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少年安 第一卷 木芙蓉 第二十七章 太平侠客

《少年安》第一卷 木芙蓉 第二十七章 太平侠客

作者:我的黑眼圈 字数:2867 书籍:少年安

  从VCD到DVD,这是发端于华国,最后却因为专利之殇让人扼腕叹息的一段行业历史。

  许多人都说,万燕没有申请VCD专利,所以导致了后来的衰败,这是浅见。

  从CD光盘的技术标准到机芯,从mpeg格式标准到解码芯片,这两样最核心的东西都不在万燕手上。他们只是将这两样核心技术整合在了一起,研制出了VCD这种产品。

  但这种产品的组装门槛太低了,以至于只要能采购到配件,小作坊也能组装。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组装个十几二十台不成问题。

  最主要的是,mpeg1标准去年才刚发布,DVD采用的mpeg2标准明年又将发布。到那个时候,技术门槛就会提高很多。而届时,拥有DVD各项专利技术的国外企业就会组建起一个专利联盟,配合着PC机崛起的浪潮将如彗星一般璀璨的华国VCD、DVD产业扫入历史记忆中。

  “……明白了吧?mpeg这种标准,从提出的时候开始就规划了四代。现在,VCD是基于第一代标准研制的。但是VCD的视频分辨率比录像带还低,但电视屏幕是会越来越大的。从VCD起步,可以先赚一波钱,但要想长远发展,现在就要提前研究基于mpeg2的技术。”

  宋阳看着李儒:“你有影视圈的人脉,有白手起家赚过那么多钱的经验,现在李叔捐了钱,能让你有机会涉足高科技行业。凯奇通信不用你管,特比特也已经比较成熟。做这个,你管生产经销,我管技术和宣传,李叔就看我们从这里开始,和外国同行干一仗!”

  “真能行?”李儒有些不确定,“平爷,您怎么看?”

  “我钱都捐了。”李平再次破有深意地看着宋阳,“小宋,为什么要拉上我?”

  “您因为我都掏出这么钱出来了,我于心有愧,总不能一直让您花钱啊。”宋阳嘿嘿笑道,“而且您把捐给学校的钱都丢给我来处理,我忙前忙后的,也不想白忙。一起玩票大的呗,我还是只占个小股,跟着你们吃肉。”

  “试试啊,我都行,亏了也没事。”李平很有趣地对李儒说,“他说能让你很快赚回一个亿,你怎么还不信?要不是他劝你,现在你已经亏光了吧?”

  “……”李儒拍了拍脸,“得!反正有平爷兜着,那就干吧!我就一个问题,人这不是已经把东西做出来了吗?咱也照样子做?不会有问题?”

  “那BP机先是国外出来的,波道还不是做了?”宋阳也不能讲万燕不会申请什么整机专利啥的,“何况李叔捐的钱,可以用来开发属于咱们自己的技术。李哥你就先筹备工厂,我仔细说说得做哪些前期准备!”

  ……

  刘志听到心腹的汇报,人又是懵的。

  什么威西地,什么什么玩意,家里的佣人说都说不清楚。

  又是一个项目,但老爷好像又有兴趣参与了。

  宋阳的出现改变了刘志两年来平静的舔狗生活,虽然最近因为他,自己得到了很多,但总觉得越来越不对劲。

  主要是都不懂。

  但老爷又偏偏对这个高材生另眼相看。

  “刘总?再看看这一页,企业的财会制度里……”

  为他“进修充电”的燕大讲师见他又走神了,只得再耐心提醒他一次。

  刘志尴尬地笑着点了点头,看着书上密密麻麻的字和表格就觉得头晕。

  不行,要是继续这样下去,老爷恐怕真的只让他继续做个管家了。

  那小子讲出这么多高深的点子,恐怕就没安好心!

  让自己来燕大进修也是!

  好不容易挨到这课上完,刘志就打电话给李平,各种关心他生活,好像担心自己不在他身边,他过得不好一样。

  随后又说奥门的朋友打电话过来了,又有什么新的好玩的,问李平想不想去。

  “你好好学啊!吴校长说了一定帮我把你培养好的,有机会到燕大进修,一定把结业证拿到啊!不去奥门,我跟李老弟出去考察。”

  一副大力栽培刘志的模样,但刘志欲哭无泪。

  “老爷,您身体要紧,也不能太累着啊。出去考察,谁跟着您照顾啊?安全第一啊!”

  “我带着阿乐呢,你好好学!”

  李平说完就挂了电话,刘志心头一咯噔。

  胡乐,老爷当年一个老邻居的儿子。虽然木讷,但挺得老爷喜欢。

  不是送他去学开车学武打了吗?回来了?

  真不对劲了啊!

  ……

  燕大在理学方面的实力,实则是头名。

  而华清,其实是以诸多技术应用研究的工科称霸的。

  华国的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就是1957年在燕大设立的。

  1975年,燕大设计出三种类型的1K DRAM,虽然比英特尔晚5年,但彼时同样领先于其他国家。

  但现在,华国电子工业原本的势头已经断了。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国内的市场还很小,纯粹的科研投入得不到产业利润的反哺,开放之后还要面临从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资本实力和应用创新等多方面的碾压。

  VCD是电子工业中,尤其是消费电子领域华国此后多年里仅剩的创新者之一。再下一个不是追随者而是创新并且引领了风潮的,还是无人机。

  随身听、mp3、PC机、手机……真正影响全球的电子产品,华国的厂商无一例外,需要面临森严的专利墙和元器件供应链压力。

  现在宋阳觉得有此时“首富”的资金实力加持,也许可以尝试搞点事?

  可信科学院的教授和微电子所的所长王元却懵了:“你是中文系的?”

  “……是啊。王教授,这两个课题,现在经费虽然还少,但李先生已经承诺了只要进展顺利,后面将在这个领域持续投入的。”

  王元疑惑的不是这个,而是这样明显挺专业的词汇,怎么会从一个中文系本科学生的嘴里说出来。

  “……mpeg2的编解码技术、解码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王元问道,“不是mpeg1?现在mpeg2的标准还没出来啊。”

  “应该快了,而且标准细节您肯定是清楚的,无非只是在走程序。”宋阳说道,“学校里有您和杨教授的传说,想了想李先生的需要,这系列的事刚好您和杨教授都能完成,就怕您瞧不上这个小领域……”

  王元笑了起来:“还有杨芙的事啊?”

  “对,那个请杨教授安排个学生大概也就做好了。”

  这是VCD应用软件层面的系统开发,很简单。

  但面前的王元和他的夫人杨芙却不简单。前者正是当年1K DRAM的研究带头人,后来华信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后者是燕大计算机系的系主任,参与了华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制,主持了历经四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青鸟工程,也是后来从软件开发培训领域出名的燕大青鸟的董事长。

  一家双院士。

  宋阳看着这个新近校里传得挺广的李平科研基金,出面的却是本校一个本科新生。

  瞧他说话的样子和对计算机、半导体这些方面专业名词熟练的样子,也不像是个传声筒。

  居然还是中文系的学生。

  有些详细情况,边楷已经跟他说了。

  这孩子不安分,还在校外做生意。

  “……你们的目的很明确啊。我怎么瞧着,是要做那个新出的,但更先进的VCD?”王元颇有兴趣地看着他。

  宋阳顿时很佩服:“您老慧眼如炬,始终在关注新动态啊!我们是觉得,有没有可能跟上最新的技术标准,拿到一些属于自己的专利。”

  “DSP芯片……”王元琢磨了一下音视频解码芯片所属的大分类,看了看这个非同一般的学生,随后点头,“行,我来安排一个课题组。不过,想要有竞争优势,太难了。李先生不想买国外的芯片组装?”

  宋阳只是咧嘴笑:“他有钱,想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