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求生记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昭武二年春二

《明末求生记》第一百二十三章 昭武二年春二

作者:名剑山庄 字数:2212 书籍:明末求生记

  第一百二十三章昭武二年春二

  张轩弄明白这里面的算计,不由的一阵头疼。

  军队之中,各路派系林立,不过张轩的嫡系居多,能够掌控局面,换句话说,也是外系将领的存在,让张轩的嫡系将领保持相对团结。而眼前姚启圣,与张质两人都是张轩的嫡系。

  在权力诱惑之下,就已经开始暗中争斗了。

  让他不知道该做些是好?

  阻止是无法阻止的。

  张质所做所为,或许是有私心的,但是也是因为张轩这一段时间做得有些太过了。让户部职权膨胀,几乎天下税收都入户部。已经影响到了朝中权力平衡,就如同北宋前期。

  当时朝廷岁入都入三司,所以丞相与三司使之间,就矛盾重重。

  毕竟作为是首辅大员,文官第一人,在财政事务之上,没有发言权,这是张质万万不能容忍。用现代的话,就是这工作还怎么展开啊?

  但是姚启圣,他作为户部尚书,他不能不为本部门争夺利益,总不能天上掉馅饼却不要吧。只要张轩给户部加担子,他就敢吃下来,越吃越大,就成了而今的样子。

  而户部要做这么多事情,不能不揽权。如果没有铁腕的话,张轩分派下来的事情,怎么能执行下去?

  谁也不肯退步,就成为而今的摸样。

  张轩一时间也找不到切入点,只能先放放看看姚启圣是怎么应对。

  不过一日,姚启圣就来见张轩了。

  “先前首辅所言极是。”姚启圣说道:“户部事务繁忙与大学士之职不能兼顾。自然要分开,只是有一件事情,也是当务之急。就是户部权大。已经影响朝中平衡。天下诸般税入,皆入户部,户口之藉,转运调用,朝廷开支,预算决算,如此等等,户部当天下之半,实在非其所宜。”

  张轩说道:“此事,姚卿有什么想法?”

  在明代的时候,户部虽然是赋税所在,但是并非所有财政收入都是入户部的。就好像运河上好几个关卡,是隶属工部的。还有各地一些赃款罚银,是走刑部的,兵部还有马政收入,等等。

  所以说,财政大头是在户部,但户部不能尽揽天下之财。

  只是张轩觉得这样不对,他有意将各部收入,全部挂在户部之下,而各部的办公开支,全部由户部拨款。再加上为了支付前线开支的种种改革,就造成了而今,户部独大于六部的局面。

  姚

  启圣说道:“臣请分拆六部。六部自周以来,传承已久。然而如今事务繁多,非六部可以容纳,故以臣之见,莫不在内阁设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总理各部事务。首辅总览朝政。”

  “各部分拆,有事则设,无事则废。理清上下。庶可无患。”

  张轩一听,不得不承认,他选出来的大臣,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看看姚启圣这拆招。

  张质是想让去除姚启圣户部尚书一职。但是姚启圣转手,将户部尚书这个官职,变成了历史。

  张轩想来,即便是张质听了这个建议,也不会拒绝的。

  就如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般。内阁下属的各部门越多,则各部的权力也就越少,内阁的权力也就越大。如此一来,内阁诸位阁老,才能坐稳群相之位。而且这也暗合张轩之意。

  张轩早就想将各部拆分了。

  这也是而今朝廷事务越来越多的现实需求。

  甚至张轩也怀疑,姚启圣会不会是与自己商议的时候,揣摩透自己的意思。

  这样的情况之下,最大的好处,就是姚启圣的属下,可以担任户部拆分出来的各部尚书了。

  如果户部尚书的话,那么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够格。但是从户部拆分出来的小部,这些人却是最好的人选,毕竟他们之前的工作就是户部之中一摊子事。

  不过是加户部尚书衔,或者是户部侍郎的名义做而已。

  或许拆分出来的各部,未必能全部保住位置,但是大部分都能掌控在姚启圣一派的人手之中。

  张轩心中微微一叹,一时间有了一种紧迫之感。暗道:“督察院,也要快些建了。”

  夏朝几乎是继承了大明朝的所有体制,但是有一部分体制,被张轩有意搁置,就是言官体系。

  张轩从来不觉得这些言官有什么用处,他大权在握,也用不着这些言官,故而大夏虽然有督察院,却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几个人。甚至很多言官连上朝的名义都没有。

  纯粹是张轩没有细细想过用什么样的监察体系,来代替言官而已。

  而今,张轩见识了张质与姚启圣之间,小小的交锋,忽然明白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了。而今张轩军权在握,自然不担心失去控制,后世之君会该怎么办?

  “将你的意思,写出章程,让群臣商议吧。”张轩说道。

  “是。

  ”姚启圣说道。

  随着姚启圣的发声。一时间各位大臣纷纷上书,就本朝官制改革发表意见。

  一时间张轩受到这样的奏疏,有数百分之多。

  张轩一时间也没有心思关心别的了。他连连下令,首先枢密院体系,不在讨论之列。稳定了枢密院体系,后面的变动,就影响不了前线的战事。第二是户部各司划分条例先行给出。安户部之心,让他们不被外部影响,好生办差。

  稳定军方,与丈量土地,整理税基的大事之外。

  张轩屡次在大殿召见大臣,内阁,枢密院,还有上书之人中,张轩觉得有见地的人。讨论官制。

  而这个官制本身,也不是仅仅是官制。还有朝廷之中各种大事的处理流程。以及内阁的权力边界等等。

  这种事情最耗精神,张轩每日都接见大臣,即便是有一言之善,都与之促膝长谈。但是往来这些人都是当时一等一的聪明人,从各个角度,都是言之成礼的。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却有很多抵牾之处。、

  张轩每天细细揣摩,分辨他们的公心私心,是有意,是无意,还有哪些可以为朝廷所用,哪些不可。不知道不觉之间,每日早上起床,枕头之上都掉落了不少头发。

  这一番大讨论之下,张轩倒是有很多收获,对朝廷体制的改革,也有一番想法。不过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张轩对而今很多思潮都有了一些了解。下面的人都对设立丞相,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

  有很多人都希望张轩,能亲理万几,不假手于人。乾纲独断。

  甚至有些大臣对内阁即将权力大增的现实,比张轩自己还担心,为张轩进言,对限制内阁权力有了很多提议。

  总体上来说,这个时代,满朝文武所希望的,就是明君。而且不是什么民主,即便是说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黄宗羲,也希望张轩为一个圣明君主,为张轩设计种种制度,放权内阁的同时,也让内阁不能妨碍到君权。

  张轩心中一点幻想也磨灭了。什么民主思想,在这个时代根本不适用,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而已。

  在这些人议论之中,张轩总体上勾勒出将来大夏体制了,建立起完善的体制。凡是有条可依,有例可寻的事务,都是常务,属于内阁权力范围,而无条可依,或者有内阁大臣以为条例有缪误,需要更改的事情,属于皇帝的事情。

  这就要召开御前会议,有关大臣与内阁大臣一起商议,做出裁定,也是以后此类事务的处理流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