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河山有幸逢故人 第51章 少年事

《河山有幸逢故人》第51章 少年事

作者:季春辞 字数:2673 书籍:河山有幸逢故人

  仿佛是很久以前,记忆里的阳光是昏黄的,从雕花的窗子里照进来。

  午后天气温暖而慵懒,上书房不敢有人高声喧闹,苏太傅叫他们看书的时候,往往这些学生们都昏昏欲睡,他们每一个,都是惹不得的身份。

  最精神的,反而是他们带来的伴读,他们不敢偷懒,因为一旦自家的主子遭到训斥,他们通常会遭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而且,上书房讲课的都是名闻天下的大儒和学者,能听他们授课,怕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因此,他们之中好学的,便如饥似渴地听着太傅所讲的内容,不敢有片刻走神。

  当然,这其中必有异类。

  整个上书房坐得最端正就是谢青临了,身姿挺拔,他后边是林英和宋星桥,宋星桥小时候就是一副纨绔样子,他身为二皇子伴读,却比谢青临还要懒散,趴在书案上,露出小半张白皙晶莹的侧脸,眼皮耷拉着,只差一点就要去会周公了。

  他为什么敢这么放肆?

  自然是因为谢青临让人省心啊,从来不会惹夫子大发雷霆。

  谢青临那时候也不是太子,只是皇后所出二殿下而已,小小年纪,却不像其他人那样顽劣。

  谢子瑜仍然天真懵懂,每日都十分抗拒去上书房,几乎天天都是被伺候他的小太监拖过来的,他尚不知道看似祥和的表面之下藏着怎样的波澜暗涌,也不知道他和谢青临的身份分别代表着什么。

  他只知道,被强硬的要求坐在这里听着先生们无趣的长篇大论,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折磨,明明之前,他还可以舒舒服服的睡到日上三竿,也没人敢说什么。

  今日讲课的是苏太傅,是所有先生里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让谢子瑜不那么反感的一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①”

  苏仲宣当年也还没有老成现在须发皆白的模样,一袭青衫,君子端方,温润如玉。

  他单手执着一册书,施施然念了一段后含笑发问:

  “有谁知道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吗?”他环视众学子。

  这段话对这些年幼的学生来说有一点晦涩难懂,众人苦思冥想之后仍然不得其解,纷纷将目光投向身边人,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出什么端倪。

  除了皇子,几位亲王府上适龄的小王爷也一同在这里读书。

  谢子瑜是这群孩子里最小的,他其实还不到年纪,是淑妃向皇帝讨来的,皇帝大概觉得反正也没什么坏处,略加思索便答应了她。因此其他人都比他年长些,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懂了个差不多,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当出头鸟,什么时候又应当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出身皇家贵胄的孩子,长到这个年纪,没有不会审时度势的。

  最后果然是谢青临不负众望,“我觉得……”

  苏太傅将书放下,转过身,目带期许的看着他。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谢青临毫不露怯,斟酌了一下语言:“在忧患之中,竭诚对待属下,得志之后就变得傲慢、目中无人,傲慢自大哪怕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陌路,虽然可以采用严刑峻法,但大家也只是屈从于刑法,而非真诚的诚服。”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顿了一下,疑惑地看了一眼苏太傅,见他还是微笑着,并没有什么表示,便继续道:“怨恨……怨恨并不在多大,可怕的只有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要……谨慎?”

  谢青临将书本合上,歪着头看向太傅,等待他的评价。

  苏仲宣惊叹于他的见解之深,小小年纪竟然看得这般透彻,面上仍不动声色的缓缓点头道:“正是如此,二殿下果然聪慧过人。”

  君舟民水的道理,明明他还没有教授过,二殿下是从何得知的呢?

  他瞥了一眼毫懒懒趴着的宋星桥,默默打消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宋相家的这位小公子,怎么看也不像是懂这番道理的人。

  如此说来,唯一有可能的,只能是皇后娘娘……

  谢子瑜本来也懒洋洋的趴在书案上,自打谢青临开口他就精神了起来,虽然还是趴在案上,实际上已经在侧耳凝神听着,听到最后,他忍不住问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苏仲宣一看,发问的竟然是素来无心学习的四皇子,不禁感到一阵欣慰,四殿下终于也对圣贤道理感兴趣了啊,他轻抚胸口,娓娓道来:“此文乃是前朝以为有名的谏臣所写,所幸当时时局清明,君主仁圣,他才有机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来……”

  他讲得颇为投入,正要讲述前朝时那段贤臣与明君之间广为人知的故事,却猝不及防被一声尖利的质问打断。

  “不过是一个臣子,竟然敢威胁皇上,他哪里来的狗胆?”

  竟是谢子瑜。

  他纤细的眉毛挑起,瞪着眼睛问道。

  苏仲宣差点一口气喘不上来,僵在当场。

  所有人都看着这个胆大妄为的小皇子,没有人说话,窗外传来两声清脆的鸟鸣。

  宋星桥便眼巴巴的朝外张望,眼睛里的神采是平素不多见的,好像无论上书房里发生了什么,他都不感兴趣似的。

  苏仲宣深吸一口气,缓了半天,才慢慢说道:“四殿下此言差矣。”

  谢子瑜毫不畏惧的与他对视,一张小脸上已满是张狂倨傲,虽然年龄尚小,周身戾气已不容忽视,苏仲宣看着他,就觉得他恨不得将所有看不顺眼的人都拖出去乱棍打死。

  世人皆知,能入上书房教诸皇子读书的,自然也不是普通人。

  苏仲宣自然也有满肚子真才实学,气度更是无人能及,他见过的事多了,还没有把谢子瑜的逼问放在眼里,从容不迫道:“四殿下以为得君臣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

  “难道不是如此吗?”谢子瑜从椅子上跳下来,站到他近前,仰头看着他:“如果我做了皇帝,若有谁这般与我作对,我定要将这等忤逆之人斩尽杀绝。”

  一片吸气声。

  这言语也太过惊世骇俗了。

  谢子瑜的伴读比他年长些,懂的事情也多,他常常对谢子瑜的肆意妄为感到束手无策,就比如此时,他明明预料到谢子瑜可能会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

  苏仲宣的脸色犹如寒冰,众人隐隐感觉室内温度都降了几分。

  他长叹了一口气,沉声问道:“这话是谁教你的?”声音里像是凝结着冰碴子。

  谢子瑜再无法无天也还是个小孩子,被太傅骤然变换的气势吓到了,畏畏缩缩的退了一小步,虽然他不明白太傅为什么要生气。

  明明母妃就是这样说的。

  谢子瑜的伴读心里暗暗叫苦,自家殿下也太无法无天了点,但是他又不敢有任何抱怨,还得替他解决事情,不然事后陈家人肯定不会让他好过。如此思虑了一番,他正打算自己担了这罪名,也好过二人一同受过。

  他正要站出来,却有人先他一步。

  “太傅息怒,子瑜少不更事,他哪里知道什么是君臣呢?想必是无心之言罢了。”

  是谢青临,他眼看着苏仲宣濒临暴怒,连忙站出来替四弟说话。

  他说话不紧不慢,语气沉稳,就像在陈述事实一样。

  他不懂得什么大义,什么常理,只知道这个人是他的弟弟,断不肯受半点委屈。

  苏仲宣定定看了他一会,摇头叹到:“罢了,罢了。”

  既然如此,他什么话也不必说了。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想必陛下心中也自有决断吧。

  只是可惜四殿下明明也是一个有灵气的孩子,就这么被淑妃养歪了。

  唉。

  天家的事,他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说呢?

  随后便不再多言。

  谢青临让惴惴不安的谢子瑜坐到自己身边,安抚似的拍拍他的头。

  这都是很久远的记忆了,所有人的面孔都模糊不清。

  谢子瑜甚至回想不起来小时候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他是有多傻?

  竟然将那个人的虚情假意看做真心?

  到了现在,他对谢青临剩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恨意。

  他与谢青林站在对立的两端,中间隔着无法飞越的天堑,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他每走一步都得小心得不能再小心,生怕自己出了一个岔子,而成为整个家族的罪人。。

  谢青临受封太子那日,他本来以为一切都可以到此结束。

  他败了,所有人倾尽一切的努力都付诸流水,他一败涂地,颜面尽失,陈家与淑妃也该死心了。

  被立为储君的不是他,是谢青临。

  然而陈家还没有死心,他那个名义上的外公对他不留一丝情面,他的生母也毫不手软。

  他们仍在做困兽之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