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倾世舞妃要逆天 三十五、又见顾墨

《倾世舞妃要逆天》三十五、又见顾墨

作者:风居街 字数:1332 书籍:倾世舞妃要逆天

  这样淫贼,本当将他杀死,以除后患,才是道理。叵耐他自知不敌,登时将刀掷去,说道:'朋友,忘了白天的话吗?如今我敌你不过,要杀请杀吧。"我不该一时心软,可惜他这一身武艺,又看在他师父火眼金狮邓明的面上,他白天又与我打过招呼,所以当时不曾杀害于他,叫他立下重誓,从此洗心革面,便轻轻易易地将他放了。且喜那晚他并不曾伤人,只用点穴法将众人点倒。我将那些人一一解救,便自回船。他从此便削发出家,拜五台山金身罗汉法元为师,炼成一把飞剑,取人首级于十里之外,已是身剑合一,口口声声要报前仇。我自知敌他不过,没奈何才带上我女儿轻云避往四川。我等武艺虽好,怎能和剑仙对敌呢?"

  谈话中间,忽听空中一声鹤唳响彻云霄,众人听得出神,不曾在意。周淳听了,连忙跑了下去,一会回来。燕儿问道:"刚才一声鹤唳,老师为何连忙赶了出去?"周淳道:"你哪里知道。此洞乃是峨眉最高的山洞,云雾时常环绕山半,寻常飞鸟决难飞渡。我因鹤声来自我们顶上,有些奇怪,谁想去看,并无踪影,真是希奇。"英琼便问道:"周世叔说来,难道毛太如此厉害,世叔除了逃避,就没法可施吗?"周淳道:"那厮虽然剑术高强,到底他心术不正,不能练到登峰造极。剑仙中强似他的人正多,就拿我女儿轻云的师父黄山餐霞大师来说,他便不是对手。只是黄山离此地甚远,地方又大,一时无法找寻,也只好说说而已。"李宁道:"贤弟老躲他,也不是办法,还是想个主意才好。"周淳道:"谁说不是呢?我意欲同燕儿的母亲商量,托马湘早晚多照应,将燕儿带在身旁,不等他约我,我先去寻他,与他订下一个比剑的日子,权作缓兵之计。然后就这个时期中间,在黄山寻找餐霞大师,与他对敌,虽然有点伤面子,也说不得了。"李宁听了,亦以为然,便要同周淳一同前去。周淳道:"此去不是动武,人多了反而误事。令媛每日功课,正在进境的时候,不可荒疏,丢她一人在山,又是不便。大哥还是不去的为是。"

  众人商议停妥,周淳便别了李氏父女,同燕儿直往山下走去。那时已是秋未冬初,金风扑面,树叶尽脱。师徒二人随谈随走,走了半日,已来到峨眉山下。忽然看见山脚下卧着一个道人,只穿着一件单衣,身上十分褴楼,旁边倒着一个装酒的红漆大葫芦。那道人大醉后,睡得正熟。燕儿道:"老师,你看这个道人,穷得这般光景,还要这样贪杯,真可以算得是醉鬼了。"周淳道:"你小孩子家懂得什么!我们大好神州,亡于胡儿之手,那有志气的人,不肯屈身事仇,埋没在风尘中的人正多呢。他这样落拓不羁,焉知不是我辈中人哩。只是这样凉的天气,他醉倒此地,难免不受风寒。我走了半日,腹中觉得有点饥饿,等我将他唤醒,同去吃一点饭食,再赠他一点银两,结一点香火缘吧。"说罢,便走上前去,在道人身旁轻轻唤了两声:"道爷,请醒醒吧。"又用手推了他两下。那道人益发鼾声如雷,呼唤不醒。周淳见那道人虽然面目肮脏,手指甲缝中堆满尘垢,可是那一双手臂却莹白如玉,更料他不是平常之人。因为急于要同燕儿回家,又见他推唤不醒,没奈何,便从衣包内取了件半新的湖绉棉袍,与他披在身上。临行又推了他两下,那道人仍是不醒。只得同燕儿到附近饭铺,胡乱吃了一点酒食,匆匆上道。

  到了无人之处,师徒二人施展陆地飞行的脚程,往乌鸦嘴走去,哪消两个时辰,便已离村不远。周淳知道燕儿之母甚贤,此去必受她特别款待,劳动她于心不安,况且天已不早,意欲吃完了饭再去,便同燕儿走进一家酒饭铺去用晚饭。这家酒饭铺名叫知味楼,新开不多时,烹调甚是得法,在那里饮酒的座客甚多。他师徒二人归心似箭,也不曾注意旁人,便由酒保引往雅座。燕儿忽然看见一件东西,甚是眼熟,不禁大吃一惊,连忙喊周淳来看。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 四 回 见首神龙 醉道人挥金纵饮 离巢孤雏 赵燕儿别母从师

  第 四 回 见首神龙 醉道人挥金纵饮 离巢孤雏 赵燕儿别母从师

  话说周淳师徒二人进知味楼去用饭,忽然看见一件东西挂在柜房,甚是触目。仔细一看,原来便是在峨眉山脚下那个醉道人所用来装酒的红漆葫芦。四面一看,并无那个道人的踪影。二人起初认为天下相同之物甚多,也许事出偶然,便坐下叫些酒饭,随意吃喝。后来周淳越想越觉希奇,便将酒保唤来问道:"你们柜上那个红葫芦,用来装酒,甚是合用,你们是哪里买的?"那酒保答道:"二位客官要问这个葫芦,并不是我们店里的。在五天前来了位穷道爷,穿得十分褴褛,身上背的就是这个葫芦。他虽然那样穷法,可是酒量极大,每日到我们店中,一喝起码十斤,不醉不止,一醉就睡,睡醒又喝。起初我们见那样穷相,还疑心他是骗酒吃,存心吃完了卖打的。后来见他吃喝之后,并不短少分文,临走还要带这一大葫芦酒去,每天至少总可卖他五六十斤顶上的大曲酒,他倒成了我们店中的一个好主顾。他喝醉了就睡,除添酒外,轻易不大说话,酒德甚好,因此我们很恭敬他。今早在我们这里喝完了酒,照例又带了一大葫芦酒。走去了两三个时辰回来,手上夹了一件俗家的棉袍,又喝了近一个时辰。这次临走,他说未带钱来,要把这葫芦作押头,并且还说不到两个时辰,就有人来替他还帐。我们因为他这五六天已买了我们二三百斤酒,平时我们一个月也卖不了这许多,不敢怠慢他,情愿替他记帐,不敢收他东西,他执意不从。他说生平不曾白受过人的东西,他一时忘了带钱,回来别人送钱,这葫芦算个记号。我们强不过他,只得暂时自下。

  客官虽喜欢这个葫芦,本店不能代卖,也不知道在哪里买。"周淳一面听,一面寻思,便对酒保说道:"这位道爷共欠你们多少酒钱,回头一齐算在我们的帐上,如何?"酒保疑心周淳喜爱葫芦,想借此拿去,便道:"这位道爷是我们店里的老主顾,他也不会欠钱的,客官不用费心吧。"燕儿正要发言,周淳连忙对他使眼色,不让他说话。知道酒保用意,便说道:"你不要多疑。这位道爷原是我们的朋友,我应该给他会酒帐的。这葫芦仍交你们保存,不见他本人,不要给旁人拿去。"酒保听了周淳之言,方知错会了意。他本认为穷道爷这笔帐不大稳当,因为人家照顾太多,不好意思不赊给他;又怕别人将葫芦取走,道人回来讹诈,故尔不肯。今见周淳这样慷慨,自然心愿。便连他师徒二人的帐算在一起,共合二两一钱五分银子。

  周淳将酒帐开发,又给了一些酒钱,便往燕儿家中走去。燕儿正要问那道人的来历,周淳叫他不要多说,只催快走。不大工夫,已到燕儿门首。燕儿的娘赵老太太,正在门首朝他们来处凝望。燕儿见了他母亲,便舍了周淳,往他娘怀中扑去。周淳见了这般光景,不禁暗暗点头。赵母扶着燕儿,招呼周淳进去。他家虽是三间土房,倒也收拾得干净。堂前一架织布机,上面绷着织而未成的布,横头上搁着一件湖绉棉袍,还有一大包东西,好似包的银子。燕儿便道:"老师你看,这不是你送与那穷道爷的棉袍么,如何会到了我的家中呀?"赵母便道:"方才来了一位道爷,说是周先生同燕儿在路上有点耽搁,身上带了许多银子很觉累赘,托他先给带来。老身深知道周先生武艺超群,就是燕儿也颇有一点蛮力,怎会这点东西拿着都嫌累赘?不肯代收。那道爷又将周先生的棉袍作证。这件棉袍是老身亲手所做,针脚依稀还可辨认,虽然勉强收下,到底有些怀疑。听那道爷说,先生一会就来,所以便在门口去看。果然不多一会,先生便自来了。"周淳听了赵母之言,便将银包打开一看,约有三百余两。还包着一张纸条,写着"醉道人赠节妇孝子"八个字,写得龙蛇飞舞。周淳便对燕儿道:"如何?我说天壤间正多异人。你想你我的脚程不为不快,这位道爷在不多时间往返二百余里,如同儿戏一般,他的武功高出我们何止十倍。幸喜峨眉山下不曾怠慢了他。"赵母忙问究竟。周淳便从峨眉山遇见那道人,直说到酒店还帐止。又把带燕儿同走的来意说明。劝赵母只管把银子收用,决无差错。赵母道:"寒家虽只燕儿这一点骨血,但是不遇先生,我母子早已冻饿而死。况且他虽然有点小聪明,不遇名师也是枉然,先生文武全才,肯带他出去历练,再好不过。"周淳谢了赵母。

  到了晚间,周淳又去见马湘,嘱咐许多言语。第二天起身往成都,特地先往酒店中去寻那醉道人,准备结交一个风尘奇士,谁想道人、葫芦俱都不在。便寻着了昨天的酒保,问他下落,那酒保回言:"昨天那道人回来,好像有什么急事一般,进门拿了他那宝贝的葫芦便走。我们便对他说客官会他酒帐的事,他说早已知道,你对他说,我们成都见吧。说完就走,等我赶了出去,已经不见踪影了。"周淳情知醉道人已走,无法寻访,好生不乐。没奈何,只得同了燕儿上路,直往成都。

  行了数日,忽然走到一个地方,名叫三岔口。往西南走去,便是上成都的大道。正西一条小道,也通成都,比大道要近二百多里,只是要经过许多山岭,不大好走。周淳因闻听过这些山岭中有许多奇景,一来急于要到成都,二则贪玩山景,便同燕儿往小道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