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狂澜记 第七章 韦虎

《狂澜记》第七章 韦虎

作者:风焰万丈 字数:4742 书籍:狂澜记

  一大早,身穿朝服的邺王便来找到杨白华,要带他一起前往台城面圣。

  “我今日要向陛下举荐你,陈主书吩咐,让你一定要表现得想急于谋个高位的样子,主动提出要为大梁领军,他自有办法达成你的目的。”邺王向杨白华叮嘱道。

  “一切都听邺王与陈主书的安排。”杨白华毕恭毕敬的回答。

  台城壮丽巍峨,殿阁崇伟。穿过重重的宫垣,来到了台城的正殿——太极殿。

  “你且在此等候,稍后自会宣你上殿。”

  “有劳邺王殿下了。”

  独自站在殿外,杨白华正开始有些百无聊奈的时候,里面传来洪亮的声音,“宣!仇池杨白华觐见!”

  杨白华忙来到殿门前,脱下鞋子,拱手快步进到殿里,稽首叩拜,“伪臣杨白华,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一个温润平和的声音传过来。

  “谢陛下。”杨白华抬起头朝皇座看去,只见一名慈眉善目的老人端坐于上,头戴白纱帽,手执玉如意,须髯灰白,目光矍铄,儒雅却又不失威严。

  “这就是梁帝萧衍了,果然有帝王之相!”杨白华心中默想。

  “听邺王说,你是北魏杨大眼之子,受奸人所迫,前来投靠于朕?”梁帝不紧不慢的问道。

  “是!”

  “永昌侯,这杨大眼也算北朝名将,也曾与你对阵,是你的手下败将。如今他的儿子却来投靠我大梁,你怎么看?”

  “永昌侯?那便是赫赫有名的韦虎——韦睿!”杨白华心中一边想,一边用目光左右扫视,要一睹这威震南北的名将风采。

  一名瘦高的老者缓缓站了出来,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身姿依然挺拔,眼神明亮敏锐,声音也是浑厚稳重,“陛下,为今南北对峙,正是用人之际。而仇池杨氏,在北魏军中甚有威望,他若是真心来投,陛下当厚待之,以让北人感念陛下仁德,使人心归附我大梁。”

  “当然是真心来投!”邺王站了出来,在杨白华身旁跪伏下来,“小王愿以性命担保,杨白华绝无二心!”

  杨白华想起邺王的嘱咐,要他表现得急切,于是俯首高声说道,“杨白华真心归顺大梁,末将愿为陛下马前卒,领军北伐,定鼎中原,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这一来就想领军,还妄称北伐,莫非是笑话我大梁无将可用吗?”一个阴沉的声音响起。

  杨白华循声望去,说话的是一名面容瘦削的男人,年纪看起来和自己差不多,脸上挂满不屑的神情,眼里透着无尽的狡黠。

  “彦和,你有何看法?”梁帝转而向那男人问道。

  “陛下,虽然近年感陛下天威浩荡,倾心来附的北人不少,但此人一来便想要领军,如此急切,怕是另有所图,不得不防啊!”

  “唔……”梁帝若有所思的捋着胡须。

  陈庆之这时站了出来,“陛下,永昌侯和中书舍人所言,皆有道理,以微臣的愚见,不如先赐其宅院,以示陛下厚恩;再将其留在建康,暂不授职权,以作观察,假以时日,若确无二心,再择机任用,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子云所言,甚合朕心!”梁帝高兴的说道,“此事便交由子云去处置吧。”

  散朝之后,太极殿外,陈庆之扶着韦睿,正缓缓而行。

  “今日这杨白华,若有其父的勇猛,对我大梁可算是添了一员虎将。”韦睿喃喃的说道,“只是他初来乍到,今日确实表现得过于急切了些,连老夫也猜不透他是否真心归降。”

  “不瞒先生,其实学生前几日已经与杨白华见过……”陈庆之低声将事情来龙去脉简要说与韦睿。

  “原来如此,这杨白华看来是无法为我大梁所用了,可惜。”韦睿叹息着。

  “不过,杨氏擅驭骑兵,先生也说过,当年其父所率之铁骑,可谓当世最强。如今他愿意指导学生骑兵之法,还可以详细了解北魏骑兵的组织,战法,也算一件难得的好事。”

  “骑兵是北朝历来的优势,也是我们最大的劣势,若能更深入的了解北骑的情况,甚至能训练出一支可与其抗衡的精锐,下一次南北之战,必将获益良多啊。不过你要记住,临阵交战,兵种,装备,甚至兵力,这些都不是决定因素,士气和指挥方为关键,决死之师,可溃数倍乌合之众。”

  “学生谨记!”

  “说起来,你让杨白华故意表现得急切,看来中书舍人朱异的反应,也是你意料之中咯?”韦睿笑呵呵的问。

  “朱彦和生性多疑,又一向不喜欢那些北朝降臣,甚至常常轻视羞辱,所以只要杨白华表现出争取的样子,他必然会打压反对,而陛下向来宠信中书舍人,肯定会听取他的意见,学生只不过顺水推舟而已。”

  “你倒是给了这杨白华一个天大的人情啊!”韦睿笑着指了指陈庆之,“而且还谁都不得罪,你这和稀泥的本事,老夫不及也。”

  “对了,刚才散朝时,邺王对学生说,在淮月楼设宴,还要学生一定邀先生同往。”

  “邺王也是精明之人啊!”韦睿轻捻着白须,“本来一直也没有什么交集,现在借杨白华之事,同时交好你我二人,邺王深谙此道啊。”

  “那,先生要去吗?”

  “不去岂不是辜负了邺王美意。在朝中多个朋友,总归是好事。”

  “那学生陪先生回府更衣,然后一同前往。”

  淮月楼就坐落于秦淮河畔。四层楼阁,丹楹刻桷,富丽堂皇。

  陈庆之和韦睿一同乘着车架前来。刚下了车,便看见邺王与杨白华早已等候在大门口。

  众人上前见礼。“永昌侯与陈主书能大驾光临,元树深感荣幸,深感荣幸啊!”邺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邺王太多礼了,我等何德何能,竟让邺王亲自到门口迎接,实在是让老夫诚惶诚恐啊。”韦睿客气的答礼。

  “永昌侯乃我大梁柱石,如何敬重都不为过,理当如此。”邺王侧身,“里面请!”

  进到雅间,大家分主宾入座。案上早已摆上各式珍馐美味,醇香的美酒也已斟满酒盏;乐师们奏起清雅的音乐,婀娜的舞女们衣袂飘飘,起舞效霓裳,踏歌齐舒张。

  邺王端起酒盏,“今日之事,感谢二位相助,小王敬二位一盏。”

  “老夫只是直言而已,并非刻意帮谁。路上子云已将原委告诉我了,老夫为此深感可惜啊。”

  “实在愧对永昌侯的美意,杨某真是无颜以对……”

  韦睿摆摆手,“杨将军无须自责,老夫理解。说起来,我与令尊也算旧识,你如今南投,令尊如何自处啊?”

  “家父已仙逝了。”

  “真是人生无常啊,”韦睿低声叹息着,“令尊年纪应该还小我许多,想不到竟已驾鹤而去。当年在钟离,我二人赌上了自己的一切,对决沙场。令尊亲率麾下铁骑,数次冲击我方车阵,让老夫深切感受到了北魏铁骑的精锐悍勇。虽然最终老夫侥幸获胜,但无论是令尊,还是北魏统帅中山王元英,皆为值得敬佩的对手……”

  “家父也常说,永昌侯乃当世名将,败在你手上,心服口服。”

  “那是令尊谬赞了。”韦睿抬起头,“这人上了年纪,就容易感念过往,还望诸位见谅。”

  “永昌侯说哪里话,此乃英雄惜英雄。今日没有外人,来,咱们共敬南北的英灵们一盏!”邺王端起酒盏提议道。

  之后众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邺王不停的殷勤敬酒,最后酩酊大醉,在家仆的搀扶下回府歇息。杨白华还算清醒,与韦睿和陈庆之二人行礼告别后,也回朱雀栈了。陈庆之陪着韦睿上了车架,朝着永昌侯府而去。

  伴随着车架的摇晃,陈庆之用手腕揉着额头,“还是先生海量啊,学生已是晕头转向了。”

  韦睿气定神闲的端坐在车内,虽然脸上也泛着红晕,但神思仍保持着清晰,“子云,陛下将杨白华的安置交由你处理,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准备在自己的宅邸附近为他寻一处宅院,这样也方便向他讨教骑兵之法。在此之前,便请他继续暂住于朱雀栈。”

  “酒宴上,听杨白华说了如今北魏局势,看来比我们了解的情况更为混乱不堪,老夫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出数年,南北又要再起干戈了……”

  “北魏内乱,我大梁趁机北伐,这不正是先生一直在期盼的时机吗?”

  “只是不知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撑到那一天啊。”韦睿显得忧心忡忡,“我大梁近年将才凋零,老夫担心,时机到来之时,有没有人能担起统军的重任。犬子韦放,虽常年在外统兵,但勇猛有余,而谋划不足;而你……”韦睿的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虽然老夫认同你的天赋和才能,但毕竟,你还从未上过阵……”

  “不是还有裴邃裴渊明将军嘛?”

  “他也只是比老夫年轻一些罢了,若到时能由他统筹全军,老夫倒放心了。”

  “如果北魏真的发生内乱,自顾不暇,也就不足为虑了吧,我大梁倾国而出,直捣洛阳,必能一战定天下!”

  “切莫轻敌!北人英杰辈出,即使裴邃将军,也是出身河东裴氏。若有英雄于混乱中乘势而起,于我大梁绝非幸事。”

  “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啊……”

  “北魏的祸乱就在眼前,而我大梁,亦有隐忧啊!”韦睿坐直了身子,面色凝重,“我下面说的话,你只可牢记于心,断不能与外人道之!”

  韦睿的话,让陈庆之的酒意顿时烟消云散,他立刻正身而坐,目光炯炯的凝视着面前这位老人。

  “我大梁虽国力日盛,但近年奢靡之风盛行,贪图享乐,安逸现状;陛下又崇佛,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与进取之心;而最大的隐患,老夫认为,就在朱异此人!”

  “中书舍人?”陈庆之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睛。

  “老夫自认还是有识人之明的。朱异身居中书舍人的要职,却对陛下一味阿谀奉承,以至于陛下现在听不得半点逆耳忠言;他仗着陛下的宠信,贪财冒贿,广受馈遗,你看看他在东陂起的豪宅,穷奢极欲,比当年王谢大家的宅邸还要气派!”韦睿说着激动起来,不由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

  陈庆之忙靠过去为韦睿抚背,“先生切莫动气,保重身体啊!”

  “无妨。”韦睿喘息了一阵,慢慢平复下来,“身居高位,却只存一己私欲,而不能心怀社稷,老夫担心长此以往,我大梁的国运,会祸害在这小人之手……”

  “朱彦和与学生同是寒门出身,他也确有理政之才,能有今日的地位,实属不易。然而其为人,学生也深为不齿。”陈庆之蹉叹着,“可他毕竟深得陛下信任,学生要想一展抱负,还不得不对其笑脸相迎……”

  “你做得对!”韦睿语气肯定的说道,“大丈夫当能屈能伸,虽然你自幼就跟随陛下,可如今的朱异,要让你与陛下产生隔阂,易如反掌。这个时候,你绝不能与之翻脸,等到再与北魏开战之时,你若真能立下军功,不!你必须要立下军功!方有与其抗衡的资本。只要将来你能对其有所制衡,维护我大梁朝纲稳定,即使黄泉之下,老夫亦瞑目了。”

  “先生忧国之心,着实令学生感动。先生放心,学生字字铭记在心!”

  “另外,时不我待,留给你准备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了。你在家乡义兴征募的子弟兵,一定要抓紧严格操练。另外,我会让韦放尽力为你提供一些甲胄兵器,只盼你不要辜负了老夫的期待。”

  “多谢先生,学生感激不尽!”

  “还有一点!兵者,凶器也。你尚未经历过战事,但你仍要明白,士兵不是棋子,他们是父亲,兄弟,丈夫,儿子,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大梁的根基,你要珍惜他们的性命,临战一定要谋定而后动。”韦睿的眼神深邃而忧伤,“和你我一样,从出征那刻开始,也有人日夜盼着他们能活着归家……”

  陈庆之将韦睿送回府后,心中一直想着方才两人的对话,不觉思绪翻腾。见天色也还不晚,便独自在城里闲逛起来。

  建康城市井繁华,陈庆之置身于熙熙攘攘的街头,叫卖吆喝之声夹杂着讨价还价以及各种闲言碎语,家长里短,不时还会混入几句咒骂叫嚣,这些浓烈嘈杂的市井气息环绕在他的周围,却并不让人觉得吵闹,反而让他的思绪慢慢平复下来。

  也许是出身寒门的原因,在建康这些年来,陈庆之一直都很喜欢这份市井生活的气息。他使劲吸了几口空气,“这便是安居乐业的味道吧!”

  继续走了一阵,陈庆之看到前方的街口处,许多人围成一圈,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发生什么事情了吗?”陈庆之快步跑过去,拨开重重人墙挤进圈子。

  只见在几名家丁的簇拥下,一名身穿锦衣的公子哥,正一手捂着脸颊,一手指着前方,口中骂骂咧咧;在他们的对面,一名少年,一名小和尚,还有一位姑娘,正对着那群人怒目而视。

  “咦,你们不是与杨兄一起的后生嘛。”陈庆之走到了圈子里面。

  “你是那位陈主书!想不到在这里遇见。”几人也认出了陈庆之。

  “发生什么事了?”陈庆之望了望对面那群人。

  “我们在街上游玩,这恶少听咱们不是本地口音,欺咱们是生人。”少年愤慨的说道,“见小姐容貌秀丽,竟出言调戏,还企图动手动脚,惹恼了小姐,便赏了他一个大耳光!”

  “还从来没人敢打我的脸,你们这几个臭穷酸,今天非要教训一番!”那公子哥气急败坏的叫嚣着。

  少年往前跨了一步,用手指了指那些家丁,“就凭这几个杂碎?我一人把他们全部干翻,气都不带喘的,你信不信?”

  “臭小子,居然如此狂妄,给我上!”

  家丁们咿咿呀呀叫嚷着朝少年一拥而上。

  “喂!不能动手啊!”陈庆之一见有些急了,抬步就要冲过去阻止。

  小和尚一把拉住陈庆之的手腕,“陈主书,不要过去,小心被误伤了。”

  “但是他一人……”

  “陈主书无须担心,不会有事的。”

  话音刚落,那些家丁已经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

  少年拍了拍手,瞟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公子哥,“我可是手下留情了,他们都没有伤筋动骨,识相的就快滚!”

  家丁们挣扎着爬起来,带着那位公子哥,连滚带爬的离开了。

  “小兄弟好身手啊!”陈庆之忍不住对少年发出由衷的赞叹。

  “对付这种货色,还谈不上身手,过奖了。”少年笑嘻嘻的回应。

  “对了,之前咱们只是一面之缘,还没正式介绍。”陈庆之拱手行礼,“在下陈庆之,字子云。”

  “我叫徐晋,见过陈主书。”

  “小僧惠泽,见过主书。”

  “小女子是杨白华之女——杨嫣然,见过陈主书。”

  “你们不要主书主书的叫,不嫌弃的话,叫我陈大哥吧。”陈庆之笑着说道。

  “我也觉得拗口,行,叫陈大哥。”徐晋爽快的答应。

  “晋,不可无礼!”惠泽和嫣然异口同声的呵斥徐晋。

  “诶,你们又不是官场中人,叫陈大哥,我也觉得亲切。”

  听陈庆之这样说,惠泽和嫣然也不好再多说。

  “你们还准备去哪里啊?”陈庆之问道。

  “今日也差不多该回去了。”嫣然回答。

  “反正这会儿也没什么事,我陪你们回朱雀栈吧。”

  四人结伴而行,边走边聊。

  陈庆之问道,“你们这一路南下,想必也不容易吧。”

  “是啊,若不是遇到杨大哥,我和惠泽还不知能否到得了建康呐。”

  “噢,你们不是一直同行的吗?”

  “这说来可就话长了,我与惠泽,其实也是途中相识的……”

  回到朱雀栈,杨白华热情的迎接了陈庆之。

  “真是有劳子云兄了,还要你亲自送他们回来。”

  “哪里,在下只是碰巧遇见,便与他们同行而已。”

  “今日酒宴,大家都饮了不少,永昌侯没什么吧?”

  “永昌侯虽然年事已高,但可是出了名的海量,杨兄放心,无事。”

  “那就好,那就好。”

  “还要委屈杨兄,在朱雀栈多住几日,在下会尽快为你安排合适的宅邸。”

  “子云兄大恩,杨某感激不尽!”

  “杨兄不必客气,等一切安置妥当,在下还要请教你骑兵之法呐。”

  “何须等一切妥当,不如今日我俩秉烛夜谈,详细为子云兄讲解我杨氏精骑的调练,阵法,战术!”

  “甚好,甚好!有劳杨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