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冥月毒医:妃常嚣张 第443章 击掌为誓!

《冥月毒医:妃常嚣张》第443章 击掌为誓!

作者:白鱼朵朵 字数:871 书籍:冥月毒医:妃常嚣张

  刘子岳缓缓睁开沉重的眼皮,入目是朱红色的床幔,他怔了怔,什么年代了,谁家还用这么老气的床幔啊?

  “七弟,你总算是醒了。”欣喜的男声从左侧传来。

  刘子岳转过头,看到晋王那张熟悉的脸,瞳孔骤然放大,先是不可置信,紧接着不知怎么的,他的眼泪迅速滚落了下来。

  这可吓坏了晋王,他手忙脚乱地抬起袖子,无措地给刘子岳擦眼泪:“七弟,别哭了,为兄知道你受委屈了。你这性子也改改,跟父皇那么倔干嘛?看看,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刘子岳没有吱声,只是无声地落泪。

  他之所以哭并不是觉得昨天受委屈了,而是他记了起来,自己穿越了。

  昨天那一跪倒是因祸得福,昏迷后,他恢复了上辈子的记忆,也想起了上辈子疼他爱他的父母,如今发现自己再也见不到父母了,还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刘子岳就难过得不能自抑。

  晋王不知内情,看刘子岳哭得像个孩子,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叹,平日里瞧老七像个闷葫芦,乖顺安静,没想到还有这么孩子气的一面。

  他轻轻拍着刘子岳的肩,语带安抚:“七弟,别哭了,哭多了伤身。你昨晚发了一夜的高烧,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经晋王这么一提,刘子岳才发现脑袋昏沉沉的,嗓子像火烧过一样,一动便疼得难受,他张了张嘴,用沙哑的嗓子道:“水……”

  “瞧我,光顾着说话,都忘了。葛宁,倒水来。”晋王连忙吩咐旁边伺候的小太监。

  葛宁连忙倒了一杯提前准备好的温水,递给了晋王。

  晋王又亲自递给了刘子岳,还伸手将他扶了起来:“慢点喝。”

  温水浸过嗓子,舒服了许多,刘子岳哑着嗓子道:“劳烦大哥了。”

  晋王还没说话,旁边的葛宁就说:“殿下,昨晚多亏了晋王殿下。听说您昏迷了,晋王殿下入夜前就进了宫,请了太医,又怕奴才笨手笨脚的,照顾不好您,亲自在宫里守了您一整夜。”

  若是以往,刘子岳定然会感激涕零。但此时此刻,他内心升不起丝毫的波澜,只有一个想法:不愧是男主,做事就面面俱到,哪怕是对他这么颗微不足道的棋子,也这么用心,难怪前面十几年,自己对这个大哥没丝毫的怀疑,还认为他是所有兄弟中最义薄云天,正直讲义气有担当的。

  没错,刘子岳不光记起了上辈子的事,还记起自己穿到了一本前世看过的男频争霸文《谁与争锋》中,男主就是他的好大哥晋王。

  不过这本书写到两千章,皇子们斗得你死我活的精彩处时就坑了,最后鹿死谁手也不清楚。倒是他胎穿的这个平王结局出来了,好像是屡次被兄弟们推出来挡锅,最后牵涉到一起谋逆大罪中,被延平帝赐了鸩酒一杯。

  具体的刘子岳也不清楚,一是时间太久,文太长,连载了两年多,很多剧情都记不清了,二来平王这个角色只是个不起眼的炮灰,作者对他的着墨不多,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

  但要说平王谋反,刘子岳是一万个不信的。自己这辈子的母亲只是舒妃娘娘玉芙宫里一名普通的赵姓宫女。在十七年前的冬日无意间被延平帝看中,临幸了一次,然后十月怀胎,生下了他。

  可惜这并没有让她母凭子贵,因为延平帝后宫妃嫔多,儿女也多,元后继后都给他生了嫡子嫡女。他早不记得自己曾睡了这么个宫女的事,若不是有起居注,都不一定会认自己这个儿子。

  所以听闻下面的人报喜后延平帝也没多高兴,只是下旨封赵氏为才人,让他们母子继续居住在玉芙宫的偏殿就完事了,都没去看过一眼产妇或刚出生的婴儿。

  可怜赵才人,一夜误一生。

  小时候的事,刘子岳很多都还记得。赵才人虽是妃嫔,但不受宠,又没有母家支持,还要时时刻刻承受舒妃的嫉恨苛责,他们母子在玉芙宫的日子过得连得宠的宫人都比不上。

  他六岁那年,赵才人病重,他去求舒妃。太医拖拖拉拉老半天才来,开了两副药,也没多大用,不到十天,赵才人就撒手人寰了,死的时候人瘦得只剩皮包骨。

  赵才人去世后,刘子岳被舒妃收养,次年才入了上书房念书。那时候他已经七岁了,而别的皇子都是三岁便开始启蒙,他起步太晚,念书自然不如兄弟们,各方面看起来都平平无奇,在一众兄弟中很不起眼,也不得圣心,连封王,几个哥哥们不是晋王就是燕王、魏王、楚王……只有他是平王。

  这样一个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王爷,拿什么去谋反?又不是活腻了。

  “七弟,葛宁这话太见外了,你我兄弟,同气连枝,照顾你是为兄的责任。你不怨为兄昨天没在朝堂上替你向父皇求情就行,”说到这里,晋王苦笑了一下,很是无奈的样子,“谁知道你跟父皇都这么倔,谁也不肯先低头。”

  他的声音拉回了刘子岳的思绪。

  刘子岳垂下眼帘,张了张嘴,虚弱地说:“谢……谢大哥……”

  “七弟身体不适就好好休息,咱们兄弟不必如此客气。”晋王笑道。

  刘子岳点头,目光望向窗外:“什么……时辰了?”

  “已经辰时三刻了,七弟,可要用早膳?父皇听说你醒了,可能一会儿会召见你。”晋王坐在床边担忧地说,“父子之间没有隔夜仇,父皇他还是很惦记你,担忧你的,今日你别倔了,跟父皇好好认个错,这事就过去了。”

  刘子岳若真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听到这些话心里肯定委屈得不行,他可是延平帝的亲儿子,无端被冤枉,在冰天雪地中跪了三四个时辰昏迷一夜,延平帝都没来看一眼,还要让他认下莫须有的罪名,心里如何能不气?

  晋王这些话只会适得其反,挑起他心里的火气,让他想到这些年所受到的种种不公。

  刘子岳垂下眼睑,紧抿着唇,坚持道:“大哥,我没犯错!”

  见他这样,晋王长叹了口气:“七弟,为兄自然是相信你。为兄已经派人查到了火灾是从那个叫忽尔勒的副使房间里燃起的,他昨晚喝了不少酒,也不知是他喝多了,起床打翻了烛台导致的火灾还是其他原因导致房间内起火。为兄觉得,这很可能就只是个意外,跟炭火没什么关系。为兄找了几个鸿胪寺内的官吏能证实此事,若是七弟坚持要追查,一会儿可让他们上堂作证,反倒是昨天那封奏折更为可疑。”

  晋王这么热心,出人出力,分明是想引导他抓住这件事不放,继续追查下去。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晋王这么积极必然有所图,但他不可能剑指刘子岳,因为刘子岳对这些皇子半点威胁都没有,晋王没必要大费周章来搞他。

  除了他,这场火灾最受影响的就是寺卿秦贤。

  这样就说得通了,鸿胪寺卿秦贤还有另一重身份。他的嫡次女入了东宫做太子良娣,算是太子的半个岳父,也是太子一系极为重要的一股势力。

  若是这场火灾最后将秦贤给拉下了马,那就相当于断了太子一臂,搞不好还会烧到太子头上。虽然延平帝不会因为这点事就废太子,但一番训诫和不满肯定是有的。这种不满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成为压垮太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较于晋王的好名声,太子就有些不够看了,小气、睚眦必报、体弱多病、为人高傲,武不及晋王,文不如燕王,在众兄弟姐妹中的人缘和声望远不及其他几位皇子。也就他投胎投得好,投在元后腹中,是延平帝的嫡长子,不然这储君的宝座怎么也轮不到他。

  也难怪晋王和其他皇子会生出别的心思。

  只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们两派斗法,最后倒霉的是他这个替死鬼,最后他们俩派倒是没事,就苦了自己这个炮灰。

  知道了真相,刘子岳自然不可能按照晋王的如意算盘走,但他也不想便宜了秦贤和太子一派。

  晋王不是什么好人,秦贤和太子一派也同样不是好东西。

  昨□□堂上那些所谓的证据证人估计都是秦贤临时搞出来的。

  晋王想利用他逮着这件事不放,扯出秦贤这条大鱼,秦贤也精明,干脆把责任都推到他这个闲散王爷身上,以便将自己摘出去。

  所以昨天才故意不通知他,然后又在朝堂上惺惺作态。

  刘子岳心里自然愤恨,他招谁惹谁了?他又不想跟他们争,只想当个富贵闲人,没挡他们的路,碍他们的眼,却要遭这种罪,被他们当成工具人,反复利用。

  恼归恼,刘子岳到底多了二十多年的记忆,不再是过去那个见识少、经不起激、一点关爱就能打动的少年。他心里很清楚,哪怕知道了真相,凭他现在的实力也奈何不了这双方,而且说出去,无凭无据的,除了得罪他们,也没用任何用。

  所以现在最要紧的便是想办法将他从这个局中摘出去,留下他们双方自己狗咬狗。

  心里有了打算,刘子岳抬头感动地望着晋王:“谢谢,大哥,你对我真是太好了。”

  对于他的反应,晋王丝毫不意外。这个老七愚钝,心软,缺爱,但凡谁对他好一点,他就恨不得掏心窝子。

  见他信了,晋王不介意多透露一点信息给他:“七弟,昨日在朝堂上指证你那几个人,为兄查过了。那个叫张辽的衙役说你跟惜薪司的人有往来,纯属虚构,倒是他自己认识一个惜薪司的主事,那人叫邱源,就住他家隔壁。至于你签的字和手印,七弟可还有印象?”

  刘子岳轻轻摇头:“没有,我没签过。”

  他说的是实情,他在鸿胪寺就是混日子的,根本没管过事,有什么文书也不会让他签。

  晋王眯起了眼:“那你再好好想想,这是很关键的一环,若是能查出是谁伪造了文书陷害你,就能还你一个清白了。”

  他就只差点明是秦贤搞得鬼了。刘子岳装作没听出来,只道:“大哥,我知道了,父皇若是问起,我会据实以告,怎么说我也是父皇的儿子,父皇一定会还我一个公道。”

  天真!晋王在心里嘲笑了一句,见目的达成,也不欲多留,轻轻替刘子岳捻了捻被子,笑道:“自家兄弟,何须言谢。你昨天就没用膳,现在肯定饿了,我让人备了鸡丝粥温着,你吃了休息一会儿,先将身体养好再说。”

  “好,还是大哥想得周到。”刘子岳确实饿了,一会儿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不先填饱肚子,一会儿哪有力气。

  晋王笑了笑:“你先用膳,我去准备一下。”

  等刘子岳喝完粥没多久,延平帝就派人来宣他了。

  他昨天昏倒后因为天气太糟糕,便被安置在了紫宸殿的偏殿,今日倒是方便了,不用受了伤还大老远地走进宫。

  刘子岳让葛宁将自己扶了起来,披上大氅,一瘸一拐地来到正殿。

  殿内的气氛没比昨日好多少,依旧沉闷,延平帝脸色很不好,秦贤跪在一边,低垂着头。

  刘子岳跪下行了礼:“儿臣参见父皇!”

  延平帝看到他就来气,这个儿子文不成武不就,懦弱寡言,没半点皇家气度,派他去鸿胪寺当差历练也能出纰漏,真丢人。

  深吸一口气,延平帝严肃地说:“老七,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刘子岳低垂着头,将晋王调查的证据抛了出来:“父皇,儿臣不认识惜薪司的人,只是前阵子在门口遇到过惜薪司的人到鸿胪寺办事,打了个招呼,没有任何勾结。倒是昨日指证儿臣的张辽与惜薪司的人认识,他家隔壁就住着惜薪司的一名主事,照理来说,他的嫌疑比儿臣更大,请父皇明查。至于管理炭火烛蜡一事,更是莫须有,儿臣无能,算术不好,不识账目,如何能管这么大的账目往来?”

  满朝文武都被噎住了,见过废柴,但没见过废得这么坦坦荡荡,理直气壮的。

  就连秦贤也很意外。他之所以敢选刘子岳出来做替罪羔羊,也是清楚刘子岳的处境和性格,但他今日万万没想到,刘子岳竟不按牌理出牌,先跪再说,让他准备的后续“证据”都不好抛出来了。

  延平帝气笑了:“你还很得意?”

  刘子岳恭敬地说:“儿臣不敢,儿臣只是实话实说,儿臣有几斤几两重,父皇再清楚不过,儿臣愚笨,确实不是做事的料。”

  一旁的晋王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老七在干什么?怎么不按照他们事先说好的来?

  那个证人可是他精心准备的,只要上朝不但会将火灾一事往秦贤身上引,还会抓住昨日那封奏折不放,秦贤这老东西别想脱身。

  延平帝被刘子岳的没脸没皮给气得没辙了,脸色青白交加,他活了一辈子就没见过这样的滚刀肉。他这么多儿子,哪个不想在他面前挣表现的?

  刘子岳不用抬头都能感受到上面恨铁不成钢的视线,他规规矩矩地磕了一个头,道:“父皇,芙蓉院的大火虽不是儿臣所为,但儿臣毕竟挂名在鸿胪寺当差,身为鸿胪寺的一员,芙蓉院出了这种纰漏,儿臣难辞其咎。况且,儿臣在鸿胪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干过任何正事,却白领一份薪俸,实在有愧于天下黎民百姓,父皇只是罚儿臣跪几个时辰太轻了,请将儿臣发配去南越,以儆效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