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草莽年代 第九百零七章 风投难题

《草莽年代》第九百零七章 风投难题

作者:北海一岛 字数:1963 书籍:草莽年代

  视察完银行总部后,已经到了半下午,趁着下班之前,李亚东又来到位于3号楼十二层的风投公司。

  刘勇好和卢致强等人倒是没有跟过来,他们大概也清楚两家公司间的业务有些冲突。

  十二层,很好的楼层,既能远离尘嚣、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又没有那种摇摇欲坠、高处不胜寒之感。罗叔和迈克尔俩人倒是挺会选,不过李亚东以后只怕要少赚不少租金。

  因为是总部,风投公司的规模自不用提,整个十二层全部霸占。

  电梯一打开,一个偌大的“张弓射箭”的标志,便引入眼帘。

  这就是东方红风投公司的商标,所代表的含义不言而喻,希望每一笔投资都能百发百中、物超所值。

  中国人嘛,凡事喜欢讨个好彩头。倒不是李亚东的意思,而是罗叔提出来的,他欣然接受。

  与民生银行那边不同,罗叔显然深知老板的脾性,所以并未大动干戈,工作人员依旧在忙碌着各自的事情,只在老板走近之后,才会喊声“董事长好”,以示尊敬。

  此举甚合李亚东的心意。

  风投公司的规模虽然不小,但目前的工作人员还并不是很多,只有区区七十几人,而且过半都是罗叔从香港那边挖掘过来的,按他的说法“大陆这边眼下相关类型的人才实在太少”。

  想想也是,1993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风投元年。

  在此之前,偌大的中国没有一家风投公司。

  自然也就没有相关从业者。

  东方红风投与美国IDG都是拓荒人。

  “对了,杰克,我上次交代你的事情,有去落实吗?”想到美国IDG,李亚东不禁想起了熊小鸽。

  “当然。”杰克知道他问的是什么,点头道:“我邀他一起共进过一次午餐,讲了你想见他的事情,他没拒绝,但也没答应,态度有些模糊,显然猜到点什么,只怕有顾忌吧。您如果想见他,我可以再尝试约一下。”

  旁边的罗叔和迈克尔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

  此事杰克并未向他们透露,担心老板有些别的考虑。

  毕竟老板将此事交给了自己,而非他们二人。

  李亚东点点头,打算将此事暂且搁置一下。

  在罗叔和迈克尔的引导下,李亚东同样将风投公司里里外外全部视察了一遍,公司整体氛围非常年轻化,员工几乎都是俊男靓女,朝气蓬勃,一如这个在中国新兴的行业,冲劲十足、大有可为。

  不过由于过于年轻化,其实也存在一些弊端,那就是经验的欠缺,以及行业知识的匮乏。

  一圈转完后,众人结伴来到罗叔的办公室。

  罗叔只要不傻,就不会在这里给李亚东设办公室,因为设了也是摆设。

  秘书小王上了茶水,一个留短发的本地姑娘,算不上十分漂亮,但一看就是很干练的那种,符合罗叔的用人标准。

  大家在简洁的灰色北欧布艺沙发上落座。

  “八月份开业……”李亚东掰着手指头说,“现在也有小半年了,目前投了多少家企业?”

  “六家。”罗叔回话。

  “才六家?”李亚东不禁微微蹙眉,这个工作进度可实在算不上快,忽然想到什么,不禁问道:“该不会还包括我让你去签的那家华为公司吧?”

  “是的。”罗叔有些尴尬地说。

  “……”

  李亚东显得十分无语,中国地大物博,特别是近两年,大小私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好的企业就这么难觅吗?

  “投了多少钱?”

  “六家公司加起来的话,总共一千多万美金,两千万不到,华为公司是大头。”

  “那我给你的一百亿美金,你要投资到猴年马月?”

  罗叔不由老脸一红,愈发显得尴尬。

  他自然明白老板的意思,不是说让他一顿乱投,而是工作效率太低了。对于中国这样的一块新欣市场,理论上讲,肯定是越早播种,收获越大。

  “老板。”这时,旁边一直没怎么开口的迈克尔,操着流利的英文说——他来到中国已经一年有余,一直在苦学中文,目前虽然还达不到能无障碍交流的地步,但听懂已经不成问题。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由于它的私营经济才刚刚成形,所以投资的难度非常之大,远胜美国那边。就譬如我,我在中国分析和考察一家企业所耗费的精力,至少是美国那边的三倍,而且最终还不见得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什么意思?”李亚东听得有些迷糊,问道:“是因为中国的很多企业目前才刚起步,所以无法很好的看出发展潜力?”

  迈克尔点头道:“这是一个方面,但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经济模式。中国的经济模式与美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目前90%以上的企业,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这种产业,它是没有太多核心价值的。将来有没有可能发展壮大呢?在中国的特殊经济体制之下,也是有可能的。但客观讲,一家没有核心价值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是极低的,很容易破产。而这,就与我们使用常规手法去对一家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产生了冲突。”

  迈克尔还有一句话没讲:他如果真用美国的那套标准去评估现在的中国企业,只怕一万家公司里面都没有一家合格。

  他这么一说后,李亚东就完全明白了。

  说白了,眼下的中国企业缺乏“内涵”,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很容易被代替,也很容易破产,不符合国际通行的那套风险评估标准。

  实事求是的说,虽然这话李亚东不怎么爱听,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分析得很有道理。

  不愧是世界知名投行出来的专业人士,一番话直指要害。

  技术的匮乏,的确是眼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通病。

  但有什么办法呢?

  一个走都没学会走的人,你该如何去希冀他马上就学会跑?

  中国企业想要成长起来,需要给它们一些时间。

  他也终于意识到,现阶段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像在美国,三分之二的风投公司都扎堆在硅谷,有什么先进技术,确认拥有实用价值后,立马投,绝对没有错。

  然而中国,眼下完全不是这样的一块风投沃土。

  所幸,别人干不了的事情,或是说干不好的事情,放在他这里,则未必!

  为啥?

  因为他拥有未来视野啊,哪家公司将来能发展壮大,哪家公司将来又会销声匿迹,稍微有点名头的,他大概是听说过的。

  如此一来,事情便简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