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94 敕封李胜捷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94 敕封李胜捷

作者:笔讷 字数:2898 书籍:一代权臣

  未待钟离匡答应,皇长子郑鑫也快步上前,说道:“贤弟说得没错,赶紧去准备好了。愚兄先同先生、三弟一道,商议一下随驾人员,这就赶来,不会误了时辰。”

  秋仪之见钟离匡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便快步出帐,追在皇帝郑荣身后说了几句,便点起身边包括赵成孝在内的二百一十八名精兵,又请来尉迟父女,护卫着皇帝便往行辕营门外走去。

  钟离匡、郑鑫等人行动倒也十分迅速,皇帝上了御辇还没走几步,他们便领着十来个人跟了上来。郑荣在御辇上,看见来者人数不多,又都是信得过的近臣,便也不再说话。

  张龙是这边的军事主官,营盘哨兵都是由他部署,因此奉了钟离匡的命令,特意先行一步,在前头带路。

  向南走了有颇有一段时间,众人终于来到长江边上。

  秋仪之抬头见十几艘大小船舶依旧停泊在江边,其中一艘最大的船上,几面白鲸大旗迎风招展,便知乃是李胜捷船队的旗舰。于是他翻身下马,快步跑到皇帝的御辇之侧,禀告道:“皇上,前头那艘挂着白鲸旗的,就是李胜捷的船了。他似乎还没得到消息,这样旗帜高挂,太不恭敬了,臣还是先走一步,通知他接驾如何?”

  郑荣心想秋仪之这几句话倒也有些道理,便答应下来。

  秋仪之见了,又作了个揖,专门又叫上了大嗓门的“黑颈蛤蟆”,快马就往江边而去。

  到了李胜捷舰船之下,秋仪之便叫“黑颈蛤蟆”高声喊道:“少船主,快出来,我秋仪之来了!”

  连喊了三遍,果然见李胜捷从船舷便探出头来,笑盈盈说道:“原来是兄长来了啊!你把我晾在这长江边上十来天了,也不知传个信过来,叫小弟好等!”

  现在不是寒暄打趣的时候,秋仪之忙道:“改日愚兄自当赔罪。不过现在皇上正往这边赶来,贤弟赶紧降下旗帜,下船列队,做好迎驾准备!”

  李胜捷听了一愣,高声问道:“兄长说什么?”

  秋仪之又将原话复述了一遍,又加了一句:“圣上这就要到了,事不宜迟,贤弟赶紧下船接驾!”

  李胜捷终于反应过来,急急忙忙按照秋仪之的指示,命人降下桅杆上的旗帜,又点齐三四十个精干水手,自己也披挂齐整,全都下船,在江边列队,一边听秋仪之教授见驾礼仪,一边等候皇帝到来。

  不过移时,护卫着皇帝的卫队先锋便已抵达船下。

  这些人原都是秋仪之手下精兵,李胜捷认识其中不少人,虽不能说话,却也都用眼神示意算是打过招呼,让他紧张的心情一下放松了不少。

  过不移时,御辇也终于抵达,皇帝郑荣从车上款步而下,不紧不慢地朝李胜捷这边走来。

  李胜捷是头回见到皇帝,心中夹杂着兴奋、喜悦、好奇、恐惧的情绪,竟一时呆站在原地不知如何应对。

  站在他身旁的秋仪之见了,忙在李胜捷耳边低语道:“皇上来了,贤弟不可失仪,要跟着我行三叩九拜之礼。”一边说,他一边拜倒下去,带着李胜捷向皇帝磕了几个头。

  行礼已毕,郑荣也已走到秋仪之、李胜捷跟前,他低头见仪之身边之人年纪轻轻却也是一表人才,心里高兴,便问道:“你就是李胜捷吗?”

  秋仪之听了抢先一步低声说道:“贤弟,皇上问你话呢。当今圣上仁慈和善,你好好回答,略有失仪之处,皇上也是能够包容的。”

  李胜捷听了,终于鼓起胆子,说道:“是,我……哦,臣就是李胜捷了。”

  郑荣听李胜捷说话声音洪亮,话语之中丝毫没有那种寻常人初次面圣时候的谨小慎微

  ,顿时对他起了几分好感,便道:“好个李胜捷,你家虽然两代为匪,不过身悬海外,却依旧不忘自己是大汉子民,这点就很难得了。”

  李胜捷听到皇帝口中的这个“匪”字,心里老大不痛快,当即反驳道:“皇上这话就讲错了。我李家之前做的是走私生意,不会去、也不屑去当什么海盗倭寇。遇到那些过于为非作歹的海贼海盗,我李家往往还要出面教训。皇上说我们当‘匪’,这可就错了。”

  众人静静听李胜捷说完,无不吓得噤声不语——要知道,现在这位皇帝虽然气量极大,可毕竟是天下至尊,满朝文武除了被尊为“先生”的钟离匡之外,还有谁敢这样当面指摘皇帝的错误?

  正在气氛尴尬之时,却见皇帝背后闪出一名青年官员,厉声呵道:“李胜捷,你昏头了吗?皇上说你是‘匪’,你就是‘匪’,怎敢胡搅蛮缠?不怕天威震动吗?”

  秋仪之听这话说得又是刻薄,又是严厉,忙偷眼去看,见说话之人正是礼部尚书施良芝,心中一阵厌恶,便跪爬了半步,说道:“皇上,李胜捷久在海外,不懂礼节,还请皇上恕罪。不过他李家出海走私也是为生计所迫,数十年来从来没有危害大汉利益,更能节制打压倭寇海贼。李家老船主李直,就是被倭寇所伤,至今重伤未愈,而钦犯殷承良、殷泰父子纠结海寇、附逆岭南王府,也是李胜捷出兵击溃的……这些,皇上都是知道的,李家功不可没,还请圣上留意。”

  郑荣听了秋仪之这话,不住地点头,又斥施良芝道:“你管好你的礼部事宜就好了,这等军国之事,轮不上你插嘴聒噪。”

  施良芝听了,浑身一缩,唯恐皇帝又降下什么新的罪过来,便也不再解释,赶忙退了下去。

  郑荣又对李胜捷道:“你李家的忠心朕是清楚的,不也封了你功名了吗?你家既然有了朕的功名,那也就是朕的臣工,礼仪二字为的就是约束天下臣民,教其时刻知道君父的威严,岂能又片刻松懈?不过你失仪之罪,朕却不愿追究,你知道是为了什么吗?”

  以李家在海上的实力,俨然是一方诸侯,少船主李胜捷更是从来都是目中无人、心直口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料到今日刚一开口,就引来这么多人的教训,心中又是疑惑又是不忿,只是碍于皇帝的威仪和秋仪之的面子,才没有发作。

  “你没有读过圣贤书,这点道理不懂也并不奇怪。这里多少饱读四书五经的两榜进士,都未必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呢!”说着,郑荣一下抬高了声音,“朕不罚你,那是因为你方才所言虽然无礼,说得却是你自己的真心话。朕不怕臣工说坏话,也不怕说好话,就怕有人处心积虑地说假话来骗朕。只要你心底纯净,什么话是朕不能包容下的?”

  这话虽说是说给在场所有文武重臣听的,却是直接讲给李胜捷的。

  可偏偏其余文武重臣都听得汗流浃背,唯有这李胜捷云里雾里,听了个懵懵懂懂。

  却听郑荣又道:“记得朕封了你父亲靖海中郎将的职位,并准许能够荫袭一代,不必降等。不过朕看你乃是可造之才,又立下功劳,禄位必然高过乃父。这样,朕这就晋封你为靖海将军,食二品俸禄。”

  按照大汉官制,武职里头,二品的将军已是少有的极品官位,除了禁军的前、后、左、右四位“元帅”之外,再无出其右者。

  李胜捷这个年轻人,只见过皇帝一面,就被封了这样大的官职,羡慕得一众官员暗暗啧啧称羡的同时,却又觉得他升官似乎太快了,有些不合成例。

  却听钟离匡冷冷奏道:“皇上,李胜捷年纪还轻,将来有的是立功的机会,现在就封他这样大的官职,恐怕断了他上进的通路了。还请皇上三思。”

  礼部尚书施良芝刚刚被皇帝训斥过,现在能出面说句话的,也就这位钟离宰相了。

  钟离匡皇帝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含笑说道:“钟离先生多虑了,这点心思朕心里有数。李胜捷有功受禄理所应当,将来再立新功之后,更会加官进爵,无所谓断了上进之路。”

  秋仪之听皇帝金口一开,便堵住了朝廷百官的嘴巴,打心眼里替自己这位义兄弟高兴,忙在他耳边说道:“贤弟,这是皇上的隆恩,你还不赶紧谢恩。”

  李胜捷虽然知道这“恩”非“谢”不可,却不知其中有何规矩,只在地上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算是谢过了。

  皇帝郑荣见李胜捷虽不懂规矩,倒也是一片诚心,心里颇感欣慰,便说道:“好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你先起来吧。”

  李胜捷已是跪得腰酸腿麻,听了这声吩咐,赶忙站起身来,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直挺挺站在皇帝面前,却不知如何对答。

  秋仪之见了气氛略显尴尬,忙也起身接口道:“皇上你看,这就是李胜捷的旗舰。”他一边伸手指着身后的巨舰,一边向皇帝义父介绍道,“李胜捷就是凭了这艘战舰,击溃了附逆岭南王的倭寇舰队,就连殷承良、殷泰父子也葬身鱼腹,岂不快哉?”

  郑荣一边听,一边点头,待李胜捷把话说完,这才说道:“大汉祖制施行海禁,非经朝廷特许,臣民不得出海谋生。本朝虽网开一面,设立三个口岸以供通商,然而海上力量依旧不甚重视。你看,李家这样的巨型海舰,本朝哪个水师能有?依朕看,朕也不必再调用什么龙舟了,就以此舰为御舰,渡江南下如何?”

  一众文武听了郑荣这话,无不怔在原地:皇帝征用李胜捷的坐舰作为龙舟,就好比借用一位大臣的私宅作为行宫,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更何况李胜捷也并不是什么正途出身或是累世公卿,而是从走私犯骤然举拔的新贵。

  皇帝这样的旨意,就连做事向来出人意表大的秋仪之都觉得有些不妥,忙奏道:“皇上,这样似乎有些不合成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