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时代的梦 第五十三章 湖笔(2)

《大时代的梦》第五十三章 湖笔(2)

作者:莞简妤 字数:1229 书籍:大时代的梦

  蓝桉曾有耳闻,湖笔中最负盛名的有“玉兰蕊“、“兰亭散“、“右军书法“、“翠亨春“等。这些高档湖笔,再用红木、湘妃竹、白瓷或象牙做笔杆,是湖笔中的极品。

  羊毫湖笔在选料上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必须要用杭嘉湖地区的山羊毛,而且必须是山羊腋下或脖子下面的毛,因为这两个部位的毛很少损伤,可以保留完整的锋颖,锋颖是决定一枝毛笔笔头好坏的关键。

  制作笔头的关键,就是要把那些锋颖最好,最适合做笔锋的羊毛挑选出来,一只羊身上这样的毛并不是很多,要想做出一支好笔,就需要工人完全依靠肉眼这样细。动地挑选,“千万毛中选一毫”,往往几只羊身上的毛才能做成一支好笔的笔头。

  对锋颖的讲究是湖笔在制作工艺上的一大特点,正是因为有了锋颖,才使毛笔形成了一个刚柔兼备的笔锋,这也是中国毛笔和世界上其他软笔最根本的区别,中国毛笔也因此具有了一种特别的神韵。笔锋是中国毛笔的精髓,正是因为笔锋的作用,中国毛笔才可以在书画家笔下流转自如,产生种种的变化。

  善琏湖笔制作工艺精细而复杂,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120多道工序,大体上分为水盆工和旱作工两部分。

  做水盆工、笔工们各守在一个水益旁,把千万根毛放入水中,精练细理,再按笔头锋颖长短加以分类,这便是“齐毫”,之后从中剔除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杂毛,然后再按毛的软硬性能进行笔头“造型”,做成半成品。

  旱作工要经过扎头、装笔、择笔、刻字等工序,最后制成成品。其择笔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艺,笔工左手握笔,右手拿一小刀修削笔头,修去笔头中的劣毛和表层的杂毛,使笔和锋颖圆润,达到湖笔尖、齐、圆、健的要求。

  善琏湖笔制作的主要工序有笔料、水盆、结头、装套、镶嵌、蒲墩、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故大小工序达一百二十余道之多。

  笔料主要是将原料毛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或无锋等不同特点,分成几十个品种,供制作不同种类、形制、品质的笔选用。

  水盆又称水作工。笔工将浸在水盆中的笔毛理顺,带湿剔除不适合做笔的杂毛、绒毛、无锋之毛等,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笔头。“水盆“是湖笔制作工艺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序之一。

  结头也叫扎毫,水盆做好的半成品笔头,送到这一道工序进行结扎。然后用溶化的松香滴于笔头根部,使笔毛不易脱落。

  蒲墩精选笔管的工序。在逐根的挑选中,把干裂、虫蛀、皮色苍老、粗细不匀的笔管剔除,并按笔的各个品种规格要求,分类选出色泽、粗细、杆长一致的笔管。

  装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装笔头,将经精选的笔管进行挖孔,把结扎好的笔头安装其中。二是为装好的笔配制笔帽。

  镶嵌属于对某个种类毛笔的笔管进行装饰的工序。此类笔一般用湘妃竹、凤眼竹以及象牙、红木、檀木等材料为笔的主杆,再用牛角进行镶嵌,使笔管造型更美观。其中分镶头和镶尾两种。

  择笔又称为修笔。是湖笔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择笔是对前面工序形成的半成品毛笔,进行最后检验并修整的工序。笔工要将影响内在和外观质量的笔毛剔除,并将笔头整形,最终达到尖、齐、圆、健的品质要求。

  刻字在笔管上刻上各种字体。比如笔的品名和生产厂家的名号等等。

  除以上各道主要工序外,还要经过脱脂、揩色、贴商标、包装等几道辅助工序。

  湖笔歌

  文房四宝,湖笔首要。千秋着史,管城酣遨。

  科举取士,翰墨留芳。齐家治国,笔以载道。

  笔之溯源,五千岁朝。石器岩壁,朱迹片陶。

  笔描刻写,龟甲殷商。战国颖毫,问世最早。

  木杆周围,裹扎兔毫。锋坚而挺,简牍妙造。

  其时笔名,语不同标。楚地称“聿“,“不律“吴宝。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