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锦绣三国 第二百五十五章 孙氏虎门

《锦绣三国》第二百五十五章 孙氏虎门

作者:飞砂风中转 字数:1291 书籍:锦绣三国

  吴军重盾手拼死挡住了战车还好,若是被楚军战车撞出缺口,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后续的楚军战车便会如同重锤一般猛击碾压进来,造成的混乱效果是巨大的,人推马搡之际,士卒之间往往自相践踏,而自相践踏的结果就是更加混乱不堪,接着又导致更严重的推搡拥挤。

  楚军此战下了血本,七百辆兵车悉数祭出,对冲阵的两千一百名战车兵皆是赐五等兵爵,若是战死再计一次五等兵爵的厚赏。

  五等兵爵赐一百五十亩,计两次就是整三百亩,在这个时代这是相当于一个富农或是小地主所拥有的土地量,至于其他的钱帛赏赐则另算。换句话说,就是用你的一条命,换你一家的脱贫致富。放在现代,就相当于给你家里几百万的巨款换你去执行一个自杀式袭击的任务。

  仅仅是战车兵的军功爵赏赐,此战张绣就至少要拿出五六十万亩田地,听起来挺肉疼,其实不然。乱世以来人丁锐减,抛荒无主的土地何止千百万顷?张绣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荒地画个圈,然后封赏出去。这些土地留在国家手上又不会自己长粮食,用来屯田也屯不完,只有将其分配给少地无地的农民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里难免有人会问,一边是大片无主的荒地,另一边却又说还有大量的无地少地的农民,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其实不然,这正是乱世的一个特殊之处。乱世的开端往往是由国家的生产链发生了崩溃,比如因为暗无天日的腐败统治和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造成了底层百姓生活难以为继,然后有了反抗,比如起义。接着便是兴起了刀兵之祸,而战争又再次给予农业生产致命一击,兵荒马乱的百姓更是无法正常从事生产,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坏,农民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愈来愈低,于是抛荒流民的现象愈来愈多,而当这些流民暂时安定下来,就出现了一边良田遍野,一边农民缺地少地的荒诞景象。

  战斗一开始便是进入了白热化,楚军战车的不计伤亡的冲阵,给吴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和实质的杀伤。只要一个战车撞开缺口,后续跟进的楚军战车往往会带走一片片的吴军步卒性命,死于践踏压踩的吴军士卒不计其数,楚卒和吴卒的伤亡打成了一比十几,当然比起造成的杀伤,这七百战车带给楚军最大的优势还是在战阵方面。

  而吴军这边,孙权和程普对于楚军使用战车的规模却是准备不足,却是不曾料想到,张绣竟然如此舍得,如此不计代价的使用兵车冲阵战术。而吴军军队中弓手和轻装步卒多,重步盾手并不占多少比重,差点是就要顶不住楚军的战车冲阵。好在程普及时派韩当率吴军全部的重步兵顶在正面,并令孙贲带刀斧手作为督战队列在阵后,这才费力顶住了阵脚。

  高顺自然知道单凭战车是冲不垮吴军军阵的,但是战车冲阵带来的效果却是楚军需要的。没有吴军重步的掩护,楚军两翼前进的弓弩手便是迅速拉近了与吴军两翼的距离,然后几乎同时,两军拉弦对射。

  平心而论,尽管高顺所统领的楚军训练有素,且军械精良,但楚军的弓弩手的水平比较起吴军弓手还是普遍差一些,所以尽管此战楚军兵马数量占优势,但对射起来不一定谁吃亏。

  但若是吴军弓手缺乏步卒盾手的掩护,而楚军弓弩手掩藏在重步盾阵之后与之对射,自然是楚军会占绝对的上风。这正是高顺决意使不计楚军兵车损失的原因,而事实也证明了高顺战术的正确,楚军七百战车的前赴后继,却是成功逼得吴军不得不将全部重甲步卒和大部分盾手调往中军,而使得两翼的吴军弓弩阵处处漏风。

  程普和孙权此时也看出了楚军的目的,但是却又无可奈何。吴军士气本就不如楚军,中军是万万容不得有失的,此战对于楚军投入的估计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尽管战局有些失利,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