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风雨江山之金戈铁马 第15章 抗命

《风雨江山之金戈铁马》第15章 抗命

作者:谷峰泰然 字数:3895 书籍:风雨江山之金戈铁马

  “陛下——”身后传来洛川的呼唤,她轻轻地说道,“陛下,我愿意等,一直等到陛下愿意碰我!”陆稷没有回头,只是回道:“朕谢谢你说这样的话,如果过了今晚,你反悔了,朕也不会怪罪于你。”说完,继续走出了寝宫。

  第二日清晨,徐寅带着前方战报急急忙忙进入御书房,打算先呈上去,结果他一进门,便见陆稷一手扶着脑袋,一手按着奏折,双眼微闭,穿着红镶边黑色蟠龙花纹锦袍,精神不振。他连忙轻轻地递上战报,轻声唤道:“陛下,陛下!”

  陆稷被他轻声唤起,揉了揉迷糊的双眼,微微伸了伸懒腰,见是徐寅,忙问道:“嗯?出什么事了?”

  徐寅连忙禀报道:“前方战报,燕军与齐军在大江沿线展开激战,齐军被燕军合围,恐有全军覆没之虞。”

  陆稷一听,十分惊讶,叹道:“这齐国也算是南方强国,怎么这战未多时,便陷入了包围?燕人厉害啊!”

  徐寅答道:“齐国虽南方强国,富庶一方,然其国内文恬武嬉,齐军军纪涣散,而北方的燕军多是日夜喋血的铁骑,骁勇善战。齐军此败,也是合乎常理之事,陛下不必奇怪。”

  陆稷点了点头,而后郑重地问道:“那丞相觉得如果我清军和燕军一战,胜负如何?”

  徐寅对着陆稷行了礼,说道:“臣不敢妄言,我清军如遇燕军,怕也是败多胜少,燕军的铁骑闻名于天下,其战马多是北方烈马,其将士多是北方蛮族,我清军的战马不精,将士虽有扩充,然多是新兵,难有胜算。”

  陆稷叹了一口气,说道:“丞相说的切中利弊啊,我清国要想崛起,必须要有强大的铁骑作为支撑!”

  徐寅上前说道:“臣听说凉州之地,多产良马,然而为纪相赵秀所把持,其人坐拥凉州,却不思扶持宗室,平定战乱,收复天下,却只知纵欲享乐,以图暮年安乐,真是可惜了这大批优良的战马!既然如此,陛下不如自取!”

  “当年纪氏南征北战,将一盘散沙的天下捏成一团,可谓是一方英雄!”陆稷想起往事,不禁有所感叹,接着说道,“朕听说,然而后世子孙不肖,多无治世之才,纪氏死后,纪氏天下立刻土崩瓦解,各部首领纷纷自立,割地称雄,纪氏屈居凉地,这才有了乱世,也有了我大清。要说这纪氏天下也算是走到了日暮之时,谁也无力挽回,但纪氏毕竟仍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我们若是对他们咄咄相逼,侵占土地,必然会招致天下人非议!”

  徐寅连忙力劝道:“陛下,正如您所说,纪氏已经到了日暮之年,您万不可为了虚假名节,弃之不取啊!”

  陆稷摆手打断了他,说道:“这是后事,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这民乱!”

  徐寅问道:“陛下有眉目了吗?”

  陆稷皱了皱眉,说道:“朕确实有些眉目了,朕近日抓住了几名潜伏在境内的晋人,得知他们参与了此事。朕在怀疑,晋人是不是已经渗透入我国?”

  徐寅听了,也是惊讶无比,失声说道:“天哪!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我大清岂不是有如头悬利剑,一举一动都在晋人掌控之中,并且随时都有为晋人所乱!”

  陆稷走了龙椅,走到徐寅身边,说道:“晋人经过范阳之战,伤亡惨重、国之重器俱毁,对我大清一直耿耿于怀,必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摧毁我国国力!朕决不能纵容晋人毁了大清。”

  徐寅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命令全城搜捕,一旦发现晋人,格杀勿论!”

  “慢——”陆稷当即制止住他,说道,“擒贼先擒王,全城各部兵马按兵不动,以免打草惊蛇,朕要等着贼首出现,再将他们一网打尽!”

  徐寅点了点头,又上下打量了陆稷,问道:“陛下今日在御书房打盹,是不是昨晚没睡好?”

  陆稷朝他笑了笑,说道:“也没什么,只是批奏折批得晚了!”

  徐寅对陆稷关切了一番,便行礼告退了。

  陆稷见徐寅走后,立即叫来了康超,问道:“朕命你暗中窥视王家一举一动,有什么情况吗?”

  康超摇了摇头,说道:“王家人一切正常,就连那位宁宇公子多日来也只是吟诗作赋,并为露出什么反常,只是有一件事在下觉得蹊跷。”

  陆稷上前问道:“何事觉得蹊跷?”

  康超连忙回答道:“那位宁公子这几日一直没有去酒楼,经常就呆在自己的书房里,且一呆就是半日或是整日。”

  陆稷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这有什么蹊跷,读书人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并不算什么异常,你继续暗中观察,千万不要泄露了风声,明白吗?”康超“喏”一声领命下去了。

  待康超走出御书房,陆稷静静地看着远方,斩钉截铁地说道:“宁宇,朕一定会找到你谋逆的证据,一定会让你死得明白!”说完,重重地捶了一下案桌。

  这里是大江几百里沿线,在这里,燕军和齐军刚刚展开了一场激战。齐军陷入了燕军的重重围困,弹尽粮绝,士兵们都疲惫不堪,或靠着军帐无力地打盹,或是在地上捂着伤口*,时而会因为一些食物引起一番拼命的争斗,齐军的大帐内也是一片狼藉,齐军的上将军王奋披头散发,满身血迹,按着利剑,一声不吭地看着两边垂头丧气的将军们。

  一位将军突然轻声说道:“上将军,既然朝廷救不了我们,我们不如向清军求救吧,清军离我们这不足二十里,只要他们肯出兵,我们就有救了。”

  王奋听了,苦笑道:“燕军已然与清军结盟,更何况我们已是弹尽粮绝,拿什么来换清军出兵援助?”

  这时他身旁的副将王猛却建议道:“将军,清国大将军王宇不是您的儿时玩伴吗?您何不求救于他,他说不准能念及游戏之情,出兵援助。”

  王奋听了,觉得有些道理,又担心多年未见,怕是两人感情早已淡漠,只是说道:“或可一试,只是行与不行,本将也不敢保证啊!”

  王猛上前抱拳道:“上将军,有希望总比没有的好,如今情势急迫,请您不必犹豫,写就是了,末将派人亲自传信。”

  王奋点了点头,当即写了一封求援信让王猛派了一员亲信将军亲自押送,冲破燕军防线,向王宇求援。

  而此时的王宇正在距离青州的滨江驻防,防止燕军偷袭。他此时正在营中读着兵书,卸了战甲,穿了一身布麻白色紧身衣,头上裹着黑色的头巾,深邃的眼睛紧盯着兵书,一丝不苟。就在他聚精会神之时,甲士捧着书信进来了,禀报道:“大将军,您的故人王奋给您写了一封信。”

  王宇一听“王奋”二字,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兵书,连忙接过甲士递来的书信,打开一看,确实是王奋的亲笔书信:

  长兄如晤,愚弟拜上!自幼时一别,多年未见,愚弟无时无刻不挂念兄长,朝思暮想,冀盼一日,能与兄长再相见!然而愚弟命途多舛,沉浮数载,今数十万燕军向我猛扑而来,愚弟自知大限将至,难与兄长再见,故令人书信一封,以表深情,愚弟虽在九泉之下,也愿兄长年命久远,一切安好!

  王宇看完,已是热泪盈眶,重重地放下书信,叹了一口气,对甲士说道:“王奋是我故友,如今他祸及生死,我决不可以袖手旁观,你立即召集众将军,我要率军救援。”

  甲士虽有些不愿,也只能“喏”一声下去照办。

  甲士下去没多久,众将军便一个接着一个进了大帐,李仲率先问道:“大将军,你召我等入帐议事,出什么事了吗?”

  王宇说道:“齐军被围,向我军求援,念及邻邦之情,我打算发兵解围。”

  李仲等人一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张顺站起身来,问道:“大将军,清燕已然结盟,我军怎么能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呢?末将不知这是陛下的旨意,还是大将军行专断之权?”言辞间多含怀疑之意。

  王宇看着他,冷笑了笑,指着张顺,说道:“是不是陛下旨意不重要,在这座营盘里,本大将军还是有专断之权的。”

  张顺抱拳道:“大将军,既然陛下没有下达旨意,且此举有悖我大清信义之本,恕在下难以从命!”他这一说,连续几名将军都起身呼应,抵抗军令。

  王宇一拍案桌,呵斥道:“军令如山,你们不懂吗?你们身为将领,不听统帅之言,便是重罪,来人,将这些违抗军令者立即压下去!”话下,他振臂一呼,十几名甲士立即冲入营帐,奋力按住几位将军。张顺有点不服气,狠狠地瞪着王宇,大声喊道:“大将军,你这样蛮横专断,以国家公器为个人私情,会害了我大清的,陛下也不会饶了你的!”

  李仲见势,连忙上前求情道:“大将军,张将军虽然鲁莽,但他所言却也有些道理,末将也请大将军能否解释出兵缘由!”言辞间十分恳切,眼神看着王宇,满是恳求。

  王宇看了,也不便发怒,摆了摆手,让人将张顺带下去,对李仲说道:“本将到时自会解释其中缘由,此时事出突然,我也不便解释什么,不过你们放心,我王宇绝不是假公济私之人,这一节你们大可放心!”众人见大将军如此这般说,也只能缄默不言。王宇当即吩咐各将领各领兵马,各行其是,解围齐军。

  而此事迅速被军中将领写成密折,转呈到陆稷手中。陆稷此时正在与徐寅、王泽、佟多伦等重臣研究燕齐的战事,徐寅看着齐军不断战败的地图,说道:“看齐军目前的形势,是节节败退,先败于江北,如今又被围江城,燕军则是势如破竹,一路破关斩将,齐国怕是有灭顶之灾呀!”

  王泽摇了摇头,说道:“丞相此言差矣,丞相只是看到了地图上的战事,却忽略了地利人和,齐国幅员辽阔,人丁兴盛,虽然战力不如燕国,然一旦众志成城,燕人未必能灭齐,我料齐国断不会灭亡,只会落得败而不亡的结局。”

  佟多伦静静地听着两人的议论,却是端坐着一言不发。陆稷看着他,笑问道:“老师为什么不说话,难不成有什么不对的吗?”

  佟多伦作了作揖,笑道:“两位大人所言均是各有千秋,老臣听了,觉得均有理有据。老臣愚钝,不敢胡乱猜测,只能洗耳恭听。”

  陆稷看着三人,心中也有些清楚这其中曲折,王泽、徐寅两人针锋相对,佟多伦却是明哲保身、左右逢源,不禁苦笑,暗暗叹息党争复杂。正想着这些事,甲士托着军中密呈,交到了他手上。陆稷将密呈展开一看,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神色严峻,将奏折奋力扔在地上,大声说道:“王宇误国,陷我清国于万劫不复之境呀!”

  徐寅看着疑惑,连忙微低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捡起地上的密呈,另外两人均凑了过来,阅览密呈。三人看完,均大惊失色。

  徐寅拿着奏折,走到陆稷身边,神色郑重地说道:“陛下,王宇此举,必然引起燕国的刀戈相向,给我大清带来灾难。臣奏请陛下,立即罢撤王宇一切兵权,严令清军回营!”

  陆稷一脸的无奈,咬牙切齿地对徐寅说道:“现在罢撤他还有什么用?从这里到青州,快马急行,也要一天时间,说不定现在两军已经打起来了,现在朕也没办法了,若是燕清真的开战,那也得等战事了结再摘掉王宇的项上人头!”

  一旁仍在看着奏折的佟多伦却突然面带喜色,说道:“陛下,大将军此举,并不是误国之举呀!”

  “都这时候了,你还替他说话?”陆稷险些呛住,接着说道,“现在我们无信在先,燕军必然对我们倒戈相向,这如何不是误国之举?”

  佟多伦将密呈重新递给陆稷,说道:“臣虽不知兵,但在行伍也呆过一阵,大将军若是真的意在援助齐国,则是越快越好,应当是直插燕军包围圈,突破其薄弱之处,而大将军却相反,攻打燕军防守最为严密之处。此一节兵家大忌,普通士卒尚知,大将军素来知兵,断不会不知,我料大将军之意,不在解围,而是意在他处。”

  陆稷拿过密呈再一看,突然有些明白,仍在密呈,对着地图一阵观察,转过身来,对众臣说道:“朕明白了!王宇之意,是在临江,他是想大量地引出临江的燕军,好趁虚拿下临江。”

  徐寅对陆稷行了礼,说道:“陛下圣明,一眼便看出其中端倪,可是我军若是趁虚夺取临江,不是更加激怒燕军吗?”

  陆稷摆了摆手,笑道:“不,不,我们一旦拿下了临江,就直接扼守了燕军的粮道,掌握了燕军的命脉,燕军若是敢倒戈相向,则是自取灭亡!”

  “若是燕军前来责问呢?”徐寅继续问道。

  陆稷说道:“若是燕军前来责问,朕就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王宇意气用事,违抗朕的旨意,朕再三严令,他均视而不理,充耳不闻!王宇替朕已经编好了借口,朕自然要用。”他心里也算释怀了,王宇一向待人冷酷少恩,他的眼中只有利益二字,不可能为了一个幼时玩伴,行无益之事。如今见他假意解围,意在临江,也算是合乎他的个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