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01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代权臣》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01 梦里不知身是客

作者:笔讷 字数:2847 书籍:一代权臣

  初冬的塞外草原,席卷大地的寒风裹挟着无数冰冷的细沙小石,劈头盖脸刮来,剜剐着人类每一片裸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时而乌云消散,狂风停歇,斜挂在天空的太阳伸出无数触手,毫无遮拦地放出刺眼光芒,将人照射得头昏脑涨。

  谨小慎微地躲藏在一人多高的大方盾后的汉军将士们,用力摇晃昏昏欲睡的脑袋,努力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因为哪怕是目不识丁的普通士兵也清楚地意识到:面对来无影去无踪的突厥骑射手,即便是半分大意,也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可怕后果。更何况,他们是站在整个由五千汉军组成的大阵的最前沿,素有“当矢营”之称。

  带领这群不安士兵的将军今年刚好三十,从年龄来看还算是个小将,脸上却挂满的深沉却毫不保留地反映出他那不凡的阅历,从而将一双深嵌眼眶之中的眸子烘托得更加深邃。便是这样一双眼睛,正紧盯着附着在远处地平线上一片隐隐约约的黑色——那就是如狼似虎的突厥骑兵。

  突厥人身穿兽皮衣,烈日烘烤之下稍显燥热,寒风呼啸之中不觉寒冷,好让他们能够专心于眼前的厮杀。领头的突厥首领年纪不大,却也是久经沙场,斥候那“汉军骑兵不多,不足为虑”的报告让他有充分理由相信:今日的战斗又将是一场一边倒的简单屠杀。

  寒风在隔壁草原之上畅通无阻,纵横不定,忽然转向南方,往汉军阵营猛扑过去。突厥首领瞥了一眼装饰在自己甲胄上的雕翎,嘴角扬起微笑,将长弓握在手中,吩咐左右道:“吹响号角,随我出击!”

  悠扬的号角声乘着风势,传入将军耳中,居然让他有些陶醉。尚不及仔细分辨,胯下大青马忽然狂躁起来,四蹄在青草稀疏的土地上乱踏。将军忙用手轻拍坐骑的脖子以示安抚,口中自言自语般吐出几个字:“终于开始了吗?”

  方才还远在天边的突厥骑兵眨眼间便已近在眼前。突厥人自古逐水草而居,尚未开化,却也不会傻到向数千中原重步兵发起直接冲锋。而是在汉军百步开外,驾马头尾相接地组成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大圈,转到正对汉军的就发矢攻击,转到后边就张弓搭箭准备射击,如此往复,时时不息,源源不绝。这种模仿雄鹰盘旋捕食,而能够毫不停歇地向对手发动攻击,从而将对手的兵力和斗志渐渐磨灭的可怕阵势,便是突厥民族祖传的“鹰环之阵”。

  汉军没有更为积极的应对之策,只能在大阵前设置手执巨盾的士兵,用以阻挡突厥人的弓矢,这便是“当矢营”三字的来历。不过这始终是一种被动防御,战事之中惟有祈祷突厥人箭矢用尽,自行退去,才能求得一个平局,战术上的落后,使汉军在同突厥的对阵中总是负多胜少。突厥弓骑手放出的弓箭当然无法射穿重达五十斤的厚重铁盾,然而突厥人弓马娴熟,专找两面盾牌之间的空挡狙击——弓矢驾着风力,射穿铜墙铁壁,一支支结结实实地刺入人体——汉军阵中顿时爆发出声声惨叫。喉中喷涌的粗气、筋骨断裂的闷响、金属撞击的脆音,不断从濒死的肉体中发出,让气息尚存者听了毛骨悚然。

  站在将军身边谋士不禁焦躁起来:“王爷,看样子侦查有误,突厥骑兵远超千人之数,怕是有三千之多。为今之计,还是速速撤退,固守城池为好。”

  将军咬咬牙,说道:“此时撤退,必致溃败,还是看看再说。”

  平日的严格训练终于开始发挥作用。尽管“当矢营”的伤亡越来越大,然而将士们依旧能够面无表情地坚守岗位,渐渐稀薄的防线始终没有后退一步,更无丝毫崩溃的迹象。这下轮到突厥人担心了,领头的突厥首领眼看本方所带箭矢已用去近半,又迟迟不能取胜,却无可奈何,只能带领麾下继续轮转射击。不过首领依旧充满自信,毕竟本方人轻马快,哪怕是不能取胜,也能迅速脱离战斗,保持不败。

  正入胶着之际,上天似乎改变了心意,狂风竟然毫无征兆地转向正北。

  端坐马上神情肃穆的汉家将军眼中瞬间闪过灵光,抽出宝剑,厉声命令道:“弩手起立,顺风齐射!”汉人膂力远不及突厥人,开弓射箭距离不到突厥人的一半,因而为求远距攻击的均势,发明了用脚拉弦的弩机,这才同突厥弓骑射程相当。只是弩机准备缓慢,且在准备过程中毫无防备,所以只能设置在重甲步兵之后,而不能放在第一排,实战之中受到巨大限制,却也是聊胜于无。匍匐在“当矢营”身后的一千五百名强弩手闻得将令,“倏”地立起,仗着风势,向突厥“鹰环”阵中齐刷刷地发射。由重弩射出的箭短而有力,射入皮肉就很难拔出,只中一记就足以破坏敌人的战斗力。突厥人生性剽悍,虽能在中箭之后继续战斗,却毕竟身受重伤,射出的箭变得越来越软,有的根本无法射中汉军,有的即便射中也不能穿透重甲。汉军重弩射出的短箭依旧飞蝗般漫天袭来。

  战势已全面逆转。

  汉家将军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宝剑当空一挥,口中带着欢愉的口气命令道:“中路步兵缓慢推进!两翼轻骑出动包抄!”

  眼见汉军弩矢渐渐将突厥勇士吞没,而对方始终不动如山的战阵也已迅速做好了出击的准备。“混蛋!”突厥头领暗暗怒骂了两声,心中虽有不服,却也只能接受现实,传下令去,让手下从速撤退。

  突厥轻骑愈战愈没有信心,听得退令,无不拨转马头,往北方渐次退去。头领正待断后撤回,忽瞥见汉军阵中主将金甲红袍、指挥若定,眼中喷出火来,居然重新驭马回身,用长弓拨开来矢,瞅准机会,拉弓满月,箭发流星,朝汉将射去。

  一箭射来大不相同,箭羽划破逆风,“嗤嗤”作响,纵贯汉阵,径直往汉将眉心飞来。被属下称作“王爷”的汉将统观大局,哪能注意到小小一支夺命冷箭?正在其性命交关之际,身边一名贴身侍卫刹那间挡在汉将面前,面对侍主厉声高呼:“王爷小——”。“心”字尚未脱口,那枚冷箭早已射入侍卫后颅,贯通脑髓,从右眼透出数寸方才停下,箭簇尖端几乎刺破汉将鼻头,死者脑浆与鲜血的混合物却早已洒了生者满脸。汉将见此惨状,双眼一黑,差点摔下马去。

  “王爷,王爷……”

  在汉将耳边响起的并非骨断筋折的耸人音响,而是绕指盘柔的声声软语。王爷轻轻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略略定神,刚想说话,那温软的话语又响了起来:“王爷,这么多年了,又在做那个噩梦吗?”

  王爷点点头,又摇摇头,笑着对枕边人说道:“厮杀了几十年,居然还在像小孩一样做噩梦,真是贻笑大方。”

  枕边的王妃年过三十,风韵犹存,半倚在丈夫胸前,说道:“哪有?多亏王爷戍守北疆十余年,才让突厥不能踏入中原一步,这是天下妇孺皆知的,天下哪个敢笑话王爷?”

  一番话正说到王爷心中,心情顿时转好,忽又长叹一声:“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比我更有资格享受天下的称赞啊……”几秒钟的沉默之后,王爷这才问道,“现在是何时辰了?”

  王妃凝神分辨远处飘来的打更声,确定地说道:“该是卯时了。”

  “嗯,差不多了,本王也该起床了。”说着掀开锦被,稍微提高了嗓门道,“来人哪!”

  幽燕王郑荣,乃是当今皇上郑雍的胞弟,毛遂自荐代长兄守卫北疆以来,至今已有十二个年头,他也在塞北朔风的洗礼之下年过不惑。

  等郑荣更衣、洗漱、用餐完毕,走到王府衙门后堂,刚是辰时,谋士钟离匡却已等候在那里。钟离匡少时了了,十几岁就中了举人,却迟迟考不中进士。按律举人不中进士,若干年后可递补做官,可钟离匡性情孤傲阴鸷,不得人心,始终不能得志。直到渐知天命,才被求贤若渴的郑荣聘去成为幕僚,尔来也有十年了。十年来,钟离匡无论在政务处置,或是战谋策划上皆有不俗见地,成为幽燕王府最重要的谋士,唯其阴郁的性格始终未变。

  幽燕王本人也对钟离匡深为看重,刚入后堂,首先微微作揖,问候道:“钟离先生辛苦了。”

  钟离匡自然回礼道:“既受王爷幕资,当然殚精竭虑,何苦之有?”

  “嗳~本王与先生皆是大汉臣子,为国尽忠,为民请命,先生怎能说是受本王礼聘呢?”郑荣微笑着说,“好了,请问先生幽燕全道有何政务需本王过问?”

  “没有。”钟离匡回答得很干脆。

  郑荣脸上却有些不悦,问道:“幽燕一道,甲士数万,黎民众多,怎会无事?”

  “幽燕之富庶,天下仅次于江南,有户五十万,丁口两百万,事情当然会有一些。然而近日既无水涝蝗旱、地震大火,亦不见千里以外之流、大辟以上之刑,具是些皮毛小事。朝廷有衙门,王府有幕僚,自己就办了,若这些鸡毛蒜皮都要烦劳王爷的话,还要我等作甚?”钟离匡的话咄咄逼人,却句句都在理上,郑王爷只能由他继续说下去,“不过这件事却非要王爷亲自处理。”说着,从袖筒之中取出一份书信,递给王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