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79 前后忙碌

《一代权臣》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79 前后忙碌

作者:笔讷 字数:2889 书籍:一代权臣

  秋仪之缓步走出小巷,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几日之前才来过杨府,手下的赵成孝今日一早也还在此处,而现在看门的老张居然说不认识自己。

  秋仪之如坠五里雾中,正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身后却跑来一个小童,直往他屁股上狠狠撞了一下。秋仪之一个趔趄,险些被撞倒在地上,转身刚要教训这冒失的孩子,却认出这小孩不是别人,正是杨元芷的孙儿杨瑾。

  他刚要开口问明其中情由,杨瑾却朝他一笑,将手中揉成一团的纸条硬塞在他手中,眨巴了两下眼睛,吐了吐舌头,便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秋仪之是个聪明人,知道这纸条之中必有玄机,便不再去追杨瑾,却立即挪到一处僻静的角落,小心翼翼地将纸条展平,却见纸上字迹行云流水之中不失秀挺风骨,正是老丞相杨元芷的亲笔所书。

  只见此信只寥寥几十个字,没有半句寒暄问候,只写道:目下洛阳形势诡谲,杨府业已是虎狼之地,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要秋仪之尽早出城以求万全。至于同皇长子郑昌串联之事,自有杨元芷在京城之中便宜处置,尽可放心。最后还嘱咐此信阅后要立即销毁。

  秋仪之读毕,方知这是老丞相一片保全之心,心中有些激动,于是谨遵其命,将纸条撕扯成指甲盖大小的一片片,统统扔进一旁的池塘小溪,见这些纸片慢慢沉到水中,这才迈步向城门走去。

  离开此处最近的城门,乃是洛阳东城墙上的建春门。此门城楼修建得极为高大,秋仪之远远就能望见,便看着方向,向城门走去。

  走到距离城门还有二三百步远的地方,秋仪之却见城门口蜿蜒曲折地排了长队。他心想洛阳四面城墙总共有十二道门,经常打开的也有五六道,当日进城的时候也只见守门官差检查进城人员的物品,出城的看也不看就随手放行,不应是今日这般拥挤的模样。

  因此秋仪之也不在队伍后面乖乖排队,只装作瞧热闹的,慢慢走到队伍最前面,也好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却见城门口果然部署着二十来个官差,逐一检查出城人员。他们检查得极为仔细,所携包裹均要打开翻查一遍,随身携带的物品也要全部掏出,见有衣着略微臃肿的还要重新搜身。更有几个好色的官差,乘机在大姑娘小媳妇身上拍摸一番,羞得她们不住惊叫。

  这番作为,自有看不下去的,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挑夫,操着一口地道的洛阳话问道:“请问这几位差爷,今天有何大事?从未见过盘查得这样严密的!”

  官差并不回答,只骂道:“劝善司办事,你个苦力啰嗦什么?”

  那年轻挑夫听到“劝善司”三个字,肩头不禁耸了一下,定了定神,鼓足勇气又问:“王忠……王老公公都死了,怎么还有劝善司的事?”

  “放屁!照你这么说,要是皇帝死了,朝廷也就散伙了吗?”这官差说到一半,才惊觉自己口无遮拦犯了大忌,恼羞成怒地指着那挑夫道,“我看你不像好人!来人哪!把他给我逮起来!”

  这官差一声令下,身边就走上来五六个兵丁,将这挑夫肩上的挑子扔到一边,按在地上用绳索扎成一团,也不管他口中高呼“冤枉”便押走了。

  秋仪之看见这幅场面,心想自己身上佩了一柄西域宝刀、包裹里装了价值五万两银子的金银财宝、怀中还揣着幽燕王郑荣的名帖,没一样不是违禁之物,看他们盘查得这样缜密,今日断无出城的可能性。

  然而这洛阳城中,广阳商会鱼龙混杂,杨丞相府不便搅扰,至于暖香阁则到底是天尊教的地盘,更加不好常驻。秋仪之思来想去,只庆幸自己今晨没有推辞周慈景的馈赠,身边有了笔巨款,便想着就在洛阳城中找间客栈住下,同时打探消息,静候风声过去,再出城回家。

  有了这番计议,秋仪之便再不心急,一边问路,一边慢慢走到酒楼客栈聚集的正平坊,选了一家并不大不小的客栈,又在其中选了间干净雅致的房间住下。

  一连住了三四天,洛阳城门关防没有一点松懈的迹象,劝善司的官差依旧每天都在一丝不苟地盘查路人。

  又住了两三天,形势依旧没有半点变化,秋仪之终于忍耐不住,便向客栈老板打听:“这洛阳城中,管制如此严格,可是常态?若经常这样,那洛阳城中百姓,哪还受得了?”

  老板三四十岁年纪,从父亲手里接手了这间祖传的客栈,因这几天见秋仪之出手极为大方,因此同他混得熟了,便也知无不言:“这是常有的事。每逢皇上出巡、外藩进贡、重要典仪,或者出了什么大案子,总要管制一段时间。这里是天子脚下,规矩多点也是应该的,公子是外地来的,自然有些不习惯了。”

  秋仪之又问道:“那这样要持续多久?”

  老板回答道:“通常搞个两三天也就差不多了。可是这次听说宫里出了件大案子——大太监王忠海死了。又听说渤海国进贡的使臣也已到了京城要来朝见天子。有这两件大事,管制时间略微延长些,也没什么奇怪的?”

  “什么?渤海国的使臣已经到了洛阳了吗?老板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个消息?”秋仪之惊问。

  店老板笑道:“不满客官说,小人的表哥在礼部里面办差,这几日礼部正为这事忙得团团乱呢!”

  秋仪之听了,这才想起那日自己离开广阳时候,渤海国的郡主忆然就说过要派也鲁来京城办事,到时候有什么事可以请他帮忙。

  在陌生之地认识个熟悉可靠之人,当然不是什么坏事,想到这点,秋仪之心中总算有了些喜悦,便奉承道:“老板手眼通天,居然还有这样一位做大官的表兄,在下真是失敬了。”

  店老板挠挠头,略带羞涩地说道:“京城里面的官比天上飞的麻雀还多几个,城中百姓哪个不跟官员沾亲带故的?我那表哥也不是什么大官,区区七品员外郎罢了,小的当年要是听家父之言,认真读书考个功名,现在说不定比他当得还大些呢!。”

  秋仪之笑道:“那是,常言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不过在下倒要问一句了,这渤海国的使臣下榻在何处?不瞒老板,在下活了这二十年还没见过外国人呢!正好乘此机会去见见世面。”

  店老板听了,点头笑道:“公子说得不错,这外国人倒是稀罕物,没缘分还见不着呢!就是听说北边来的人,都茹毛饮血、心狠手辣,若不是幽燕王爷帮皇上守着北疆,这群胡人说不定就要打到京城来了呢!因此,还望公子千万小心,别吃了亏。”他一边说,一边随手取过笔纸,画了一幅简单的地图交给秋仪之。

  秋仪之拿过地图,又谢了客栈老板几钱散碎银子,就出门去了。

  这京城洛阳占地面积极大,但街道都经过缜密规划,横平竖直,显得十分规整。因此客栈老板画的地图虽然简陋,但秋仪之按图索骥,还是轻轻松松就找到了图中画出的地点。

  这是一处修建得颇为豪华大气的府衙,门楣上挂着“鸿胪寺”的匾额,秋仪之一看便知此处便是礼部负责招待外国使臣的所在。于是又在附近搜寻了一番,终于找到一处颇大的庭院,门楹旁挂着“四夷馆”的牌子。

  秋仪之知道这里就是进贡的使者等待皇帝或者礼部官员接待时候,下榻住宿的地方,便上前几步,问把守在门前的兵丁道:“敢问这位大哥,渤海来进贡的使者,是否就居住在此处?”

  那士兵身材甚是高大,足足比秋仪之高了一个半脑袋,斜眼看了他一眼道:“你打听这些干什么?”

  秋仪之听他并不正面回答,转了转眼睛,又问:“没什么。我就听家里老外婆说胡人都长着三个眼睛,四个耳朵,但嘴巴里面没有舌头,所以不会说中国话,所以过来瞧瞧热闹。”

  那看门兵丁鄙夷地一笑:“听你家老太婆胡说。胡人除了个子矮些,脸上胡子多些,同我们也没啥两样的。”

  “我家里老人还会瞎说?别是这位大哥就没见过胡人,信口胡诌的吧?”秋仪之又追问道。

  那兵丁被他这么一激,脱口而出道:“谁说我没见过?我天天见见胡人在这里走进走出的,还会有假?”

  秋仪之听了,便已知道这里渤海使者现在就住在这间庭院之中,就装作无理取闹一般,低着头就往门里面闯。

  那兵丁自然不能放他进去,伸出手掌,一把将秋仪之推了出来,教训道:“你个小草民吃饱了撑的?要是搅扰到渤海使臣休息,惹出大祸,小命还要不要了?”

  秋仪之听了,故意放大了嗓门喊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几个渤海人嘛,让我进去看看,也少不了几块肉!”说罢又要往里闯。

  那兵丁见他大呼小叫的,终于急了,迈开长腿一脚将秋仪之踢倒,骂道:“你小子不开开眼?到老子这里来撒野,看老子怎么弄你!”

  秋仪之被他一脚踹倒在地上,虽然身上并不十分疼痛,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模样却十分难看。随身携带的包裹也脱手掉在地上,还露出藏在里面的无数金银。

  那兵丁见这无礼取闹的小子身上居然带着这么多财物,眼中霎时闪出金光,怪叫一声就要上前,正在这时,四夷馆门内忽然传来一声极为地道的官话:“且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