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锦绣三国 第一百八十四章 衣带诏

《锦绣三国》第一百八十四章 衣带诏

作者:飞砂风中转 字数:3256 书籍:锦绣三国

  张绣在那次的弃妹叛逃事件之后对于袁耀一直是没多少好感官的,这次更不例外。留你在寿春给你口饭吃已经算仁至义尽了,居然还想癞蛤蟆吃我家小妹的天鹅肉,实在是个笑话。

  但是让张绣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当张绣把此事当做笑话讲给吕伶听的时候,没想到吕伶却是腆红着脸,用张绣刚好能听到的声音认真地说道:“我愿意。”

  张绣第一次体验懵逼是什么滋味了。贾诩夸袁耀的话张绣只当是老毒物在讲冷笑话寻开心,但是这话从吕伶自己的嘴里的意味就不一样了。

  难道自己离开的这几个月里,吕伶和袁耀之间还发生什么其他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尽管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张绣却是没有想要细究了解的意思。笑话,张绣怎么可能把情同兄妹的吕伶的终身托付给那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袁耀?

  并没有在这上面过多去想,张绣却是直接无视了吕伶的回应,对于袁耀不自量力的请亲自然也是置之不理。

  相比于儿女私情,眼下的张绣有更多更值得去做的事情。比如,在袁曹生死决战一触即发的当口,张绣军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自二月末以来,张绣在黄河一线的眼线就不断传来重磅军情。先是袁绍在邺城誓师,彻底与曹操撕破所有情面,以讨贼之名传檄九州宣布南征。并先遣河北名将颜良、大将淳于琼为正副先锋,谋士郭图为随军司马,发十万大兵攻打东郡。紧接着袁绍自己移主力屯于黎阳,做出了力压中原的姿态。

  三月,颜良部兵锋势不可挡,连破数座东郡城池,并围曹操任命的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城。刘延部虽然没能来得及在河北劲卒围成之前带着上下军民撤退,但是好在曹操留在黄河北岸监视袁军动向的大将于禁反应灵敏,及时带本部兵马与刘延兵合一处,并力守城待援。

  颜良领军强攻白马数日不克,挑衅于禁刘延出城野战也无果,只能等待后军攻城器械到齐再作打算。

  于禁和刘延这边在黄河北岸给曹操争取了一个缓冲时间,并且给曹操保住了一个宝贵的桥头堡。身在许昌的曹操自然不能坐视战局的发展,于是在最短时间内,曹操便集整了十八万主力曹军,一股脑向白马进发。

  而同一时间,袁绍号召天下诸侯一齐征讨曹操的檄文却是自徐州传到了淮南。

  张绣在袁曹大战拉开序幕的这两个月也是一直忙活个没停,不仅仅需要补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更关键的切实推行自己的新政。

  相比较淮南,刘备的地盘更靠近也更容易接触到袁绍势力,因此河北的檄文先传到了徐州,然后才传到相邻的淮南。

  丝毫不出乎张绣的预料,随同袁军暗使传递檄文一道从徐州来的,还有刘备手下的元老级别的谋士——孙干孙公祐。

  至于孙干来的目的,张绣用脚趾头也想的出来,不过是刘备又一次准备倒向袁绍那边,想要联合自己共伐曹操而在中原攫取更大的地盘。不过这些心里清楚就好,张绣是绝不会表露出来的,示敌以弱可是张绣的一个优良传统。

  让自长沙郡公干回来的专管外交辞令的蒋干去接待应付孙乾,张绣却是先暂时开启了隐身模式后,拖延了好几日才现身,在自己的镇东将军府接见孙干。

  孙干的礼数很足。前几天虽然找不到张绣,但是孙干却也没歇着,而是满寿春城里外地跑,上上下下给张绣军文武该打点的都打点了一遍。

  这不,面见张绣,话还没正式说,孙干却是亲手托盘向张绣呈上了一条一大块精致宝玉镶着的衣带。

  古人的衣物都很宽松,那时候也没有皮筋皮带之类的来束紧裤子,穷苦人一般都用根绳子栓裤腰带,而富人则选择用各种名贵绸缎珠宝镶嵌制成的衣带来束衣提裤。而且一般而言用宝玉镶缀的衣带最为高端大气上档次,毕竟玉本身就象征着极度的富贵,而且从实用角度讲整块的方玉也方便提系衣裤。

  孙干呈给张绣的这条玉带一看就知道并非凡品。站在堂上右边的一众武将在这条玉带拿出来以后却是一齐瞪大了眼珠子啧起了嘴,而左边的文臣谋士们却都是先仔细打量了下玉带的成色,然后大都不约而同叹出一口气。

  张绣自然明白自己手下人都怎么想的。对于武将而言衣带的作用更甚于常人。不仅有固定铠甲的作用,衣带正前面的物什也有着保护肚脐的功用。不同材质的衣带也往往彰显这不同的身份,铜带、铁带、金带各自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将领。当然,玉带这种易碎的腰带对于常常上马穿甲舞刀弄枪的武将们只能看看玩玩而已,却是不能像文臣那般可以时常戴着更进一步显现文儒的气质。

  而一众文臣谋士们的一齐叹气也是有其原因的。这条玉带的珍贵程度,某种程度就代表着今日孙干所求之事的重要性。同样的这也是对于张绣的一种暗示。

  只是此刻张绣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凑,怎么又送玉?张绣在那次的弃妹叛逃事件之后对于袁耀一直是没多少好感官的,这次更不例外。留你在寿春给你口饭吃已经算仁至义尽了,居然还想癞蛤蟆吃我家小妹的天鹅肉,实在是个笑话。

  但是让张绣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当张绣把此事当做笑话讲给吕伶听的时候,没想到吕伶却是腆红着脸,用张绣刚好能听到的声音认真地说道:“我愿意。”

  张绣第一次体验懵逼是什么滋味了。贾诩夸袁耀的话张绣只当是老毒物在讲冷笑话寻开心,但是这话从吕伶自己的嘴里的意味就不一样了。

  难道自己离开的这几个月里,吕伶和袁耀之间还发生什么其他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尽管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但是张绣却是没有想要细究了解的意思。笑话,张绣怎么可能把情同兄妹的吕伶的终身托付给那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袁耀?

  并没有在这上面过多去想,张绣却是直接无视了吕伶的回应,对于袁耀不自量力的请亲自然也是置之不理。

  相比于儿女私情,眼下的张绣有更多更值得去做的事情。比如,在袁曹生死决战一触即发的当口,张绣军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自二月末以来,张绣在黄河一线的眼线就不断传来重磅军情。先是袁绍在邺城誓师,彻底与曹操撕破所有情面,以讨贼之名传檄九州宣布南征。并先遣河北名将颜良、大将淳于琼为正副先锋,谋士郭图为随军司马,发十万大兵攻打东郡。紧接着袁绍自己移主力屯于黎阳,做出了力压中原的姿态。

  三月,颜良部兵锋势不可挡,连破数座东郡城池,并围曹操任命的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城。刘延部虽然没能来得及在河北劲卒围成之前带着上下军民撤退,但是好在曹操留在黄河北岸监视袁军动向的大将于禁反应灵敏,及时带本部兵马与刘延兵合一处,并力守城待援。

  颜良领军强攻白马数日不克,挑衅于禁刘延出城野战也无果,只能等待后军攻城器械到齐再作打算。

  于禁和刘延这边在黄河北岸给曹操争取了一个缓冲时间,并且给曹操保住了一个宝贵的桥头堡。身在许昌的曹操自然不能坐视战局的发展,于是在最短时间内,曹操便集整了十八万主力曹军,一股脑向白马进发。

  而同一时间,袁绍号召天下诸侯一齐征讨曹操的檄文却是自徐州传到了淮南。

  张绣在袁曹大战拉开序幕的这两个月也是一直忙活个没停,不仅仅需要补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更关键的切实推行自己的新政。

  相比较淮南,刘备的地盘更靠近也更容易接触到袁绍势力,因此河北的檄文先传到了徐州,然后才传到相邻的淮南。

  丝毫不出乎张绣的预料,随同袁军暗使传递檄文一道从徐州来的,还有刘备手下的元老级别的谋士——孙干孙公祐。

  至于孙干来的目的,张绣用脚趾头也想的出来,不过是刘备又一次准备倒向袁绍那边,想要联合自己共伐曹操而在中原攫取更大的地盘。不过这些心里清楚就好,张绣是绝不会表露出来的,示敌以弱可是张绣的一个优良传统。

  让自长沙郡公干回来的专管外交辞令的蒋干去接待应付孙乾,张绣却是先暂时开启了隐身模式后,拖延了好几日才现身,在自己的镇东将军府接见孙干。

  孙干的礼数很足。前几天虽然找不到张绣,但是孙干却也没歇着,而是满寿春城里外地跑,上上下下给张绣军文武该打点的都打点了一遍。

  这不,面见张绣,话还没正式说,孙干却是亲手托盘向张绣呈上了一条一大块精致宝玉镶着的衣带。

  古人的衣物都很宽松,那时候也没有皮筋皮带之类的来束紧裤子,穷苦人一般都用根绳子栓裤腰带,而富人则选择用各种名贵绸缎珠宝镶嵌制成的衣带来束衣提裤。而且一般而言用宝玉镶缀的衣带最为高端大气上档次,毕竟玉本身就象征着极度的富贵,而且从实用角度讲整块的方玉也方便提系衣裤。

  孙干呈给张绣的这条玉带一看就知道并非凡品。站在堂上右边的一众武将在这条玉带拿出来以后却是一齐瞪大了眼珠子啧起了嘴,而左边的文臣谋士们却都是先仔细打量了下玉带的成色,然后大都不约而同叹出一口气。

  张绣自然明白自己手下人都怎么想的。对于武将而言衣带的作用更甚于常人。不仅有固定铠甲的作用,衣带正前面的物什也有着保护肚脐的功用。不同材质的衣带也往往彰显这不同的身份,铜带、铁带、金带各自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将领。当然,玉带这种易碎的腰带对于常常上马穿甲舞刀弄枪的武将们只能看看玩玩而已,却是不能像文臣那般可以时常戴着更进一步显现文儒的气质。

  而一众文臣谋士们的一齐叹气也是有其原因的。这条玉带的珍贵程度,某种程度就代表着今日孙干所求之事的重要性。同样的这也是对于张绣的一种暗示。

  只是此刻张绣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凑,怎么又送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