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游梦奇旅 211 清明时节

《游梦奇旅》211 清明时节

作者:岭南鬼才 字数:1173 书籍:游梦奇旅

  牛根生梦游来到神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断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玉皇大帝说:“人间啊人民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是好事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1],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2]2014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7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4]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日子,扫墓祭祖习俗至今在岭南一带仍盛行。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历史悠久,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日习俗的形成与此时的节气特点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清明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期古人依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气候规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清明节后气温变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事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10][11][12]

  清明节扫墓祭祖礼俗的源流与信仰、祭祀、历法以及划分出的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清明时节,大地呈春,阴阳转化,吐故纳新,生气始盛,万物皆洁齐,正是春祭好时段。同时郊外踏青也是古人们的节气主题。古时代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主业,为了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自然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并且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牛根生发觉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中华优良文化传统值得传下去!清明节是人民怀念祖先的节日!绿叶对根的情意!尊重祖宗是一件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