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求生记 第一百零九章 北伐收尾

《明末求生记》第一百零九章 北伐收尾

作者:名剑山庄 字数:2233 书籍:明末求生记

  第一百零九章北伐收尾

  大同之战,双方主力根本没有交锋。

  高元爵等人将清军目送出了长城。

  大战虽然就此结束了。

  但是并不是说,张轩就可以掉头回去了。

  他必须在北方重建防御体系。

  明末大多数长城,失于维护,早就不成样子,并非所有的长城,就是如同八达岭长城一般,更多的长城,荒草萋萋,残垣断壁,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有效的防御。

  更不要说,清军的大撤退,将沿边人口全部掳掠到草原之上。

  各地都是空荡荡的,连粮食都无法自给。

  这样的情况之下,重新建立沿边防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张轩坐镇北京,划分出沿边五镇。

  即辽东镇,宣府镇,大同镇,榆林镇,以及对西防御的防御的凤翔镇。

  每一镇列三军,每军五营,一个十五个营头。四万五千人。沿边五镇,一共二十五万之众,只是这样一来。单单是转运粮草,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凤翔镇由关中,四川供应粮草。

  而辽东镇由朝鲜供应一部分,一部分从南方运过来。

  但是宣府镇,大同镇,榆林镇三镇,全部由北京供应。

  而张轩也正式将北京定位大夏北京。撤销了武昌西京的地位,从此大夏由南北两京,而曹宗瑜身上也是挂上了唐王,行枢密院使,北京留守,大将军。总领北方五镇人马。麾下还有一直十万之众的北军。

  夏军所有骑兵都编入这一直北军。

  而这支北军与南京驻军,都列入中央军系列。为枢密院直辖。与边军是相对的。

  并在天津开港。设立水师基地,由施琅坐镇。

  任务有两个,保证海运通畅,驱除海盗。

  但是而今海上都是郑家的天下,哪里有什么海盗。其实施琅也承担着监视郑家的任务。

  因为洪承畴掘运河。

  大运河相当一段都不能用了,如果想用的话,必须下大功夫修缮。而今大夏朝廷也没有这个钱。

  所以为了支撑边军,海运是重中之重,张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这一道粮食命脉寄托在郑成功手中。

  施琅坐镇也就无法避免了。

  如果说起来,曹宗瑜统领北军十万精锐,已经沿边五镇共二十五万人马,再加上天津水师,手中总兵力在四十万之上。

  可以说大夏精锐有一半就在曹宗瑜手中。

  不过,张轩对曹宗瑜并非没有限制的。

  首先,辽东镇

  依旧在郑成功手中,郑成功以越王,镇东大将军,枢密院副使,总领辽东,朝鲜军事的名义。坐镇辽阳,手中兵马其实远超过五万之多。因为很多军队,都被列为朝鲜军。而朝鲜军也在郑成功麾下。

  所以郑成功麾下的兵马,在十五万上下。

  郑成功不会对曹宗瑜俯首听命的。但是总体来说,辽东是一个单独的战场。郑成功与曹宗瑜之间的配合无须这么紧密。

  曹宗瑜其实真正负责的,也不过是宣府,大同,榆林三镇的防御。这三镇人选,镇守宣府的乃是许都。镇守大同的是高一功,镇守榆林的是袁宗第。

  这三人与曹宗瑜都很熟悉。配合还算默契。

  但是让他们三个人对曹宗瑜死忠却是不能的。

  首先说许都。

  许都与曹宗瑜之间的存在心结。

  别的不说,整个北伐之战的后半场之中,不管是夹河之战,还是北京之战,许都没有上场的机会。

  就很清楚的看出曹宗瑜的倾向性了。

  许都与曹宗瑜的矛盾,已经很长时间了。甚至可以说是浙军一系,与河南人之间的矛盾,即便是曹宗瑜有大局观,不在意。但是曹宗瑜麾下的人,不可能不在意。

  曹宗瑜或许不会针对许都,但是合理的将许都放在次要位置上,让许都即便是满肚子火气,也发不出来。

  许都或许能为曹宗瑜所用,但是曹宗瑜想要做大逆之事,许都是万万不会跟随的。

  而高一功与袁宗第也是如此。

  他们出自闯营,投奔张轩之后,部属星散,并不必郑成功,李定国等人,随时都可以拉出不少人马来。

  他们能有今日,全靠张轩的信任。

  可以说,张轩一纸文书就能让高一功袁宗第下位。但是对李定国与郑成功等人,张轩万万不可能这样的。

  他们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也不可能依附曹宗瑜的。

  所以,这样的安排下,三镇稳如泰山。

  大同,宣府,榆林三镇,以守为主。遇见清军入关,只需坚壁清野,谨守城池即可。

  而曹宗瑜所部,却是用来反击。

  只要将战线稳定在三镇之内,不影响内地的恢复,就足够了。

  而凤翔镇的主将,

  凤翔一镇,其实并不仅仅限于凤翔,而是应对吴三桂所部的所有军队,都在凤翔镇的管辖之下。

  虽然凤翔镇额兵五万,但是袁时中还兼任陕西总兵官。也就是陕西当地的县兵都归属于袁时中所管辖。

  明代的陕西,可不是后世的陕西,包括了甘肃,宁夏一

  带。当然了,有相当一部分被吴三桂占领。

  双方犬牙参差。

  而且西北民风彪悍,各地民兵,只要减免赋税,哪怕让这些县兵掌控在当地豪强手中,也足以抵御吴三桂的进攻。

  而五万战兵,只需作为反击力量而已。

  之所以这样做,只要一个原因,那就是减少开支。

  一场大战过后,张轩看着消耗人力物力,乃至高达三千多万两的欠账。就知道,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朝廷财政都是要捉襟见肘。

  所以张轩将陕西赋税给减免了,希望以西人守西土的战略,能够有力的减免朝廷开支。

  这也是,张轩在整个战线之上,都摆出了一副防御反击的阵势缘故。

  不过,其中还有一个难处,就是李定国。

  沿边五镇没有一处安排李定国。难道让李定国重回云贵总督府吗?不。张轩当然不会,以刘文秀与艾能奇在夹河之战的战功为名,分别让刘文秀与艾能奇,为云南总兵官挂镇南将军,与四川总兵官,征西将军。

  贵州一省也从军事体制改为民政体制。

  其实云南,四川与边镇有所部同。

  所谓沿边五镇,都是军事为先,一切以军事为前提。而其他省份,都是巡抚,总兵官,与按察使权力三分。

  只是内地身份,巡抚的身份压过其他两个,为一省大员,方面之臣,而在云南,四川,却是挂将军印的武将,压过了巡抚,成为方面大员,一省之首。

  但是下面的民政,还是各级文官负责的。

  如果一来,张轩就将李定国的权力全部拿下来。

  要知道李定国可不是高一功等人,他麾下将士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大西军的旧部,对李定国的忠诚,还在对大夏朝的忠诚之上。

  曹宗瑜,郑成功,李定国,是真正有能力掀起一场叛乱的人。

  张轩怎么可能对李定国轻易下手。所以他给李定国安排了位置,那就是大夏枢密院使。

  曹宗瑜毕竟坐镇北京,他的枢密院使,不过是一个名头而已,但是李定国却要回南京,他的枢密院使,却是真正的大夏军方之首。

  只是这个枢密院使位置,看上却很好,却要放弃很多东西。

  看卫王袁时中就可以。

  卫王担任枢密院使数年,他的班底都被拆分到七零八碎,故而成为军中一大派系,但是遍布各军,与大夏军方融为一体。

  卫王袁时中成为大夏军方一大派系的掌门人,却不再是一方军头了。

  张轩很明显想复制这一举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