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孔门学渣 第936章 何谓历史时刻

《孔门学渣》第936章 何谓历史时刻

作者:我说那个谁 字数:1695 书籍:孔门学渣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有这样一种人,他不懂却装作懂,不知道却装作知道,并从事着。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喜欢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去认识鉴别。可能是我的智力低下吧!只有用这种最笨的方法去学习了。”

  “呵呵!你先生这回谦虚了!”乐歌笑道。

  曾参应道:“这里讲的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先生教导我们: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去凭空创造、瞎搞搞的做法。”

  “好!继续往下读!”乐歌点头道。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互乡(地名)那个地方的人固步自封,很难与他们交流沟通。但是,有一个互乡的孩童却要求见先生,愿意拜师学艺。先生的学生都感到迷惑不解,不敢相信。先生知道后,说:收下他吧!虽然他年龄小,但是!他代表的是互乡啊!我认为这是互乡人的一次进步!不收下他的话,那就是等于在让互乡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收下他吧!就像一个人一样,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要肯定他,他现在已经没有错误了,不要死抓住他过去的错误不放。”

  “嗯!这种做法是对的!”乐歌点头道:“有历史意义,这事做的!历史的开端、历史的进步!历史时刻!”

  “谢谢!”曾参见乐歌少有这样赞叹先生,心里特别地感激。

  “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你先生‘诲人不倦’的态度,而且他认为:不应死抓着过去的错误不放。这都是很好的品德,有历史价值!值得我乐歌夸赞!”

  “谢谢!”曾参再次感谢道。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难道仁德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们心里有仁爱之心,为人处世处处有仁,仁就来了。”

  “嗯!”乐歌点了点头。

  曾参进一步解读道:“先生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在于心里有仁,并落实到实处!为仁全靠自身的努力实践,而不是天生而来。”

  “好!继续往下读!”乐歌应道。

  “是!乐伯伯!”曾参答应道。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陈司败问:鲁国的君主昭公懂得礼吗?先生不知道陈司败的用意,随口说道:懂得礼。先生出来后,陈司败向先生的学生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先生。先生说:我真是幸运。有了错误,就被人家知道了,指了出来。”

  “哈哈哈!”乐歌笑了。

  “乐伯伯?”

  “这个陈司败是什么人?”乐歌问。

  曾参应道:“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

  “那么?巫马期呢?”乐歌又问。华夏中文

  曾参回答道:“巫马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先生的学生,比先生小30岁。”

  “哦?”乐歌应道:“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你先生却说他懂礼,显然是被人捉住了把柄。”

  “哪里?”曾参解释道:“先生不明白陈司败问这话的目的,具体指什么!他不想与不太熟习的人在背后谈论这件事,不想主动谈论这件事,以免产生误会。所以,就随口答了一句,只是为了应付对方。没有想到陈司败把这事说明了。所以,先生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哦!”乐歌点了点头,应道:“也是!对方又没有具体说什么事,谁知道对方问的是这件事?”

  “就是!就是!”曾参应道:“我不知道这件事,我怎么你要问的是这件事?”

  “嗯!继续往下读!”乐歌点头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他一定要请求再唱一遍,然后和对方一起唱。”

  “呵呵!”乐歌笑道:“这个马屁拍的!”

  “不是马屁!是礼!”曾参争辩道。

  “好好好!是礼!”乐歌只得笑道。

  曾参缓和了一下语气,解释道:“这是先生对歌者的尊重和对歌唱的喜爱!”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你先生又谦虚了!”乐歌道。

  曾参进一步解释道:“先生说他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尽可能地从这个方面再作努力。这是先生自谦地说法,表现出他自谦、谦虚的一面,也是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具有的。”

  乐歌点头道:“是!好!”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如果说我是圣人或者是仁人的话,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我努力向着圣与仁的方向前进,并不厌其烦地努力去做。教诲别人从来不敢怠慢,也从不觉得疲倦。这样来评价我是可以。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公西华?”

  曾参回答道:“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鲁国人,先生的学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