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掌心雷 第1210章革职查办

《掌心雷》第1210章革职查办

作者:中良88 字数:2107 书籍:掌心雷

  [[保国公朱晖、史琳和苗逵事前完全没想过,这道急驰而来的圣旨居然不是赏赐,而是问罪的,竟说他们三人欺君罔上。

  刚才站于瓮城之时,他们还欣喜若狂,此刻却脸如死灰,索性趴在地上“装死”。

  “保国公、史大人、苗逵,起来领旨……”陈宽轻喝一声。

  过得片刻,朱晖、史琳和苗逵仍一动不动。

  “这成何体统呢,拉他们起来……”

  陈宽见三人居然赖地不起,随即向身边的数名锦衣卫挥了挥手。

  被锦衣卫强行拉起来的三人,不知是担忧还是害怕,双腿均微微颤抖着。

  保国公朱晖望了望陈宽,似突然醒觉起来,拉着陈宽的手:“陈公公,老夫冤枉啊。皇上必定是被小人所惑,才下了这道圣旨。”

  史琳和苗逵听得福至心灵,同时扯着陈宽另一只手。

  “陈公公,保国公所言极是,定是小人作怪,皇上才误解我等,老夫无辜啊。”

  “陈爷,你要帮帮小的啊。”

  陈宽摇了摇头,轻叹道:“你们三人,要喊冤枉也不是向咱家喊,咱家只是奉命前来宣旨。”

  迎着三人期待的目光,他继续道:“圣旨里,不是说了吗?解回京师再作区处,万岁爷宽怀仁厚,并没有当即定你们的罪,说明还有回转的余地。”

  保国公朱晖、史琳和苗逵听得眼前一亮,圣旨似乎就是这个意思。

  未几,三人同时松手,躬身朝陈宽道:“请陈公公救我……”

  “如果你们心中还有万岁爷,仍念着圣恩。那咱家就奉劝你们一句,要好好思量一番。待回到京师后,将数月内征虏军之事,一一坦白。

  万岁爷念你们多年的辛劳,或许就会网开一面,从轻发落了。”

  保国公朱晖、史琳和苗逵的眼内顿时泛起一丝希冀。

  “但如果你们负隅顽抗,抵死不认,那就是自寻绝路。切莫因为万岁爷宽怀仁厚,再作欺君之事。要知道,万岁爷能下这道圣旨,那自然不是空穴来风的。”

  三人的脸色慢慢凝重,更低头思索起来。

  陈宽瞥了他们一眼,又道:“你们就自行思量吧,是生是死,均在你们一念之间。咱家言尽于此。”

  陈宽之所以对保国公朱晖、史琳和苗逵三人如此宽言,主要还是因为圣旨上没有明言要治三人何罪。

  虽然圣旨严斥三人“不思为君分忧,欺君罔上”,但仅革去保国公朱晖的总兵官之职,其爵位依旧,史琳的都御史官职亦如此。对他们如何区处,多半要回京才可能有结果。

  既然悬而未决,作为人精的陈宽又怎会落井下石?

  若贸然得罪,万一回到京师,他们重新得到弘治皇帝的恩宠,那他陈宽就惹火上身了。

  过得好一会,史琳抬头望向陈宽:“陈公公,老夫如今已是待罪之身,本不该再多言。但老夫反复思量过,心中是不吐不快。”

  陈宽“哦”了声:“史大人,但说无妨。”

  保国公朱晖、苗逵,以及秦纮均望向史琳,似乎都想知道他有何所言?

  史琳略一沉吟,已说道:“陈公公,让老夫不吐不快的是,为何虚报战功的宁夏一众镇巡官,至今仍没被下旨拿问?”

  陈宽顿时脸色一正:“咱家此番来宁夏,是携了两道上谕。另一道正是给宁夏的一众镇巡官宣读。至于是不是拿问,在宣读圣旨之前,咱家也不知道。”

  虽然陈宽声称他不知道圣旨之内容,但保国公朱晖、史琳、苗逵和秦纮听得已面露笑意。

  两员给事中上达天听的调查结果,以及秦纮数日前的加急奏疏,均已点明宁夏镇巡官不仅虚报战功,而且明知敌情还刻意固城防御,造成士卒生民伤亡惨重、被掠走的人畜更达成千上万。

  唯一让秦纮没想到的是,这道上谕竟来得这般快速。

  过得片刻,陈宽却望向秦纮,又道:“秦大人,稍后还须你陪同咱家奔赴宁夏镇一趟。”

  “陈公公,可是要向宁夏总兵官等人宣读圣旨?”秦纮问道。

  “没错,接旨之人亦少不了秦大人。”

  “陈公公,或许不用跑去宁夏镇。”秦纮道。

  “这是为何?”陈宽愕然。

  “实不瞒陈公公,宁夏镇巡众官,如今大多均在花马池守御千户所。”

  在陈宽面露疑惑之时,秦纮随即解释道:“因花马池守御千户所的习练所需,在数日前,老夫已将他们暂时调度至此,协助一二。”

  话虽如此,实情却是他在上呈奏疏后,就藉习练之名,将那些被他列入惩治清单的镇巡官全调至花马池城,名为协助习练,实为暂收其权。

  “陈公公,接旨之人,不知有哪些?”秦纮又问道。

  “计有宁夏总兵官郭鍧、巡抚都御史王珣、镇守太监张僴、副总兵傅钊、右参将马隆及左参将左方等人。”陈宽没有丝毫的停顿,这些接旨人之名早已被他记得滚瓜烂熟。

  “那真巧了,他们如今均在花马池。”秦纮笑道。

  陈宽也不管是否真的是调度所致,只要人在就好,亦笑了起来:“如此甚好,那咱家便不用奔赴数百里之外的宁夏镇……”

  “那请陈公公稍待片刻,待老夫令亲兵将一众镇巡官传唤至此,可好?”秦纮又道。

  见得陈宽点头同意,秦纮随即招来数名亲兵,交待他们速去将郭鍧等人传来。

  过得约莫一盏茶工夫,宁夏众镇巡官员果然急匆匆而至,先后向陈宽、秦纮、保国公朱晖、史琳、苗逵等人行礼。

  陈宽也没让他们等多久,未几,双手已持着一黄绸卷轴:“宁夏总兵官郭鍧、巡抚都御史王珣、镇守太监张僴、副总兵傅钊、右参将马隆、左参将左方,及总制固原甘肃宁夏延绥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秦纮,接旨……”

  一语未了,他跟前已跪下了包括秦纮在内的好几个人。

  圣旨自是将宁夏总兵官一众人等斥责一番,斥他们不忠于职守,有负圣恩诸如此类,然后是革职,着锦衣卫将他们解回京师再作区处,仍令秦纮处理宁夏镇事务等等。

  ---

  已是酉时五刻,天早已黑了。

  花马池城内,某处房屋里。

  秦纮坐于一书案前,就着案上光亮的烛火,双眼似乎注视着手中的书籍。

  不过他目光游离,完全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秦纮在思量着今日所发生之事,连续接了两道上谕,其中一道更远出乎他意料,竟然是让他暂代征虏军总兵官之职。

  但征虏军的状况,让秦纮甚为失望,只得五万余士卒,部分来自京营,更多是抽调其他边镇士卒而来。

  若论武备,征虏军和花马池的士卒相差无几,但若比较士卒的士气,征虏军就远远不如花马池的士卒了,花马池的士卒在十数日的习练之下,早已焕然一新。

  这样的征虏军,能指望他们征虏?

  保国公朱晖率兵久驻延绥,不敢轻易分兵支援受滋扰的各镇,是有一定因由的。

  而陈宽和数名锦衣卫,在晌午过后,已领着保国公朱晖、史琳、苗逵、郭鍧等人,踏上了回京师之路。

  在他思绪不断之时,“督督”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何事……”秦纮沉声问道。

  “禀大人,有士卒捡获一封匿名信,封套写着速呈秦大人。”门外一人应道。

  “进来吧……”秦纮似乎没有多少惊讶。

  随着“咯吱”的声响,那木门缓缓推开,从外进来了一名军官,手中持着一份文书。

  他急走数步,来到秦纮跟前,躬着身,举起双手将文书递到秦纮面前。

  秦纮“嗯”了声,接过了那份文书。

  那文书皱巴巴的,仿似曾经卷成团后再展开的,只见封面写着“紧急军情,速呈秦大人”字样。

  整个花马池城就他秦纮一位大人,军官得报后自然呈送给他。

  “此信,何处得来?”秦纮问道。

  那军官应道:“此信是挟着石头被扔上北门城楼的,一士卒于北门城墙巡逻时,听得声响才发现。”

  “有否发现是何人所掷?”秦纮问道。

  “天黑看不清城外,无从得知。”

  秦纮没有再追问下去,拆开手中文书的封套,取出一张折了数折的纸来。

  他甫展开,却见纸的左下角赫然画着一个狼头。

  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秦纮仅片刻便已览阅完毕,脸色随之凝重起来。

  这封匿名信,其实是锦堂的灰狼所投。

  在信中,他提到寇贼最近有异动,数日内可能会侵边,以花马池至灵州一带最有可能,希望秦纮提前做好应对。

  秦纮奔赴西北之前,就已得朱厚照暗中告知,若接到狼头标记的书信,可作为参详。

  在武英殿面圣时,他就被朱厚照的御寇方略所折服,对朱厚照所提的“参详”,自不敢轻视。

  秦纮抬头望向那名军官:“数日前遣出的夜不收,可有军情传回来?”

  那军官摇着头道:“禀大人,还没有。”

  秦纮沉吟了片刻,已做出决定。

  “传老夫之令,即时遣出一队人马,快马加鞭连夜将寇贼或将侵边的消息,告知花马池至灵州一带所有的卫、所、堡及烽燧。

  令众儿郎务必严阵以待,加强巡逻,一发现敌情,立马示警。”

  那军官也不问情由,躬着身应了诺。

  “速速去吧……”

  望着那军官远去的背影,秦纮轻吁一口气。

  一夜无事。

  翌日亦如常……

  直至第四日的申时,花马池城的西北方向,狼烟冲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