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唐朝最佳闲王 第五一九章:泛海远征

《唐朝最佳闲王》第五一九章:泛海远征

作者:末日游侠 字数:2862 书籍:唐朝最佳闲王

  神元六年,正月二十一,晴空万里,微风。

  正月二十一,换算成阳历是多少呢?

  鬼知道。

  为了渡海远征,王玄策在此已经准备了近四年的时间,除了中间去了趟吐谷浑,去了趟吐蕃,耽误了一年的时间。

  其余的三年时间,王玄策一直待在这里。

  而待在这里也并非只是一味的训练军队,事实上,参军最苦的是第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需要经历大量的训练,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训练,白天练,晚上练,做梦都是在训练。

  第二年的时候已经习惯了,而且训练的强度较之第一年也有所下降。

  到了第三年开始,后面的只是阶段性的训练,其余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保持状态般的训练。

  因为到了这时候,该会的,将士们也已经学会了,剩下的就是在漫漫日夜中不断的去重复,加深记忆,让这些动作深深的埋入他们的内心。

  募兵制的坏处在于开销太大,好处在于两年过后,每一支部队拉出来,跟以前的军队相比,都是精锐,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一场实战经验,只要能够上战场,要不了多久,就会蜕变成一支百战之师。

  第一年的时候,王玄策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军队上。

  但是自第二年开始,王玄策的精力就已经转变了方向,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异常的现象。

  到了第三年,这一现象继续在重复着,然而这一年他却并未在这里呆着,不过并不影响他的安排。

  再次回到海州以后,王玄策便将三分之一的精力拿来研究这个事情。

  那就是风向问题,通过自己让人的记录,通过水师这几年的记录,再通过民间大量的走访调查。

  最终让王玄策得出一个结论,每年十月末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末,这中间的四个月时间里,无论什么时候,船舶想要北上,都是需要迎风的。

  而四月末到八月末这段时间,大海就会间接性的抽风,大多数时候都会很安稳,但抽起风来,就连水师战舰,都不得不停靠在码头,将数百艘战舰连成一片来抵抗这能将人吹飞,能将船打翻的大风。

  而在这两个季节中间的几个月,相对而言几乎是顺风顺水的,有风,不会太大,甚至是无风,极其适合远征。

  正月十五以后,海面上的风力明显的减弱了,一天比一天弱,甚至连渔船都可以在近海地区进行捕鱼作业而不用担忧什么了。

  再一次印证了王玄策的猜测,于是,大军出征了。

  一万二千多陆战队将士,加上上万的水师将士,驾驶着上千艘战舰运输舰,护送着足够三万人使用半年的物资,浩浩荡荡的出了海。

  场面之大,令人望而叹之。

  战舰的速度很快,快到令人单单只是看着就会流口水。

  不过再快的战舰,在这个时候也是没用的,舰队航行,航速只能与最慢的战舰相同,否则的话,运输舰就会脱离战舰的保护。

  当然,庞大的舰队中,还掺杂着十几艘空载的渔船,确切的说,是改装过后的渔船,没有火炮作为火力,提拉渔网的转盘上,被挂着一艘小小的木船,船上配备了大量的救生衣,竹筒制作的那种。

  此次的出航任务,这些渔船担负着救援工作,一旦有那艘战舰出现了问题,这些渔船就要顶上去迅速的接替,如果没有出现问题的话,到了地方之后,这些渔船则会开始捕鱼作业,然后以低价卖给陆战队。

  这是事先就已经说好的,而此时,他们得到这艘渔船,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因为渔船是免费得到的,所以这一年里,也更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古人还是很有契约精神的,当接到舰队要出征的命令之后,这十几个船主便取消了原先的出海计划,直接与家人告别,然后与舰队汇合一处。

  “感觉怎么样?”望着一望无际的风帆战舰,参军长黄辉微笑着问着身旁的刘里。

  第一波梯队,王玄策并没有计划亲自跟着出发,按照计划,第一波梯队由第一师师长全权负责,远征军参军长黄辉随队进行协调,所谓的协调,也就是充当禁军与第一师的传话筒,毕竟是禁军,人数虽少,但也不适合直接将其交给第一师去指挥。

  而且在某些方面,还需要黄辉去负责的,比如说,王玄策早就知道这次的出征,根本不可能会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其实可以把黄辉看作是一名裁判,来监督第一师的,来给第一师打分的。

  而王玄策则会跟着第二梯队,率领第二师,第三师两个师,在第一梯队出发后的第六至第七天赶至登陆地点与第一梯队汇合。

  半个月内,五个师要全部出现在济州岛,并且在那里站稳脚跟。

  这些计划很多人都不知道,整个指挥部,也仅仅只有王玄策和黄辉,以及黄辉的副手李琦三个人知道。

  刘里的面色有些难看,但是看着战舰上正在不断忙碌的水手们,却又不太好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是有些太小看这片大海了。”刘里觉得脸上无光,他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防晕训练,事实上刚出海的时候还不错,可随着出海时间的增加,老毛病就又一次的出现了。

  此刻船舱内的将士,一个个的无不是大吐特吐,吐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整个船舱内充满了呕吐物那难闻的气味。

  “这很正常,事实上,陆战队在第一次上船的时候,模样比你们更惨。要怪也只能怪你们运气不好,如果能提前半年来的话,就可以提早接触一下登船的感觉,不过现在也不差,至少风力已经比之前弱的太多了,而且很快,这些风就会消失。”黄辉解释着。

  这倒不是恭维话,而是真实的感受。

  陆战队用了多久时间才适应的?三年,整整三年的时间,除去第一年的时候没有登船,那么现在自他们第一次登船,也已经有了三年的时间,而真正完全的适应,也是在去年,或者说是前年的时候,因为这已经是他们来到这里的第五个年头了。

  禁军才来了多久?满打满算,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第一次登船,在海上感受这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如果能够直来直往的话,感觉会好很多,只是有些疑惑,这么来回不断的走之字路,在海上又没有任何的参照物,就不怕迷路吗?”刘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船上的颠簸只是其一,更让人郁闷的是,船还在不断的转向走之字路,两者结合,才是晕船的根本原因。

  “直来直往只有那些装备了蒸汽动力的战舰才可以做到,而我们乘坐的这种运输舰,他的动力只能依靠风力来推动,而现在的风向,直来直往不是不可以,但却会偏航,所以只能不断的走之字路,一是修正航向,二是利用这种路线,来提高舰队的速度。至于迷航,担心这个问题,倒不如担心一下战舰会不会触礁沉没更靠谱一些。”黄辉依旧是笑呵呵的解释着。

  几年的时间,水师早就掌握了如何利用风帆来提供动力的技巧,现在别说是侧风行驶了,就是逆风行驶,除了速度慢一点以外,其他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然,被刘里看作是之字路的航线,其实在水师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之字路,等到逆风的时候,那才叫之字路呢。

  现在这个,顶多就算是修正航向而已,每盏茶的时间修正一次,可以最大化的避免跑冤枉路,但是另一个,也就是造成了让刘里误认为是之字路的原因了,过于频繁的修正航向,对于一个已经失去了时间观念的人来说,真的跟不断的修正没什么区别。

  “司南你应该知道吧?”黄辉继续说着。

  “知道,不过体积太大,不太适合我们携带,不过高级别的将军手里是有的。”刘里点了点头,司南的确不方便作战部队携带,只有指挥部才会配备。

  对于水师来说,司南的体积并不大,船上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放下,还不占地方,但对于步兵来说,却就显的太大了。

  “除了太阳以外,你们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黄辉有些好奇的问着。

  “很多,有时候会提前了解作战区域的长风向,然后根据树木草植的状态来判定方向,如果没有了解到常风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棵大树,然后在它周围挖一圈,从土壤中的湿度来判断方向。”刘里耸了耸肩:“当然,有些时候这些方法也不是特别灵,所以在出征之前,上级会先为他们确定自身的方向,必要的时候,也会携带司南。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因为三种方法同时失效的可能性并不大。”

  黄辉点了点头,步兵用于辨别方向的方法的确很多,但是水师却不行,一旦离开了码头,就面临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四周全是水,上哪去通过参照物确定方位?

  有太阳的话还可以更直接一些,但太阳不是天天有的,水师也不能总在晴天的时候出海,那么司南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大量的航行,绘制海图,最主要的就是确定目的地的方位,然后通过海图和司南的指印,不断的修正航向就可以了,误差可以有,但绝不会超过一天的时间,如果超过了,那就可能是走错路了。

  但这种情况极少遇见,因为军中还是有不少能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