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30 南北呼应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30 南北呼应

作者:笔讷 字数:2896 书籍:一代权臣

  “好!好!好!”戴鸾翔尚未说话,戴母又已开口赞道,“林先生不愧是天下奇才,这几句话入情入理,不能不让人诚心信服。鸾翔,你方才都听见了吗?”

  戴鸾翔其实也早被林叔寒这样严丝合缝的分析所折服,只因城府深厚,这才没有立即表态,现在听了戴母的话却依旧没有轻易表明心迹,反问秋仪之道:“若真如秋大人所言,现在局势这样不堪,不知大人应当何以自处?”

  秋仪之眼神一闪,答道:“自然要拨乱反正、不能袖手旁观。只有将郑鑫此贼诛杀了,才符合天道、国法、人伦。我正要北上京城,会同皇三子殿下,奉天命讨伐此贼。”

  戴鸾翔蹙眉道:“怕是不易吧?因平定岭南王府之乱,朝廷精英尽出,幽燕骑兵、禁军精锐、西北新募的勇士都已聚集到长江以南,北方实际上已无兵可用,秋大人又凭什么能够讨伐大殿下的呢?”

  秋仪之心里想:郑鑫的用兵自己是知道的,虽不是什么庸手,却最多不过是比郑谕强上一些,同大行皇帝郑荣、前岭南王郑贵、前将军戴鸾翔比前来尚有云泥之别;而自己的用兵,或许还略显稚嫩,但在前面这三位面前也绝非毫无机会,面对郑鑫这样的,胜算就更大了。

  然而面对兵法已入化境的戴鸾翔,秋仪之若是直抒胸臆,怕是太过托大自负,因此他换了辞藻,说道:“天道苍茫,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郑鑫倒行逆施,别说是天下人了,就是他身边左右的亲信之士,都未必人人服气。我等全力应对,未必就没有半点胜机。更何况先皇对我有养育之恩,即便是螳臂当车、就算是蚍蜉撼树,在下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同他拼个鱼死网破!”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真国士也!”此时戴鸾翔已是诚心叹服,说道,“秋大人品质高古,戴某远不能及。可惜戴某手边没有一兵一卒,不知哪里能帮到大人的。”

  秋仪之听了这话,已是喜出望外,赶紧起身向戴鸾翔行了个礼:“元帅能有这句话,在下心里已是极高兴的了。可惜我这次乃是仓皇从金陵城中脱逃出来,仓促之间哪里能有什么主意,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罢了。半途遇到戴元帅,不过是不忍元帅蒙尘,这才过来多说几句废话。”

  戴鸾翔道:“乍逢大乱,郑鑫必然军心不稳,要整顿收拾内部,至少还要有三两个月时间,以秋大人的大才,这段时间只要小心布置,还是大有可为!戴某也情愿参赞左右,助大人一臂之力!”

  “好啊!鸾翔,你今日能有这番话,也不负老头子在天之灵、不负你老娘的教导。”戴母说着已是老泪纵横,“你先不要气馁。你带兵这么多年,禁军里头总有些狐朋狗友的,召集起来,也是一支不小的队伍呢。”

  皇帝郑荣登极以来,便将朝廷禁军大举整编,如今军中中郎将以上的中高级将领,基本都是老幽燕道出身;千总、百户之类的基层士官,则多由近几年新选拔的武科进士充当;然而禁军之中青黄不接的检校、都尉等官职,依旧有不少仍是禁军之中的老人。

  戴鸾翔在穆宗皇帝年间,统领禁军,这些人他是再熟悉也不过的,一举一动都对他们有莫大的影响。

  因此戴鸾翔听了戴母的话,顿时眼前一亮:“多谢母亲大人指教。秋大人手下谋士良将如云,戴某也无须碍事插嘴了,不如召集旧部、在江南同同大人在江北遥相呼应,也好牵制一下大殿下。”

  有戴鸾翔这样的名将,在郑鑫身后行动,一定能让他芒刺在背,自己的胜算顿时大增——秋仪之想到这里,脸上浮现出了喜色:“禁军现在有十二三万在江南,不知戴元帅能够召集多少反正?”

  戴鸾翔盘算了一下:“我有皇上领军的圣旨在身,能据此向大殿下讨一点人马,再加上……大概总共也能有两万人吧。”

  秋仪之知道戴鸾翔办事持重,他说“两万”必然是个保守的数字,实际能够召集起来的兵员数量,必然能够超过这个数字。凭戴鸾翔的用兵,两万多兵马,足够牵制七八万的军队了,那这样一来,就算是郑森统领的幽燕军站在郑鑫一边,他能调动的军队最多也就二十来万人的样子……

  却听戴鸾翔又说道:“兵其实也不是多多益善的,我等远在客地作战,后勤补给就难以保证,两万之众已是戴某领军的上限了。”

  秋仪之忽然想到一点,说道:“元帅果然是高瞻远瞩。不过在下在江南这么几年,倒也有些门路……是这样的,大行皇帝新举拔的许容、黄万刚、郑庭航三人都是在下推荐的。所谓三年不改先皇之制,郑鑫此贼虽然目无师长,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这三人两个是巡抚,还有一个主管漕运,都是能帮元帅筹措一点军粮的,希望能够帮到戴元帅一点小忙。”

  说着,秋仪之便叫人取来文房四宝,就着茅屋之中昏暗的灯光,草草写了几分书信,封装好了,交到戴鸾翔手中,末了还不忘补充一句:“许容以前是郑鑫的手下,是被我笼络住的,元帅用起来还要小心。黄万刚除政务外,军务也略通晓一些。至于这个郑庭航么,人是光明正大的人,办事却还显迂腐一些……还请元帅留意。”

  戴鸾翔一边听、一边记,捧着这三封薄薄的书信,感慨道:“秋大人这可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大人请放心,戴某到时必定鼎力相助。不过戴某还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请教。”

  “请讲。”秋仪之道。

  “方才秋大人说了,说是要立即北上同三殿下会和,可茫茫长江,想要北上,又谈何容易?就不怕郑鑫下令封锁沿江港口,将大人困在江南么?”戴鸾翔问道。

  秋仪之得意地一笑:“其实长江沿线确实已被封锁起来了,只不过下令封锁的并不是他郑鑫,而是在下我……”

  戴鸾翔听了一怔,心想:茫茫长江不知有几千里长,可秋仪之居然说已将之封闭起来,莫非是口出狂言不成?

  可戴鸾翔看他的神情又不像是在胡吹海螺,便又问道:“秋大人乃是少年英雄,用了什么手段将长江都能封锁起来,还请不吝赐教。”

  秋仪之闻言,便笑着将李胜捷的事情同戴鸾翔讲了,末了还补充了一句:“可惜在下做事没有远虑,否则早已乘了李胜捷的大海船回到江北去了。现在李胜捷不知在长江何处游弋,我还得想办法联络到他呢。”

  戴鸾翔却蹙眉道:“秋大人这事就未免想得有些偏颇了吧?”

  “此话怎讲?”秋仪之疑问道,“这个李胜捷虽然年轻,但是颇通水战攻略,做事在年轻人里头也还算是持重的,怕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吧?”

  戴鸾翔却道:“请问李胜捷的船队一共有多少艘战船?”

  “一共十六艘,都是海战用的快船。”秋仪之答道。

  “这就是了。”戴鸾翔说道,“长江从四川开始绵延入海,江面又极宽阔,素有天堑之称,光江南一地,长江就有几百里长,就这不到二十艘的船,又岂能将长江彻底封锁呢?”

  秋仪之笑道:“完全封锁当然不可能。可有了李胜捷往返巡弋,郑鑫就没法动用大规模船队北上用兵,想当于将他封闭在长江以南。他郑鑫是想要当皇帝的人,总要进京登极称帝的,总不能永远偏安一隅吧?”

  戴鸾翔拧成一团的眉头依旧没有舒展开来,说道:“大殿下不是凡夫俗子,不会拘泥于虚名空号,想要登极为君,在他心里怕也不是什么迫不及待的事。在戴某看来,大殿下若真的有意作乱,那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便是派人将在京城洛阳坐镇监国的三殿下给杀了。”

  秋仪之听了大惊失色,惊呼惊叫道:“有理,有理!”

  果真如戴鸾翔所言,郑鑫做的是皇帝梦,而皇帝龙椅名正言顺的继承者拢共也就这么几个。要郑鑫聪明的话,便索性将自己的两个弟弟、两位皇叔、皇叔生下的儿子,全都给杀了,那样一来,自己就是大汉皇帝毫无置疑的继承人,再也没人同他竞争了。

  这样自灭满门的行为,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人间惨祸,可有道是“无情最是帝王家”,为了那睥睨一切的至尊之位,郑鑫就连自己的父亲都能逼迫,又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呢?

  秋仪之想到这里,已是汗流浃背,慌忙起身道:“多谢戴元帅指教,事不宜迟,我这就想办法通知李胜捷,要他严守燕子矶码头,叫金陵城中片板不能下水!”

  戴鸾翔叹息了一声:“或许已是迟了。若郑鑫真的有意作孽,或许在刺杀皇上时候,就已动手了。其实要杀害三殿下,也不用什么重兵高手,只要一叶扁舟,载着五七勇士,假传圣旨叫三殿下南下,便能在半途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郑淼杀了。”

  想到这里,秋仪之已是汗流浃背,慌忙起身道:“此事事关重大,事不宜迟,在下这就想法子渡江北上,戴元帅请保重吧。”

  戴鸾翔并不知道秋仪之同郑淼有着何等深厚紧密的的兄弟之情,只觉得他这样一惊一乍似乎有些不够稳重,然而一颗至诚之心,却也无以指摘,便也拱手作礼道:“也好,戴某等着秋大人同三殿下的消息,大人也一路保重吧。”

  话未说完,戴鸾翔又想起一折,问道:“听说秋大人在江南时候,曾用皇上的‘金牌令箭’号令地方节度军,不知这样宝物大人是否带在身边?有了此物,调动起军队了,就不知能方便多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