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噬天为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道友请留步

《噬天为帝》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道友请留步

作者:孤辰雨 字数:1890 书籍:噬天为帝

  其时张桐与杜性女子在楼上,而了然正与赵氏双雄搏斗。

  风淡泊据此认为,该杜姓女子实乃正凶。

  了然则既无“托辞”也未“狡辩”,只是破口大骂:

  “好你个狗操的知府!你他奶奶的装什么聪明人?洒家看你是天下最大的笨蛋!你他奶奶的再这么胡搅蛮缠,洒家就把你揍个半死!”

  了然的咒骂,当然是“扰乱公堂”。但知府大人是个潇洒豁达的朝廷命官,犯不着与他这种粗人计较,只叫人塞了个核桃在了然舌下,便不再予以理睬。

  对于禇不凡的“狡辩”,知府逐一驳回——

  其一,禇不凡监守自盗,掩人耳目。

  其二,禇不凡乃首脑之人,勿需自己行凶杀人。

  其三,所谓“纯属巧合”、“纯属私事”,实是欲盖弥彰,问及细节,该犯言不由衷。

  对于风淡泊和柳影儿的“托辞”,知府大人也—一戳穿——

  其一,风、柳二人武功高强,夜出行凶自然极其隐秘,客栈主人如何得知?

  其二,谎言欺官。

  其三,推卸责任。

  知府大人想当然地又加上了几条——

  其一,禇犯偕风、柳二犯曾路遇洪鹏,以言语相要挟。

  其二,禇犯偕风、柳二犯公然至四户苦主家中,假意慰问,实为恫吓。

  其三,华良雄迟迟未被抓获,显见嫌疑颇重。

  如此一来,四人犯罪的一切原因、条件均被知府大人“弄”

  得清清楚楚了,可知府大人心里还是不踏实。

  因为没有一点实证。既没有凶杀、绑架的目击者,也没有发现一具尸体。所有加在四人头上的罪名,都是知府大人“想当然尔”地想出来的。

  但知府很快又高兴起来了。因为衙役来报,李之问现正在门外候见。

  “带上来!”

  李之问不是被带上来的,而是被抬进来的。

  他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伤口,只是脸已发青。

  他的呼吸已经停止。

  两个衙役接知府旨意,前去门外带李之问上庭,却见李之问已仆倒在石阶上,一动不动。

  两个衙役也是外办大案的,情知不妙,立即喝令将门外看热闹的人尽数拿下。

  李之问的死,只可能是被人暗算所致,这些围观者自然也成了疑犯。

  知府大人勃然大怒之际,也不禁毛骨悚然——那人若想取自己的性命,真如“探囊取物”一般,再容易不过了。自己虽是朝廷命官,但若惹怒了这些江湖亡命徒,也难保不丢性命。

  禇不凡的部属、朋友遍及天下,风、柳二人的师门更是厉害,了然和尚在江湖上也有一批杀人不眨眼的狐朋狗友,这些人都极为可怕。如果知府大人要严办了这四人,只怕过不了一会儿,“命官”二字,就全没了,“命”丢了,“官”让别人做去了。

  知府大人平生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才能实在有限得很。他望着堂下跪着的四个”犯人”,实不知如何处置才好。

  李之问躺在那里,仿佛是给知府大人的一个警告。

  *** *** ***

  风淡泊又惊又怒,又痛又悔。

  他本该保护好李之问的,可他没尽到责任。

  李之问此来,不用说是为了解救自己四人。可片刻之间,这个善良聪明、潇洒风流的年轻人已横尸当场,怎不令他悲愤欲绝?要知李之问的死,他风淡泊绝脱不了干系的。

  李之问显然已经发现了于氏兄弟就是“赵氏双雄”,所以才会被杀。而安排于氏兄弟去保护李之问的,岂非就是他风淡泊?

  洪鹏之死,显然是敌人为了将风淡泊等人置于死地的一步阴招。李之问一死,风淡泊就明白,他们已经陷入了泥沼,无法清白地脱身了。

  敌人想将他们置于死地的目的自然是不希望他们继续追查下去,不想让他们坏了绑票交易。

  柳影儿呜呜哭出了声。昨天她还和李之问言笑晏晏,今日再见他时却已阴阳相隔。虽然在她心里,李之问还不能算是个好朋友,但她还是忍不住伤心落泪。

  知府大人下令将看热闹的人一齐带来,逐一搜身。

  禇不凡沉声道:“大人,可否让小人检查一下李公子的尸身?小人行走江湖多年,一定能找出李公子的死因。”

  知府大人盯着他看了半晌,冷冷道:“本府自有仵作验尸。”

  禇不凡道:“大人休怪小人莽撞。实是江湖上杀人勾当极多,手法巧妙,还是让小人看看的好。李公子因小人而冤死,小人若不找出凶手,寝食难安。”

  知府犹豫片刻,终于点点头:“准尔前去。”

  禇不凡和两个仵作将李之问的尸体抬到了另一间房里。

  知府大人看了看泪流满面的风淡泊和柳影儿,不禁有点恍然:

  “李之问难道是前来为他们辩解的?这倒是奇怪了。”

  不多时,禇不凡出来了,沉声道:“禀大人,小人在李公子命门上发现了一个极小的针口。这是李公子身上惟一的伤口。显见李公子是被毒针刺入命门而亡。但江湖上以毒针为暗器的人实在太多,小人无法确定凶手是谁。”

  知府大人冷冷盯着他,喝道:“门外围观之人已尽数拘到,准尔—一查问。”

  禇不凡当然一个扎眼的人物也没发现。这群人中虽也有几个武功过得去的江湖汉子,但要他们发针伤人,只怕还不够格。

  李之问躺在那里,令所有的人心寒。

  知府大人的最后决定,是将禇不凡四人收监,这个决定是知府大人想了很久才作出的。他当然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而且意味深长。

  风淡泊四人平生第一次尝到了蹲监狱的滋味。

  *** *** ***

  七天后,正午时分。

  张珙扮成厨房里的伙计,偷偷出了后门,四下看了看,匆匆忙忙低头而去。

  李长有也几乎在同一时刻出了李家后门。他扮成了一个走方郎中,混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扬州的人多极了,谁会注意到他们呢?

  李长有也可算是个惯走江湖的人,身为李府大管家,光为收账,就跑遍了苏皖浙一带。

  他雇了一辆大车,钻了进去,将窗帘放了下来。七月里天气虽极闷热,李长有却不得不如此。他可不敢招摇。

  赶车的是个满面病容的干瘦老头,衣衫破旧,一双大手又黑又粗,挥起鞭子来,也是有气无力。那匹马又老又瘦,车也像是用烂木条拼起来的,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散架。

  这样一辆大车中坐着的人,当然不会有钱。若说李长有身上有五百张一千两的银票,谁也不会相信。

  李长有是个很有经验的老人,这些道理他自是明白。

  李长有坐在车中,想起老主人被擒、少主人被杀、主母奄奄一息等事,心里不禁酸苦。他现在已成了李家的主心骨,若是他趁机携款私逃,谁也奈何不了他。但李长有是个有良心的人。

  他不能忘记李之问对他的嘱咐,不能辜负李之问对他的信任。

  李之问决定前去府衙时,曾将他唤到房中,交给他一封信,告诉他自己一旦有什么不测,立即将信打开,但只允许他一个人看。

  结果李之问真的死了。李长有当晚拆开信,才知道交款的时间地点,也知道李之问已决定娶那两个婢女为妻,为的是想给李家留一点骨血。

  可李之问怎么能预见到自己会有杀身之祸呢?李长有想不明白,李之问的信上也没有说。

  李长有害怕老爷子听到儿子死讯后太过悲伤,会再搭上一条老命。要知道,李之问可是根独苗啊!

  大车在李长有的叹息中出了扬州城,渐渐走入了乡间,行人已越来越少了。

  李长有知道这段路最难走。只要能挨过去,待过了长江,他就可以放心了。

  这时,前面突然有人大叫起来:“大爷,你老行个方便,搭个车!”

  李长有听见车老板有气无力地道:“车上就一个人,反正也怪空的。上来吧,五钱银子。”

  李长有掀起车帘,急道;“老板,咱们可是说得好好的,不搭其他人的呀!”

  路边要搭车的人生得五大三粗,根本不像个难以行动之人。李长有想到身上的巨款,忍不住暗暗害怕起来。

  那人赔笑道:“哟,老先生,真对不起,确实我家里有人生病。这不,刚抓了几服药,正急着赶回去呢!”

  他手里还真的提着两服药,这下李长有没话说了。

  那人又道:“你老也是个大夫,要是方便的话,干脆到我家去看看病人吧!”

  李长有无法推辞。

  那人钻进车里,唱了一个肥喏:“你老先生大恩大德,在下没齿不忘。嘿嘿,嘿嘿。”

  李长有一惊,尚未及开口,已觉心口一痛,浑身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张了张口,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想动一动,也已不能。

  李长有虽不知道那人使的是什么法术,但也明白他是个抢钱的人了,而且车老板也是。

  他实在后悔雇了这辆车,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他愤怒悲痛得直想大哭一场,却连哭也哭不出了。

  那人笑嘻嘻地道:“李管家,你何必扮成郎中呢?在下早就盯上你了。你们公子一死,你就成了李家惟一管事的人。

  李管家今日出门,想必是去送钱给绑票的土匪,换回你的老主人。你老人家真可算是义仆!要是在下,早就趁机大捞一笔,逃之夭夭了。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把握太可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