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太古神狱 第23章 解毒药引

《太古神狱》第23章 解毒药引

作者:踏雪无尘 字数:2667 书籍:太古神狱

  “陈达,你的胆子不小嘛!”

  “祝家庄的事情,还敢对我隐瞒!”

  回到独龙冈分寨,朱武就说起这件事,笑着询问陈达。

  陈达和朱武熟悉,听出他有些不满,忙不迭地叫苦,向朱武解释道:

  “不是我想这样做!”

  “是那些农户知道加入合作社才能租田,争着过来加入。”

  “我总不能把这些人,都给往外推吧!”

  向朱武说着苦衷,陈达表示这件事,并非有意隐瞒。

  知道陈达还没有其它行为,朱武接受了这个说法,让他把独龙冈统计数据,都给自己拿出来。

  得益于朱武培养出的识字算数人才,以及对数据的重视,独龙冈分寨的统计,总体还算准确。

  朱武仔细观看,才知道独龙冈三庄的人口,约有一万五千人。祝家庄占比近一半,约有七千多人。

  “一千二百多户,七千多的人口。”

  “除了残留的地主富农外,其余人大多加入了合作社。”

  “这么多人加入,朝廷来围剿时,真能拉他们上阵吗?”

  看着祝家庄的统计数据,朱武问陈达道。对他这种只顾拉人头,数量上好看的做法,感到不大满意。

  陈达却自己觉得还不错,向朱武道:

  “他们大多都参加过训练,都还算是老实。”

  “周围有豪强觊觎时,也被他们吓退。”

  朱武摇了摇头,说道:

  “吓退周围的豪强,又算什么本事?”

  “我是问万一朝廷派兵,能不能守住独龙冈?”

  没有想过这件事,陈达道:

  “朝廷派兵?”

  “朝廷为何要派兵?”

  “咱们这小打小闹,惊动不了朝廷吧?”

  对自己做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

  对此有些无语,朱武叹了口气,让林冲向陈达解释。林冲道:

  “陈头领办的合作社,在官府那边看来,就是裹挟民众。”

  “独龙冈一万五千人,有资格惊动朝廷了!”

  陈达闻言大惊,一时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这小打小闹,怎么就到了惊动朝廷的地步。有些慌乱地道:

  “那我该怎么做?”

  “难道要解散合作社?”

  林冲摇了摇头,道:

  “时间还不算长,乡民也知道利害。”

  “合作社的事情,还没有传到外面去。”

  “没必要因为这点,就吓得解散合作社!”

  把自己和朱武去独龙冈打探,钟离老人极为警惕地事情,向陈达一一道来。

  陈达直到这时,才知道祝家庄的民众,都明白其中利害。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自觉把合作社的事情,向外乡人隐瞒。

  只是,这种自发的隐瞒,显然不是办法。外人若有心打探,迟早能得到消息。

  “失策!真是失策!”

  “想不到我的见识,还不如一个老农!”

  急得跳脚,陈达既对这件事有些庆幸,又感到有些羞愧。若非祝家庄百姓对外人主动隐瞒,合作社的事情,只怕早传出去了——

  一旦事情闹大,让朝廷知道独龙冈有一万多民众造反,只怕朝廷大军,真有可能过来!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陈达没有再为合作社扩大而得意。虚心请教朱武,这件事如何解决。

  “怎么解决这件事,还是要看民众。”

  “只要民众支持,外面的人即使来调查,我们也能瞒过去。”

  “民众不支持的话,祝家庄的事情,早晚会传出去。”

  将那个庄户有关购买土地的询问,向陈达一一说来。认为这件事情,关乎祝家庄人心。

  听到有人想买合作社的土地,陈达急得跳脚,完全没有了最初在少华山时,对朱武用合作社掌握土地的不理解。大骂那些人道:

  “这些人吃饱喝足了,就开始贪心不足!”

  “我们就这点儿田,他们还想买走——”

  “没了土地之后,谁会加入合作社?”

  显然清楚地认识到,土地是合作社的根基。

  对陈达认识到这点,朱武极为满意。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只要抓住这点,就不用担心梁山泊的农村政策,会突然出现大问题。

  所以,见陈达急得跳脚后,朱武反而夸赞了他。认为他把合作社办得好,抓住了主要矛盾。

  只是具体执行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仔细讨论:

  “现在我们的合作社,除了合作互助外,就是把土地租给农民去种。”

  “这样的做法和地主豪杰比起来,其实没有区别。”

  “想要把合作社长久办下去,必须做出改变。”

  打算对合作社的经营,做出重大改变。

  知道这件事情重要,陈达、林冲两人,都凝神听他解说。朱武却没有先说这件事,而是把自己对地主豪强、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的划分,向两人讲了一遍:

  “依靠贫农雇农,争取中农富农,孤立地主豪强,打击敌对势力!”

  “这是我在少华山时,定下的政策方针。”

  “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是除了山寨外,没有一点领地。”

  “有了独龙冈这块领地后,政策就需要改变了!”

  结合当前的实践,还有后世所学。朱武单独把中农这个阶级摘出来,划分为上中农、中农、下中农三个细分阶级:

  “中农有时候也会雇佣长短工,按雇工与自己全家劳动所得的比例,超过20%的,可以称作上中农。低于20%,则是普通中农。”

  “收入不足,不但无法雇人、反而需要打工的,可以称为下中农。”

  “下中农和贫农近似,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对象。”

  做出这个划分,朱武又具体阐述,对下中农的政策:

  “我们在没有打下地方时,可以依靠贫农雇农。打下地方之后,就要转变为依靠贫下中农。”

  “把贫农、雇农转化为下中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既能让他们看到合作社的好处,还能让他们离不开合作社。”

  “我们今后的政策,要更多扶持下中农!”

  陈达听得明白,而且根据这政策,猜到了朱武打算,道:

  “大哥这么说的话,是想要把合作社的土地,卖给贫农雇农?”

  “他们有了土地、成为下中农后,仍旧会支持我们?”

  朱武点了点头,对陈达有这个觉悟,感到欣喜不已。道:

  “二弟说的正是!”

  “但我们不能把土地卖出去,而是分配使用权,让他们以自耕地的名义,永久使用土地,上交一定的租税给我们。”

  “这些自耕地的所有权,仍旧归合作社所有,任何人不得出租、转让或买卖。”

  “自耕地一切变动,都必须经过合作社。平时耕作的时候,同样要合作互助。”

  将参考自留地和承包地的自耕地政策道出,陈达大声叫好。为朱武这个想法,感到兴奋不已。

  自耕地的设置,既能让农民安心,解决他们想拥有土地的心理。还能把土地的所有权,牢牢掌握在合作社。

  而且相比租种合作社的土地,农民在打理自耕地时,一定会更用心。合作社收取的租税,还有可能提高。

  想到这些好处,陈达迫不及待,和朱武商讨如何分配自耕地、分配多少的问题。

  因为要利用自耕地扶持下中农,朱武和陈达、林冲先探讨贫下中农标准:

  “独龙冈土地贫瘠,去年平均亩产,只有一石八斗。”

  “按照每人每年需要七石二斗口粮计算,一个人至少需要四亩地,才能保证饿不死。”

  “也就是说,一户五口之家,至少要二十亩地,才能有足够的口粮。”

  “一旦被收租税,或者有其它需求,二十亩地的产出就远远不够,让他们陷入贫困。”

  计算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朱武把二十亩土地,定为维持生活所需。低于二十亩土地的人家,都能称为贫农。

  然后就是中农,或者说自耕农的标准: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是战国时自耕农的标准。”

  “那时的一百亩折合成如今的宋亩,大约四十亩左右。”

  “所以我们暂且把拥有四十亩土地的人家,看做普通中农。”

  “二十亩到四十亩土地的人家,就是我们要扶持的下中农。”

  确定贫农和下中农的标准,朱武、陈达、林冲又计算合作社拥有的土地,确定自耕地的标准,应该定在多少:

  “独龙冈方圆三百里,但是周围是山,能耕种的土地加起来也就一千顷,大约十万亩耕地。”

  “其中祝家庄约有五万亩,我们从祝朝奉等人那里抄获的,有三万六千亩。另外一万四千亩,在其他人手里。”

  “如今加入祝家庄农业合作社的有一千二百户。全部分配为自耕地的话,每户能够有三十亩。”

  “但是我们计算时,不能简单地把祝家庄的户数,定为一千二百户。”

  “而是要做好祝家庄有更多户数的准备。”

  “为什么?”林冲出言询问。

  朱武还没回应,陈达抢先回道:

  “当然是因为分户。”

  “合作社里面,有些人家仗着人多,租种许多土地。”

  “还有一些族老,仗着他们的宗族,胡乱向合作社提议。”

  “这次大哥按户分配自耕地,那些人多的家族一定会分户。”

  “说不定到了分地时,祝家庄能有两千户!”

  经常受宗族势力干扰,陈达对他们早就不耐烦。对朱武按户分配自耕地,可谓十分满意。

  林冲在听到后,更认识到农村问题的复杂。对朱武短时间就拿出这样的方案,同样佩服不已。

  只是,想到祝家庄若有两千户,合作社分配土地时,掌控的土地有不足。林冲就有些忧心,不知道如何解决这问题。

  朱武眉头微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随即他又想到这时代的早婚问题,皱眉道:

  “那就在分户的时候,只给男方达到十八岁、女方达到十六岁的人登记。”

  “低于这个年龄的,不给他们分户。达到和超过这个年龄的,才让他们独立。”

  把提高婚姻年龄的事情,顺手加在了这里面。

  十八岁以下很难成为合格士卒,陈达对这点自然不反对。有了这个政策,祝家庄想钻空子分户的,一定会少许多。

  想到户口,朱武又想到了身份牌的事情,向陈达道:

  “身份牌是什么?”

  “把你做出的身份牌,拿给我看一看。”

  陈达取过来一看,朱武才知道所谓的身份牌,就是在一块木牌上写下村庄、名字等信息,方便在召集训练时,确认他们身份。

  看着这个木牌,朱武想到了后世的军用识别牌。决定回到梁山后,完善这个做法。

  “能有这个认识,你做的已经不错了。”

  “祝家庄这次编户齐民,事情就交给你。”

  把编户的事交给陈达,朱武亲自指挥,如何分配自耕地:

  “三万六千亩自耕地,能分给一千八百户自耕农。”

  “如果申请自耕地的户数超过一千八,就优先分配给山寨士卒家属、参加民兵训练、更早加入合作社的人。”

  “以后再想办法开垦土地,给后面的人分配上。”

  定下先后顺序,陈达又询问道:

  “合作社土地有剩余怎么办?”

  “能不能多分给士卒一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山寨?”

  知道这样做的好处,朱武却在仔细考虑后,没有完全同意,而是道:

  “自耕地就定在二十亩,不能有丝毫漏洞让人钻。”

  “至于立功士卒,可以租给他们土地种。功劳越大,能租种的土地就越多。”

  “现在我们的土地少,就以百亩为限。即使梁山泊的人,名下所有土地加起来,也不能超过一百亩!”

  “这是一条铁律,所有人都不例外!”

  想到在扈家庄和李家庄所见,朱武已经决定,解决祝家庄的事情后,就按同样的办法,解决扈家庄和李家庄。

  “希望扈三娘能明白事理,不要让我为难!”

  念头一闪而过,朱武和陈达、林冲不断查漏补缺,完善政策方案。

  直到过了半夜,他们才终于把初稿定下来。实际执行之时,仍需继续完善。

  “就叫《土地管理大纲》,先让祝家庄合作社提意见!”

  定下方案名称,朱武又让人抄写几分,明日给祝家庄的人观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