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儒之剑 第一卷 初试锋芒 第四十三章 兵家精髓

《儒之剑》第一卷 初试锋芒 第四十三章 兵家精髓

作者:千山归来 字数:3232 书籍:儒之剑

  所以少年一直往北走,连日的阴雨天气,不断出现在少年眼中的是残垣断壁,是被马匹践踏过的庄家田园,是村民绝望呆滞的眼神,更有些村庄没有了人烟,少年的心中有一团火,熊熊燃烧,那些对视觉的冲击,少年不忍再去面对,准备直接去内邱。

  内邱郡,是忻州最北的一个郡,也是大陈最北面的郡,与大燕交界,也是大陈最动荡的一个郡。

  踏上驿路,就看到零零散散的流民推车但行李,拖儿带女的在细雨中往南走,说不出的萧索,人们看到他多是惊奇,却都保持了沉默。

  行不多时,听背后传来隆隆的马蹄声,接着就听有人喊:“闲杂人等闪在路旁,有大军通过。”少年回望,见有十人骑兵小队风驰而来,背插三角小旗,上写‘探’字。少年想这应该是某之军马的探马了,不知是不是大陈西部禹州增援兵马到了,下意识摸了摸那枚柳环叔给的令牌。

  少年闪在路边,等探马过去再行,探马小队风驰而过,却有一骑折了回来,一个青年军士身穿胸甲,腰间悬刀,马屁两侧插弓带箭,面色黝黑,很是精明。

  青年军士本来很凶恶,见是一名少年,收敛许多,问道:“人家都往南走,你怎么北行呢?”

  既是探马便可对一切可疑人等加以盘问,少年拱手一礼:“我要去内邱!”

  青年军士顿生疑虑,沉声道:“去内邱,不知道内邱正在打仗么?内邱还有二百多里,就你一个人走么?”

  少年知道,人家盘问有道理,继续解释道:“我知道,但是我有事情。”

  青年军士眼睛直逼少年,右手食指蜷起,放到唇边,一声尖锐的口哨,本已跑出百丈的其他人纷纷勒住缰绳,拨马回来。青年军士却毫不放松,隐隐手扶弓箭,少年有种被箭指着的感觉,对方的暗示很明显:小子,你别想跑,也别想动。

  “既然去内邱,那么可有找的人么?是谁?快说!”不愧是军方探马。

  少年真的有些无奈,不好说什么,对方盘问一点毛病没有,早知道就不走驿道了。

  “我想从军,我看到村庄田地被外族践踏,百姓流离失所,就想去内邱当兵。”少年心头猛然冒出一个念头,朗声答道。

  几名骑兵成弧状围拢过来,呈戒备姿态,更有一人搭弓上箭,直指少年,待看清少年孱弱的身板和病后初愈苍白的脸,箭尖微微低垂。

  “哈哈,”似乎在听一个笑话,青年军士笑道:“就你着小身子板,还想当兵,别逗了,回去吧,哈哈,兄弟们,走!”

  青年军士听出少年明显的中州口音,当时心放一半,对于热血有志参军少年从内心涌出一份亲近感,再也不虑有他,决定继续探路。

  “快回吧,小兄弟,此处不安全,经常有羌戎出没。”青年军士喊了声“驾!”一队人马又开始疾驰。

  少年挠了挠头,继续前行,不会吧,自己真的去当兵吧。既然选择了孤独,就不能有同伴,不能有同袍,这就是业力。

  刚开始几天少年被激荡的情绪控制着,没有深刻体味和感受孤独,想想,连当兵都不可以,寂落感立即涌上心头,在道边折一段柳枝,双手搓软,抽出白芯扔掉,取了光滑的一段做成柳笛,放在嘴边试了试音调,缓缓吹起那晚蒯邱驿道听到的笛声,笛声伴着孱弱少年在驿道细雨中前行。

  驿道、细雨 故乡几千里,

  少年、柳笛 何处是归地。

  就在刚才那一批探马过去不到半个时辰,又有五人或十人小队接二连三,疾驰而过,没有人再对少年盘问,探马越发频繁起来。

  终于看到探马有往回奔驰的,往回的探马都是单人独骑,把三角小旗举在手里。少年思忖:是否大军该到了。

  突然见一返程探马,疾驰而来速度远超其他回探,看见少年大喊:“快躲起来!”毫不减速,仅四个字人马已经窜出好远,少年清晰的看到,这个探马背后插着两支雕翎箭,有大片红渍渗出。

  少年见状,非但没有躲起来,反而加快步伐向前奔去,这时雨渐渐变大,驿道被两侧高大杨树裹挟,只有中间一条灰蒙蒙的天空,整条驿路显得灰暗不明,这影响不了少年的视线,又是两匹马回撤,人马都已受伤,飞奔中骑士的鲜血飘洒在空中滑落,和雨水一起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红色的血花。

  少年灵力加持在腿部,整个人如箭一般飞掠,很快就看到前面厮杀的场面。

  军旅中的探马分为飞探、远探、近探、流星探,各司其职,

  飞探,一般两人一组,乔装到敌区,没有流星探传递情报,如果遇到有价值的情报,安排一人回报。能做飞探的必须有大局观,善察言观色,善乔装改扮,聪明机灵。

  远探一般放出五十里至百里之间,多为乔装,潜伏,三两人一组,通常一人观察,一人记录,一人传递情报给流行探,基本不回大本营。远探既要探测敌情,又要刺杀对方的远探,让敌人成为瞎子和聋子。远探就像风筝,流星探就是牵引风筝的线。

  近探一般都是以巡逻队的形式,放出十到十五里开外,这是部队展开的基本的探测距离,低于这个距离,敌方一旦展开了攻击队形,己方只能是混乱和被屠杀。

  刚才,很明显的是近探,等待近探与对方遭遇,只能说明双方大军相隔不足二十里,敌我双方都面临紧张,隐约能听到号角和金鼓的声音。

  双方的近探纠缠在一起,隐约有灵力的波动,少年立即反应过来,刚才的那位青年军士就是一位体修,境界不算高,刚才要发难的的时候,明明双手距离弓箭还有一段距离,少年便有种被瞄准的感觉,这应该就是兵家所追求的势,因势利导就是兵家精髓之一 。

  还有,刚才所有回报的探马全是后来的,当初的那十名近探无一人返回,近探的最起码的一项纪律,就是接敌立报,就是遇到敌人,第一件事不是厮杀,而是立即有人第一时间回报大营,作用是预警,第二时间回营的要带回相对准确的情报,作用是对策,但是也不能迟。

  第一波的探马没有一个回来,只能说明,全部遭人埋伏,少年本还想看看战场情况,现在根本不及多想,从见到第一受伤返回的探马到现在至少有半炷香的时间了,那个青年军士危矣。

  少年灵力再注入双腿,双腿一用力,人如飞燕一样从地面一掠而起,如流星般飞过树梢,看看距离战场边缘已近百步,达到飞剑的操控范围,岩浆火灵剑在少年飞掠的速度的加持下,瞬间而至战场,同时穿透两个身穿异族软甲的骑士,可以说这次飞剑的速度比起海东升还要快上一倍。

  飞剑去势不减一道弧线,又洞穿一个异族人的喉咙转而回到少年身边,少年则稳稳的站在杨树之巅,战场的情形尽收眼底。

  战场共有三十人僵持在一起,那青年军士傲立在当场,手持弓箭如满月形,引而不发,身上虽中数箭,但是毫不影响他对周围羌兵的威慑。箭伤虽不致命,但也令他无法移动。在他周围有七具遗体,临倒下还似要相扶搀扶为中间青年抵挡箭矢,还有两人手持腰刀,单腿点地,盯住青年的侧后方,既不影响青年射箭,又可以三人相互拱卫身后,青年身上的箭矢很有可能就是不能避开之箭。避开了,同袍就会倒下。

  再向外,横七竖八卧着十匹战马,战马周围有好大一片绿色藤蔓,战马虽未死,被这种藤蔓缠绕的上,枝蔓在极快的速度疯长,战马的四条腿已经被藤蔓彻底束缚住了,这藤蔓还想一直延伸到青年战区之内,被左右护卫挥刀斩断。

  这就是无人回报的原因,不是被围,而是被困,周围有近三十名还能战斗的羌戎战士,四周横七竖八十多名羌戎士兵的尸首,大多数是弓箭手。

  在驿道的另一端,一个面涂油彩,头插羽毛,胸前挂各种骨饰的中年人,手持法杖半举,口中念念有词,随着他的咒语,一道道灵力波纹散播出去,地下的藤蔓就不停地生长,从青石板长出藤蔓,显得无比的诡异。

  在这巫师的左右各站,各站一名刀盾手,用来保护这位法师,让其施法过程不被打断。

  刚才三人突然毙命,将现场的僵局打破,很显然对方来了修士助战,使得他们似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

  先前,羌戎百夫长设伏,安排萨满巫师用藤蔓术困住了十人队,用弓箭手覆盖,再让刀枪手一拥而上,四十多人对十人,又是突袭,本以为定能全歼这个小队,活捉那个重要人物。

  不成想,在突遭释放藤蔓偷袭,马匹被放倒的同时,这十人小队不是想象中的混乱,逃窜或者向前拼杀,而是在滚落下马的瞬间已经将腰刀抽出握在手中,随着滚落之势,迅速聚拢在一起,拨打十多支覆盖过来的箭矢,虽有人中箭,但是无疑这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反应。

  而那名青年军士更是在马匹摔倒的瞬间将弓和九支箭矢握在手中,借翻滚之势滚入同袍圈内,毫不避让射向他的箭,应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必须去做,不做损失只会更大,那就是射出他手中的箭,不能让,避让就会干扰他的瞄准,影响他的射速。在小队众人翻滚聚拢到一起的时候,他已经射出三支箭,目标就是威胁最大的三名长弓手。

  当他们立起身的时候,只有七人还活着,那三位同袍虽未站起,但他们死也死在防御位置上,正是他们挡住了射向中间那人的箭。

  七人各占方位,不出击,他们就是要确保自己这一方,不会有箭矢通过,兵刃格挡不了,就用身体挡住,而中间的那人没有时间去关心部下的生死,因为对部下最好的关心就是解除他们的威胁,就是稳定快速的射出手里的箭。

  当伏击者射出三个波次后,中间那人已经射出了九箭,羌戎百夫长带了设伏的十名长弓手仅剩一名,和其余马弓手被对方的气势镇住,全部隐藏在树后,刀枪手发喊要冲上来的时候,却无法再动,因为当中的那位已经弓如满月,箭势已成!兵家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引而不发,撼慑全局。

  面对含而不发的箭势,每个羌戎士兵骨子里冒寒气,全都被震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觉得那支箭是对准他们自己的,他们见到那人射出的每支箭都命中眉心,不偏不倚!

  先立威,后建势,因势利导,无往不利,这就是兵家的精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