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46 小路 陷阱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46 小路 陷阱

作者:笔讷 字数:2996 书籍:一代权臣

  安平是个粗人,虽然想不通是何人动了何种样的手脚,然而战场上的本能却告诉他,若在此处耽搁,无疑是凶多吉少。然而齐腰深的河水,人马固然可以勉强通过,可装载了无数兵器、粮食的木车却没法通过,即便勉强过去了,运输的东西也就浸水报废了。

  安平无奈,只好令大队人马守住车辆辎重,又命派出两路可靠兵士,顺着河流朝上游、下游探查,看看哪里可以有可以渡河的地方。

  这两路兵士,过了两个时辰这才回来,往下游去的兵士一无所获,而向上游寻找的兵士却说:距离此处一个时辰的地方,有一处浅滩,水深不过刚刚淹没脚踝,水流也不湍急,正好可供队伍过河,只是过河之后,只有一条山间小路可走。

  安平听了,可就犹豫了。

  大军押运粮草军需,一怕走陌生之路、二怕走羊肠小道。听探报,河对岸这条小路两条都占了,可谓是险中带险,是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绝对不能走的。而现在的情形,与其着急走小路同大军会合,似乎还不如原地休息守备,再派可靠之人同山阴县大营联络,要其派大队人马过来接应自己。

  安平主意刚定,却不知从哪座山头上飞奔而下一人,手里拿着一张破破烂烂的纸,双手交给安平。

  安平一介武夫,认不得几个字,还好这张条|子写得并不复杂,只几个字:走上游浅滩,经小路折回大路,速速将军需粮草送往山阴县城。

  落款也不过是简简单单两个字:郑谕。

  安平将这份短得不能再短的手令看了一遍又一遍,仿佛要将这张写了手令的纸看穿、看破一般,忽然伸出钵盂般大的手,一把抓起送信来的兵丁,厉声喝道:“你老实说,你是不是朝廷的走狗,被派来想要引我进陷阱的?”

  安平这手动作又快又猛,让这传令的兵丁毫无防备,立即就被他捏住衣领几乎提了起来,慌忙解释道:“将军……将军……小的真是奉了二王子的命令过来传令的……你……这话从何说起?”

  安平怒气微笑,怒目圆睁道:“你少诓我,要我把这么一大队人马,都赶到深山小路里头去,是想要把我们都围歼了吗?”

  那兵士一脸无辜的表情:“将军,我就是个传令的,连这张纸上的字都认不全,你讲的这些道理,我怎么会知道?要是将军有什么疑问,二王子就在山上,不如亲自上山去问问就好了……”说着,这兵丁勉力抬起右手,向身后一座山上指了指。

  安平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朝山巅望去,果然看见树林之中,影影绰绰有一队人马正在山上行动,其中领头一人身肥体胖,面目确实是二王子郑谕。

  安平见状,额头顿时流下冷汗,赶忙将已经被他拎得双脚离地的传令兵小心放回地面,又毕恭毕敬地向山上郑谕的方向行了个礼。

  既然确实是郑谕的手令,那安平便再也没有抗拒的理由,只好点起手下兵士,硬着头皮向小河上游移动。

  安平之前的观点并没有错,那条小路确实是敌军伏击绝佳的地点。

  而那郑谕下了方才那道手令,也确实有他的道理——现在岭南军中粮草已十分紧张,安平又已将粮食军需平安运送到距离大营只有一天路程的地方;这样的情势下,诱出秋仪之再将他抓获或是击毙固然痛快,然而能够得到安平这一大车队的粮食补给,也是一项极佳的选择。

  因此郑谕这才突然改变主意,要山下的安平押着粮草军需从前方小路兼程赶往山阴城外大营,先将军需交接完毕再说。

  安平是从金陵大营过来的,不知道围困山阴县的兵士缺粮到何种程度,只觉得郑谕这样的命令实在是太过冒险。然而他资历没有孙浩深厚,相对于那位老将,更加没有勇气和魄力去违抗郑谕的命令。

  于是安平催动手下兵士粮队,硬着头皮往小河上游出发。

  这条小河原本是一条小溪,经过一夜的暴涨,两岸已积攒下不少淤泥、碎石和烂枝,这队人马,押送了几十辆大车,要在没有路径的山地上行动,可谓苦不堪言——时不时车轮被陷住难以自拔,只能马拉人推,才能勉强前行。

  就这样,原本短短一个时辰的路程,安平赶着车队,竟走了小半天功夫,才走到那条小路的路口。

  下令的郑谕倒也没敢做甩手掌柜,自顾自先回营去,却也不愿随他们一同进退,而是在两边的山上行动。这山上没有小路可供同行,郑谕手下这千余精兵在茂密的丛林里头穿行,也是十分吃力,又要绕路而行——哪怕他们是轻车简行,也没超过山下安平率领的车队。

  当郑谕来到那条探马口中的“小路”今日之时,他当即感到后悔,后悔自己方才那条命令下得太过草率——只见那条小道虽然平坦,却极为狭窄,最多只能容两辆大车并排通过,敌军若是有意在此处伏击,不费什么功夫,就能将小路两头彻底堵死。

  郑谕见了心慌,唯恐那个满肚子阴谋诡计的秋仪之就在此处设伏,想要叫山下的安平立即转身回去,可是他们脚快一步,已走入山中小道。没法子,郑谕只能喝令手下业已十分疲劳的精兵,再加把劲,赶到安平的前头,再号令他马上停步回转。

  岭南军素来擅长山地作战,这几步山路急进,在他们眼中并不是什么了不得事情,卯足了劲快走了小半个时辰,便已能在山下看见安平他们正驱赶着车辆马匹向前行动。

  郑谕刚要指派兵士下山传令,却见自己脚下并非平缓山坡,而是一处山崖。这山崖虽不陡峭、也不甚高,然而对于凡夫俗子而言,依旧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即便派军中擅长攀岩之人勉强下去传令,恐怕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从山崖上攀爬而下的。

  于是郑谕灵机一动,赶紧新写了一道手令,命人绑在一支利箭的尖头上,命军中神射手向山下的安平发射。

  这射手射艺果然精湛,一张雕弓射出的利箭,不偏不倚就射在领头前行的安平的马前。

  安平见自己好好地走路,前头忽然射来一支弓箭,还以为是敌军来袭,赶紧挥令手下军士做好应敌准备。然而他预想之中的箭雨却没有如期而至,又见这孤零零插在泥地上的箭矢头上缠着一圈布条,似乎有些异样。

  于是安平也不指使他人,鼓足勇气上前几步,拔起那支箭,将箭头缠着的布条扯下展开一看——又是二王子郑谕的手令,却是要他立即调转队伍,返回原路。

  通常而言,领军的将领遇到上级这样朝令夕改的号令,没有不心生怨恨的。安平这样的急躁性子就更是如此。

  可他现在接到了这样的号令,却丝毫没有生气,反倒有些庆幸——有了这条手令,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带领手下退回原地,离开这条仿佛陷阱一般的小路了。

  然而安平脚下这条小路实在太过狭窄逼仄,他押运的这些车辆是又长又大,想要原地调头谈何容易?安平军令下得急,手下将士不敢怠慢,却不料欲速而不达,好几辆大车在转向过程中互相倾轧,绕成了一个死结,将本就十分狭窄的道路彻底堵死。

  安平见到这样景象,立即暴跳如雷,可他毕竟是个粗人,愤怒固然愤怒,却拿不出整理队伍的办法来。

  还是他队中一个老军有经验,献了一条妙计——也不用将挪动大车,只需要将拉车的牛马驴骡牵下来,用绳索栓到车尾去,将后队改为前队,先撤离这处险地,到宽敞地界再调整整理队伍。

  安平没有更好的主意,听了这样的建议,立即当机立断,要手下兵士按照这老军的意思行动。

  然而安平的动作却依旧还是慢了。

  正当山坳当中的岭南军运输队正在忙碌而又笨拙地改换方向时候,忽然听到小路一侧半山腰上传来一声怪叫:“哟吼!山下的岭南道将士兄弟都听了,你们已被团团围住,赶紧抛弃车马离开此地,还能饶你们一条小命!”

  这怪叫和呼喊声甚是悠扬,在山间反复回荡,终于传到山下的岭南军兵士耳中。

  这些军士都还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挪动大车的事情上,耳边听见这样的声音,竟还有些懵懂,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木讷地抬起头,循着声音观察山上情况。

  领军的安平只负责指挥队伍行动,山上传来的声音倒是被他听了个清清楚楚。他毕竟也是久经沙场的一员悍将,知道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是不能犹豫,骂骂咧咧道:“干什么?几个剪径的小蟊贼罢了,我们先将粮草运到大营里去,回过神来再找他们麻烦!”

  众军见主将还算从容自若,心中稍定,便又赶忙低头牵马赶车。

  正在这时,忽见无数檑木顽石从半山腰翻滚而下,正巧砸中了队伍最后面几辆大车——大车的残骸,连同无数碎裂的石头、木头,终于将岭南军的退路彻底堵死。

  安平暗叫一声“不好”,方才勉强拿出的几分镇定早已维持不住,厉声呵斥道:“不要慌,不要乱,不要后退,赶紧向前,只要冲出这条小道,就有生机!”

  可他越是叫“不要慌,不要乱”,麾下的军士就越是慌乱无章,略微老实些的,还记得听令去照管那些车辆马匹;脑筋活络的,早已扔下要照管的辎重给养,向前方夺路而逃。

  可他们走了没多远,前头的山路一侧山上,也如冰雹一般滚落下无数碎石烂木,将前行的路也给阻断了。

  这样一来,安平所属率军队,好似一条被斩去了头尾的长蛇一般,只得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缩成一团,静候对手下一步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