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时代的梦 第四十一章 苏绣(4)

《大时代的梦》第四十一章 苏绣(4)

作者:莞简妤 字数:980 书籍:大时代的梦

  香叶带着蓝桉往回走,才走到半路,只听百米外的澜湖人声鼎沸、鼓声震天。

  香叶一拍大腿,“哟,我差点忘了,今天澜湖有踏白船表演赛。可热闹了!”

  蓝桉惊喜万分,“真的啊!我也想看!姑姑,我们去嘛!”

  等两人赶到澜湖边上,只见市民和游客早就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人潮的目光汇聚湖心,在那里来自各地的24支表演队伍一字排开,在木船上整装待发。

  踏白船的船只,即水乡常见的农用船,这种船船体稍长,船底呈弧状,涉水阻力甚小,但急摇时左右稳定性较差,乡民称之为“活”,因此成就了踏白船在表演时速度较快、惊险的特性。

  踏白船也称摇快船,是一项盛行于民间水上竞技,是为祭蚕神而举行的一项民俗活动。据说其名来由与宋将岳飞有关,宗泽因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忠勇,任其为“踏白使”,为鼓励赛船者以岳飞的无畏气概参加竟渡,故称。

  而每年三月十六为蚕神生日,四乡八里的蚕民便摇船云集澜湖。每条船经过改装,船艄搭上木板横“跳”,船尾上安两支琵琶橹,两人一组同摇一橹,船舱帮口两边再安放四五排或五六排木桨,人手一桨,合力齐划,船头插上一面村坊旗号,也有应金、木、水、火、土五行插上相应的红、黄、蓝、白、黑五色牙旗。

  船挑四橹,两舷排桨,也代表这蚕宝宝的茧子,又大又圆;或两船并联,船上耍拳舞棒,枪刀斗勇,名“打拳船”。水中快船穿梭,锣鼓齐鸣;岸上观者如蚁,人声鼎沸,蔚为壮观。

  香叶带着蓝桉也挤进了人群,只听得前头一个老太太边看表演边说,“高竿船上那位姑娘好漂亮,她是扮演蚕花仙子哩!是为了祈祷蚕花丰收!听说这一表演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太太口中的高竿船又俗称为“蚕花船”,独具蚕乡特色的“轧蚕花”巡游中,“蚕花娘娘”站在“船头”沿途向众人撒下粘着蚕花的糖果和花瓣。

  高竿船中央摆放着一直旋转的巨型石臼,上面插一根三四丈高的毛竹,表演者身着象征蚕宝宝形象的白色服装,沿竹竿而上,爬至梢顶,在弯成九十度的毛竹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模拟蚕宝宝吐丝形态,整套动作固定而连贯。每每引得游客们啧啧称奇。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澜湖突然更加沸腾了,不知是谁叫了声:“来啦!加油!”400米直道竞速预赛正式开始,只见一艘艘小木船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鼓声雷动,岸上观众群里爆发出加油呐喊,岸下船桨整齐划一在水中上下翻飞,紧张而欢闹的气氛在南湖弥漫开来。

  今年的400米直道竞速,加入了绕障碍抢荷花环节,更具挑战。长100米宽15米的比赛航道上设有5个浮标,船只必须绕过每个浮标,方可抢放置在终点上的荷花,这对选手们的技艺要求更高。

  市民和游客最爱看的是什么?当然是它的惊险性和刺激性。船只不过1米多宽、约2米长。小小的船上要容纳11名队员,分别是1名鼓手、4名橹手和6名桨手。船上队员小小一个转身,船就跟着晃动几下,让人看了胆战心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