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恶魔轻撩:小甜心,抓住你 第123章 你怎么会在这(一)

《恶魔轻撩:小甜心,抓住你》第123章 你怎么会在这(一)

作者:爽歪歪罐头 字数:860 书籍:恶魔轻撩:小甜心,抓住你

  “师兄?”

  明远的眼神一下子犀利起来。

  对面的神情却马上柔和了,攥住明远领口的手顿时松了,铁拳也松了回来,还作势在明远肩头掸了掸,拍了拍。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也随即收了傲气,带上了几分歉疚的笑容。

  “师中,你怎么不早说!”

  来人回头责备慢慢踱到明远身边的种师中。

  种师中则冲兄长翻了个白眼,说:“是不是又以为我被拍花的拐去了?阿兄,我说了多少次,我是个大人啦!”

  明远眼见着这个小豆丁模样的少年一本正经地说自己是个大人,也觉得有点好玩。

  来人伸手挠挠后脑,讪讪地说:“可这里是府城啊……”

  大城市里,治安问题总是会多一点。

  眼看着误会终于说开,来人转向明远,拱手致意:“在下种建中,草字彝叔,也是横渠门下,小师弟,误会了你,还请见谅。”

  明远:呵呵。

  他一面通名还礼,一面冷笑着开口奚落。

  “原来横渠先生门下,也有像种师兄这样莽撞的人。”

  明远本就不是个好脾气的人,只是他通常都会避免与他人起正面冲突,只有在极其看不惯的时候才会将对方刻薄奚落一番,就像当初对待曾子幸时那样。

  这次他却遭了无妄之灾,莫名其妙被人欺负到头上来了。

  他这要是还不怼回去他就不姓明。

  再说了,以明远有限的历史知识,他却从来没听说过种建中这个名号,因此料定了种建中是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不怼白不怼。

  种建中原本有些心虚,被明远这样一怼,反而理直气壮了。

  只见他直起身,低头看了看自己握成一枚铁拳的右手,也冷笑着说:“原来横渠门下,也有像明师弟这样娇弱的人。”

  明远双眼顿时发直:还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他……娇弱?!

  是的,他现在这具身体确实不算强壮,但这多半是因为原主,家庭条件有限,营养跟不上。

  但他现在上马能弯弓,下马能打高尔夫,怎么能算娇弱?

  是,刚才他突然被袭击,一时间吓得魂飞魄散,闭目待死,确实表现得怂了一点,可……那不也是因为毫无心理准备吗?

  自从到了这个目标时空,明远就只有怼人的份儿,还没被人怼过,一时口不择言,开口道:“是啊,种师兄,你威武,你刚猛,如今党项人犯边,你既有一身的力气,怎不去报国?”

  种建中一张棱角分明的脸顿时也沉了下来。

  “你怎知我没去报国?倒是你,如此文弱,一看就不是关西汉子。打起仗来怕是只会给我大宋西军拖后腿。”

  他总算不用“娇弱”这个字眼了,但是语气里的责难之意一点儿也没有减轻。

  “要是党项人打过来,你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上不了马开不了弓,在阵前还要好几个人来护着你,西军要你这样的人做什么?”

  明远瞪眼,却也无法反驳。

  谁知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种师中慢悠悠地走过来,对兄长种建中闲闲地来了一句:“阿兄可千万别小瞧了我们明师兄,他在京兆府可是小有名气,号称‘一箭射三秋’的。”

  明远:惭愧哟……

  “一箭射三秋?”

  种建中倒是瞬间对明远生出了一点敬意。

  只可惜明远的破绽太大,刚才他被种建中老鹰抓小鸡一般地抓起来,根本全无还手之力。种建中轻轻松松就将他摁在墙上,差点儿一拳捶下去,自然能觉察出明远一对手臂软绵绵的根本没什么力气。

  再看明远手上,又没有那些多年练箭练出的茧子,“一箭射三秋”云云,想必不过是他们那些纨绔子弟的风雅游戏罢了。

  种建中是个武将,对明远这样好看而又娇弱的小郎君本就容易不屑一顾,这时更是冷笑一声:“这等欺世盗名的人物,不认得也罢!”

  他顺手拖走种师中。

  “跟我回驿馆去!”

  明远也气:“说得对,这等蛮横无理的人物,不认得也罢!”

  他迈步来到踏雪身边,将种师中的书箱取下来,放在地上,自管自牵着马向前。

  他身后脚步声响起,应当是种师中要追上来,却听种建中一声断喝:“二十三哥!”

  ……

  种师中是排行二十三吗?

  明远想起来了,北宋种家,好像确实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

  他也没回头,却听身后种师中清亮的少年声音响起:

  “明师兄……”

  “明天中午那糖醋熏鱼,可否给小弟再捎上一份?”

  “啪”的一声轻响。

  明远一掌呼在自己脑门上——

  他这师弟难道是馋猫变的吗?

  他倒是没想到,在他身后,种建中也在做着同样的动作,一掌拍上自己脑门,然后万般无奈地望着自己身边这个馋虫化身的亲弟弟。

  第二天,明远早早就赶到文庙。

  他在文庙偏殿前等候拜见张载的时候,心里唯有一个念头:

  不要再见到那家伙,不要再见到那家伙,不要再见到那家伙……

  少时张载所在的偏殿房门一打开,明远眼尖,马上就见到种家兄弟两个,种建中和种师中,正一左一右地坐在张载身边。

  种建中气度沉稳,如岳峙渊渟,正坐在张载左侧。

  而种师中则一脸孺慕,乖巧地坐在张载右侧,身体向老师那边微偏。

  走出来的人是教务主任吕大临。

  吕大临点了几个人的名字,然后道:“昨日各位离开后,先生再度批阅试卷,挑出了这几位的卷子。先生想请你们入内,有一言要叮嘱。其余同窗们暂且请稍候,先生这就来。”

  被点到名字的十来人中就有明远。

  明远随着其他人走上石阶。他是最年轻的一位,少年感十足的面孔让人看了难免心生嫉妒,灼灼的目光便聚在他脸上身上。

  明远却根本没在意那些,他在想种建中——看来那个家伙拜入先生门下还挺早,与张载十分亲近。但既然拜在张载门下,就不该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才对。

  他跟随吕大临迈入殿中,种建中便也看见了他,顿时扬起下巴,骄傲地别过脸去。

  明远扁扁嘴,在心里哼了一声。

  倒是种师中,欢欣鼓舞地用眼神向明远打了个招呼,似乎在问:师兄,糖醋熏鱼,糖醋熏鱼今天有吗?

  刚刚入内的弟子们便一起向张载行礼。

  张载温和地笑着,看着他们一一坐下,才缓缓开口:

  “各位是我门下天赋才具最为出色的子弟,昨日已考较过了。”

  明远听见,便觉脸上微热。他是靠道具才通过考验的,种建中说他“欺世盗名”,也并未说错。

  但是此刻种建中的眼光扫过来,眼中却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深思。

  这令明远的脸更热了。他内心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至少不能再依靠道具为自己博取名声——他有钱就够了。

  张载轻咳两声,视线缓缓转向种建中。

  “彝叔此去鄜延,征途艰险,但壮士当坚马革裹尸之心,为师不再留你。但愿你此去为国建功之际,亦不失本心,不忘记那些做人的道理……”

  彝叔是种建中的表字,张载这么说,证实了种建中昨日说过的,他确是要去报国的。

  明远听着心头一惊,看向种建中的眼光便有些歉然。

  种建中见状,偷偷冲明远皱皱鼻子,然后故意将眼光转到别处去,不看明远,神色间显得很自豪。

  可是种建中怎会知道,明远事实上是在想:这个人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不会是因为……此去鄜延路抗击西夏,就此挂掉了吧。

  昨晚他细细回想印象中关于北宋种家的事迹,在1127的提点下,当真想起一些。

  北宋的名将世家,当属杨家、折家(佘家)和种家。其中杨家和折家的事迹因为后世文学作品而被广为传扬,种家相比之下就显得名声不显。

  然而种家却实是北宋西北边疆不可忽视的将门,而且文武兼修,曾出过大儒种放,也出过拓边名将种世衡。种师中应当是种世衡孙辈中的杰出之辈。那么算起来,种建中应当也是种世衡之孙,但明远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只听张载继续开口:“还有余下几位,都是少年才俊之士,为师别无他求,唯盼你们于学业有成,于大道有悟,于人生无悔。”

  种建中、种师中和明远等人闻言一起躬身行礼,同声应下。

  “算来为师不过痴长各位几岁,于大道至理的领悟之路上比各位早走了几步……”张载用他一贯谦虚的声调,娓娓说来,“只是近日领悟出了几句儒者立身处世之道,愿各位谨记,为师亦愿与各位共勉。”

  与座几人,便都打起精神聆听。

  只听张载缓缓开口:“当为天地立心……”

  坐在张载身侧的弟子们,纷纷在心中默默记忆:为天地立心。

  唯有明远,仿佛想起什么似的,忽然抬起了头。

  为天地立心?

  他对这一句有印象!

  此刻张载满心都沉浸于他对儒家学说和天地大道的阐释中,完全没有察觉到明远的异状,只是缓缓继续往下说。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他说到这里,不知是不是岔了气,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以手掩口,不停地咳嗽。

  种建中则在一旁轻声重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是身为儒者处世之道?”

  他的语气里略有些犹豫,因为意识到老师这句话似乎还未说完。

  这三句里,已经提到了天、地、人,提到了诚意正心,提到了孔孟等先儒的学术,但似乎还少了点什么。

  身为继承了先贤学术的人们,似乎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上,还应拥有一个永恒的政治理想。

  种建中或许不是追随张载时间最长的学生,但是他悟性颇高,且对老师的学术知之甚深,才会有此预期——老师的话还未完。

  他一瞥眼,便看见对面坐着的明远睁大了双眼,嘴唇轻颤。

  种建中皱眉,不知明远想到了什么。

  却听明远忽然开口,声音不算响亮,却异常坚定地接了下去:“……为万世开太平?”

  殿中所有人都听见他口中所说,纷纷低下头去,将这四句连起来,在心中反复咀嚼。

  明远话音既落,张载依旧在连声咳嗽,不能说话,但是却冲明远微笑着点头。

  而一直坐在张载身后的吕大临却“咦”了一声,反问:“远之,你是如何得知先生这第四句?先生不过是昨夜才与我谈起过。”

  也就是说,张载这四句话才刚刚总结归纳出没多久,吕大临身为最亲近的弟子也才刚刚听说,明远怎么就能提前得知了呢?

  明远自己却还兀自沉浸在震惊中。

  以前1127曾经反复告诉他,他一定听说过张载,一定对张载的学说有所了解。他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才能将一切都回忆起来。

  现在他完全明白了,他确实知道张载开创的关学学派,而这些了解,其实都来自于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明远此刻的神情,在他自己,固然是将一切都想起来之后的恍然大悟,但在别人看来,也很像是得闻大道之后的醍醐灌顶。

  一时间殿中响起窃窃私语:“难道……明师弟竟也悟出了先生所悟之正理?”

  明远这时才发现了自己的失言,他在张载还未开口的情形之下,就冒冒失失地把记忆中“横渠四句”中的最后一句说出来了。

  而吕大临发问他根本无法解释,只能搪塞:“嗯……就是刚才,听先生讲述,心中忽有所感,这般辞句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

  他根本没办法解释从另一个时空穿越而来的事实,只好扯上他和老师之间的“心灵感应”。

  谁知大家都相信了。

  坐在明远身边,一个名叫李复的书生向前欠了欠身,对吕大临说:“吕师兄,明师弟想必是研习先生的文字日久,适才先生将四句中的三句一说,就如水到渠成,明师弟自然而然做此联想。能想到此句,当是明师弟天纵之才的缘故。”

  李复的话,吕大临其实也没有全信,但除了天生颖悟、“生而知之”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可以解释明远刚才的表现。这位一贯严苛的教导主任才拈着须轻轻颔首,小声称赞:“唔,确实……远之之才,昨日的试卷已可得见一斑。”

  然而明远心中此刻却依旧震动得无以复加。

  昔时关于张载的事迹一时间尽数被他想起,令明远心潮澎湃,难以自持。

  眼看着张载疾病缠身的孱弱模样,心中则揣摩着“横渠四句”里的胸襟与豪情,这令明远终于感受到,他真的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并且在这一瞬间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位名儒的心境。

  他连忙站起身,垂下头以掩饰自己的情绪波动,并向张载行礼:“先生仅凭此句此心,必定能名传千古。”

  这话说得有些突兀,但他心情之激动,赞颂之真诚,在场每个人都听出来了。

  受到明远的鼓舞,张载的弟子们也都跟着一起起身,大声说:“我等愿追随先生,将横渠学说,发扬光大。”

  种建中更是上前一步,来到张载面前,单膝跪地,行了一礼,豪情万丈地说:“儒者之道,当为万世开太平……为兵为将者亦然。学生在军中,必定牢记先生的教诲,此去边地,必不会堕师门之名。”

  “彝叔,军中公务繁多,你到京兆府的事务既已办完,就安心回转吧。”

  张载语气温和地与种建中作别,“师中留在为师这里,你尽管放心。为师和你的师兄弟们都在府城候着你的捷报。”

  种建中大声应是,长身起立,向殿中众人拱手作别。

  众师兄弟们多说了些“早日凯旋”的话,唯独明远,鬼使神差地祝出一句“平安”。

  种建中眼眸锐利,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那眼神似乎恨不得把明远给生吃了。

  明远:……不,朋友,我是真的有点担心你回不来。

  种建中却忽然哈哈一声长笑,似乎生死已经不在他考虑之中。他向张载等人一揖到底,然后潇洒地转身离开。

  不多时,文庙外传来蹄声的的,迅速远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