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机农场 第一百零一章 渔具

《有机农场》第一百零一章 渔具

作者:农民在飞 字数:2786 书籍:有机农场

  有机农场 作者农民在飞

  第一百零一章 渔具

  在采访的最后,主持人提到了练武术的用途问题,田川把自己前几天在太极拳协会写的两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说了出来。

  他说:“古人说‘侠以武乱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练习了功夫,每天训练对战,心中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想法。我们练习功夫的人,还是要注意,不要随便动手,否则麻烦必然会随之而来。不要总是想着什么打抱不平,铲强扶弱,那是警察应该干的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旦打伤了人,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就更不用说借助功夫违法乱纪,行凶作恶了。事实上,正当防卫和故意伤人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划分得那么清晰的。”

  李天来:“你刚才一直在说,希望加强各武术门派和流派间的交流,鼓励对战练习,对于这种交手,有什么要注意的?”

  田川:“我们鼓励的,是出于友谊和共同提高的目的,有分寸的对练。反对因为争强好胜,砸场子的目的而进行的好勇斗狠。比如,在某一家拳馆开张仪式上,任何未经邀请的挑战,无论说的多么客气,都可以看作是砸场子,是不友好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主办方为了面子往往不能拒绝,动手时还要千方百计求胜,出手会缺少节制,很容易发生伤人的事故。”

  “我前些天写了两篇文章,题目分别是《论武者的防身自卫、打抱不平与好勇斗狠》,和《谈谈习武者之间的切磋交流》,在这两篇文章中,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了功夫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的问题。我认为,无论如何不应该鼓励使用功夫和人动手,有矛盾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动手打人是起不到积极作用的。”

  “说到防身自卫或打抱不平,在现代社会中,遇到不可化解的人身攻击的机会有多少呢?多数武者遇到的这种机会,都是在他们放任或主动刺激下产生的。严格地说,其实就是主动生事,当然不应该提倡。”

  采访结束了,田川特别与李天来沟通,希望不要把最后关于与人动手的一段剪掉。他认为,只有对随便动手的有效限制,才能保证这种格斗竞技类运动的健康发展。

  采访结束后的第二天,田川在京城接待了从威海赶来的朱大成。航大陆兴国教授研发的高级钓竿缠绕式生产工艺已经完成,朱大成这次是来对这一工艺进行验收的。

  更轻,更结实的高级钓竿市场,一直被台湾企业把持,大陆渔具生产企业始终无法涉足。其中最主要的差距,就在于强度均匀性控制,以及纤维走向控制。

  我们说的玻璃钢或碳素鱼竿,其材料科学的名称是“高分子聚合物基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就是把高强度低密度的纤维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好,再用胶类把它们粘合在一起形成的。

  这类材料是不均匀的,沿着纤维的方向强度高,垂直于纤维的方向强度低。而在鱼竿使用过程中,受力方向是比较固定的,如果能够让纤维沿着受力方向排布,就能够使用更少的纤维达到同样的使用效果,达到减重的目的。

  陆教授开发的缠绕工艺,就是从这方面入手,解决了鱼竿减重的难题。

  在田川的陪同下,朱大成在航大材料系见到了陆兴国教授。陆教授带他们二人观看了缠绕成型的概念机。

  这是一台供演示和试验用的简单的机器,主马达驱动芯杆转动,把从布线机里出来的经过浸胶的纤维卷绕到芯杆上,而布线机在芯杆转动时左右摆动,控制纤维的缠绕角度,达到合理控制纤维方向的目的。在布线机前面,是由多个锭杆组成的合股机,能够把多股纤维合并在一起,加快加工速度,并能够把不同品种的纤维混合使用,以调节力学性能。

  整台机器由一台电脑控制,通过软件可以调整各项工艺参数。

  机器的速度不是太快,绕制一节一米长的鱼竿大概需要两三分钟。田川和朱大成对这台机器都很满意,机器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强度的计算公式和电脑的控制程序。如果需要提高产量,只要增加机器的数量就可以了。

  看完缠绕机的演示,陆教授又带他们看了制作出来的样品。样品没有进行涂装,并不漂亮,整体呈黑色,陆教授说这是碳纤维的颜色。

  4.5米的样品鱼竿的把节最粗部分只有一根小手指粗细,陆教授有些担心:太细了,不好抓握。田川笑道:“在握把处增加一个粗一些的握把套就行了。”

  田川和朱大成检查了鱼竿的调性和强度,发现这支鲫鱼竿是三七调,整体有些偏硬,可以轻松挑起一瓶500克的矿泉水,而鱼竿的自身重量只有不到140克,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玻璃钢竿子的三分之一,比市场上的高级碳素竿子也要轻不少,拿在手中轻如无物。在竞技钓中的优势会非常明显。

  陆教授说:“其实从强度上来说还可以更轻,但是刚度就无法保证了。”

  朱大成说道:“已经足够轻了,再轻的意义不大。”

  回到陆教授的办公室,田川与陆教授当场签订了知识产权转让协议。因为最初并没有考虑程序控制的问题,田川在原来开发协议的基础上,给陆教授增加了十万元,作为软件开发费用。

  中午,由田川做东,请陆教授的开发团队和朱大成吃了一顿饭,庆祝项目的成功。

  饭后,朱大成邀请田川与自己合作进行高级鱼竿的生产,田川拒绝了。现在渔具生产的利润已经很难打动他了,而且他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这方面来。他甚至想在合适的情况下把手中饵料公司的股份转让出去。

  听说田川有转让饵料公司股份的想法,朱大成来了兴趣。现在由于竞技钓法的发展,饵料公司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明显是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于是询问田川的心理价位,田川说:“我一时也提不出一个合理的报价,还需要等我的团队评估后才能给出。你放心如果我有转让的想法,肯定会先和你联系的。”

  两人按照先前约定的,田川以350万元的价格把陆教授开发的鱼竿缠绕生产工艺转让给了朱大成。一转手就赚了二百万元,田川的心情很好,这笔钱用作这次去美国旅游的费用足够了,肯定还有富余。

  下午陪朱大成去拜访了国家钓协的几位熟人,晚上喝了一顿酒,田川第二天就和钓协的几位朋友告别,返回老家,准备去美国的事宜。

  田川的车子还没有出京城,就接到了负责双河棉花实验田的叔叔田见宇的电话,棉花地里发生了虫害,是棉铃虫。现在大水刚刚过去,棉花地地势高,倒是没有受到太多的损害,但是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棉花地里的水汽被火热的太阳蒸发出来,地里热得像蒸笼一样。工人打药的时候要穿严密的防护服,根本热得受不了。昨天只打了一会药,就有两名工人中暑。

  田见宇说已经通知了开发中心和安老师,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

  田川让他先停止打药,安全第一。当即转向,向棉花地驶去。

  棉花地里,粉红的花朵开的正艳,田川在地里看到,棉花植株上已经结出了少量果实,果实小小的,不少果实上有虫蛀的洞。

  几个喷雾器放在地头上,工人们已经返回房间,外面实在是太热了。

  田见宇迎出来,对田川说:“手工打药太危险了,而且速度也太慢。我们几个人要把这么多棉花地打一遍药,需要很长时间,恐怕到后来,不等打完药,棉花就被虫子咬得差不多了。”

  田川看着一行行的棉花,忽然想到前世在网上见过的一种打药神器。用一根长长的塑料管,在上面每隔一段就安装一个向下的喷雾嘴。塑料管的一头连接在拖拉机上的打药泵上,用泵打药。为防止塑料管下沉,在管子上每隔一段就挂一个氦气球,用气球的浮力把塑料管托起来,开动拖拉机,一次就可以打完几十米宽的棉花地。

  这时,研发中心负责实验田的卢俊等几个人也赶到了。田川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说了一下,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几个人当场画了结构草图,派人分别去采购需要的物品。

  当天下午,大家就把这样的一套简易打药装置组装了起来,并进行了试用,经过调整后,基本达到了使用的要求。只是一时没有找到氦气,只好先用氢气代替。氢气和氦气的密度差不多,能够提供的升力也就差不多。只是氢气非常容易燃烧,比较危险。而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没有什么危险。

  抢在天黑前的一个小时,大家完成了第一部分共二十多亩地的喷药作业。喷药车由三个人共同控制,一小时可以完成二十多亩地的喷药,效率比人工打药提高了好多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