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时代的梦 第六十三章 榫卯(3)

《大时代的梦》第六十三章 榫卯(3)

作者:莞简妤 字数:4115 书籍:大时代的梦

  解放榫卯,通常是用热水泡,然后才能打开。以前的家具部件坏了可以单独重新做一个装上,所以有以前有把家具送到木匠家里修的。鱼鳔胶(这个其实在其他的答案里我提到过)另外,用木楔卡位的,如果是通孔,用工具顶出来就可以拆了。如果不是通孔,用车转在木楔的位置,直接破坏掉木楔。

  但因为装配复杂,精度高、需要一定技术台阶,所以不可能实现平板包装。至于为什么会发展到榫卯现在完全不能逆向拆卸,在后面会慢慢展开。

  榫卯是传承,但不是唯一或最佳的结构方式,在不同定位不同结构的前提下,要向成本、时间、易用性等方面妥协。但不会消失,至少我认识多位家具设计师都在传承。

  中国的榫卯精致、并很有成就,但是,榫卯并不是中国特匹有的,谈榫卯就有民族主义的自豪感,这其实有些过,木材作为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

  所以榫卯是在全球性的发生,而不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埃及也同样很早很早出现了榫卯结构,另外座椅其实是途径西亚传入中国的,大概在东汉末年,(还是西汉?),这就是最开始的垂足而坐,以前中华大地上都是席地而坐,其实是跪着或侧躺着。所以以前的案几只有30-40厘米高。参考资料:世界家具史-从中世纪到当代(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为什么要以榫卯连接?木质特性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必须保证受力在木质纤维的方向上。比如下图的直角:

  所以说,只要是木质材料的连接,榫卯结构的出现是必然的,任何地域和种族的人都会去思考如何连接他们,榫卯就这样几乎同步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里诞生,这甚至和人类创造语言一样时必然性的。

  新连接材料的出现和更迭。

  其实这带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木头与木头之间的连接只能用榫卯呢?

  答案是否定的,可以用金属,最早就铜钉,铜皮包裹,但是古时候铜是贵金属,一般百姓用不起,而且如果是大部件的连接耗材量也就会非常大。

  后来又有了铁,但是铁是很容易生锈的,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铁钉,和现在不一样的是,那时候的铁钉都是靠铁匠一颗颗锤打出来的,因此大多数的铁钉柱体都是方的。

  主要是还是做榫卯连接之后的固定作用,之前一直木楔或者竹楔,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木楔和木材的材料特性一样可以和家具的热胀冷缩一起变化。但这个历史阶段辅助材料依旧非常有限,依然是榫卯为主。

  建筑材料中出现了水泥,金属材料中出现了钢筋,预制时代的来临,几乎终结了木材在大型建筑中的支架作用的统治力。并且更加坚固,更具备抗压力和承重力,施工流程也更加简单。

  而对于家具来说,更多混合金属以及其他材料的出现也逐渐替代榫卯的功能。比如以前是铁的连接件,逐渐被合金如镀铜、镀铬,锌铁合金等钢性更强而且不生锈的金属替代。机床加工更加能够保证连接件的精度能够精确的微米的误差。

  更不用说更多的材料被应用到家具中,注塑、玻璃纤维、铝材等等,这些材料的出现,甚至能让家具一次成型,根本不需要榫卯连接,在这些材料中它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而对于另外一些家具材料来说,从材质上本身就不适合于榫卯。比如密度板材,抗扭力非常弱,所以都用金属连接件来替代。

  另外高强度的木质胶水的出现替代了很多榫卯结构的功能,比如拼板。我们知道桌子桌面大多数都是几块木方拼接的,这本身有俩个原因:

  一、大直径的木料相对稀少而且贵

  二、大直径的木料大面积使用时在防止变形开裂上需要耗费非常大的精力,尤其对于一般桌面厚度都在30毫米左右,很容易变形。

  所以一般都是拼接,以前拼接用木楔或开槽互相咬合用动物胶连接闭合缝隙。现在的高强度胶水直接拼接的强度甚至能超过木质材料本身的强度。但是,不可逆。也就是不能拆卸。

  我们再回到现代实木家具的榫卯结构,甚至有些商家以榫卯结构为营销噱头。为什么?榫卯结构很金贵?很难吗?

  显然不难,但是问题在于俩方面:

  一、无论人工还是机械非常耗费工时,人工来说对于工人的技术要求非常非常高。

  二、机械加工的榫卯精度肯定比以前高很多,能精确到0.5毫米的误差。但是复杂的榫卯都机器要求高,除非是CNC数控加工机床,一般的单轴加工机床要加工复杂的榫卯需要很多工序。而对于国内大多数的家具厂家来说CNC太贵了几十上百万一台,成本太高。

  其实并不是榫卯对于木材的选择有限,非常多的木材基本能适应榫卯的强度要求的,并不一定得红木那么硬度的,高密度的红木选择范围有限其实是从清朝开始,而且主要是因为许多装饰性的雕刻,必须木质细密,木质纤维松散雕刻出来不会精致和细滑。明代很多就是一般的材料,比如说楠木的密度也不是很高,当时我国的西南大量存在,到现在已经被砍伐殆尽了。

  榫卯无论对于建筑还是家具它并不是必须唯一存在的,是选择。对于实现其功能来说,现代有更多、甚至更优的选择,比如说建筑,水泥钢筋预制的出现出现了摩天大厦,而木质的榫卯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家具来说,更多材料的出现不单是降低了加工成本,更多的是实现了家具使用环境(比如注塑、合金材料的户外家具)和造型的多样性,各种曲线、曲面家具的出现。这些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

  如何利用木工边角料,做出实用的家具或者好玩的物件?

  大多木匠认为或建议,红木是最不利于做家具的木材之一,为何得到商业层面的追捧?

  一个充满探索好奇的星球,在这里揭秘四种标签人生观

  建筑不说了,我觉得传统榫卯除了艺术成分,已经不适合在现代建筑上了,当然也有更多的改造和革新性的建筑榫卯出现。但这里只说家具方面。

  榫卯,这里专指木头与木头的连接方式。现在也有多种多样的技术能解决结构问题,

  粽角榫多用于框形的连接,从外看,三个面都是45度的斜线,非常漂亮,三角齐尖,但是内部结构复杂。此类榫卯几乎无法通过现代机械一两次出型,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做好。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实木家具做法,最好也无非是侧面使用燕尾榫,再与背板拼接的。而燕尾榫就恰恰是能够通过机械一次出型的。

  顺便分享几个目前机械化比较完善的榫卯制作:

  用在桌椅横撑或转角等结构居多,十分简单的榫卯。机械化程度很高,制作好模具,跟烤串一样翻一翻动一动就好了。也有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进料不用动就出来了。

  这类的模具稍微复杂些,但是基本原理类似,做好模具,半自动或纯自动的方式就能出来。

  大部分的榫卯几乎是最佳的实木家具的连接处理方法了,那也是为什么机械化程度这么高后,榫卯还是经久不衰的原因了。

  结构合理而美观的粽角榫的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是目前大部分工厂不愿去承担的。

  因此,除了昂贵的红木家具方能保留下这些技艺。有时间我们一味的反对红木家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它们才能承载起榫卯的价值。

  不得不承认现在只有极少数的木工还有这些榫卯的制作技艺了。

  我明式家具学习的老师工厂里,一个十级木工的工资在1.2--2不等。

  哪怕是十级木工,他做一组粽角榫的时间也需要半天。

  虽然榫卯也有大部分以机械辅助,半手工的形式,但是全手工的技术和工具还是要精确掌握。

  现在学徒太少了,青黄不接,不管是家具工还是雕刻工,工厂里尽是年纪大的先生在操持着,出品速度肯定快不起来。

  既然榫卯成本这么高,而榫卯对材料的硬度或者材料价值的要求都很高。要么硬如红木,要么好如金丝楠。

  这些材料才能承载榫卯的价值,进一步在市场上就看到价格让人望而却步的红木家具了。

  榫卯只是结构的一种选择,尤其到了现代的消费方式下,我们更多时候只是需要便宜,够用就行的家具。

  但是榫卯又是一种文化,我们可以在古代榫卯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传承和革新。

  我们看到的很多设计师的产品都有在尽量加入榫卯的元素。哪怕是机械出型也能带来些诚意。

  更希望的是在机械化的进步上,让更多的优质榫卯能够尽量多的脱离手工,这样带来的榫卯家具和产品又能更容易回到人们的视野里。

  整个夹头榫平头案的组装方式也是纯榫卯,无钉无胶,手工简易安装后基本达到了不可拆卸家具的牢固度,也证明只要榫卯的工艺足够,不可拆卸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也可以算是在榫卯文化上的传承与革新吧。

  瑞士最大的木建筑房屋,日本建筑设计师坂茂以日本传统建筑工艺,独特的全榫卯结构建造。

  只有外立面使用了玻璃和钢材的材料。

  木材使用云杉,材性稳定,美观而耐水,是常用的建筑与家具用料。同时适合切削也常作为雕塑材用。

  全建筑使用木结构,但是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部件。通过高精度的电脑加工机械完成,然后再到现场组装而成。

  建造时,工人将事先做好的木构件按照图纸精确组装。大大节省了施工和吊装成本。而且材料又是从规划林里采用的云杉。建筑上严格恪守了低碳环保的环境责任。

  我觉得题目不应该把家具和建筑混为一谈,因为木家具现在还用,木建筑在中国几乎看不到实用目的的应用了。从答案来看,要么答家具,要么答建筑,角度完全不同。

  对于家具我完全不懂,最高票答案说的引起一些争议的“榫卯不可拆卸”观点完全是指家具说的,我没有发言权。

  木建筑的榫卯绝对是可以的,而且必须可以,除了维修目的外,榫卯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利用间隙吸收变形,缓冲能量,这是木建筑具备优异的抗震性能的原因所在,如果做成刚性的不可拆卸,也就不会有地震中墙倒屋不塌的表现了。

  对于建筑,也要分开看,第一种情况,中国的仿古木建筑,只要不是水泥的外观仿古,那肯定是榫卯结构,这是传统木建筑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的,比如香港志莲净苑,西安青龙寺惠果空海纪念堂,必然是榫卯.

  第二种情况,在中国没有什么着名实例的,现代木构建筑,这是可以不用榫卯的。比如汉诺威世博会主会场,日本大馆树海体育馆,吉芭欧文化中心。

  因为木头这种东西的材料特性,其建筑的关键所在就是要解决节点问题。榫卯是一种传统的解决方式,在传统条件下也比较成功。但是现代木建筑用的则多是另外一种方式:金属节点。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图片已经可以看出,由于现代计算机解析技术的发展,复杂的力学计算得以实现,加上木材易于加工和拼接的特性,现代木建筑从平面到空间都发展成了一种格外自由的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几何构造,这也对节点的刚度和自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用金属节点,和这一趋势是一致的。

  从上面列举的建筑所需要的木材搭接量和搭接工艺(部分细节图和结构图其实已经突出了节点)可以直观看出,对于大型木结构和复杂搭接来说,榫卯结构已经是力不从心,而通过性能优异的金属结构间接地把木材搭接起来,能轻易地满足力学要求,易于处理复杂节点。

  有的已经进行了和榫卯节点的对比,也有的表现了金属节点和榫卯节点的结合。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节点,就是胶合节点,这种单独使用得就更少了,也都是和其他节点形式结合。

  总而言之,由于金属节点出色的性能满足了现代木建筑的要求,再加上,在审美方面,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隐藏和暴露节点,自由地设计节点形态以满足美学要求。因此,在现代木建筑上,金属节点和以金属节点为主的综合处理方式得到了最为普及的应用。

  榫卯结构并不是哪个国家或民族独有的,凡是用过木头盖房子或者做家具的都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榫卯结构

  建筑上不用是因为客观上榫卯节点处是结构受力的弱点,使得木结构发挥不了它本能发挥的承载力。有了钢铁以后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使用钢构件处理木构件交接问题形成钢木组合结构。再一个大家也不再大量用木头盖房子了。

  余姚市河姆渡镇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人们称之河姆渡遗址,在遗址人们发现了大量榫卯结构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