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15 改封幽燕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15 改封幽燕

作者:笔讷 字数:2976 书籍:一代权臣

  皇帝这几句话,仿佛钢刀一般,一根根插在秋仪之的心上,他跟着钟离匡读过多少史书,当然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手下文武官员结党营私。

  秋仪之之前几日宴请的人之中,有镇守一方的将军、有威震四海的船主、有朝野闻名的名士、有身经百战的猛将、有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还有富甲天下的大商人,这样一群人聚集在自己身边,也难怪皇帝会疑心了。

  想到这里,秋仪之额头的冷汗止不住地往下流淌,膝盖再也没法支撑住自己的体重,立即跪倒在地,说道:“皇上,这些都是臣的老朋友了,一场大战下来大家许久未见,故而齐聚一堂,不过是叙叙往日友情罢了,绝没有谈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皇帝郑荣答道:“你是朕的心腹,朕若信不过你,也不知天下还有谁能相信。朕说这话,不过是想要提醒你一句,做事要小心谨慎,你是个显眼之人,一举一动,身边不知有多少眼睛盯着看。那日酒宴之后,李胜捷又听了你的召唤,前去林叔寒的庄园里头做客,这件事情也是有的吧?”

  秋仪之满以为林叔寒的“半松庄”内外,都是自己信得过的人,商议什么事情,绝不会轻易泄露出去,却不料状似深居简出的皇帝,居然对此事了若指掌。

  郑荣见秋仪之轻轻点头算是承认,便继续说道:“朕方才说了,你是朕放得下心的人,朕有这样的恩遇,你也不能辜负朕,是不是?”

  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秋仪之在地上磕了几个头,说道:“臣舍生忘死,难以报效皇上之恩。”

  “朕也不要你要死要活地报答,就是之前问过你的,叫你去岭南道带兵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郑荣问道。

  话赶话问道这里,秋仪之即便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也是不能拒绝的了。

  他刚要勉强答应下来,却听郑荣说道:“朕知道你不愿意去岭南道,朕也不愿逼迫你一定要去。朕同你钟离师傅商量过了,你若真不愿意去,可以调郑森去岭南,你替他去幽燕道。那边是你从小长大的地方,也算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了。”

  秋仪之听了一怔,刚要回答,郑荣却接着咄咄逼人地说道:“怎么?幽燕道你也不愿意去了?老幽燕王府至今还派人在那边看守维护,好歹也算是朕的龙兴之地。那边也容不下你了?”

  秋仪之没想到郑荣说得这样无情,已是惶恐得满头大汗,将自己的脸狠狠贴在地上,说道:“皇上这样评价臣,叫臣今后何以自处?还请皇上随手指个去处,南方烟瘴之地也好、北边苦寒之所也罢,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油锅,臣都不敢有半点怨言。”

  “哼!‘不敢有半点怨言’,就冲你这句话,便是罪衍难赦!”郑荣口气冷得仿佛千年寒冰,“你说不敢,那便是心里有过的意思。朕一番好心,你却心怀怨念,这本身就是一条大罪。”

  秋仪之没想到郑荣居然会这样鸡蛋里头挑骨头地评价自己,惊恐得连谢罪的话都忘了说,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

  却听郑荣又用硬得好似生铁的口气说道:“你现在大概你是认为朕在无端治罪,感慨‘伴君如伴虎’,怕朕这只大老虎,要一口把你吃了,对不对?哼!朕是龙,是真龙天子,可不是什么区区下山的猛虎。朕不是想吃你,而是想救你。”

  这话秋仪之听得更加模糊了,自己好端端的,身边又有这么多足智多谋、武功高强、英勇善战的朋友——除了面前的皇帝之外——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加害自己,还需要从谁手里搭救出来?

  不成想郑荣之后的一个问题,顿时将秋仪之心中的一切怀疑打消得一干二净,也同时将他扔到了深不见底的深院当中。

  只听郑荣问道:“温灵娇是怎么一回事,你且同朕说说清楚。”

  秋仪之满以为温灵娇同自己在一起的事情,只有最亲近的几个人知道,绝不会传到别人,特别是皇帝耳中,今日被皇上耳提面命地当面质询,整个头脑都已是全然懵了。

  郑荣见原本伶牙俐齿的秋仪之,被自己这话问得哑口无言,暗暗哂笑了一声,又道:“怎么?你的红颜知己你都不记得了?要朕给你提个醒吗?”

  “不,不,不用。”秋仪之连口说道,“这个温灵娇之前是同臣住在一起。只不过臣因这温灵娇乃是天尊教的圣女,唯恐她跟着教主温鸿辉再去作恶,因此才将她留在身边,防着她再作罪衍而已。”

  这已经是秋仪之最避重就轻的说辞了,他这样的解释,当然没法在郑荣那边过关。

  却听皇帝问道:“那朕问你,邪教教主温鸿辉身份暴露时候,你曾专门上奏到朕这里,道明事情原委。那怎么温灵娇这么大的事情,偏偏只字未提?你居心何在?”

  秋仪之浑身上下的水分,都好似要化成汗水从脸上、身上、手脚上蒸腾出来,已在地上滴滴答答流成了一片。

  秋仪之流了一地的汗,听郑荣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似在等待自己的回答,便说道:“臣没有旁的居心。只是这温灵娇本性并不邪恶,当年皇上蒙难之时,也曾出过力,记得皇上也有意保全她一条性命的。因此臣才……”

  “巧言令色!”郑荣将秋仪之的话无情打断,“你既有意保全她,那你同朕多少次通信,这件事随笔就能提出来,朕怎么就从未见你提起过此事呢?分明是要瞒着朕!朕看你从小长大,这点伎俩岂能瞧不出来?然而你不知悔改,到了今时今日还在胡搅蛮缠,这便罪无可恕!”

  温灵娇在秋仪之心里的地位,一点不比皇帝郑荣轻,依旧低着头说道:“温灵娇虽曾是邪教圣女,不过已决意脱离邪教。温鸿辉败露之时,温灵娇也明确表示要同其兄一刀两断。之前温鸿辉附逆岭南王郑贵,几乎将逼入绝境,多亏她能挺身而出,才救得臣一命。故而臣不愿将她的下落报予朝廷知晓。”

  郑荣“哼”地冷笑一声:“照你这意思,是知道若是朕得知温灵娇的消息之后,必然会降罪发落于她,因此才故意隐瞒咯?”

  秋仪之是心思灵敏之人,知道自己若是回答一个“是”字,便是犯了“欺君之罪”;若是回答一个“否”字,那自己之前的话便难以自圆其说,同样也是“欺君之罪”。

  左右为难之下,秋仪之心中的傲气顿时升腾起来,梗着脖子说道:“是。臣秋仪之罪恶滔天,还请皇上降罪。”

  郑荣莫论是登极称帝之后,就算是当幽燕王的时候,也从没听人这般当面顶撞自己,被秋仪之一个“是”字顶得一愣,竟不知如何对应。

  却听沉默了许久的钟离匡说道:“秋仪之,这是同皇上说话的态度么?你是在恃功自持么?”

  这话倒提醒了郑荣——这秋仪之功劳甚大,光是平定岭南王府叛乱的过程中,秋仪之便立下盖世之功,若是因温灵娇的事情,就将他发落惩戒了,未免落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恶名。

  于是郑荣思考了一下说道:“念在你今天还算老实的份上,朕也不罚你。而且看你办事素来得力,功过相抵,功还大于过。且与朕去幽燕道戍守北疆,戴罪立功之后,朕另有提拔。”

  秋仪之是一心想要退隐田园,今天被皇帝这样吓唬了一下,更觉得常伴君王左右,难免要落得个没下场,便答道:“臣不敢。臣罪滔天,即便皇上不愿惩罚,臣也无颜面立于庙堂之上。还请皇上革去臣一切职务,削职为民,以正纲常。”

  郑荣冷笑了一下,答道:“你的心思朕会不知道?还不是忘不了温灵娇那个妖女,想寻机与她在民间厮守而已。朕若真的将你贬为贫民,岂不正遂了你的心愿。”

  说着,郑荣亲自从屋墙边靠着的一只柜子里取出一只封装精美的匣子,打开匣子又从中拿出一封奏章,递到秋仪之面前:“喏,你好好读读。”

  秋仪之接过奏章,捧在手上,仔仔细细阅读起来。

  只见这黄缎一般细腻的纸张上,写了一笔极俊秀潇洒的蝇头小楷,当头就是一句:臣大汉忠顺王、渤海国王达利,敬祝圣天子陛下万寿无疆、国运昌隆!

  原来这封奏章,乃是渤海国的达利可汗写给皇帝的。

  这达利可汗是大汉东北部渤海国的一位枭雄,打仗是行家,却不通文墨,写不了这样的文章——这道奏章不出意料,是他收在帐下的谋士蔡文畴的手笔。

  这蔡文畴也是一代名士,然而因为祖上因参与宪宗变法,变法失败之后遭到清算,不仅自己被贬官撤职,就连包括蔡文畴在内的子孙后代也不得科考出仕。蔡文畴身负大才而无以报国,机缘巧合之下被达利可汗笼络住,这才在极北之地常住下来。

  蔡文畴虽然文采出众,可上奏皇帝的奏章这样的官样文章,却没他什么一展才华的空间,也就是就事论事按部就班地就事论事而已。不过其中也透漏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突厥实力继续增长,同渤海国的纠纷冲突日胜一日,达利暗示朝廷应当派遣大军,同自己合兵一处,狠狠打击一下突厥人,才能保持北方的和平;二是达利也听说岭南王府叛乱事情,表示坚决同朝廷站在一边,宁可暂时放弃同突厥人争锋,也愿意派遣骑兵南下协同朝廷作战,平定叛乱。

  这里头,第一件事情,秋仪之是知道的;第二件事情,他是头回听说,然而岭南王府的叛乱已然平定,便也不需要他南下助战了。

  秋仪之一面看这份奏章,一面心里在盘算皇帝给他阅读的缘由,想来想去只觉得皇帝是想要他知道,现在北方情势一日甚过一日,只有派遣像自己这样的可靠能干之人,才能稳定住那边的局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