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富贵人生 第92章 罗东!

《大富贵人生》第92章 罗东!

作者:九洲真龙 字数:2023 书籍:大富贵人生

  “我们的店名叫什么……?”陈爱花问老公和贺子龙。

  “店在交通街,就叫交通街服装店吧……”贺子龙的老爸贺三国,品味实在是不怎么样,起名字这种事对他来说,可能难度太大了点。

  交通街服装店名一出,贺妈和贺子龙直接双双表决NO,否定。

  “呃,我们的主打客人是女性和学生,她们都是青春年华的宠儿,我看就突出重点,店名就叫青春年华吧,服装店三个字就不用了,店里店外都是衣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我们是卖什么的……只在广告宣传的时候,标明服装店就行!”贺子龙提议道。

  三票,二比一,店名《青春年华》就这么定了下来。

  让广告店快速的在原定好的招牌上,加大粘好这几个字。服装店就这么开了起来!

  门口放上一些礼花,花栏,再挂起彩带,然后立起一个明亮色彩的招牌。再写上开业大吉,特价九折之类的话语。在这个九十年代,基本上也就很像样子了。

  贺子龙在将提前印好的宣传单,让同校的学生们穿上自己店里的新式服装(打工),将宣传单沿街发放过去。这招在九十年代还是比较少见的,很快便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进店看一看,走一走。

  更绝的是,贺子龙还通过银行科长,以及广告店老板的关系,直接跑到茶林县报社那里,给自己家的店打起了广告。当然,只是那种小方块广告,不过带图片。

  相比省报和市报,只有小小的茶林县人才看的报社报纸,广告的定价并不高。

  当然,贺子龙并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疯狂宣传的脚步。为了让自己的老妈不要倒在第一次创业的打击中,也为了试验一下服装店最后的成效。加上自己手上的钱还算多,只是父母不知道,也不知道打广告要化多少钱。

  贺子龙就此打开了烧钱宣传的大攻势!

  开业前,其实他就在打主意了,叫上那些个帮他装修一中后门边的泥工师傅们。给他们加价,让他们跑到城乡结合处,以及各国道附近的人家那里。

  但凡看到人家墙壁比较大的人家,拎着一个大喇叭,就是贺子龙带队,先给房主发烟发小礼品。

  然后就是一通海吹之后,就上正题:“大叔大姐,我们是县里广告公司的,想要用一些人家的房子刷一些广告。我们不但免费将正面墙都刷上新鲜漂亮的涂料,让你的家外的红墙上面变的漂亮和防晒。还会给一定的广告费和物品奖励。”

  本来墙壁就是闲着也是闲着,有钱和东西白给,还有人给刷上,一般十户人家八户都会同意。

  这年月,对广告费和广告行式还不太敏感的老百姓,数之不清。甚至有的人还不要钱,反过来帮忙一起刷的都有。

  于是呼,贺子龙家服装店和地址之类的广告,就这么长久性的保留在了,这些个交通要道人家的外墙之上。

  但凡有人路过这里,只要一抬头,哦不对,只要从远处走近,甚至头都不用抬,就会持续几十秒的观看到这些个墙壁广告。刚开始可能没啥感觉,但久而久之,店名和售货内容,以及地址信息,会本能潜意识的保留在观看者的脑海深处。

  电视机在九十年代还不是家家都有,有时候在电视上面打广告都没这效果好。

  毕竟,贺子龙家的店暂时主要面对的就是当地人的市场。

  这种广告方式,是借鉴了后世地铁窗外的广告创意。当然这也和八九十年代的人喜欢看大字报有关,你这么搞,但凡爱看热闹的老百姓,都会关注一下。

  放眼后世,中国移X,以及中国联X,更是连乡下的小树不放过,这类的广告都深入乡村去了,简直无孔不入!

  贺子龙的广告和他们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

  “青春年华,款式牛仔衣裤,潮流最巅峰。青春年华,不留遗憾!”

  “湖南俊男靓女,最爱青春年华!”

  “青春年华服装总店,交通街交通大楼13和14号连体门面,电话252539XX。进店就送小礼物一份,购物还有礼品相送!买的多打折省钱多!”

  有些墙壁上面积不大,或者路过的电线杆上面不好保留太多的广告词,贺子龙就给只刷上几个明显带广告的字样,以及保留下店面的地址。

  得感谢1992年,城管大队里面有贺子龙家的沾亲带故的亲戚呀。当然也送了点礼,加上这年月城管们职权还不明确,倒也没人给他们乱打广告,定性什么不良影响啥的。

  也没收到任何的罚款单!

  一连窜的广告轰炸组合拳下来,从谋种角度上而言,贺子龙老妈开的服装店,已经是让很多人都快速的知道了。

  因此,接下来的几天里。

  远胜过隔壁街道服装店的人流,就像去火车站一样的客人般,一队接一队的涌进了贺子龙老妈开的服装内了。

  《青春年华》的生意,就这么在一定程度上对比其它服装店,完全的火了起来。

  贺子龙的老爸下了班就来帮忙,人手还是不够。贺子龙放了学过来帮忙,叫上几个同学当服务员,也还是人手不够。再多招一个员工,还是不够。

  一个星期下来,晚上一家人累的半死,不过数一下营业额。贺爸贺妈立马精神抖索起来!

  纯利润5000多块,投资这家店一共花了五万块左右。这么算下来,只要情况保持就算不增长,三个月就能把投资赚回来,之后就是纯赚的钱。

  这么一想,再想想以前自己家每个工人阶级,每个月的收入是三百多块。贺妈和贺爸当天晚上,直接就是失眠了,怎么样也睡不着!

  -

  当然,这也是贺子龙的父母不知道贺子龙之前做了多少准备,以及广告攻势多猛,还有化了多少成本,只算了自己部分而得出的结论。

  准确的讲,是这家服装店,大概应该是半年左右回本。

  不过这也很不错了,只要能开几年,平均每年就是十几万,甚至二十万左右的利润。稳妥的当地中富家庭一个!

  后世有人说,九十年代的生意,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成功。

  这话有些夸张,但九十年代竞争对手少,百姓见过的世面少,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会愿意去尝试。还有就是当地和外省的信息差,使的许多人对新商品的成本多少并不知道。

  确实给商家创造了十分有利的致富环境,只要你有足够的货源保证,自己再不懒,开店赚钱真的不难!

  所谓的做生意,就是做差价。但究其根本,不也包括民智未开,赚取信息差在内吗?当年的杨百万,可就只是利用多地的物品信息价,知道的人不多。来个倒手赚差价,成就的百万财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