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殇颂 第三章 清角吹寒在空城

《殇颂》第三章 清角吹寒在空城

作者:白衣染墨 字数:2576 书籍:殇颂

  虞城是骏国的国都。

  酉时末,城门将闭,自东方远来一支商队。

  整支商队只有两人,风尘仆仆,劳累异常。

  跛着脚的骆驼,皮毛上沾着干去的血迹。

  看情形必是遇了马匪洗劫。

  远来行商的规矩,向来是民不举官不究。

  城门守卫拿过城门税,又收起过关黑金,摇头叹息。

  十一年前,崇盛曾来过虞城。

  那一年崇盛九岁。

  当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是已经作故的单荣。

  对比今昔往事,古城未改,月明未黯,

  只是境遇有异,不免物是人非。

  虞城是东方诸封国去圣域必经之商埠名城,八角之型,城开十六门,白虎江穿城而过,分南北城,中央为骏王宫。

  南城为商市,异常繁荣,尤其是入夜时分,灯火如昼,车来人往,贸物琳琅,珍馐满目,不管华店或是陋摊,人潮涌动,叫卖声不绝于耳。

  北城却不同。

  黄昏之后,炊烟散尽,再无烟火之光。

  漫步北城之街总能听见叹气唉声,只是皆细若蚊吟。

  劳苦贫弱,日夕不饱,苦至深者则无声。

  南城的月照不出北城的影。

  北城的风吹不过南城的津。

  北城有一座九层千年佛塔,名为不度浮屠。

  世人皆悔,不度何人?

  恶不度?伪不度?

  或是贫不度?弱不度?

  千年前,造浮屠,立下不世善果老僧已化为尘埃。

  再无人能解不度之意。

  不度浮屠是中土东部最负盛名的名胜。

  无神的时代,出名自然并非其的信仰,而是浮屠本身。

  十八丈的高塔,二九之数,数数不尽。

  所谓地狱凄苦分十八,天堂有级亦十八。

  塔有九层,八角玲珑,琉璃锻造,每角皆有尺余铜铃,铜铃状奇,顶部为碗状之皿,名将精工,珍惜异常。

  每入夏,风向转南,风曳铜铃,天籁生,十里可闻。

  入冬,若逢落雪,则雪入铜铃顶部之皿承重,纵大风铜铃不动,万籁俱寂,此为无声。

  有善音律者,辨析其声,夏音不同于春曲,朝歌不同于晚钟,文人骚客皆以之为大雅之乐。

  崇盛和枯荣两人在南城一间旧客栈住下,安顿好骆驼马匹,收拾好细软财物,崇盛独自走出客栈。

  枯荣看得出崇盛只是文弱之人,手无缚鸡之力,出于安全,枯荣本想跟随,但崇盛说只想一个人。

  月高挂银河,不度塔上早已掌灯,明灯远耀,铃声洗尘。

  崇盛缓步行过熙熙攘攘的南城老街,看着江畔花市灯海,江上游船画舫络绎,轻歌盈舞翩翩,江风习习,酒香随风沁鼻,微醺惬意。

  纵是好景万千,崇盛的心却如坠石入海。

  家国已旧、亲人叛离、恋人无踪。

  祸福旦夕,生死不保,更何谈青云壮志。

  单烬的出现是阴雨绵绵的天际透出的第一丝微弱的光。

  单烬的勇武自不必说,单烬的忠义也无需质疑,只是世事无常,八年后单烬的重新追随是否带着其他目的?

  看惯了反目背离,尝遍了人世冷暖,受尽了世态炎凉,即便还年轻,心也会老。

  既然一切不可知,万事不能掌握,那么不如顺其自然,就如这清风,虽不懂音律,却也无意间奏出最美的天籁。

  不知不觉间,崇盛已经走到了不度塔下。

  守塔老僧正在为长明灯添香油,灯光摇曳。

  “大师,我看你添了不少香油,可这灯为何还是如此暗淡?”

  “油芯老了,再多的油也不会有明光。少年快上塔吧,迟了这灯便灭了。”

  旋转的塔梯,昏暗的灯光,明灭间是造像阴冷的面,崇盛只觉有些目眩神迷。

  塔顶明灯数盏,伫立一尊佛像,佛像前空无一物。

  凭栏而望,整个虞城尽收眼底。

  一江之隔,长桥飞度,南城的浮华,北城的凄冷,道尽人间百态。

  塔顶而观,高悬月不过咫尺,伸手可握,月尖刺目。

  虽是炎夏,可夜风阵阵,还是有些凉意。

  这寒意令人清醒,原本灯火阑珊俗世人,此刻却成了寒夜古塔旁观客。

  八角铜铃随风而舞,阵阵天籁回荡天际,那乐音如梵音佛语般深邃,如恋人耳语般温润,如山的松涛,如海的波澜,如大地的震颤,如天雷的咆哮。

  百种情绪,千种情愫,一次次令人迷痴入幻,可那炎夏凉风却一次次将人拉回现实。

  这便是中土著名的“夏夜铜铃佛音声,入梦之人幻亦实”。

  此情此景,崇盛不自觉的拿出玉笛,凭栏而奏。

  笛音伴随着八角铜铃的节奏娓娓而动,清丽的乐音环绕在空荡的塔顶,显得无比空灵。

  铃音、笛声,随风远去,又随风而归,这风便似有了生,有了魂。

  凉风渐寒,清音款款,空城入心。

  “先生,请问你所奏之乐是白蕖雪山吟吗?”

  这声音清亮却略显青涩,崇盛的笛声被打断,一股清香之气钻入他的鼻息,他略有些失望,未能将此曲在不度塔上奏完,着实遗憾。

  崇盛缓缓转身,眼前是一位白衣公子,潇洒翩翩,五官清丽,面白如雪。

  “怎么你这么年轻?”白衣公子伸指而语,却又顿觉失态,脸上泛出羞涩的红晕。

  “公子何出此言?”崇盛没有听懂白衣公子言中之意。

  “你的笛声深沉、悲戚,我原以为是一位前辈高人。”

  “如此,公子也是懂音律之人。未知公子是否去过离国白蕖雪山?”崇盛听到白衣公子准确的说出曲名,想起家乡圣山,身在异乡不觉间对眼前的陌生人有了几分亲切。

  “神往之。”白衣公子走到崇盛旁边,凭栏而望。

  崇盛只觉那股清香更为浓重了,难道骏国少年公子都喜熏香?

  “此曲乃是离国白蕖雪山山民之乐,公子既然未曾去过,又怎么会识得此曲?”

  “感觉。白蕖雪山吟,空灵质朴,俗蕴大雅,喜中带悲,登高而奏,暖风为寒,寒入人心,与这不度浮屠夏夜八角铃最是相配。”白衣公子看着整个虞城,眼中放出光彩来。

  “哦?”崇盛眉头紧皱,略有所思。

  “这感觉果然没错。没想到第一次在不度浮屠听得此曲居然是先生,不,是小哥所奏。”白衣公子拱手道谢。

  “果然世间巧极为缘。”崇盛无奈的笑了笑,原本不该有的思念骤然间涌上心头。

  “敢问小哥是离国人?”白衣公子和崇盛有同感,便又好奇问了一句。

  崇盛略作思索:“不,我是行商人,只是曾去过离国白蕖雪山而已。”

  “如此。方才情急打断小哥笛声,实在抱歉。不知,能否有幸听小哥奏完此曲?”白衣公子用满怀希望的眼神看着崇盛。

  “正有此意。”崇盛席地而坐,示意白衣公子在眼前落座。

  白衣公子看着地面犹豫了片刻,在崇盛身旁坐下。

  崇盛调了调姿势,重新吹奏。

  白衣公子双手托面,随着乐感微微摇着头,深邃的眸子如同暗夜的星辰一般美丽。

  此时,不度塔之后一场大战。

  银芒飞舞,双刀如赤练,短匕如寒星,未及眨眼,双方已交手数和。

  但见二人都颇有顾忌,所以出手轻微,生怕惊扰旁人。

  “前辈。我们不用再打了。”持短匕者轻盈如燕,一个倒飞连跃数个屋顶。

  “我也知你无恶意。今日你我皆有所禁忌,他日不妨放手一战。”持双刀者也收刀回鞘,其人正是枯荣。

  “不敢。若放手一战,不出百合,恐怕在下已是前辈刀下之魂。”持短匕者黑衣短衫,整理蒙面。

  “壮士过谦了。今日一战误会所起,胜负未分。”

  “各为其主,各守其责罢了。敢问前辈大名,他日有缘再见,必与前辈把盏。”

  “在下枯荣。草木枯荣。敢问壮士大名?”

  “无名无姓,代号十三。”持短匕者话音未落,已然消失在夜色中的屋顶。

  崇盛离开客栈后,枯荣不放心,便悄悄跟随其后,直至不度塔暗中保护。

  崇盛上塔后不久,一名白衣公子也上了塔。

  这位白衣公子确无恶意,只是有黑衣人尾随白衣公子也上了塔,并且一直屏息藏在佛像之后。

  枯荣见状故意暴露踪迹,引开黑衣人,两人在塔后民居打了起来。

  原来这黑衣人只是这白衣公子的保镖,双方交手数合,便明白误会所在,这才停了手。

  代号十三?枯荣思索着,江湖上从未听过这号人物,但这人身手不凡,不该籍籍无名。

  这白衣公子到底是什么来路?

  “晴雪公子!夜深了。”

  塔下忽地传来一声高亢的叫声,这叫声粗犷有力,内气十足。

  “真是遗憾,今晚谢谢小哥了。”白衣公子有些不情愿的站起身。

  “你叫晴雪?”

  “是。对了,小哥你呢?”

  “我叫崇盛。”

  “那,有缘再见吧。”白衣公子转身下了佛塔。

  “晴雪?”崇盛皱眉念叨了几遍,无奈的叹了口气:“夜深了。枯荣咱们也回吧。”

  塔离枯荣所在的屋顶确有距离,可枯荣清晰的听到了崇盛的声音,清晰平淡,如在耳边。

  不度浮屠,扩声之效,果然妙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