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57 决战前夜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57 决战前夜

作者:笔讷 字数:3004 书籍:一代权臣

  却说郑谕当夜回到本方营寨之中,就要孙浩将全军的统帅权力移交给自己。

  郑谕岭南王二王子的身份放在那里,孙浩资格虽老却也不过暂代其统领全军,郑谕提出移交权力的要求,孙浩自然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毫不犹豫就将令旗、印章、虎符等物一并交给了郑谕。

  郑谕清点了一下军队,见军队损失并不甚大,在大营之中的总兵力还有七万多人,除要留下万把人继续监视金陵城中守军动向之外,面对秋仪之所部还是颇几分人数优势的——更何况他手下都是岭南道的精兵,比起秋仪之手下大部分江南节度军的战斗力,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因此郑谕对胜过秋仪之的信心,比起秋仪之要胜过郑谕的信息,丝毫不在以下。于是他当晚就下令众军整军备马,待两日之后,便要同秋仪之决战。

  孙浩听到这条命令吓了一跳——现在情势同当初围困山阴县城不同,那时候自己被截断粮道,粮草不多必须想办法速战速决;而现在金陵大营之中存储的粮草足够过冬用的,完全没有必要同敌军决战。况且现在江南大部都在自己控制之下,只要待来年开春粮草充足时候,集结起各地军马,形成对敌军压倒性的优势,便能够一举将敌军彻底击溃。

  因此,当前情形之下,只要监视围堵住金陵守军,不让他们出城同城外守军前后夹击;再不断用小股兵力袭扰、牵扯住正面对手,便始终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也正因为此,当郑谕提出要克日同秋仪之决战时候,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当将上述理由苦口婆心地说了个清清楚楚,更是反复说明,更是挑明了说道:“这个秋仪之虽然年轻,但是用兵诡谲,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孙浩却不知郑谕正是被秋仪之激怒以后,才想到要同他决一死战的,他的这句话,恰好触动郑谕心肠。

  之间郑谕一张肥胖的脸涨得通红,说道:“他秋仪之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刁钻刻薄的小贼么?一时得志,靠着运气好才能成功,还能猖獗到什么时候?”

  孙浩却还在解释:“秋仪之用兵绝非出于侥幸。就拿山阴县一战来说,他甚为主帅敢于轻离重地,就足见其胆略非凡;能够想出劫掠我军粮道的主意,就可见其颇知用兵精要;最后抓住二王子,也能看出他懂得轻重利弊,能够取敌首脑……”

  郑谕听孙浩不断地夸奖秋仪之,已是怒火中烧,听到最后一句,尤其扎耳,竟不顾孙浩乃是同自己父亲同辈的老将,顿时拍案而起,骂道:“既然在你口中,这个秋仪之在你口中这样厉害,你不如投奔他算了,还打什么仗?”

  孙浩闻言,忽然泪流满面,说道:“二王子,末将自打懂事起,就跟着老王爷出身如此,虽没什么本事,一颗忠心却是日月可鉴,你若说出这样的话,叫末将如何自处?如何立于天地之间?”

  说罢,孙浩居然一把抽出手中宝剑,横在喉头,准备自刎。

  孙浩领军深得人心,左右诸将见状,立即冲了上来,掰手的掰手、抱腰的抱腰,好不容易才将孙浩手中的宝剑夺了下来——中军大帐之中已是乱成一锅粥。

  其中一员偏将把孙浩的宝剑擎在手中,唯恐又被孙浩抢了去要自杀,便恭恭敬敬地捧起送到郑谕的桌案之上。

  郑谕却冷笑一声,轻抚着宝剑说道:“说来说去,你宁可自杀,也不肯与我并肩作战?那好,我换肯听我军令的人替你就是了。”

  又听郑谕高呼一声:“哪位将军愿意替岭南王爷效命?我这就命其为三军统帅!”

  岭南军中有头有脸的将军现在都集中在中军大帐之内,诸将刚才听见郑谕说话这样冷酷,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心中一阵胆寒,却都没有敢应声答应的。

  郑谕见了,略觉尴尬,赶忙又提高了声音,说道:“哪位将军敢于任命,不论胜败,我先封他做三军主帅,大战得胜之后,我自然还会在父王面前作保,加官进爵、另有厚赏!”

  战场作战,最是凶险。无论统军元帅还是寻常小卒,最讲究一个吉利彩头。现在听郑谕话中,隐隐有几分战不可胜的意思,无不面面相觑,更加不愿领命当这个可能会倒大霉的统帅。

  大帐之中气氛一时沉闷地好似凝固了一般。

  就在这死寂一般的空气当中,忽有人朗声说道:“末将愿为三军统帅。”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老将孙浩老泪纵横地拱手说话。

  郑谕虽不是什么聪明绝顶之人,倒也并非全然不通人情,知道是这位老将见众将无人愿意接任主将,难免会动摇军心,这才挺身而出,想要重新接下这份差事。

  这就不能不让郑谕动容了,只见他将搁在面前几案之上的宝剑捧起,起身缓步走到孙浩跟前,亲手将宝剑系在孙浩腰间,又亲手将孙浩扶着坐下,说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到底老将军才是众将楷模!方才我的话说得太急、太重,先向老将军行个礼、道个歉吧!老将军可不要记恨。”

  说罢,郑谕拱手就向孙浩深深一揖。

  孙浩忙擦了一下泪痕,颤巍巍将郑谕扶住,说道:“末将是岭南王一手带出来的,没有王爷也就没有我。这种时候,末将不出头,还有谁能出头。”

  郑谕听了愈发感动,刚要感谢,却见孙浩举起右手说道:“二王子,末将还是要劝你一句,这仗能不打,还是别打了吧。这是末将的心里话……”

  郑谕叹口气,说道:“老将军,这仗实在是非打不可。也不是为了我同秋仪之那小贼的一己恩怨。你不妨想想,父王拿下江南道,是想作为成就大业的基地的,可现在小半年都过去了,江南道没有一天安宁的,非但没能够向岭南输送一颗粮食,反而要还要别处的支援。眼看冬尽春来,若还是这样一幅糜烂样子,误了春耕春收,这可如何是好?”

  郑谕顿了顿,接着说道:“那如何才能平定江南呢?我看关键就在秋仪之这小子身上。只要将他擒住或是击毙,那江南道现在这些乌合之众,便将成为一盘散沙,也就不足为虑了。老将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几句话,虽然是郑谕临时想出来的,可偏偏就是这急中生智之下说出的话,却说得十分周到妥帖,不仅将老将孙浩说得心悦诚服,就连他自己也不知被其中那句话触动心肠,眼眶之中含上了几滴泪珠。

  然而郑谕一想到如今大战在即,自己这副柔弱的模样,未必就能让三军臣服,便即起身回到座中,假装整理衣冠却暗暗用衣袖擦去泪水,抬高了声音说道:“此战我军人数、战力都占优,不论对面秋仪之那小贼使出什么样的诡计,只要我军稳扎稳打、以我为主,便一定能够取胜。”

  郑谕粗通兵略,对用兵之事往往一知半解或是纸上谈兵,可这番战略却是十分正确,令老将孙浩也“倏”地站起,对帐下众将道:“二王子这几句,乃是取胜之道。众将要仔细约束手下兵士,遵照执行,若有轻敌、贪攻、恋战、冒进者,立斩不饶!”

  孙浩说这几句话时候,其实心中另有打算——现在本方军队兵力占优确实不假,可秋仪之几次战胜自己,哪次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现在对对手,最多有一倍的兵力优势,实在是不足以保证能够大获全胜。

  所以,他说这几句话的意思,乃是叫众将官在作战时候一定要留有余地,即便对面使了什么诡计,也要能及时识别出来;就算不巧中了计,也要能及时改正,不要越陷越深。

  帐中诸将,也是跟着岭南王南征北战打了小半辈子仗的,不少还跟秋仪之交过手,知道此人用兵出人意料、不可小觑。因而当其中有人听出弦外之音时候,立即觉得孙浩不愧是岭南王也信得过的宿将,立即拱手齐声道:“遵令!”

  郑谕听众将答应孙浩命令时候,语气之中暗暗含着几分欣喜之情,心中陡然间生出一丝嫉妒来,又赶紧干咳两声掩饰过去,高声说道:“那好!既然大计已定,众将还有何妙计,自可言无不尽,此战,我军定要一举成功!”

  两天的准备时间一晃而过,第三天子时刚过,郑谕便已耐不住性子,赶紧催动麾下将士出营列阵。

  像这样连夜列阵实无必要,孙浩想要劝阻,但想着能够提前准备一下,防止对手发起突然袭击、自己手足无措也是好的,便也帮着郑谕挑灯清点人马,分派任务,在金陵大营前的空地之上列阵迎敌。

  大营前头原是一大片水田。可现在兵荒马乱,又是隆冬刚过时候,水田早已干涸不说,就连田间的阡陌小路也被人踩马踏得近乎被夷为平地,正巧成为一处极佳的可供大军作战的好战场。

  然而这边地势虽平,却不甚宽阔,正面仅能排列三千人的队列。

  不过这样却正合了孙浩的心意,于是他将手下七万大军,除了留了一万多人在营中监视金陵城中守军动向之外,其余六万人马统统出城,排了一个正面不过三千人、纵深却达到二十人的巨大阵型。这样的阵型虽然进攻时候略显笨拙缓慢,却是再稳妥坚固不过了,敌军三万多人马即便左突右冲一时取得突破,也会被本方巨大的人数优势所吞没。

  岭南军训练有素,号令严明,阵型齐整之时不过丑事刚过,众将士正跃跃欲试,却见对面秋仪之所部营寨之中居然漆黑一片,丝毫没有整军作战的意思。

  郑谕就在中军指挥,见对手似乎毫无防备,想着能否派上一两万大军趁敌不备前去劫一下营盘,可是现在不清楚对面营盘之中的虚实,自己又阵型已成难以行动,便只好作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