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49 幽燕王深夜访寒舍

《一代权臣》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49 幽燕王深夜访寒舍

作者:笔讷 字数:3559 书籍:一代权臣

  郑鑫、郑森、郑淼三兄弟均已被封为侯爵,朝廷邸报照例要分给他们一份。三人读了之后无一不坐立不安,一收到父王的召唤,便立即将手中正在办理的公事托付给手下干练之人,自己驱快马连夜就往广阳城赶来。

  这三人之中,郑鑫、郑淼在山海关外办理甄别邪教爪牙及安置流民事宜,郑森在博州协助崔楠、韦护二将组织军队休整操练,紧赶慢赶飞奔至广阳城中之时,都已是第三日早晨。

  朝中纷起参劾之事虽然重要,却有别于军情战事,并非刻不容缓的急务。郑荣知道几个儿子星夜敢来,必然疲惫不堪,便让张龙传令下去,要几人安心休息一天,从容用过晚膳,到申时再夤夜求见。郑鑫等三人听了无奈,只好草草吃过午餐,胡乱睡了一觉,吃饱晚饭之后再进王府议事。

  三兄弟进入郑荣书房之时,父王已在屋内同钟离匡及秋仪之说话,也不知这二人来了有多久了。三人磕头请安完毕之后,便听郑荣吩咐,依次坐在早已摆放好的绣墩上。

  郑鑫是长子,对所议之事早有准备,一拱手,刚要说话,却听郑荣说道:“父王十万火急叫你们几个过来,所为何事,恐怕你们几个都已知道了吧?本王已同钟离先生商议了几日,也觉得此事十分难办。不知尔等有何主张?”

  郑鑫终于逮到话头,说道:“我以为这些弹劾奏章不过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而已。父王或亲笔、或由钟离师傅代笔,写下一篇辩诬奏章,直达天听。以皇上对父王的信任,想必这吠尧桀犬便会作鸟兽散。”

  郑荣听了,心想这郑鑫思虑不过如此,若此事如此简单又何必召你们几个过来商议?口中却道:“郑鑫此话,深合本王心意,本王今日已同钟离先生拟下一篇奏辩文书,正要用黄绫装裱,直送北阙。”

  郑鑫听父王夸奖,颇有几分欣欣然。

  身旁的郑森是个急性子,还未等父王问话,便道:“大哥好修养,我却没这份耐心。要我说,就连什么奏章也不用上。眼下我们幽燕南下的军队已全部凯旋,士气正盛。只要将接临几道的关隘统统封闭,再派重兵把守,朝廷又能拿我们怎么样?等他们脑子想清楚了,自然就会派人过来认错。到时候父王也不用给他们面子,干脆就摆摆架子,狠狠骂他们一顿,也好出出这口恶气!”

  郑森最是粗率愚钝,然而他今日这番主张虽然简单,却也在理。若幽燕王真的下定决心,就这么锁闭关防、据险守要,那以他今时今刻的兵力、财力和人望,朝廷上下还真是拿他毫无对策。

  这条建议深合郑荣之心,他却不动声色,既不夸赞也不训斥,又问郑淼道:“郑淼,你怎么说?”

  郑淼眉头拧成一团,谨慎地一字一顿说道:“大哥二哥所说的,均是一时良谋。可依我愚见,这弹劾奏折如雪花一般,若是每封都要反驳,自己就先累死了;而拥兵自保,虽守得了一时,却守不了一世。以上两条可都不是长久之计……”

  郑荣自被封为幽燕王,又领幽燕一道军政要务以来,朝廷上下都是十分信任,从未有过这样群起而攻之的情况。郑淼一心为父王出谋献策,早已忘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韬晦”二字,短短几句话便把两位兄长得罪了,也似未察觉,但听他继续说道:“依我看,群臣如此攻谀,其后必有主使!当今之计,是要查明是何人在背后挑唆,然后或按兵不动、或釜底抽薪、或欲擒故纵,才能针锋相对。不怕父王怪孩儿卑劣,到时就是效仿专诸聂政,也未为不可!”

  郑淼向来温良敦厚,今日之言却杀机四伏,三伏酷暑之中竟让此屋中人听了不寒而栗,尽皆沉默不语。

  良久,郑荣才道:“郑淼此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有可取之处。本王同钟离先生连日商议,也正是要查明是何人在同本王为难。只是我广阳同洛阳远隔千里,实在是鞭长莫及,本王正打算派遣一人进京查访,不知尔等有何人员可供推荐?”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一旁沉默许久的秋仪之却挺直了身体,说道:“仪之不才,愿赴进城为义父效劳解忧。”

  郑荣听了,笑问道:“你秋仪之何德何能?如此紧要的差事,怎就见得非你莫属了?”

  秋仪之见义父笑容可掬地望着自己,知道已遂了他的心意,离凳一躬身,嘴角略带了一丝笑意说道:“义父请恕我狂妄,仪之乃是此事当下唯一人选。”

  郑荣“哈”地笑了一声,道:“你狂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然而本王麾下战将如云、谋士如林,怎就见得挑不出第二个人去办这件事呢?”

  “这原因有三。一则义父心腹虽多,但能确信无疑的只有在座的钟离师傅、三位兄长和我而已。只有这五人才能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地帮义父做好这件大事。”秋仪之看了郑荣一眼,继续说道,“二则眼下这个局面,义父片刻也离不了钟离师傅,因此师傅是断然不可轻动的。而几位兄长都是义父血脉,又都封了爵位,派入京师便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利于办理隐匿事务;又或为别有所图之人挟制,不免让义父掣肘。三则么……”秋仪之说到这里,忽然停顿下来。

  “第三条理由是什么?你但说无妨。”郑荣道

  秋仪之抬头盯着郑荣的眼睛,缓缓说道:“这第三条,我若说出来,唯恐伤了父亲舔犊之恩……”说着说着,竟带了几丝哭腔。

  钟离匡在一旁摇着折扇,听得清楚。派仪之去京城打探消息、办理事务,是他同郑荣商议已定的,既然这秋仪之现在能够自告奋勇,那是最好不过。但他叹息:自己这个学生教了这么多年,竟和自己年轻时候一个毛病——不知道韬光养晦的道理——何苦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把话说得如此透彻呢?

  于是钟离匡接话说道:“仪之不必再多言,我已同你父王商议过了,正是要派你去洛阳办事。眼下已是酉时,你且回去准备准备,要尽早出发,莫要空耗时日以至错过时机。”

  秋仪之回到自己不大的府邸之时,已是戊牌时分。因肚中饥饿,草草吃下看门老王下的一碗阳春面,又洗漱一番躺下之时,已是申时了。

  小小的后堂卧室之中实在是闷热不堪,便干脆将床上枕席搬到院子里,光着膀子,点起艾香,慢慢躺下,半梦半醒地望着头上的夜空。“噜噜”察觉到了主人的行动,从窝里慢慢爬出,适意地伸了伸懒腰,便在主人身旁趴下。

  秋仪之抚摸着“噜噜”身上又浓又长的白毛,仰望着银河繁星,不知自己已经去世的父母化为哪颗星辰,是否高挂苍穹之上也正注视着自己?

  守夜人“笃笃笃”的梆子打更声,从浓重的夜色之中悠悠传来。

  秋仪之心想:自己此番远赴京城洛阳,前途便如这黑不见底的深夜一般,危机四伏、扑朔迷离。细细回味,自己又为何要强出头揽下这份差事呢?无非是义父郑荣对自己恩同再造、视若己出,便是豁出自己这区区皮囊、卿卿性命也无以为报。可是万一此去真有个三长两短,这义父、师傅、兄长、忆然、赵哥、瑞寿、还有“噜噜”、还有……还有这花花世界,果然就能抛下么?

  想到这里,秋仪之只见遥远的繁星在沉沉的夜空中闪烁不定,蟋蟀振动翅膀,青蛙鼓喉鸣唱,甚至远处军营中士兵的呼噜声都清清楚楚地传入耳中,直吵得他不能入睡。

  正在秋仪之寤寐难眠之际,身旁的“噜噜”忽然跃起,一下蹿到院门前,朝着院外不停地大声狂吠。秋仪之昏昏沉沉的神经被它惊得瞬间清醒,刚要去呵斥这半夜扰民的狗,却听见门外传来叫门之声:“是我,仪之开门吧!”

  即便是在急促的犬吠声中,秋仪之依然清楚地分辨了声音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义父,幽燕王郑荣。慌得他光着脚板、赤着上身就去开门。

  大门洞开,一看果然是郑荣站在门口。只见他亲自掌着灯笼,就带着钟离匡一个人,笑盈盈地看看狼狈不堪的秋仪之,又低头看着那条大白狗,说道:“没想到当年在破庙里那条狗,如今也长得如此威风,若是哪天跟主人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本王还得赏他个将军当当呢!哈哈哈!”噜噜见面前此人气度不凡,居然停止了吠叫,后腿一曲,端坐在地上,耷拉了舌头直喘粗气。

  秋仪之正恍如梦中,这才发现自己竟还半裸着身体,忙道:“仪之这厢失仪,先赔罪了,还请义父容我更衣。”

  郑荣笑道:“本王也是带惯了兵的,这广阳城又本就是一座大军营。要是军中将士衣冠稍有不整就要谢罪,事还办不办,仗还打不打了?你且去吧,直管随便些,不用穿得跟请安议事一样。”

  秋仪之如蒙大赦,转身就往后堂快步走去。这时瑞寿和看门老王也被吵醒,正一边穿衣一边朝外走,仪之赶忙说是有军官要跟自己商议紧急军务,吩咐二人都回屋睡觉,不能出来偷听。

  待秋仪之胡乱穿上单裤、套上坎肩,出卧室来迎时,郑荣已同钟离匡坐在正堂之中喝水了。

  郑荣见仪之府邸的陈设都极为普通,除了挂在墙上那口刀是无价之宝外,其余物件都极粗陋,至于官宦人家常备的字画、花瓶等雅物更是没有半样,便斥道:“圣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看你这屋子,要有的一概没有,刚才义父跟你师傅找了半天,连片茶叶都找不着,只好喝这凉水……倒也解渴。”说到一半,竟把自己逗笑了。

  仪之忙点头称是,说道:“父王既问起,那仪之就便哭个穷吧。我家里连‘噜噜’这条狗,有四张嘴巴要吃饭。这广阳城中米贵,我每月五两月例银子买些柴米油盐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要购置衣服鞋帽,则全赖义父佳节赏赐。幸好忆然有钱,我是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去找她打打牙祭,否则肚子里这几条馋虫可对付不过去!”

  郑荣没想到秋仪之清贫如此,又问:“那你这次南下河南平叛,立了不小战功,记得本王发了你一百两赏银,钱呢?”

  仪之听了,伸手抓抓脑袋,尴尬地笑笑说道:“义父别提这事了。那赵成孝等人划归我麾下义父是知道的,既然来了我便要尽地主之谊,饱餐一顿又置办些衣服鞋帽,就花了我五十两银子。后来师傅派来的阮文远等书吏在我府中办事,我也不能亏待了他们,前前后后一个月,剩下的五十两也没了……不瞒义父说,我现在是不名一文,这个月我还得去跟忆然打几次饥荒,真不知道她要怎么笑话我呢!”

  郑荣见秋仪之身上这套寻常居家衣服,虽然没有什么补丁,却也是浆洗了无数遍都褪了颜色的旧衣服,感慨道:“你不像郑鑫他们三个,除每月例银外还另有朝廷的一份俸禄,却没想到你这么贫苦,怎么不早些跟你义父说呢?”

  秋仪之笑着说道:“义父早说过对我和其他三位兄长是一视同仁,三位哥哥都是同样的月例钱,我又怎好多讨……而且仪之虽是富户出身,却也吃过苦,这五两也够用的了。”

  “好,你有这番心思,义父很欣慰。”郑荣面色极为郑重地说道,“你秋仪之虽没有名牌,却也是堂堂幽燕王的螟蛉之子,如此寒酸便有人说你义父是个守财奴。钱财上的事情你不要跟你三位兄长比,他们自有别的进项。就这样,我给你涨十倍,每月领五十两月例银子,不要叫忆然这番邦郡主看了笑话。”

  (本书中提到的白银的价值参考《红楼梦》,大约是每两白银人民币2000-3000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