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96 鸠占鹊巢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96 鸠占鹊巢

作者:笔讷 字数:2991 书籍:一代权臣

  李胜捷为难地皱了皱眉,又看看秋仪之,见他也抿嘴轻轻点了点头,便招呼过列在队伍中的几个炮手,一指江中百十来步开外若隐若现的一块礁石,命令道:“三炮齐射,给我轰击那块礁石。”

  那礁石体积甚大,总有一头黄牛大小,虽然离开舰船百来步,目标依旧甚大。

  李胜捷船上这些炮手都是经过西洋人培训过的,又多次在实战中用过火炮,听到李胜捷的命令,手忙脚乱摆弄了一阵,便回命道:“少船主,已经瞄准好了,这就要开炮?”

  李胜捷看了看皇帝郑荣,又看了看兄长秋仪之,终于挥手喝道:“开炮!”

  那几个炮手得令,齐声高呼:“开炮喽!开炮喽!开炮喽!”便用火把点燃了炮上的引信。

  只见引信越烧越短,终于一声巨响,三门火炮齐齐激发,震得整个甲板都抖动了一下。

  站在甲板上的武将还能保持镇定,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文官无不吓得面孔脱色,有的还低声惊呼:“我的妈呀,吓死我了!”

  又紧接着听见远处传来“砰、砰、砰”的三声巨响,方才李胜捷指点的那块礁石已然被包围在一片又黑、又灰、又白的烟雾之中。

  这样的景象,皇帝郑荣在“讨逆之役”里见过几次,都是预先埋设好炸药之后再行引爆造成的,而今日李胜捷船上的火炮,远隔百步之遥却都能造成这样威力巨大的爆炸。

  郑荣也是带兵打仗出身的皇帝,其中的军事价值,他当然知道,见到这副情景,不由从御座上站起,上前几步,扶着船舷边的栏杆凭栏远眺。

  此刻礁石上弥漫的烟尘已被江风吹散,原本露出江面三尺来高的礁石经过这三下炮击,竟被削去大半,只留下两三寸高低的一座石台在江水之中时隐时现、起起伏伏。

  郑荣见了已是颇为震惊,不由自主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不过依旧摆出皇帝的威仪,连声叫好道:“好,果然是利器!日后朕平定岭南军作乱,必然有其用武之地。”

  众文武官员见皇帝都起身叫好,当然也都随声附和,纷纷欢呼起来。

  郑荣心中虽然有数,却不想在火炮一事上再多纠缠,又偏转话锋道:“今日时辰也不早了,朕今天就在你船上住宿,李胜捷,方便吗?”

  李胜捷不知如何作答,秋仪之便上前半步说道:“微臣已吩咐李胜捷准备好了,已将他自己的船舱卧室整理出来,皇上或是有意,可在此间居住。不过船上不比陆上,船舱房间甚是逼仄;船舶停在江上虽有铁锚固定,依旧十分摇晃,恐惊了圣驾。臣还是劝圣上下船到行辕之中住宿……”

  郑荣听秋仪之这样说了,这才知道船上住宿条件不好,可是他话一出口,如果就这样下船去,未免显得皇帝说话不算数,便说道:“朕看这边再艰苦,还能苦过当年朕率军北击突厥?朕今晚就在这边过夜了,尔等小心关防就是。”

  钟离匡听了,忙又上前道:“皇上宿于船上,虽是大事也是小事,虽是小事却也不能轻视。这样,就请两位皇子同微臣同在船上守备关防,其余大人就在船下结营留宿以备召见。李胜捷船上的水手,除必要人手之外,也须下船驻扎腾出空间供皇上护卫居住。这是微臣一点愚见,还请皇上定夺。”

  郑荣一边听,一边点头,待钟离匡说完,立即答应道:“钟离先生之见,甚合朕意,就请照办好了。”

  李胜捷却是满肚子不愿意:我的船给你留宿就不错了,居然还要鸠占鹊巢,把我手下的水手赶到船下去,这是从来没有的道理,将来传言出去,我老李家在海上还有什么脸面号令群雄?

  他抬眼看了看钟离匡这个出主意的干瘪老头,正好与他的目光相撞,只觉得那双眼皮耷拉的三角眼中射出的目光既坚定又锐利,似乎能将人心看透一般,终于不敢说话。

  秋仪之却早就猜出了这位年少得志、心高气傲的义兄弟的心思,赶紧插话道:“皇上能在李家的船上留宿,这是何等荣誉,贤弟还不赶紧谢恩?”

  李胜捷听了秋仪之这话,便也只能跪了下去,磕了个头,算是谢过了恩。

  钟离匡做事果然一丝不苟,亲自带人将李胜捷的坐舰上上下下检查了好几遍,只留下船上十个水手值班,其余水手都请下船去,并另外又赏赐了白银十两,这些人领了赏银,终于高高兴兴下船去了。他又叫张龙领了五千精兵,就在船边列阵结营,以防万一。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当中,原本高挂着李家“白鲸旗”的桅杆之上高高升起“五爪金龙”大旗,整艘巨舰之上弥漫着外松内紧的紧张气氛。

  夜幕降临,按照钟离匡的指示,护卫兵士点起无数火把松明,将笼罩在甲板上的黑暗驱散得一干二净,仿佛白昼一般。

  李胜捷腾出来的房间之内也是灯火通明,只听秋仪之躬着身子回答道:“据微臣所知,火炮此物,乃是西洋流传至倭国的器械。原本使用颇为不便,只能固定角度方向,以装药多少来决定射程远近。这李胜捷花了大价钱,专门又请了工匠,将火炮安装在可以活动的底盘之上,才能使火炮能够左右上下移动、瞄准自如……哦,那岭南王爷之所以能够落入微臣之手,也全靠李胜捷的火炮,才能瞬间扭转战局……”

  郑荣一面听,一面沉思,忽然插话道:“这火炮真有这样大的威力吗?”

  秋仪之如实禀告:“确实如此。当时微臣已被岭南王爷重兵压缩在燕子矶旁边,正想着是要同敌军玉石俱焚,还是投江自尽。可李胜捷的火炮一响,岭南军或死或伤,优势顿时荡然无存。然而……”

  “然而什么?”皇帝郑荣接话道,“你有话就说,不必避讳。”

  秋仪之拱了拱手答道:“火炮此物甚是精密。微臣同岭南王府、突厥人、岭南蛮人、倭寇、天尊邪教等都交手作战过,还从未有人运用过此物,就连李胜捷拥有的火炮,拢共也就这艘船上的这十门而已。”

  郑荣沉吟道:“那还好,没有流布出去,否则这天下坚城,还有哪座能够固守?”

  “皇上圣明,还有一事……”秋仪之道。

  郑荣说道:“你接着说。”

  秋仪之便又回道:“还有就是火炮运用起来,成本极大。今日皇上所见的乃是触发弹,发射出去之后遇到坚硬物件便会爆炸。触发弹威力虽大,价格也是极为高昂,每颗都值一百两银子,方才李胜捷演示火力,三百两银子,就这么发射出去了……”

  众人听了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大汉一个中等人家,一年的开销也就二三十两银子,这一发炮弹打出去,竟然能消耗两三户人家,可谓是极为昂贵了;而这李胜捷谈笑之间,便能发射三颗炮弹,一下花掉这三百两纹银,也足可见这李家是何等豪富了。

  众人都在惊讶之间,却听郑荣冷冷问道:“仪之,方才的话,都是那李胜捷告诉你听的么?确实可靠吗?”

  秋仪之拱手答道:“可靠,李胜捷虽是李家的所谓‘少船主’,然而为人也算磊落,又未经历世事,乃是一名赤子,说话当不为虚。”

  郑荣点了点头,提纲挈领道:“朕方才说了,若是有了此物,那这天下便再无坚城可以固守。还好这东西尚且只有李胜捷一家拥有,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运用的。为今之计,首先要严格节制这些火炮的使用,即便是在平定岭南王府叛乱之时,也不能轻易使用,以免宵小之人起了觊觎之心。其次就是要严格防范此物流传出去,既不能流传到国内不法之徒耳中,也不能流传到倭国、西洋去,否则后患无穷。最后,朕还要再赐官职给李胜捷,慢慢将他同自家船队分开,再由朝廷掌握这些巨舰火炮,到时候便有了扬威四海的本钱。”

  在场之人,除了皇帝和秋仪之之外,也不过是钟离匡及郑鑫、郑森两兄弟。他们听了皇帝短短一眨眼之间,就有了这样的对策决断,无不心生佩服,纷纷赞道:“皇上(父皇)高见,臣不甚敬服。”

  秋仪之却听了有些心寒:皇帝遇到李胜捷不过是一个下午的事情——偏偏还是经自己介绍引见认识的——就处心积虑想着要虢夺他的舰船利器,虽说是为了天下长治久安,却也太过无情了些……

  然而此事确乎关系重大,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也只有如此处置,秋仪之想来想去都想不出半点劝谏的理由,只好也低头拱手道:“皇上高瞻远瞩,微臣远不能及。其中若须传旨沟通,臣甘愿居中联络。”

  郑荣见众人都没有反对意见,心里高兴,便笑着说道:“好了,朕也是头回住宿在船上。郑鑫、郑森、仪之都是朕的儿子,贴身侍奉也是理所应当。就苦了钟离先生了……”

  秋仪之听皇帝又复将他同两位皇子相提并论,心中一阵激动,连钟离匡说了什么都没有听清……

  郑荣自打征用了李胜捷的坐舰作为御舟之后,便一直在船上办公见人。

  这艘大船停泊在岸边,极为显眼,凡要面圣之人,不废什么功夫就能一目了然。而上船则必须通过软梯攀登或者箩筐拖吊,直接杜绝了闲杂人等擅自靠近皇帝的可能性。因此在船上办公,既严密又方便,郑荣也是颇为得意。

  这几日间,郑荣亲自牵头,已然将准备南下渡江作战的三十余万军队全部集结起来,各按规制在江边安营扎寨,就等皇帝一声令下,便能渡江平叛。

  皇帝又派了李胜捷,叫他分遣船队至江南沿岸侦查敌情。岭南军郑谕那边本来倚仗的殷承良、殷泰船队已全被李胜捷击溃,现在已没一丝半点的水上力量,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胜捷的船舶从容而来、从容而去,而岭南军的军事防务更是尽收眼底,源源不绝地被传达到皇帝耳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