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科技洪流 第71章 长箭破空

《重生之科技洪流》第71章 长箭破空

作者:奶味小布丁 字数:2250 书籍:重生之科技洪流

  参加完天问大学的开学仪式后,赵一又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广州,因为未来空间技术公司的实验火箭已经组装完成了,正在组织发射任务。

  这次发射只是将一颗模拟卫星送入太空,毕竟现在一切技术成果没有得到实际验证,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发射一颗真火箭才行,如果一上来就是真卫星,那么万一发射失败,则是多出了额外的损失,毕竟一颗卫星需要上亿元,可不便宜。

  这次实验发射任务,主要是验证火箭技术、火箭发射系统、天地一体监测监控系统是否存在瑕疵。

  当赵一抵达火箭基地的时候,虽然已经晚上10点多,但是还是有很多工人及工程师在紧张忙碌着,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检查火箭各个零部件是否存在问题,组装是否存在问题,确保不会出现低级失误。

  这次使用的火箭型号为未来一号甲型火箭,设计目标是可以将卫星送入到地球同步轨道,这次一起制造了两枚,一枚就是明天晚上用来进行实验发射的,另一枚是备用火箭,如果实验结果很成功,那么会隔三天后,再次携带真卫星进行发射任务,如果实验发射失败,那么就需要分析失败原因,再在备用火箭上面进行改进,一个月后再次进行实验发射。

  赵一来火箭基地,其实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不可能自个儿亲自上阵来检测火箭是否可行。

  看完了火箭制造基地,赵一又来到卫星监测控制中心,这里是监测火箭发射整个过程,以及发射后在轨运行维护的部门了。

  这里这时候也是人员众多,几百台电脑面前都坐满了人,他们这是为明天即将到来的发射任务做模拟演练,当然这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模拟演练。

  为此赵一很早之前就让北极星公司研发超级计算机,为的就是用在航天发射方面,当然超级计算机不可能只有这个作用,听北极星公司汇报,国家气象局就订购了一台用来做天气预报预测使用。

  其实超级计算机只要解决了架构设计问题,其实难度不是很大,就像你们想的那样,就是对CUP等芯片的堆砌。不过这个前提是需要先进的架构设计,不然堆再多的运算单元也不会发挥出多大作用,只是徒增能耗而已。

  架构设计对于赵一来说就再简单不过了,北极星也是因为有了他给的架构设计,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研发出了自己的超级计算机。

  目前主要供应国内相关单位以及自己公司使用,其他民用领域目前还没有市场,至于国外则是禁止出口,毕竟超级计算机,特别是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是属于战略产品,出口需要获得国家出口许可才行。

  卫星监测控制中心的人不仅仅只有自家科研人员,还有一部分来自国家航天单位,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自己“觉得”人手不够,所以就从国家航天单位借了一些人员过来,参与此次发射任务。

  对于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向自己借调人手帮忙,国家航天单位当然不会拒绝了。

  一年前当赵一想搞私人航天公司的时候,业内的人普遍心理上是不太看好的,这一行业不是有点钱就可以的,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当初招聘的也是国家单位里面不是那么重要科研人员,再加上一些学校的毕业生,在当时可是典型的杂牌军了。

  只是没有想到,满一年还差一个月呢,未来空间技术公司就已经研发完成了自己的通信卫星,听说还有自主研发的导航卫星以及导航卫星组网系统,还有这次实验发射的未来一号甲型火箭了。

  从参数上来看,比国家单位的要先进很多,这种型号的火箭使用的是固体燃料发动机技术,国家目前使用的是液体燃料发动机技术,这两种技术各有优点,除此之外还有这套监测控制系统了,他们的人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对此系统是赞不绝口,操作方便,计算精准,还带有一点智能,可以自行执行决策。

  如果这次发射很成功,那么国家航天单位就会和未来空间技术公司谈谈这套智能监控系统,看是不是可以引进这套系统。因为这套系统不仅仅可以减少卫星发射时的工作量,还能够减少卫星上天后的监控人员数量,而且使用这套系统还能够提高发射成功率,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逛完了这些地方,赵一就回到酒店休息区了,明天才是战役的开始,必须养精蓄锐。

  第二天一大早,赵一出去吃了一顿地道的广州早茶,然后施施然地来到了卫星研发基地,了解通信卫星和导航定位卫星的研发测试情况,通信卫星已经组装测试完成,就等火箭试验成功后就可以安排发射了,这颗卫星会被送入亚洲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至于导航定位卫星,目前也在组装阶段,预计最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组装测试完成,然后就可以安排发射了。

  视察完成后,赵一就离开广州去了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基地,今天晚上火箭发射试验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这边的发射基地,经过一年的施工建设,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原来荒凉的样子,在距离火箭发射台五公里外还有一个提供给群众观看的平台,可以让他们相对近距离的观看火箭发射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免费的,但是每次都有名额限制。

  这次发射任务,还需要国家在全国各地的观测站和海上观测船只的支持,因为这些东西重复建设没有必要,所以就租借了国家的相关设施,既可以减少自己的投入成本,又可以为国家航天单位增加一笔收入,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时间悄悄地过去,夜幕终于笼罩了大地,而火箭发射基地则是灯火通明,一支体形巨大的火箭已经矗立在发射台上,发射指挥室内,工作人员一脸严肃地忙碌着,为火箭的发射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而观看平台上也来了一些学生和当地群众,他们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等待那一刻的到来,脸上洋溢不住的笑容,体现了他们当下的心情。

  时间终于到了晚上九点整,天气情况符合预期,可以进行发射任务。听到汇报后,指挥人员直接喊道,“10,9,8,7,6,5,4,3,2,1,发射!”

  顿时一团亮光瞬间照亮了夜空,发射台上浓烟四起,场面很是壮观。在远处观看的人群顿时一阵骚动,纷纷站了起来,想将情况看个真切。

  随着火箭点火开始,指挥室内就是一幅井然有序,忙而不乱的景象,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监测点人员不停地将监测结果汇报过来,目前一切正常,而在广州的监控中心同步进行监控工作。等到火箭入轨后,就会将指挥权接棒过来,后续的任务就有广州监控中心负责。

  最后传来发射很成功的消息,在文昌发射场的赵一终于松了口气,而参与这次发射任务的所有科研人员也是心中落下了一块大石头,然后就是满场的欢呼声传来,相互拥抱,庆贺这次首发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