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139 告示

《一代权臣》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139 告示

作者:笔讷 字数:2897 书籍:一代权臣

  温灵娇这份爱意,已是再直白不过了,秋仪之实在是无法拒绝,然而皇帝郑荣对他的养育之恩也是不能轻易辜负的。

  于是他思前想后终于说道:“求,求小姐再等些日子,短则一年半载,长不过两三年,待我再为圣上立下大功,一切恩情都报效了皇上,也为手下兄弟谋个出身,到时再同小姐一道隐居山林如何?”

  说到这里,秋仪之已是饱含热泪:“这是在下一点点不情之请,还请小姐能够成全!”

  温灵娇不是那种刁蛮任性、不通人情之人,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道理,她这个当了十来年的天尊教的圣女是再通晓不过的了——远在江湖如是,高居庙堂更甚,秋仪之身上牵绊甚多,无法轻易脱身也是情理之中,若是他轻言答应下来,反而让人不能信服。

  于是温灵娇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答应,我等,我能等!”

  温灵娇清亮娇柔的这几个字传到秋仪之耳中,让他顿时高兴得魂飞九霄,立刻拭去还在眼中打转的泪水:“好,我也答应小姐,到时绝不有半点眷恋,不会辜负小姐一番心意!”

  秋仪之和温灵娇正说话间,却见一人从远处飞奔过来,跑到秋仪之跟前方才停了,拱手行了个礼,说道:“大人原来在这里赏花,让小人一番好找。”

  原来是王老五来了。

  秋仪之正满心沉浸在同温灵娇的誓约当中,见这不解风情的王老五打断他们的山盟海誓,虽不能出言呵斥,脸上却没了好面色:“老五,你这急吼吼地过来做什么?急着投胎么?”语气颇为生硬。

  王老五心想这秋大人今天早上还给我吃了个糖心包子,怎么现在还没到中午,一巴掌就扇过来了呢?他不知其中关节,自然懵懵懂懂,只好战战兢兢地禀报道:“那个什么,赵头儿叫我过来知会大人一声,说是林先生已将招兵告示写好了贴在城门口,要大人过去看呢!”

  这是件耽误不得的大事。

  秋仪之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赵哥,就说我一会儿就到。”

  他目送着王老五转身跑了下去,又扭头对温灵娇说道:“小姐若是无事,也可随我一同过去瞧瞧热闹。等看过之后,我等再一起用饭不迟。”

  温灵娇没有理由反对,说道:“也好,那就请公子前头带路吧。”

  两个人一前一后走了没几步,温灵娇忽然提高了声音招呼道:“荷儿,你在哪里?”

  她话音刚落,边听墙根角落边传来极底的答应声:“来了……”话语之中充满了委屈和幽怨。

  过不一会儿,果见荷儿不快不慢地走到近前,两只眼睛旁边一片红晕,显然是刚刚痛哭过。

  温灵娇却似没有注意的样子,冷冷地说道:“荷儿,你跟我来吧。”

  荷儿也不说话,低着头回屋取了些随身物品,便跟了上来。

  秋仪之是个心软的,见荷儿这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有些不忍,便对她说道:“荷儿你不要伤心,有些事情,你知道,温小姐也知道,就是在下也多多少少能猜出来一些。谁对你好,谁对你不好,你总要掂量掂量,做人做事,总要凭自己的良心。对不对?”

  秋仪之这几句话讲得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然而在荷儿听来却是难得的箴言,让她不住地一边抽泣、一边点头。

  三人安步当车,缓缓往城门口走去,果见城门处围了两三百个百姓,正如待哺的雏鸟一般抬头盯着一张两尺见方的告示观看。奈何围观之人大多不认识字,告示虽然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他们却连一个行字的意思都瞧不明白。

  这样凭空看了好半晌,终于有人推举出在城门口摆摊的一个代写书信的老头子,冲他说道:“范老师,你是本县的大秀才了,赶紧给我们念念告示上写的是什么吧,好过我们在这里干着急。”

  那姓范的老头其实早就等着别人请他念告示,却要搭搭架子,说道:“没空,没空。我在这里给你们念了告示,耽误我做生意,我今天喝西北风吗?”

  “嗨!范老师这是哪里话。”又有一人说道,“来来来,我们一人凑两文钱,给范老师买碗黄酒喝怎么样?”

  众人听了他这号召,齐声答应,不一会儿那挑头之人就收了五六百枚铜钱,放在褡裢里头,又在那范老头面前摇晃了两下,笑道:“范老师,这些铜板够半两银子的,别说是一碗酒了,隔壁酒楼摆上一桌席面都足够了吧?”

  范老头听褡裢里头发出令人闻之无比愉悦的声音,已是喜笑颜开:“够了,够了。”伸手就要去接。

  那人却是十分机灵,立即将褡裢高高举起,说道:“范老师你先替我们念文书,念完了我自然给你钱。你看这么多人在这里,还怕我跑了么?”

  范老头想想这人也说得在理,答应一声,便眯缝起一双老花眼,将文书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却叹息一声,说道:“我们这位新来的县太爷啊!人是好人,就是不知哪里凭了个倒霉师爷,这文书写得不伦不类,还不如多出个一两银子,找我来写呢!”

  他话音未落,人群之中立即嬉笑成一片,有人说道:“范老师又在胡扯了。我们县爷虽然年轻,好歹也是进士出身,天子门生吧?范老师一辈子也就是个秀才,也好意思批评县爷?”

  这句话触到范老头痛处,一张老脸憋得通红,说道:“你们别不信。写文书嘛,当然要文言,要用四六骈文,要讲究合辙押韵,要做到平仄无误,要注意回避圣讳,最好还要用些典故辞藻什么的……你看这份文书写的,好像说书先生一样,难登大雅之堂,难登大雅之堂啊……”

  范老头正要接着往下说,围观群众却耐不住性子了,纷纷纭纭地说道:“范老师,我们出了钱还得想法子赚回来,你就快念吧,下午我还得出去做工呢!”

  “你做工能得几个钱?两文钱,能听私塾老师给你讲堂课么?”语气之中似乎暗含着讥讽。

  另一人却说得直白:“听谁的课,也不能听范老师的啊,想一辈子就当个秀才吗?”

  说完,人群之中又响起一片嘲笑之声来。

  秋仪之远远躲在人群之中,听他们这番哄笑,心中却是别有起伏:去年恩科考试,乃是自己的师傅钟离匡做的主考官,录取进士时候已是格外关心文章之中的真知灼见,对文法修辞并不十分看重,就是偶有词汇之中忘了避讳的,也都遮掩过去算了;然而大汉两百多年文风日益浮夸,已是积习难改,不是靠一次两次科考就能就转过来的——最可怜的就是这个代写书信为生的老秀才,怕是文辞已然不佳、观点也十分驽钝,此生注定与举人无缘了。

  秋仪之正思索间,却听方才那领头之人朗声说道:“好了好了,你们大字大字不识一个的,也好意思笑话范老师么?”又对那姓范的说道,“范老师也别甩书包袋了,赶紧念完告示,我们也好做工务农去。”

  范老头一张老脸已经红得好似猪肝一样,赶紧接过话茬,答应了两句,便上前一步,照着告示念到:

  “山阴县的百姓都听了。眼下正是太平盛世,然而不免有山贼水匪,又听说明州来了倭寇,十分凶狠。尔等都是良家百姓,不去招惹别人,别人打上门来,却也不能任由别人来打。因此,本县此次特募乡勇止二百名,也不用你种田、也不用你做工、也不用你经商,专管着保境安民,就能吃一份皇粮。”

  秋仪之在一旁听这文书果然十分通俗易懂,让这些目不识丁的小民百姓都能听懂,心中不由得赞叹林叔寒想得周到,却听围观百姓之中有人说道:“还有这样好事?能吃皇粮,我还给周地主做什么长工?”

  站在告示前的范老头见说话之人方才也曾出言讥讽过他,便将方才的讥讽一分不减地还给那人道:“想吃皇粮?你也配?听好了,县爷招人也是有条件的:一要人品正直,凡作奸犯科或混迹市集之人一概不用;二要身体强健,凡虚弱或有疾病之人一概不用;三要性情坚毅,凡吃不了苦、耐不住劳的一概不用;四要家中有人照顾,凡是单传或家中独子一概不用。”

  人群之中又有人说道:“怎么募几个人当兵,还这么些讲究?能满足这些条件要求的,山阴县里头能有几个?还不如去种田呢!”

  范老头听了,笑着说道:“你小子也就种田的命了,听听咱家县爷开出的饷银:每人每月二两银子,行军作战时候翻倍,吃喝都不花钱,斩了敌人首级、立了战功的,另外有赏!”

  众人听了已是惊呼成一片——山阴县在江南算是个穷县了,一户温饱之家,老老小小五六个人,一整年的开销也就不过是二两银子上下,现在这位县爷军饷居然开到每月二两银子——这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正当人群之中一片寂静,众人都在盘算自己是否足够去挣这份军饷时候,秋仪之却缓缓走到人群当中,朝众人团团一揖,说道:“诸位父老乡亲,下官有礼了!”

  众人见了,立即惊呼成一片,有几个反应快的,赶忙跪了下来,口中不停称呼秋仪之的官讳。

  秋仪之忙叫众人起来,又笑着说道:“这份告示大家都听清楚了吧。本官是诚心招募勇士,这上面列的条件虽然严苛些,但我山阴县好歹也有十万百姓,五万壮丁,就抽不出这两百个人么?”

  秋仪之见众人还是一副将信将疑的神情,便说道:“本官说话发自肺腑,若是大家不信,不若本官这就拿点诚意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