着有学有样,偏偏皇帝还不能拿他们怎么办。

  朝廷的确下令禁止圈地,但是约束不住底下的人也没办法,别说皇帝还没有亲政,就算他亲政了,面对一群军功赫赫还比他辈分高的开国元勋也无计可施。

  一个人两个人他可以不顾情面,满朝勋贵全都在圈地,他没法一个人对抗一群人。

  康熙以为他要奋斗好些年才能彻底解决圈地令遗留下来的问题,万万没想到鳌拜会忽然倒戈,毫无征召的就站到了他这一边。

  圈地令不是鼓励八旗兵丁跑马插标、肆意抢夺,朝廷第一次下令圈地是在顺治元年,他们家汗阿玛当时还是个六七岁的奶娃娃,政令自然不可能出自他手。

  入关之后正是稳定江山的时候,就算他们刚入关什么都不太懂,多尔衮的脾气也不太好相处,朝廷也不可能发布政令让底下的士兵肆意抢夺。

  最开始的圈地令只是清查、分配京畿一带的无主田地,一应事宜由户部负责满汉分居各自生活。

  有主的土地给地的主人一定补偿,没主的就直接征收,各地的地方官清理造册,说是给功臣分配田产,其实那些土地全部都归官府所有,各家各府只能耕种不能买卖。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都会重新分配田产,朝廷的做法不是心血来潮。

  前朝的官田皇庄问题非常严重,老朱家的宗室王亲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侵占民田,隔三差五就上奏说哪哪儿是“荒地”,哪哪儿是“无主的闲田”,申请把那些土地田产变成他们的私产。

  宗室王亲们划出来的地方没人会详查,基本都是上奏了就会批准,没人在意他们口中的“荒地”“闲田”是不是真的荒地闲田,也没有人在意无端被抢走田产的百姓要怎么活下去。

  他们入关之时民间百废待兴,除了要镇压各地的乱军之外,还要尽快让流离失所的百姓安顿下来。

  最了解民间情况的是汉臣,提出要重新分配田产的也是汉臣,无主的荒地太多,各地巡抚接连上书要开垦荒田恢复民生,然后才有了后来的圈地令。

  当时登记在册的田产多是京畿一带的前朝皇庄,各府州县乡村满汉分开,田产分给八旗兵丁后还有分给流民,家里没有壮劳力的官府还租借耕牛协助开荒。

  分配田产的主要目的是开荒种田,不是让他们争抢土地。

  康熙相信最开始有圈地令的时候朝廷想的是好的,可惜政令是一回事儿,底下实行的时候又是一回事儿。

  诏书上写着只准动无主的荒地,但是真正实行起来没人管那些地有主还是没主,只要看上了就策马圈占。至于田产原本的主人,要么变成旗下包衣,要么连小命儿都保不住。

  如果不是现实和预想相差太多,圈地令也不会立刻被叫停。

  开荒垦地恢复民生不能等,之后朝廷又尝试了好几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可是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八旗勋贵私底下偷偷圈地。

  康熙怕两个弟弟听不懂,特意掰开了揉碎了给他们讲圈地令是怎么回事儿,说到最后一拍桌子,咧嘴笑的欢实,“你们猜这次怎么着,鳌拜打架气昏了头,要清算这些年违规圈地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鳌拜:老子发起火来连自己都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