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福晋有喜:爷,求不约 第623章:姐夫和小姨妹【月票+61更】

《福晋有喜:爷,求不约》第623章:姐夫和小姨妹【月票+61更】

作者:徽菜的书画 字数:877 书籍:福晋有喜:爷,求不约

  当朱襄简略说完时,白起站起身,亲自为朱襄倒了一盏水,道:“朱襄,你名不虚传。”

  朱襄喝了一点水润喉咙,这水居然还是温热的。

  “我拿得出手的本事,就只有种田了。”朱襄道,“除了土豆,我还带了一些小麦的良种,以及我种田的心得,都献给秦国。”

  白起这么冷漠的人,眼底都忍不住浮现出一丝无奈。

  公子子楚曾说,朱襄有王佐之才,没有王佐之智,真是了解朱襄。

  哪有这样的使臣,把自己这一方的底牌一一掀开,直接对敌人开诚布公?

  朱襄比白起想象中的还傻。他又拿出一卷兽皮,道:“这是赵王要先给秦国的城池。不过武安君别抱希望,赵王就是嘴里随便说说,之后肯定会反悔。”

  白起看向秦王。

  秦王看向白起。

  君臣二人表情夹杂着无语无奈和……些许慈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个傻孩子,他当什么使臣啊,他就是出去买东西都会被奸商坑吧?!

  朱襄看着这两人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在心里说自己傻。

  朱襄正色道:“武安君是否认为我很傻,什么都说出来?”

  白起和秦王:“……”你难道不傻?

  朱襄道:“这些只是我的诚意,是希求秦国放弃阬杀赵国降卒的定金。若没有这些定金,我一介庶民,如何让武安君相信我?”

  白起道:“只是定金?”

  朱襄点头:“最重要的不是这些。”

  他看了白起和这位老先生的眼神交流,猜到了一件事,一件让他很高兴的事。

  他跪着转向,朝着老先生叩拜:“庶民朱襄拜见秦王。”

  秦王:“……?!”

  白起:“……他不是君上。”

  秦王给了白起一个难以言喻的表情。他发现了,白起真的很不会骗人。

  秦王整了整衣襟,道:“请起。你如何猜到寡人的身份?”

  朱襄松了一口气。他赌对了。

  他直起身体道:“秦国国内已经没有能支援武安君的将领,也不应该有富余的老卒。能率领新兵迅速支援武安君,这样的威望,只有秦王能有了。所以我猜测,秦王亲自来到了战场。我又看武安君和秦王的相处,能让武安君如此尊重的老者,除了秦王,就只剩下范相国了。”

  秦王笑道:“那为何不是范相国?”

  朱襄道:“范相国对武安侯不满,与武安侯不会如此亲昵。”

  白起眉头微蹙。

  秦王表情略有些惊讶:“先生对白起不满?怎会?难道你是要挑拨离间?”

  朱襄见两人这表情,心中胜率又高了一层。

  他道:“不是挑拨离间。”

  他接下来的话,却不是继续说范相国和白起,而是问道:“秦王,你有一统天下的心,让明月所照耀的皆是秦人窗台吗?”

  秦王严肃道:“当然!”

  朱襄道:“秦王有让天下国土尽为秦土的雄心,那有让天下黎民皆为秦民的雄心吗?”

  秦王深深看了朱襄一眼,道:“这有何不同?”

  朱襄道:“当然不同!如果天下黎民皆为秦国子民,那么秦王就要思考,如何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也让其他国家的黎民逐渐向往秦国,安心成为秦国的黎民,不被六国旧贵族煽动反叛!秦王做好了准备吗?不,秦王没有,秦国上下都没有。”

  “统一天下不只是攻城略地,更是要统一思想。如今秦国高层外来客卿比关东的人多许多,秦王有想过,他们会助秦国攻城略地,但真的愿意让秦国攻灭他国吗?!”

  秦王大怒:“你是想说范先生不是真心辅佐寡人?!”

  朱襄摇头:“范相国自然是真心。但他经历过背叛,对秦王十分看重。这看重不仅仅是权力的看重,更是希望自己在秦王心中的地位永远是第一。武安君立下滔天功劳,即便他与范相国一内一外,本不应该有冲突。但其他六国会不会派人对范相国进谗言,身为秦人的白起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在秦王心中的地位迟早会比你这个魏人高?”

  白起:“……”他总觉得这挑拨离间的话有点奇怪。

  秦王没觉得哪里奇怪,他皱眉沉思:“先生还会担心这个?”

  朱襄道:“范相国曾经经历的磨难,秦王比谁都了解得更清楚。所以秦王也应该明白,在范相国心中,身为伯乐的秦王你的分量有多大。”

  秦王叹气:“这倒是。”

  白起:“……”等等,君上,你居然就这么被说服了?!

  朱襄虽然奇怪秦王居然如此好说话,和蔺公口中飞扬跋扈的秦王完全不一样,仍旧继续道:“我以范相国为例子,只是告诉秦王,秦国还没有做好统一六国的准备。这准备不是兵锋,而是人心,是秦国朝堂上的人心。他们虽然身在秦国的土地上,但并没有成为秦人,没有将秦国的利益放在首位。”

  朱襄问道:“我想,武安君肯定想趁着长平大胜,兵锋直指邯郸,再次重现让楚国迁都的战果?”

  白起承认:“没错。”

  朱襄道:“现在赵国上下一片混乱,确实是秦军攻打邯郸的好时机。错过这个时机,赵国不仅能休养生息,以长平之战激起国内兵卒仇恨,让赵军士气高涨。赵国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请求其他五国救援。”

  朱襄看向秦王,道:“秦王,如果没有范相国的计谋,稳住了赵国前来求和的使臣,让其他五国以为秦国已经和赵国讲和。其他五国趁机出兵,秦军还能赢吗?”

  秦王捋须道:“先生的功劳自然很大。”

  朱襄道:“所以如果秦军如果给赵国向其他五国求援的机会,秦军还能打下邯郸吗?唇亡齿寒,其他五国不会全是蠢人。”

  秦王疑惑:“你不是赵人吗?怎么开始怂恿寡人打邯郸了?”

  朱襄摇头:“我并非让秦王打邯郸。我只是想告诉秦王,现在是打邯郸的好机会,但不仅秦王打不了,武安君还会因为此事召来杀身之祸。”

  他冷酷道:“武安君已经用七万奇兵打得楚国迁都,难道还真想灭了赵国?各国客卿皆是要靠着七国战争来寻求富贵,武安君是想断他们的富贵不成?”

  白起皱眉:“就因为这个理由,他们就要阻止秦国打邯郸,并置我于死地?君上不会相信他们。”

  朱襄道:“我们打个赌,现在就把武安君要打邯郸的事传回咸阳,看有多少人会向秦王进言劝阻?我想就是范相国,也会阻止武安君打邯郸。他虽然不在乎赵国,但他很在乎武安君在秦王心中的地位超过他。”

  白起问道:“你赌了又如何?”

  朱襄道:“如果他们竭力反对,就算武安君想要打邯郸,也会受到阻挠。现在秦军疲惫,军粮武器不足,打邯郸就是走在山崖间的绳索上,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如果没有秦国其他贵族的支持,武安君你真的能拿下邯郸吗?”

  白起皱眉。

  朱襄对着和秦王再次磕头道:“秦王一定比武安君更清楚秦国朝堂局势。我说得可对?秦军千里迢迢攻打邯郸,后勤出一点差错,可能都会导致武安君不能速战速决,继而给其他五国出兵的机会。”

  秦王没有回答朱襄的问题,他问道:“但这和你要赎回赵军降卒有什么关系?”

  朱襄笑道:“有关系。秦国必定打不了邯郸。但休养生息几年,就算杀了赵军降卒,赵国仍旧能在其他五国的帮助下存活。我有一计,能确保秦王回咸阳整顿好大臣,与范相国消弭误会后,仍旧能够轻松战胜赵国,甚至比长平之战更容易。”

  朱襄指着自己的脖子,道:“我现在已经在赵国民间颇具名声,我给的定金,足以证明我名声和才华不虚。如果我能在赵王都放弃的情况下带回赵国降卒,我的名声肯定在赵国如日中天。”

  “如果赵王在我回赵国之后将我杀了,赵国上下还会为了他拼命?”

  “当年秦国乃是春秋的霸主之一,为何秦国会突然衰弱许多年?”

  朱襄念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秦王和白起平静的表情终于被打破。

  第26章 木筒凉河水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出自《诗经·秦风·黄鸟》,描述的是春秋霸主秦穆公让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殉葬,秦人为被殉葬的三良痛悼之情。

  秦穆公时,在中原诸国眼中与西戎一样是蛮夷的秦国,第一次名声好了起来,势力能东出函谷关,站在了争霸的舞台上。

  秦穆公活着的时候,他的名声非常好,其他国家的士子们都称赞他的仁慈。他本来应该奠定秦国强大的基础,却在离世之前让三良殉葬,从此天下人才都将秦国排斥在出仕首选地点之外。

  无论秦穆公和他的继承人是出于什么原因让三良殉葬,结果就是秦穆公后秦国再次衰落,地盘缩水严重,在战国初期时已经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小国。

  直到秦献公废除了殉葬制度,再加上内乱结束,秦国才重新强大起来。但士子们仍旧将西行入秦当做最后的选择。儒家更有“儒不入秦”的潜规则。荀子是第一个去秦国的大儒,而且没打算出仕,只是游历。

  秦国独有的厚待他国人才的“客卿制度”,以及过于庞大的“外戚”,也是“三良殉葬”的后遗症。

  秦国当时文化不昌,自己人才很少,十分依赖外来人才。当外来人才都因为“三良殉葬”不肯来之后,秦国除了加重对外来人才的赏赐,就只能指望从他国娶贵女,让他国人才以外戚的方式入秦。

  秦王就算哪天脑袋抽了又要拿臣子殉葬,基本也不会选外戚,外戚比较安全,可以放心在秦国入仕。

  人才不入秦,只能靠外戚,外戚又容易生乱。逼得秦献公在这个非常尊敬祖训的时代废除了祖训,可见这件事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

  也正是因为秦献公开了废除祖训的先河,后续商鞅变法才能顺利实施和延续。

  就算已经废除了祖训,《诗经·秦风·黄鸟》也是后代秦王心中的一条伤痕。没有谁会比秦王对这件事感触更深(秦二世除外),基本到了听到《诗经·秦风·黄鸟》就要脸色一垮的程度。

  朱襄念出《诗经·秦风·黄鸟》以解释自己的计谋,秦王简直太懂了,懂得不能再懂了。

  他甚至都可以想象到,赵国重蹈秦国覆辙,让士子们提到赵国就直摇头的模样。

  虽然这个负面状态只要换个赵王就能解除,比秦国要背几百年黑锅好多了。但现在这个赵王很年轻,一时半会儿不会换人,这负面状态的时间足够秦王图谋赵国了。

  就算赵国内部有人趁此机会争夺王位让赵王提前离开王位,那不是更好吗?赵国内部局势肯定很动荡啊!

  秦王真的在认真考虑要不要让朱襄实施这个计谋。

  听了朱襄的话,秦王也发现,别说朝中,就连自己可能都还没做好统一天下的准备。

  统一天下不是只抢地盘。抢完地盘还要治理,要把别国人当做秦人。

  如果秦王还没有去野王征兵,他可能没有这么容易接受朱襄的想法。但他去了野王,感受到了刚占领地盘的他国人也能在重赏下成为秦人的事实,所以有了新的感悟。

  如果秦国没做好吞并赵国的准备,那么一边自己休养生息,一边为赵国挖坑,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若是朱襄被赵王杀了,以朱襄是子楚亲家的身份,秦国还能以报仇为借口出兵。虽然秦王攻打他国几乎都是想打都打了,但哪个要面子国君不想师出有名?

  秦王也想试试师出有名,站在正义的一方对别人指指点点的感觉。

  白起虽然不如范雎懂秦王,但秦王都做出很明显的沉思表情了,白起也能知道秦王心中想什么。

  他不好当着朱襄的面替朱襄求情,只好出声打断秦王的思考:“朱襄,你立了大功劳,赵王怎么会杀你?”

  秦王回过神,道:“没错,你怎么会确定赵王会杀你?赵王说不定会重用你。”

  朱襄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

  只是他这自信是自信一定会被杀,让刚才还在思考要不要用朱襄的死谋夺利益的秦王,心里也不由生出些感慨。

  “我让平民田地增产,教导他们如何自行贩卖剩余粮食和手工品,不被豪商欺骗的时候,已经得罪了不少贵族……”

  朱襄话未说完,白起打断道:“为何你让平民田地增产,还能得罪贵族?贵族收税更多,不是应该更高兴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