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求生记 第十三章 枢密院体系

《明末求生记》第十三章 枢密院体系

作者:名剑山庄 字数:2198 书籍:明末求生记

  第十三章 枢密院体系

  张轩对李定国叮嘱的这些,能不能奏效,就是看以后了。而现在张轩几个没有怎么停顿,就再次召见袁时中。

  袁时中今日的举动出乎张轩的意料之外。张轩不问清楚,他恐怕今晚都睡不着觉。

  张轩请袁时中进来,寒暄了两句,就直入正题了。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态度,张轩在袁时中面前无需过多客气,说道:“兄长,不想在前线领兵?”

  袁时中说道:“陛下,你素来知道,臣本书生,不习兵事,只是明廷昏庸,以至于民不聊生,臣不得以只能起于草莽之间,唯知以人多势众壮声色,不知道行军用兵之道,还是陛下不以臣鲁钝,赐书教之。臣才能苟全性命于而今,只是行军打仗素来不是臣所长,只能勉力为之,早已不堪重负了。”

  “陛下设枢密院,臣冒昧以为,臣文书功底还行,可以为陛下打打下手,还请陛下恩准。”

  张轩听了,心中微微一叹。他知道袁时中所说的未必全是实话。这些理由是真的,但是其中也应该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即便是有所保留。张轩对袁时中的理由也表示认可了。

  首先正如袁时中所言,打仗这东西是讲究天分的。有些兵书读的条条是道,就是用不出来了。袁时中打仗从来算不得好,只能说合格,说起来,在张轩看来,袁时中打仗的水平比张轩都欠上不少。

  自然比不上曹宗瑜智计百出,也比不上许都的一往无前,也比不上高一功沉稳老辣,还比不上袁宗第的经验丰富,更不比上李定国的战斗嗅觉。

  这样想来,将袁时中从前线撤下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他最少说对了一件事情。

  其实而今的大夏虽然有枢密使,但是实际上所有军权都在张轩的手中,所以说很长时间之内,枢密院不过是也文书机关而已。

  真正的大权在张轩的手中握着,甭管是什么枢密使,枢密副使,没有张轩的点头,恐怕一哨人马都调不出来。

  这也是很多人并不愿意入枢密院的原因。

  在外面是独揽大权,在京师是仰人鼻息,何去何从。自然很容易选择的。

  木已成舟,张轩也不好说什么了。此刻他已经将袁时中当做新任枢密使来面对了,说道:“兄长,可是知道这枢密使要做些什么?”

  袁时中也是做过功课的,说道:“重建枢密院。”

  张轩点

  点头说道:“这倒也是。”之前在南京运行数年的枢密院。在张轩眼中本身就是一个残缺的,更不要说,而今连一个残缺的枢密院都没有。

  只有王进才带着一批文书,牌子上虽然挂着枢密院。但是实际上更像是兵部。因为张质毫不犹豫的指挥起了王进才了。

  似乎文官扩充自己的权力边界,是一种本能行为。从来不在乎在张轩的规划之中,内阁与枢密院是平行的机构。

  重建枢密院自然是要有的。

  张轩继续说道:“这还不够。”

  袁时中想了想,说道;“确立天下各军的兵额,做到实兵实饷。”

  张轩说都:“这一点也不错。”

  看出来袁时中对枢密院也有自己的思考。这个说法,大抵是从张轩消减兵额这一件事情,上延伸出来的。

  之前东征的时候,凡是都是以能打赢仗为基础。

  但凡你能打赢仗,很多事情都不用追究了。但是而今却要规范化,别的不说,这近百万军队的花名册总要有吧。

  不要看实兵实饷这四个字简单,但凡能做到这四个字的军队,即便是再难堪,坚守城池都是能做到的。

  别的不说,只要明军能做到这一点,也不会被落花流水的打到缅甸去了。

  但是对张轩来说,他建立枢密院岂是只做到这一点吗?

  “还有吗?”张轩说道。

  袁时中想了想,说道:“监管天下兵马,勿使作乱。”

  这一条,也是由张轩的作为之中引申出来的,张轩派下去清理兵额的官员,不叫别的偏偏军法官。在袁时中眼中,已经是很明白的暗示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军法官岂是并不符合这个时代官职的命名原则。

  张轩说道:“这也有,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势在我,有些许跳梁小丑,也撼动不了大夏江山社稷。”

  袁时中一时间猜不出来,或许他猜出来张轩是有事情要交代,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臣愚昧,还请陛下示下。”

  张轩说道:“我要的是一个由上及下的枢密院体系,而不是单单掌管军队的枢密院。如果仅仅掌管军队,开国时尚且可以,但是今后定然会为文官压倒,天下太平之时,这枢密院也会如大明的五军都督府,成为虚设而已。”

  “这一点朕决计不想要,宋惩于五代之乱,重文轻武。以至于灭于蒙古,使我大汉江山一时沉沦,而明依旧是重文轻

  武,至于灭于闯王,为东虏夺去半壁河山。”

  说道这里,张轩几乎是临时改口的,他本想说,明亡于清的,但是在这个时空之中,却是张轩亲手将南明摧残了大半,总不好说明亡于清了。

  “朕想一统天下,也要我大夏千秋万代,必须整改军制。然什么军制才能让武将与文官相对,能起到文武并重之效。朕自从起兵以来,就是一直想这一件事情,思来想去。朕以为就五个字。”

  袁时中身体前倾说道:“陛下是哪五个字?”

  “良家子为兵。”张轩说道。

  “良家子为兵?”袁时中细细的咀嚼着这五个字,一时间想从这五个字中间品味出什么?

  张轩说道:“欲刷新军制,比效仿先贤,而古代武功之盛,摸过汉唐,而汉唐的军队都是良家子出身,从军之事,百姓不以为耻。自宋之后,军队变成了贼配军。但凡有志气的人,谁会从军?即便是而今大军近百万,真正能成为了良家子的,有多少?”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朕一直想将为麾下士卒分配土地,让他们有恒产恒心,然安置百万之众,以而今天下大乱。地广人稀,或许能够安置,但是将来天下太平,人丁兴旺,如果不改变民间观感,如何能招募良家子从军?”

  袁时中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陛下多虑了。只要足粮足饷,自然有人愿意从军,甚至让里甲做保也是可以的。”

  张轩说道:“但是需要多久?”

  在没有来到明末的时候,张轩对历史的印象是模糊的,都是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觉得古人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事实上,古人与今人没有是区别,只要有利益,改变故有的观感,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改风易俗也是需要时间的。

  袁时中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张轩说道:“朕准备让枢密院两条腿走路,一条就是掌管天下兵马,枢密院下直管各镇,而镇下设军,军下设营,营下设哨,哨下设队,队下为什伍,本就是是旧制,没有太多修改,不过是一营三千人,一军下因需设营,一镇因需设军而已。朕意每哨就要设副职掌管军法,每营多设副职参军,分管诸事,如临颍营建制。”

  说道临颍营建制,张轩心中不由一暗。临颍营从来是张轩的试验田,张轩一有想法都在临颍营之中试验。在临颍营之中多次调整之后,张轩很多想法才能成为现实,只是而今,临颍营的建制表尚在,但是人却没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