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28 敌军来袭

《一代权臣》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28 敌军来袭

作者:笔讷 字数:2946 书籍:一代权臣

  秋仪之却叹口气道:“先生说得没错,然而暗道的作用,我却见识过了不知道多少次……”

  他忽然想到自己曾经依靠天尊教这挖地道的本事,从刑部天牢之中解救出被困的幽燕王郑荣来。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知道实情的秋仪之、赵成孝、尉迟霁明等人都已发了毒誓绝不吐露半个字出来。

  也因此秋仪之话说一半,硬生生将后面半句咽了回去,改口道:“好几次几乎将邪教信徒一网打尽了,却都被他们从地道之中逃遁出去,搞得我们空耗精神,却扑了个空。”

  林叔寒这才知道挖掘地道确实是一样有用的技术,慨叹道:“果然是林某迂腐了,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本事,只要勤加练习、精益求精,必然有大施拳脚的地方。”

  秋仪之又接着问道:“其实还远不止于此……先生大才,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不知有没有听说过讨逆之役里头,幽燕大军是如何攻破京城洛阳的?”

  林叔寒沉思了一下说道:“这样的机密,林某岂能知道?只是听说是皇上施展天威,就九霄云外召唤来惊雷,一下子就将洛阳城墙震塌了好几处,这才攻破城池的。”

  秋仪之冷笑道:“这样传闻,林先生信吗?”

  林叔寒却狡黠地一笑:“这种事情,林某也是不敢不相信啊!毕竟天人感应,乃是圣人学说。既然当今皇上是明君继位,那上天必然就会降下祥瑞,不由得林某不信啊!”

  秋仪之却是笑不出来,又问道:“那不久之前,在下护着三哥和林先生,从岭南王基地里逃出来的经过,林先生总是亲眼所见吧?在下将盆地出口处的两座山都懒腰炸断了,先生总不会以为这也是天降祥瑞吧?”

  林叔寒虽是儒学大师,却对天人感应那一套迷信说法并不以为然,方才所言不过是戏谑而已。现在他听秋仪之说得这样认真,便也正色道:“当然不是。记得当时,三殿下还要大人将一车辎重抛下不要,大人却坚持带在队列之中,最后果然是这车里的东西起了那样惊天动地的效用,想来必是大人在其中设下了什么精妙的机关了吧?”

  秋仪之有些得意,却并没有笑出来:“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精妙的机关,这件东西林先生也是经常见到的。就是除夕元宵,家家户户燃放的爆竹罢了。”

  林叔寒听了一愣,心中已然明白了大半,却依旧有些疑惑:“爆竹不过是玩乐取笑之物,林某也看过几本笔记笔谈,里头写过几个工匠想要用爆竹升天飞行的事迹,不过是异想天开罢了,居然能有这样的威力吗?”

  秋仪之点点头:“那是他们不得法而已。讨逆之役当中,洛阳城墙被轰塌,也是在下用的手段,先在城墙跟挖出地道、再在地道里面埋上火药……其实,这也都是天尊教从西域带来的攻城之法。”

  林叔寒一边听秋仪之用这极为平淡的语气说话,一边后脊梁已渐渐冒出冷汗来,努力压低了的声音之中依旧显示出明显的惶恐语气:“莫非那天尊教主温鸿辉,也懂得这样的攻城之术么?”

  秋仪之撇了撇嘴,无奈地摇摇头:“不太清楚。现在来看,岭南军围住金陵却难以取胜,又不用火药轰击之法,似乎是没有掌握这样的本事。又或者是温鸿辉狡诈多端,不肯将邪教之中的全部机密教给岭南王……”

  林叔寒愤慨地打断了秋仪之的话:“这样的祸患,怎么当初没有在长江里头淹死!这次若再有机会,可不能再放过他了啊!”

  秋仪之又想起几日之前,温灵娇已将身子给了自己,温鸿辉真的落到自己手里,投鼠忌器之下,还真未必就能下得了决心,将他正法杀死……

  秋仪之思量着,忽然听门外传来咆哮一般的声音:“大人!不好了!出事了!”声音传到秋仪之书房之内,将这间不大的房间竟震得有些发颤。

  原来是本来在秋仪之手下负责传令的王老五送信去洛阳之后,便遇上岭南王作乱,南下的通道堵塞,他便只能留在洛阳替三殿下郑淼跑腿办事,没法回到山阴县秋仪之的身边。因此秋仪之便叫了亲兵当中的“黑颈蛤蟆”专司传令之事。

  这“黑颈蛤蟆”虽比不上王老五的飞毛腿,可是嗓门够大,扯开嗓子百步之外就能让人听个清清楚楚,虽然嘈杂环境当中颇有用处,有时却也有些令人讨厌。

  因此秋仪之起身打开房门,远远冲着“黑颈蛤蟆”叫道:“你嚷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出了一点点小事情就大喊大叫的,像什么话?有什么事,你慢慢说。”

  “黑颈蛤蟆”喘了两口气说道:“这个……‘铁头蛟’大哥领人出城巡逻时候,发现西面过来了大股军队。赵成孝大哥已经在召集弟兄了,叫我过来通报大人一声。”

  秋仪之听了这话,脑子“轰”地一震,慌忙问道:“你说清楚,来了多少军队?是哪里来的?可是岭南道的军队?”他连问三个问题,一个问得比一个急迫,一个问得比一个大声。

  “黑颈蛤蟆”看着秋仪之这样的着急的神色,抓耳挠腮道:“大人不要着急,不是叫我‘泰山崩于前’……”

  秋仪之不耐烦地打断“黑颈蛤蟆”道:“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我刚才问你的,你快仔细跟我说了。”

  “黑颈蛤蟆”这才答道:“这个……那个……‘铁头蛟’大哥说去的时候山里头有雾气,只隐隐约约看见有兵马朝这边杀过来,跑到离对面几十步的地方都看不真切,这才急忙跑回来报信的。”

  秋仪之听到这里,已是迫不及待,回头就对林叔寒说道:“就怕是岭南军攻过来了,我要亲自去阵前指挥,争取挡住敌军一时半刻。辛苦林先生同许容一道,忙着将城外百姓接入城中,待我军退回之时,再伺机接应。”

  林叔寒一边听,一边点头。

  秋仪之是见识过岭南军厉害的,知道岭南军战斗力远胜过江南节度军,若千余人马来袭,自己或许可以全身而退;若对方出动两三千人过来,自己手里头这两百多人,怕就是以卵击石、有去无回了。

  想到这里,秋仪之心中不免升起一丝悲壮感来,又嘱咐道:“万一我军溃败下来,敌军若是追得紧迫,林先生可别再贸然开门了。待我同敌军同归于尽之后,先生再率全城百姓出门投降。那岭南王是想要当皇帝的人 ,必然要讨好士林文人,以先生在文坛的名声,想必是不会为难先生的。到时就请先生替我给百姓求个情,希望放这些无辜百姓一马,不要屠城杀戮……”

  林叔寒听秋仪之说得悲怆,眼中也含满了泪水,说道:“大人吉人自有天相,尽管放心去吧……万一情势不利,林某也会善后的……”便再也说不下去。

  秋仪之点了点头,定了定神,招呼道:“走,给我备马,我们出城瞧瞧去!”

  敌军来袭的消息尚未传到城中,城中百姓还算平静,只是看到秋仪之所部全体集合,似要作战不免觉得奇怪,家家户户都跑出自家宅院出来查看情况,却没一个敢上前询问的。

  秋仪之见人马已在县衙前的操场之上列队完毕,也不说话训示,手持马鞭向前一指,便在赵成孝、尉迟霁明一左一右的护卫之下,经城中大道离开了山阴县城。

  亲眼看到近几日新加固的县城正门被轰然关闭之后,秋仪之才放心地深吸了一口气,唤来“铁头蛟”呵道:“好你个‘铁头蛟’,这么简单的差事都没办妥帖了,什么都没看清还敢过来回命?敌军在哪里,赶紧领我过去!”

  “铁头蛟”也知道自己侦查得不够仔细,听了秋仪之这两句教训,也不敢反驳,只说道:“就在城西,沿大路走转眼就到。”

  秋仪之点点头,又对赵成孝说道:“这边路窄。我带着霁明,领十八个亲兵,再点孟洪等三十个劲弩先行一步,到山上哨所观察敌情。赵哥领其他兄弟,堵住进城的小路,可好?”

  赵成孝思索了一下,觉得由自己领军在正面迎敌确实好过让秋仪之这个主帅同敌军交锋,便答应下来,领着手下人马便出发行动去了。

  秋仪之见状,便也招呼着从大路旁边一条小路循山势而上,来到一处哨所之中。

  自从岭南王作乱,秋仪之杭州城下大败不得已退回山阴县之后,他便开始在山阴县周围几条必经之路两侧的山上设置哨所。这些哨所虽然营建得比较仓促,显得有些简陋,可是在其中存储了大量粮食、旁边又有水源,足够几十人、上百人的队伍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十天半个月。

  秋仪之现在进入的这处哨所,坐落在路边一座丘陵半山腰的一块顽石之上,向下正好能够俯瞰山谷之间的小路,而从下却看不到哨所全貌。

  因此秋仪之探头查看,却见雾气果然甚是浓重,将山坳之间染成牛奶般的乳白色,一阵山风拂过,将一团烟雾略略吹散,果然见其中有不少兵士在山路之上行进。这些兵士似乎对道路并不熟悉,又逢大雾,前进速度十分缓慢,像他们这样一步一挪地走,怕是从现在走到天黑也未必能走到山阴县城脚下。

  秋仪之想再仔细观察,雾气却又浓重了些,将山坳重新笼罩起来,让他再也看不清对手的情形了。

  秋仪之见状,却也并不十分着急——他知道,自己看不见对手、对手就更加看不见自己,现在是敌攻我守,这样情势晦暗不明,应当是对自己有利。

  于是他又回头查看赵成孝这边,见他动作雷厉风行,已迅速列好了阵型,又在阵型之前堆放了无数乱世、树枝等障碍之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