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唐朝最佳闲王 第四八一章:你们歪楼了

《唐朝最佳闲王》第四八一章:你们歪楼了

作者:末日游侠 字数:2797 书籍:唐朝最佳闲王

  火车的好处已经不言而喻了。

  即便是历史上满清那样的封建思想,也都能认识到火车的重要性。

  况且是这些只是不知道火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的唐朝大臣呢?从思想的开放程度上来说,在经过李元吉这几年的冲刷之后,唐朝大臣的思想方面,可以说要远远的超过了历史上满清时期大多数的大臣。

  因为他们没有闭关锁国的那种思想束缚,也不会去考虑这些东西引入之后,会不会造成其他的‘不利’后果。

  同样的一件事情,两个不同的人,就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这是人性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它的运行成本呢?试验阶段!”皇甫无逸在见证了火车的神奇之后,不得不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火车这东西,自然不可能让皇家商业集团去负责,所以一旦朝廷决定大肆修建铁路,运用火车的话,那么户部就必须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运作。

  很遗憾,为了修建长安至洛州的这条铁路,到目前为止户部就已经欠下了两百多万贯的巨资。

  当然,这只是账面上的数据,很多时候,特别是现在这个国情下,帐不能这么算。

  实际上修建这条总长不到一千一百里(约五百五十公里)的铁路,户部总共只欠下了二十多万贯的费用。

  因为铁矿是朝廷的,冶铁作坊是朝廷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朝廷的,就连修建铁路所使用的人工,也是朝廷以劳役的方式招募而来的。

  所以,最大的成本并不是这些材料成本,因为这些压根就不能算作是成本,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些是成本。

  而这二十多万贯,是朝廷欠下的人工费用。

  当然,这也不是欠个人的,劳动者的工资是不会拖欠的,这些都由分包单位自己去垫资解决,朝廷欠的是这些分包单位。

  至于像屈突诠那样的赔本买卖,只能说是自己的计算失误,加上没有经验导致的结果。

  事实上在此之前,工部已经经过严密的计算,给出了一个质量合格的用料需求。

  而屈突诠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报上自己所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人工,还有整体的报价,这个报价指的是人工报价,材料是朝廷负责解决的,但是在这个报价上,需要注明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数量。

  屈突诠准确的计算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又为了确保可以拿到项目,所以就直接报了个最低的材料数量以及几乎不怎么赚钱的人工报价。

  结果自然是……

  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并不能这么搞,虽然这么搞也符合要求,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可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就不是小问题,所以只能这里多用一袋水泥,那里多用一根钢筋的来确保质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可问题在于,这些材料都是有严格标准配备的,数量是死的,一袋水泥,一根钢筋都不可能多给。

  而这个时候,只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偷工减料,或者自己负责解决空缺的材料。

  屈突诠选择了后者,于是就只能亏本了。

  这些问题都是皇甫无逸关心的问题,二十多万贯的成本并不高,可也不少,而马匹拉动这么多的货物,必然需要更多的马匹,费用也更高,其实问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皇甫无逸想要计算一下,看到底是马匹划算,还是火车划算。

  “他的运行成本大概就是一车煤,还有一车水,如果需要保证更大载货量的话,也可以选择那种半车水板车煤的车厢,这样可以空出一节车厢出来,但问题在于,这样就可能需要在途中添加补给。至于其他的成本,这个暂时还无法给出准确的数据,因为他还没有跑过一个真正的全程,里面的部件什么时候需要更换,这个都还不清楚。”老许摇了摇头,这个数据他若是知道的话,那才叫出了鬼。

  而且,他只是个负责搞研究的,只要质量和要求能够达到,管他运行成本又是多少呢?

  而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钱的问题根本不是他们所需要担心的,只要能研究出来就可以了,而用与不用,是皇上,是朝廷才该考虑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对于李元吉来说却不是问题。

  虽然李元吉也同样不知道具体的运营成本是多少,但他却知道一个道理。

  “从长安运送一万石的粮食,如果用马车的话,需要多久?又需要多少马车?途中的消耗又是多少?”李元吉接连问出了三个问题。

  “按每车可载二十石粮食来算,需要五百辆马车,而现在单程需要五天的时间,消耗的话,大约在五百石左右。如果是其他地方会多一些,毕竟长安与洛州有官道,这条官道不仅节约了时间,还大大的节约了损耗。”皇甫无逸几乎不用思考的就说了出来,户部管钱也管粮,这也是他的任务之一。

  “一来一回,也就是十天的时间,大约一千石的消耗。而十天的时间,火车应该足够跑四到五个来回,运输量在八至十万石左右,而他的消耗,仅仅只是燃煤和水,便是加上一些部件的损耗,这也不会太多,况且朕觉得,这个大家伙也未必如大家所想的那般不耐操,需要动不动的就去更换部件。”火车的保养是必须的,甚至每一次完成任务,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火车本身,或者说这种蒸汽火车的自身,其实还是很粗糙的。

  而粗糙又代表着另一个意思,他不像那些精密仪器一样,稍稍有点不顺心就闹情绪,而最好的解释,就是历史上二战时期的T34和德国坦克的对决,这两者已经很大程度的说明了问题。

  虽然现在还没有验证,但在一个又一个的例子面前,难道还不足以让李元吉有这些信心吗?

  计划经济有计划经济的好处,而现在的大唐,就属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体。

  在一些重要领域,采取的是计划经济,好处在于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这对于资金问题并没有解决的唐朝来说,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特别是现在的科技水平并没有处于大爆发的时代,而科学院就代表了整个世界的最高水平,所以可以使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下去。

  而直到市场经济的科技水平成长起来,并且在某一领域超越科学院的时候,才会考虑将其放手交给市场。

  当然,关于这些,李元吉并没有多说,因为不合适。

  另一个,李元吉也计划将这些想法以及措施,编成一本书,用于培养自己的后代。

  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穿越的优势,去告诉他们当遇到某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决定。

  并不需要他们按部就班,或者按照书上的案例去做,所需要培养的,是他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反应,以及处理方式。

  “凡事不能只从经济方面考虑问题,应当看到更广阔的一面,而火车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速度快,载货多,仅仅只是这两点就足够了。”马周倒是对于火车这个东西接受的比较快,同时也看出了问题所在。

  “是啊,而且在燃煤的问题上,好像也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修一条铁路嘛……”房玄龄也笑了起来。

  火车的出现,虽然最早的时候并没有对他产生多大的冲击力,但是现在,这个冲击力已经形成了。

  难以想象的速度和载货量,可以日夜不停,不知疲倦的奔跑,甚至,一台火车只需要几个人操纵,就可以将上万石的货物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如果说最大的问题是燃煤问题,那么现在完全可以抛弃这个想法了。

  他们完全可以修一条铁路到煤矿集中的地区,而煤矿的产出,只需要将这些燃煤集中的送到车站,这个距离可能只有几十里,或者十几里,甚至出门就是,这就可以极大的节约运输的时间和费用,让火车这种巨无霸去完成剩下的任务。

  而这列满载着燃煤的火车,又可以沿途跑一边,每到一站就卸下一车或者几车的燃煤等着备用。

  除此之外,现在民间也需要巨大的燃煤,一是做饭,二是取暖,在城中燃煤基本上已经取代了木柴,原因很简单,火焰的温度高,持续久,最重要的是,价格低,虽然价格跟木柴一样,但胜在相等的价钱买到的木柴和燃煤,燃煤是完胜的。

  李元吉微笑着摇了摇头,深叹了口气:“哎,你们啊!还是没有看到这其中的重点所在。”

  让李元吉摇头叹气并不是因为别的,他们能看到这里面的商业价值自然是好事,可一个火车难道仅仅只有商业价值吗?

  不,在李元吉看来,商业价值只是附带的,甚至火车都只是附带的,还是老问题,火车的出现,并不只是单纯的意味着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的货物以更低的代价送往更远的地方。

  而是在于机械化的进程,在于工业化的速度从现在开始,已经正式的随着火车的速度而一日千里。

  这才是最重要的,可惜没有人看到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