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七杀恨 第三卷 小试一刀 第六章 战桐城

《七杀恨》第三卷 小试一刀 第六章 战桐城

作者:大地鹰飞 字数:2757 书籍:七杀恨

  时至九月初十,乃是秉忠的生日,各营统领和各头目及本营亲随诸将,皆称觥上寿。大家欢聚一堂之际,秉忠誓称今日夺桐城必胜,众将领皆言极是。袭奉池还特地请来优人侑觞,宜作三阕以庆寿长。第一演为关公五关斩六将,第二演为韩世忠勤王,第三演为尉迟恭三鞭换两锏。三奏既毕,八音复举。并邀美人歌舞杂陈于前,欢饮移影之时,诸将辞出。秉忠对众将领言戒之有三说道:桐城百姓不明就里怨恨我辈多时,晚间须慎,切勿纵饮误大事勿滥,明日攻城誓必胜之勿妄,款款嘱咐有再三者。诸将士皆答:敢不如命?一揖到底而缓退。

  秉忠自宿亲随大帐中心,从不选美人绝色者侍寝,以免搅乱军心,自下心悸不定夜尝不能寐,裹甲微行而出,携刀巡视各营,虽有左右仆御,亦不知所在,其深密如此。于是唤来袭奉池耳语道:某家所宿之处,围营多层,以求无恙。第一层,以所掠文士旋绕居之,呼为相公易与传谋。第二层,令女子居之,呼为美人以悦其色,实为护卫,以免涣散军心;血勇者,遇色而溃,不可不察。第三层,使医士居之,呼为大夫,将养士卒,是视伤弱病以兄弟,以服其心。第四层,书吏等居之聚多,调达训话多用于参谋。第五层,勇士固守营门,不得有误。

  凡为心腹皆悉隶属于帐下,有入其亲随营者,不得遽出。若见文士,则询其策略,或当意者,即授之职,赐以符合,使其攻取城邑。如有无所能而欲还乡者,辄杀之,免累其粮;所掠士子,知为本邑人,昼则与之饮食,命妇人承事,似见宠侍;及夜则遣其遁逸,悉为忘之,实为暗谍谋臣,离乡三百里者,始纵而不缚。所招收的青壮少年,则令虎贲大校教以骑射杀人之法,日间所遣,夜则点名,善问今日杀草人几块,犹云几个也。小子杀掠过多者,秉忠则喜而赏之,若无所杀掠,即笞二十棍,以儆效尤。由是所至,劫杀一空,犹如蝗虫过境。百姓恐其残忍至恨于心而刺骨,皆呼其为八贼,而不称其为八大王。小卒掠得金银,悉献主将,不许私匿,如藏银三两,即杀之,恐有金而逃耳。皆从之奔掠犹如洪水奔涌,用是所至益众。平日所居无事,则练习士卒,如十骑兵,即使十步兵或棍手与之搏击,击杀马兵,即以所乘马赏之,故骑卒多精锐。

  桐城县令张拱极,肥私窃公,虽然能固守桐城,秉忠誓必攻之。桐城原为东汉名臣吕蒙所筑,外砖内石,坚甚无比。攻者只能挖去砖而已,不可克穿其石通其墙内穿城而过。秉忠掠乡廓之居民,畚土担石,高筑长堤侧环攻之,遣大雀潜入城内,外用炮击杀焉。凡敌将尸和土填入城墙之下,复以利械授之于民,驱之前攻,城外土墩不多时便几与北门齐,秉忠率众将逾城入,城中大惧,复发火炮击杀之。邑之乡人甚苦,而秉忠队伍实未伤一人。总兵黄得功帅以潘可大为将,方镇庐州,拱极遣人间道乞援,得攻率众星驰,秉忠闻之解围去。得功追之不及而率虎贲营拦截潘可大部,虎贲营多骄勇,不多时便捉住潘可大,众将士为报秉忠受一箭之仇,当即杀之至今百姓得尸者而祝之。秉忠见其他兵遁,考虑追兵蹑至,多以金帛遗地,兵卒利其以有亦不穷追猛打,是以大为消却民患。敌将伏去,所幸留美人悉手刃之,及柢他邑,所掠美人,亦复如前者。着挈之不能,去之可惜。故视其惨毒如此虐心,亦美人之厄运也,这全当是平日里的造势。

  当秉忠犯桐城之时,陈石舫亦在掠中,有湖广人张义夫字雨农,乃昔年同舍生之僮也。(注:两人后为张秉忠得意谋臣)本至是为少将军谋臣,忽遇石舫问曰:相公识我乎?石舫茫然答曰:忘之矣,实为诚不敢应。而张曰:予即曩时在相公家趋事者。毋恐,会须相救。已而秉忠点名审问,闻上连呼归顺班,声如雷,有文且才者,即留帅营之中。把令递至石舫,张义夫欲推脱之,乃对秉忠言道:此人无所长,且不能徒步。犹如所获牲口,反与之用,不如释去。秉忠亦曰:吾昔日在庐州,用一人即破一城,岂有文人无用之理。谈笑间数百里猝至,所谓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秉忠得之,观他儒义,惜乎用之不善,岂不可惜。故从此以后,视二人如臂膀,勿令其散涣。势必物用其才,将用其能。

  今年九月初,秉忠围桐城虽善于驰突,恐吴蜀万里之遥,未必一月便能分犯。用十日夺取桐城已报侍箭之仇,虽是这得胜之举。但听闻陷于大城者,疑为罗有才。秉忠闻之木然而泪下,这当亦是后话。

  为救兄弟千里奔袭,不日义军来到湖北的九宫山下,这九宫山位于湖北东南部通山县境之内,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整个幕阜山脉最高峰是九宫山的“老鸦尖”也叫“老崖尖”,高千仞。据《太平御览》记载,南北朝时,南陈陈文帝的第二个儿子陈伯恭曾率领兄弟九人,为避战乱,在山上建了九座行宫,分别为混元宫、八卦宫、青龙宫、白虎宫、斗姥宫、无为宫、三清宫、七真宫、移花宫,后人因此称为九宫山。又有一说,九宫山四峰五岭合九宫之数。秉忠他们一行无暇顾及着风景,只在山中停留一日,便向蜀川赶去。一日经过丰都,梁平两县,秉忠要想营救有才、有能两兄弟必须绕过重庆山城至川北大山中寻找汇合之地。可要遇过秦良玉的防线,必须采用佯攻绕行。此地是川中平原的边缘地带。重视交战,也应寻找一片山林之处,才可伏击佯攻。当下令袭奉池遣鹰隼、黄雀各五十人入川北联系有才兄弟,自己则在南川一带安营扎寨等候消息。闲居之时,秉忠独自一人骑上大憨子,肩头站立凤影,准备到山头上遛马。站在山峰之上远眺重庆山城,如此一来,已连续五日。秉忠一人来此山头,其实并无他处,只是想看一看秦良玉是如何治兵守城。只见他每日蹬城巡查,战鼓雷鸣以警示守备。桐城与其相约万里,但今日秉忠至此,方知秦良玉用兵非是一般。心中略想:万一这秦良玉是我那昔日同窗,将如何面对处之!突然哈哈大笑,左右侍从无不莫名。

  许是那驿卒或是探马已通知秦良玉有敌来犯,秦帅升大帐率遣洪畴承为先锋出兵对抗。翌日,白衣陈三公子率部营前叫阵,张秉忠在营内早已知是此人对阵,便唤来袭奉池在他耳朵边耳语几句。只见那袭奉池听着哈哈大笑,并伸出大拇指说道,妙哉!妙哉。不多时,秉忠也率队迎出,在大营阵前一字排开,各营统帅按雁翅阵形四下展开,欲有合围之势。至于那洪承畴贪功冒进,识不得这阵式。

  洪承畴命小校前来叫阵,不多时,秉忠一人一骑单马出行,笑呵呵的来到洪承畴面前。只听着洪三公子问道:你是那贼人张秉忠吗?秉忠听其问话也不回答,依就笑呵呵的。洪承畴恼羞成怒,提枪拔马便刺。秉忠见其来势汹汹,拍着大憨子回头便跑。洪承畴一马当先追将过来,等追至一里开外才发现,似乎到了敌人的包围之中。正欲拔马回头之时,只见两厢左右各窜出一名担夫,后来跟着一瓢手,如同那农地里施肥的把粪者。正准备开口询问是否走错地儿了之时,但见那把粪者左右各用一瓢,勺起那屙渣之物,扑面袭来。一时间一丈之内尽是臭不可闻,脏乱不堪,熏得那洪承畴急忙掩住口鼻,那还有心思博斗拼杀。不一会儿,上来两名勾挠手一下子将洪承畴拉下马来就地擒住。

  几名义军士卒推推搡搡将洪承畴押至帐前,再看那洪承畴一时气结,差点晕厥过去。原本这义军士卒本是农夫出身,不怯这臭屎气味,而这洪承畴乃世家公子,一身好洁如癖,哪禁得起如此不堪之物染身。还未等秉忠质问于他时,洪承畴便叫嚷道:我要沐浴更衣。众将士听到洪承畴如此叫嚷,哈哈大笑看着他。张秉忠立起身子,摆了摆手,示意底下的士兵可以带他出去洁身。不多时,只见洪承畴着青衫入帐立于堂下,秉忠问到:你可有不服?“你等用如此下作之事,擒拿与吾,焉有不服!”秉忠听闻也哈哈大笑道: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是这个道理!你也堪称熟读兵书者,难道这一点都不懂?洪承畴肆意狡辩着,“你这手段未免太过下作!”秉忠笑曰:兵法有正奇之说,也有诡道之论。你难道没有看到过?秉忠这两句话喷的洪承畴面红耳赤不再言语,秉忠见他不再搭话,于是命随从押下去看牢,好待秦良玉第二波的攻击再去理论。

  半旬过后,派出的探马与斥候也都陆续返回,回报罗有才、罗有能两兄弟因兵疲将寡,被那秦良玉生擒活捉生死不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