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机农场 第十一章 田园

《有机农场》第十一章 田园

作者:农民在飞 字数:3209 书籍:有机农场

  生态农场 作者 农民在飞

  第11章 田园

  几人中午一起吃了个饭,天南海北的一通聊,由于有郭阳这个不太熟悉的人在,也没说什么正经的事,只泛泛地说,将来都在京城上学,到那里再多联系。几人都拿到了第一志愿的通知书,许静宜在北师大金融系,张涛在航大飞机系,张乘龙是京大考古系,郭阳是华清大学机械系。说起来,郭阳比几个同班同学的学校都要强。

  后来许静宜问田川:“你挺厉害呀,车越借越高级了。”田川本没想隐瞒,说道:“这次不是借的,报完志愿去京城,炒股赚了点钱,自己买的。”大家听了都有些惊讶,赚了多少钱,能买二十多万的车呀。田川没有细说,只说赶上了一波好形势,赚了一笔钱,为了回家方便,就买了。

  中午吃过饭,许静宜提议让有车的土豪送大家回家,田川答应的十分爽快,说女士优先,先送了许静宜,再送郭阳。郭阳下车后,田川回头对坐在后座的张涛说:“哥们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后边还要自己努力呀。”张涛说:“兄弟欠你一个大人情,不用你帮别的,只要适时的当好电灯泡,做好搅和的工作,我就满意了。你要是再帮忙,我就要担心你把美女帮到你自己家去了。”

  晚上,田川请李涛一家在政府招待所吃了顿饭,李涛介绍了招待所的经理刘小军给田川认识。刘小军听说田川是一中应届毕业生,想办谢师宴,痛快的说:“一中毕业生的谢师宴,即使没有李书记打招呼,我也会尽力而为的。我也是一中出来的,你的老师是哪位?”田川说出了周长江老师的名字,刘小军大呼巧了,原来他也是周老师的学生。田川连忙起身敬酒,口称师兄,二人关系当即拉近了一步。

  席间,李涛问起田川与周家辉最近整天混在一起,在忙什么项目,田川说了新酒的事,顺便帮周家辉向刘小军推销:“师兄,说起这新酒,绝对是高大上的东西。”把帝王风范的档次吹嘘了一番。最后对刘小军说:“周家辉这人,有点江湖气,但为人绝对没的说。下次师弟我做东,咱们一起聊聊,这人可交。”

  晚饭过后,田川辞别了李涛一家和刘小军,打了个电话给周家辉,说了帮他与刘小军和李涛约了饭局的事,周家辉十分感激。着急把事情定下来,就问田川什么时候有空。田川想了想说:“就定在下周六或周日吧。在蓟县有个农家乐,铁锅炖菜十分有特色,而且还有钓鱼、采摘和打猎项目,挺不错的,你看行不行?”周家辉说没问题。田川又分别给李涛和刘小军打了电话,大家约好下周六早晨7点出发,在蓟县玩一天,周日上午回来。田川让周家辉找辆商务车或中巴车,找个老司机开车,省得自己开车太累,喝酒也不方便。

  安排好出游的事情,田川回到刘小军给他安排的房间里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昨天刘小军介绍的一家渔具店。下周要去钓鱼,李涛和间小军都钓鱼迷,应该都有比较好的装备。田川前世也是个准专业级的渔迷,技术与几位著名的钓鱼大师差距都不太大。但今生却没有一根渔杆,肯定要为自己准备一套钓具。

  进店一看,田川顿时感到无比的头疼。店里满是短节的玻璃钢杆子,傻大笨粗,其重无比。仅有的两款碳素杆也是短节的,拉出来试了一下,其中一根5.4米的长杆调子太靠后,碰到大鱼容易断杆,只好不要。另一根4.5米的还可以,腰力比较足,田川比较满意,一问价钱,竟然要300,又是十分蛋疼,无奈之下还是要了两根,得给两位客人买出备份。其他杆子又买了几根玻璃钢的,光这种破杆子就花了他1000多元。

  田川前世学的是台钓,或者叫竞技钓,现在的店里却没有像样的台钓装备。渔线要亲自试才能知道性能;渔钩没有无倒刺的,只好选小刺的再自己加工;渔漂没有办法确定,大不了用水泡透了再用;好在有太空豆和漂座,没有铅皮座就只能就和了。

  再看鱼饵,更是无奈,几乎全是手搓饵,算了,买些基础饵回去自己做吧。倒是有钓箱和炮台,鱼护和抄网也有,已经不错了。再随便选了一些鱼饵,结账时花了近两千元。

  再到批发市场,买了一些食品香精、氨基酸、小麦蛋*什么的,也不再纠结了。

  开车回家的路上,田川忽然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前世自己熟悉的那家农家乐,现在开业以吗?记得那们老板似乎说过,他们是90年代初开业的,也不十分肯定,电话是没有,只能先提前去看一下了。

  田川回到家,父母知道他今天回家,没有去上班。他干脆带着爸妈先去蓟县玩两天再说。打个电话喊上姐姐一家一起去。虽然有6个人,但一家人都不胖,帕萨特的空间又大,倒也不显得挤。这个年代路上轿车还少,警察基本不查超载的问题。

  农家乐的位置在蓟县县城以北,刚刚进山不远就到了,津蓟高速还没有修,田川沿国道开了足足3个小时才到,路上拉砂石料的大车很多,根本开不起速度来。很幸运,这家农家乐已经开业1年多了,狩猎场还没有开,也没有开专门的采摘园,但是旁边的一片园子是老板家的,里面种有多种蔬菜,大田里的早玉米和黄豆花生也可以吃了。两口鱼塘已经在了,一口是鲤鱼和鲫鱼混养,另一口是半野生塘,常见的鱼都有,只是大鱼比较少。

  农家乐的老板也姓田,叫田见明,刚刚30出头,在大城市打过几年工,涨了见识回来就开了这家农家乐。只是缺少推销手段,生意不太好。

  田川看完了整体环境,又与老板商定了下周末的服务项目,提出一些特别的要求,老板都一一答应下来,最后田川要求老板给预定的五间屋子都铺上新床单被罩,今天要用的三间屋子也按这个要求做。中午吃的是大锅炖的鱼、大鹅和猪肉烩菜,配上几种时令青菜,味道挺好的,一家人吃得很过瘾。下午田川在鱼塘边配鱼饵试钓,爸妈和姐姐一家上山去玩了。

  傍晚时分,家人拎着一只野兔和一只野鸡回来了,野兔和野鸡是田老板昨天下的夹子打着的,田见明十分高兴,说田川一家是福星,平时不是很容易打到的。田川提起鱼护,已经钓了几十斤鱼,选了几条留晚上吃,其他的都倒回塘里了。

  晚餐吃的就是白天打的野兔和野鸡,还有田川钓的鱼,另外就是刚从园子里摘来的蔬菜,菜炒的还不错,掌勺的是田见明的老婆,看她炒菜的架式,好像学过的样子。晚餐时,田川拿出了带来的雍阳洺,田见明尝了尝,对雍阳洺赞赏有加,田川顺便说出雍阳洺新酒的事,希望田见明能够在店里销售,田见明当场答应了下来。

  后来谈到了农家乐的建设问题,田川直言自己对绿色蔬菜种植的喜爱,说道:“不瞒老哥你说,我今年刚考上国家农大,就是想为种植绿色食品做准备的,我对你旁边的园子很感兴趣。”看了看一脸戒备的田见明,又说道:“老哥你放心,我对农家乐不感兴趣,只是想探索一些绿色蔬菜的盈利模式,有一些想法想跟你交流一下。”

  对于绿色蔬菜的盈利,田川提出了两种模式:

  一种是采摘园模式,可以让顾客自主采摘果园和菜园中成熟的水果蔬菜,作为农家乐的一个活动项目,也可以单独接待。采摘的农产品归顾客所有,按数量计价。作为旅游项目,价格应高于这些农产品的市场价,毕竟顾客在采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收获的乐趣,同时也会造成一些浪费。这种采摘园的模式可以和农家乐形成一定的互补作用。

  另一种是家庭菜园模式。将菜园分割成10平米左右的小块,按年收费。顾客可以随意在自己的菜园中种植任何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顾客可以完整地享受到从播种到收获的全部乐趣。经营方应该对顾客给予一定的指导,当顾客不在的时候,还应该帮助顾客进行田间管理。

  对于田川提出的两个新概念,田见明惊为天人,在90年代中期之前,采摘园和家庭菜园的概念还没有推广开,与农家乐的组合更是没有,田见明可以想像得到,这种活动对城市人群的吸引力会有多么巨大。同时,田川建议他把这两种模式和成品蔬菜水果的销售结合起来,当采摘或家庭菜园的收获不足时,顾客会主动采购一些的。

  除此以外,田川还对田见明的农家乐经营提出了一些意见,他建议田见明将每天固定费用包吃包住的收费形式变更一下,分割为住宿和餐饮两部分,以方便人员较少的顾客选择喜欢的食物,还可以通过餐饮收费提高整体的收入水平。

  对于客房的内部装修,田川建议参照快捷酒店,增加独立的室内卫生间,并尽量提高室内的舒适度,以适应城市顾客的习惯。在这一点上,田川说:“我接触过一些尝试过农家乐的城市人,他们普遍反映,最不适应的就是洗澡和上厕所。如果你在这方面多用些心思,回头客会增加不少。”

  最后说道客源不足问题,田川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是建议田见明从县城的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开始,撒广告拉客人,再与县城的出租车建立联系,送来客人给出租车提成。田川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已经到店的顾客,要争取让每个顾客满意,让每个顾客都成为免费的义务宣传员。

  两人谈得尽兴,直到半夜才睡。第二天起床后,大家惊讶地发现,昨天刚见面的两人,已经兄弟相称了。吃过早饭离开之前,田见明死活不肯收田川的钱,说道:“咱们兄弟还谈什么钱,什么时间有空就过来,咱们兄弟再好好喝顿酒。”

  在回家的车上,姐姐好奇地问田川:“小川,你怎么忽悠人家农家乐的老板了,让他连钱都不收了?”田川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你弟弟我人品爆棚,学识渊博。昨晚与田老板深谈半宿,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当即纳头便拜,再也不敢收钱了。”

  老妈在后排说:“人家开店也挺不容易的,你可别骗人家。”田川说道:“放心吧,妈。我和他谈了一下绿色农产品开发的事,准备和他合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