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南明大丈夫 第1026章 四年计划

《南明大丈夫》第1026章 四年计划

作者:话凄凉 字数:1721 书籍:南明大丈夫

  中国古代王朝,数百年一轮回,总是破不开这个循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一点,就是王朝自己也不知道往哪里走,或者选择错了方向。

  现在的人,很容易说,你该怎么发展,社会该怎么演化,那是因为你落后了,前面有成功的例子存在,你自然能够看清路,不用摸着石子过河,但对清以前的中国王朝来说,老子天下第一,有谁能教我,有谁有资格教中国?

  历代王朝都没有认识到社会需要演化,甚至认为前代,上古时代最为美好,总是回头看,崇古薄今,没有明白时间向前,过去的就回不来,今人的责任是向前看,创造更好的时代。

  作为大魏皇帝,中国天子,高义欢深刻的认识这一点,也知道社会该向什么方向变革,不过他手下的大臣,却并不清楚他这些想法。

  在他们看来,天子的责任,就是保证国泰民安,最好回到三皇五帝的时代,并未想过,还需要推动社会的演变。

  通常而言,有一个目标,然后制定一个计划,向着那个目标发展,要比不知道目标,自由演化的要快得多。

  特别是像中国这种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决心要办一件事情,可以动用整个国家的资源,几乎就没有办不成的。

  此时,高义欢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目标,建立一个近代化的集权大帝国,不过臣子们却未必理解他的想法。

  为此,高义欢只能给大魏朝廷,定下一个个计划和任务,来达到他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

  这时天下大势,基本已经确定,南明和兴起的周政权,都已经无法动摇大魏的地位。

  在政权地位巩固后,如何治理疆域,就被提上日程,魏国迫切需要一整套治国策略。

  近些日子,高义欢平繁约见大魏朝廷的高官,要求他们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拿出计划,然后制定一个庞大的总方略。

  七月底,天守阁六层,几位大学时,坐在两侧,正交头接耳。

  鲁义方笑道:“往常当官,只需要使得治下安宁,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如今光安宁却不够,光处理问题也不够,还需要提前解决和处理问题。大魏的官不好当了。”

  历代官员到地方,责任基本上就是,维持地方现状,犯法了断个案,饥荒了赈个灾,地方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如果有官员,在问题没发生时,就想到预防,或者抓住根本,举一反三,那就是能臣了。

  比如一个地方很穷,普通官员去了,不犯错,也不作为,地方继续穷,熬几年调走高升,而有的官员,发现地方很穷,立时会问为何穷,有什么办法改变,道路不通修路,灌溉不便修水利,改变地方的处境。

  现在高义欢需要的官员,无疑是后者,只有这样的官员,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

  李岩捋了捋胡须,“以前的官员,不做事,不出错,也能熬资历往上升,现在陛下要改革,官是苦了点,可对百姓和天下却有益处,我们应该全力安抚官员,支持陛下。”

  鲁义方点了点头,“我们内阁在百官与陛下之间,确实要担起调和的责任。”

  正说着,这时,有侍卫高喊:“陛下驾到!”

  大殿内,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只见一身龙袍的高义欢在侍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李岩等人连忙起身,恭迎高义欢入殿。

  高义欢走到皇位上坐下,笑着摆了摆手,让众人入座,遂即笑道:“前几日朕与众卿家说的事情,你们商议的如何呢?”

  李岩拱手道:“回禀陛下,按着陛下的意思,各部都已经制定了一些计划!”

  “这么快!”高义欢有些意外,他坐正身子问道:“那还请诸位先生陈述一遍!”

  李岩遂即道:“那就由臣来陈述!这次内阁制定方略,为期大概四年,主要在编户齐民、恢复生产、实施教化、培训官员等多个方面。”

  说着,李岩上前,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疏,呈给高义欢,然后继续说道:“陛下,这是臣汇总的六部、督察院、议事院等多部堂官提的方略。这其中,兵部计划,为期四年,训练出十万水师。户部计划,三年内重新统计户口,鼓励生育,并按纳税多少,将民户分级。督察院和议事院将着手建立,对地方的监察制度和收集民间建议的制度。这其中收集建议,将按着陛下的意思,与户籍制度配合。除此之外,礼部也有在各州县建立官办蒙学的计划!”

  高义欢随便看了一眼,大概有好几万字,微微颔首,“这些只是初步计划吧!”

  李岩点了点头,“回禀陛下,这些只是草案,真正的四年计划,将在年底时提出,并交给议事院通过。”

  高义欢闻语点了点头,“好,各部的计划,都要尽量详细一些,同时要具有可行性,不要计划出了做不到,反而劳民伤财。如果各部圆满完成计划的内容,朕必有重赏,如果谁瞒朕,瞒朝廷,瞒百姓,朕定追究其责任,轻者贬官,重者问罪。”

  “臣等不敢!”内阁众臣纷纷起身行礼。

  高义欢微微颔首,笑道:“几位先生,朕还是信得过的。”说着他又问道:“今日,还有什么事情要议吗?”

  陈名夏拱手道:“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先生请说!”高义欢抬手示意。

  陈名夏道:“据密探得到的消息,郑森将水师集中于金夏两岛后,忽然离开厦门,船队往东南而去,似乎是去打海上红毛夷。赵国公认为,这对朝廷而言,是个机会,他建议趁着郑森不在,大魏可趁势扫灭南明!”

  高义欢闻语,眉头一皱,心道:“郑森应该是去打台湾了,要是让郑森占据台湾,以后东南海疆,必定长期不得安宁。”

  高义欢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忽然道:“召集五军都督,朕要进行商议……”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