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489章 陈锦的挣扎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第489章 陈锦的挣扎

作者:倚天傲雪 字数:2126 书籍: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四八九章陈锦的挣扎

  ……

  火攻船上游十里,是把总牛二璞的接应船队。

  说是船队,其实拢共只有十来条船,而且都是百来吨的“小船”,整支船队一门炮都没有。

  按千总大人的命令,牛二璞手下的全哨二百多人全部登船备战,除了少数火铳手外,大多士卒手执腰刀、长矛,甚至竹篙,紧张兮兮地拥挤在两侧船帮。

  河防营,本就与真正的水师不能比,在这黄河河面上,百来吨的兵船已经不算小了,他们平时的主要职责,便是在河道各处设卡收税为主,威风凛凛的登船检查敲竹杠,吓唬过往商船和渔民。

  若是遇上剿个水匪啥的,也全以前堵后截,跳帮作战为主。

  此刻,牛二璞站在船头,目送着黄斯大的火攻船开动,纷纷顺流而去,目光中既有幸灾乐祸,也流露出少许兔死狐悲之感。

  他很清楚,千总大人对自己,已经够照顾的了。

  黄把总这是拿命在给他开路,即便火攻得逞,这小子也必定九死一生,而趁势掩杀捞取军功的,却是自己。

  可是,一旦火攻失利,明贼杀奔而至,接下来便轮到自己当炮灰了。

  “妈批的!”

  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十来条破船,又向上游方向观望了一眼,牛二璞心中暗骂了一句脏话。

  他知道,他的身后,安东城外还有从淮安调过来的河防营主力,可总督大人不知搞的什么鬼,就是不让他们上来。

  这愚蠢而自私的猪,分明不拿下属的命当回事哪!

  “都给老子精神着点!”

  一番腹诽后,他沉着脸,向周围喝道,“今儿个就是鬼门关,要么闯过去,立功领赏,要么都给老子去死!”

  ……

  他们身后,上游三十里许,便是安东(即现今的涟水,作者注)县城。

  此刻,城外望海楼上,陈锦收起手中的单筒望远镜,微微点了点头。

  虽然距离不近,但一马平川无遮无掩,前面几处哨卡上空腾起的黄烟,还是能看分明。

  旗牌官来报,从烟雾颜色来看,火攻船队虽有延误,还是出发了,这是一个好兆头――军心尚可用。

  莫非,此战还有戏?

  原本陈锦最担心的,是军中普遍蔓延的“畏敌如虎”情绪,大敌当前,就怕指挥不动这些老爷兵。

  自到淮安接印,他便有着这种强烈的感觉,尤其是那些从浙闽逃归和赎回的残兵败将们,都听不得“讨虏军”三字,若说个“打”字,个个都是摇头叹气。

  提起那伙神秘的明贼,不外乎老生常谈的“船坚炮利”、“悍不畏死”、“火器精良”……这些,自陈锦北逃以来,耳朵里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一开始,在浙闽总督的任上,志得意满之时,他从江西败退回来的张天禄口中得知这些,还以为这不过是败军之将讳败的借口――自古皆然嘛。

  就连陈泰战死南昌,他都嗤之以鼻,这就是这个满人贵族自己作死——面对悍将焦琏的围攻,明明可以见机行事,偏偏要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然而,久而久之,特别是福州之战,巡抚张学圣一战而亡,提督赵国祚被明贼生擒后,他才醒悟过来——恐怕,张天禄所言非虚。

  再到后来,厄运就直接降临到他陈锦的头上了。

  明贼急袭浙江,不但横扫千军,一举击溃了他的两万浙军主力,还在半月之内即杀至长江南岸,就连他陈锦本人,也丢盔弃甲,慌不择路地逃过江来,这才对这伙人的实力有了一个痛楚的认识。

  本来,他陈锦兵败如山倒,朝廷势必会追究他丧师失地的罪责,极有可能难逃一死,满门抄斩都毫不奇怪。

  幸好,他运气够好,此时正值其余各处也连吃败仗,朝廷钦命五省经略洪承畴全军后撤,退守江北重整旗鼓,如此一来,他这个没了地盘的浙闽总督才没有被过于追责。

  苦苦求情又四下通融后,他居然被允准戴罪立功,混到了这个漕运总督兼两淮盐运使的差事,领着一众残兵败将,苦守在这个危险万分的产盐重地。

  要是放在太平时节,甭说漕运总督,即便两淮盐运使这个差事,也是个大大的肥差。

  可是陈锦知道,这么重要的肥缺,居然没有一个满人主子眼红,全都当做烫手的山芋往外推,原因不言自明——眼下的苏北,实在是个是非之地。

  陈锦自然不敢因为危险而推辞,别说这个职位大小也算个总督,即便保住项上人头,已经是皇上天大的恩典了。

  是以,他不但要干,还要硬着头皮尽量干好,争取为主子保住这块重要的产盐区。

  然而,上任后,洪承畴的态度却让陈锦倍加腹诽的同时,天天惴惴不安。

  本来,他这个漕运总督是应该节制凤阳、泸州、扬州、淮安四府,以及徐、和、滁三州全境的。

  可是,坐拥十余万精锐铁骑的洪大人,不但占了他的大部分地盘,只给自己留了扬州和淮安等运河以东一线,更为过分的是,这么重要的产盐区,这个洪大人居然不发一兵一卒前来协防,只将一万余老弱病残的漕兵和河防水师营调拨给了他。

  这样一来,即便加上自己收拢的数千溃兵,供他差遣的人也凑不够两万。

  这可要了老命了!

  一旦明贼来犯,靠这帮半兵半匪的家伙,怎么可能守得住两淮?

  这帮散漫松懈,平时喝惯了民血的漕运老爷兵,能有甚么战斗力?

  当然,他陈锦也不傻,朝廷之命不敢违拗,洪大人也得罪不起,手下人还是可以欺负欺负的——扬州他是不会去的,还是让那个二愣子提督马进宝去前面顶着吧。

  是以,一番计较后,陈锦命马进宝率八千兵丁留驻扬州和通州沿江布防,而相对老成的总兵张天禄,则领着三千余较为精锐的“漕标”——陈锦自己的本标亲兵,留在了淮安府城,以保护他的总督衙门。

  至少,一旦有甚么风吹草动,得有足够的兵力掩护他脱身吧?

  不论逃往凤阳,还是直接过河,都需要时间,需要有人抵挡哪……

  不过,话虽如此,哪怕只有一线胜机,他都得极力挣扎一番,认真备战的。

  能否保住这块地盘,可是他这个漕运总督的最后机会了,本就是戴罪之身,即便为阖家老小的性命计,再也不敢只身而逃了。

  现在他可知道了,对岸的那伙明贼绝非等闲之辈,如果他们果真渡江来犯,仅靠那数千老爷兵是断然不成的,少不得还要假以时日,在扬州等地“扫地为兵”,裹挟百姓,从速编练成军。

  然而,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事,按照官场上下一贯的办事速度,这些新征召的兵丁,起码也得练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绝不能少于半年。

  为此,他多少额外做了些准备——命人在扬州速速督造红衣大炮,还新造了一批新式火铳。

  这也是朝廷和洪承畴的意思。

  这伙明贼的最大倚仗,不就是兵械精良么,咱也得来一番革新,敕令各地从速督造新式火器——其中有许多,都是按照兵书和各地文人、将领们进献给朝廷的图册新造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