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73 法场

《一代权臣》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73 法场

作者:笔讷 字数:2978 书籍:一代权臣

  秋仪之见郑鑫说话时候神态严肃,知道他必然是有重要事情要跟自己说,便也正色道:“不如先到大哥书房之中,我们再议好了。”

  郑鑫却道:“也不是什么机密事情,这边风景尚好,也颇风凉,你我兄弟就在此说说好了。”

  他此言未尽,果然有一阵凉风从池塘上掠过,带来一丝湿润的凉意,顶上松树的树枝也适意地摆动起来。

  秋仪之被这阵凉风吹拂得神清气爽,点点头说道:“既大哥有这份雅兴,那小弟就陪着在此说说话好了。就是不知大哥有什么事情需要吩咐的?”

  郑鑫面带笑容说道:“江南的案子算是了结得差不多了。殷承良列的二百八十四个大小官员,大哥都已处置了,另又牵扯出七十二个来,我也一并收拾了。这几日我没断了给贤弟送案卷节略来,不知贤弟看过没有?”

  郑鑫见秋仪之微微点点头,便继续说道:“江南官场贪腐案,牵扯之广为大汉建国以来所仅见。兄弟这几日告病休养,大哥也只能勉力为之,其中不免有些纰漏,不知贤弟有什么指教之处么?”

  秋仪之一愣,顿时反应过来,心想:我这大哥倒是好口才,短短几句话就说这桩案件办理起来难度极大,他一个人能承办下来就已是极不容易的了,就算其中有处置不公的地方非但不是自己私心之故,更是瑕不掩瑜,不能以此质疑其此次南下的功劳。

  然而秋仪之这番心里话却是无论如何不能当着郑鑫的面明说的,于是他思量了一下,说道:“大哥送来的,小弟都拜读过了。只觉得大哥每天都能办理这么多案件实在是了不起得很,没发现其中有办得不妥的,更没有什么好指教的。”

  郑鑫原本担心这个聪明伶俐的秋仪之已看出了自己的花招,听他这么说才稍稍放心,也不在这话题上深入,却说道:“其中几个牵连得广的案子,譬方说‘苏州两仓余粮案’、‘扬州水政案’、‘杭州西湖疏浚工程案’等,其中犯官均已发落完毕,想必贤弟都听说了吧?”

  秋仪之忙点头道:“是。这几桩大案子下来,十几颗人头落地,江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振,便是孺口小儿也称赞大哥办事雷厉风行,刚正直爽呢!”

  郑鑫听了高兴,笑道:“这都是我分内之事罢了。然而牵出江南官场积案的了尘宫‘十三命奇案’却尚未了结,其中妙真、李慎实、蔡敏三名主犯尚且在押,应当如何处置,不知贤弟可有什么章程?”

  秋仪之初时对这桩案子是极愤慨的,对这三人恨不得能够手刃而后快。然而经过这几个月的拖延,他对此案已是意兴阑珊,摇摇头说道:“这些人虽还苟且在世,却早已行尸走肉一般,依律应当如何处置,便该如何处置。全凭大哥决断好了。”

  他想了想又说:“就是李慎实、蔡敏两人是非死不可。然而他们或多或少都收殷承良的胁迫,做的事情也未必发由心生。还求大哥能念在这点上面,只将这二人正法即可,就不要株连下去了。”

  郑鑫笑了笑说道:“没想到贤弟这样尸山血海里头翻滚出来的,也有这样的菩萨心肠。好。我知道了,就按贤弟说的办。”

  他又问道:“当初围攻山阴县城的几个军官,又不知如何处置妥当?”

  秋仪之深思了半晌,说道:“我朝素来有以文制武的规矩,各级将领说起来虽是一方军事主官,其实却无权调动一兵一卒,不过是个听令办事的罢了。还请大哥能够网开一面,不要为难这几个将官吧。”

  郑鑫听了却是一怔——他因自己手上缺乏兵权,因此在京城时候特意笼络了几个新进的武进士,想趁江南道官场震动的机会,将他们安插到这里,混出履历之后再逐级升迁,以此迂回来掌握一点点军权。

  却不料秋仪之轻轻巧巧一句话,就让他盘算已久的计划消弭了一大半。

  然而郑鑫现在要是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处置,唯恐被眼前这个聪明机灵的义兄弟看出什么端倪来,到时候自己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于是郑鑫尴尬地笑笑,说道:“贤弟这样宅心仁厚,若是被父皇知道了,想必就又是一番褒奖。”

  其实,秋仪之只知道郑鑫有夺嫡之心,却全没想到他会在争夺兵权上面做文章——他想要从轻发落这几个武将,却是考虑到江南道还担负着屏蔽岭南王郑贵的任务,若在这个时候彻底清洗江南军界,难保不会动摇军心,让岭南王找到可乘之机。

  这项使命,乃是皇帝郑荣当面传授给秋仪之的,他也不清楚自己这个大哥是不是知道这件事,索性只字不提此事,只道:“小弟只求皇上不要责罚,可就谢天谢地了。”说罢便“哈哈”大笑起来。

  郑鑫也听了,也跟着大笑起来。

  两人各怀鬼胎地笑了一阵,却听郑鑫说道:“对了,还有那个妖道妙真。依律她是要被凌迟处死的。然而我想着此人妖媚异常,要是真的在闹市之中扒光脱尽了行刑,难保不引起那些无知小民的骚动,到时候横生事端来就不好了。干脆跟着李慎实、殷承良两人当头一刀砍了算了。你看如何?”

  秋仪之想了想,也觉得郑鑫这么安排妥当得很,内里也不希望妙真临死出丑,便答应下来。

  郑鑫听了满意,又道:“既然贤弟没有什么意见,那也无须再拖延时日,三山街上的法场都是现成的没有撤去,我等明日就送他们三人上路好了。”

  郑鑫这话说得虽极平静,秋仪之听了却后脊冒出几滴冷汗了,愣了半晌才道:“好。这三个人同我有缘,我是要送一送的,小弟明日再来拜访好了。”

  说罢,秋仪之便寻了个由头,辞了出去。

  次日,秋仪之一改之前几天非日上三竿不起床的习惯,一清早就仔仔细细地梳洗穿戴完毕,又教尉迟霁明穿戴齐整,便往栖霞寺而来。

  郑鑫因这半个月来出了不知多少红差,杀了不知多少人犯,反倒是轻松得很,同秋仪之说了好一番话,又留了他在此用过午饭,望望高挂中天的日头,这才说道:“时辰也差不多了,你我就到法场出这趟红差吧。”说罢,起身就往门外走去。

  所谓“红差”,只是因监斩差事阴气太重而取的雅称而已。

  秋仪之虽也算是行伍出身,尸山血海里头泡大的,然而第一次办这差事,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紧张,亦步亦趋地跟着郑鑫来到行刑的三山街。

  这三山街是金陵城内一处十分繁华的所在,四五条街道在此处汇集,街边都开满了各色茶楼、客栈、酒店,街道交叉路口便形成了一个异常热闹的广场。

  郑鑫为震慑天下百官,也乘机在江南百姓面前显示一下自己铁面无私的风采,故而特意舍去原来金陵城杀头的水关城门不用,在此处设下法场,专门斩杀江南官场窝案中被查获的官员。

  只见官场正中央围起一座两丈见方、一人多高的土台,台上立起一根数丈长的旗杆,上面高挂起钦差大人的龙旗,在狂风的吹拂下烈烈飘荡。

  高台四周包围了无数军兵将士,一个个手持利刃长矛,面色凝重,虽在烈日暴晒之下却依旧一动不动,好似神像雕塑一般。

  高台正北搭起一座凉棚,凉棚当中整整齐齐码放了七八张交椅,是为监斩的官员所设。又见五六个膀大腰圆的刽子手,顶着从地上冒出的热气,一面饮酒以消肃杀之气,一面在油石上打磨屠刀,发出“嚯嚯”声音,听得人心一阵阵发紧。

  郑鑫见惯了这样场面,已是十分淡定,缓步走到正中的头一把交椅前面缓缓坐下,又伸手示意秋仪之及其他几个观刑的官员也一同坐下,随即抄起面前桌案上摆着的惊堂木,用力一拍道:“带死囚!”

  早已侍奉在帐篷外的传令兵听到号令,立即高声大喊道:“传大殿下令:带死囚!”

  他话音方落,行刑高台旁守护的军士也齐声高呼:“带死囚!”

  这一声喊惊天动地,让在炙热阳光熏烤下有些昏昏欲睡的秋仪之一下来了精神,他坐直了身体,极目远眺,果然见妙真、李慎实、蔡敏三人各自在军士的押送下,被推上了高台,脑后插了木牌,强按着跪倒在地上。

  在四周街巷两旁酒楼茶馆之中休憩的看客,也都一个个伸长了脖子,闭气凝神地观赏着这血腥的一幕。

  却听传令兵回道:“启禀大殿下,人犯已经带到,还请大殿下发落!”

  郑鑫点点头,又对秋仪之说道:“秋大人,你是此案的主官,劳烦你带两个人去验明人犯正身。”

  秋仪之慌忙起身,拱手道:“是。”说罢,便昏昏沉沉地离了凉棚,往高台走去,一个手拿纸笔的书办、一个腰佩宝刀的千总紧随其后。

  秋仪之好不容易登上高台,已是汗流浃背,走到第一个人身前,说声“抬起头来”。

  那人果然缓缓将头抬起,露出一张宽阔却瘦骨嶙峋的脸孔——正是前越州牧蔡敏。

  秋仪之身后书办问道:“大人,此人可是蔡敏无误?”

  秋仪之似乎被吓到一般,听了一惊,忙答应道:“就是此人。”

  那书办点点头,拿笔在手中纸上不知写了什么。与此同时,他身旁的千总便赶上半步,将插在蔡敏脑后的写了他名字的木牌抽出,夹在自己腋下。

  秋仪之又走到第二个人身前,一样叫他抬头,一样确认身份;书办也一样做了记录;千总也一样抽出木牌夹在腋下。

  秋仪之又走到第三个人跟前,见此人体态扭捏跪倒在地上,猜也不用猜就知道是“了尘宫”中的妙真居士。

  虽然如此,然而程序却是必须要遵循的,于是秋仪之也同样说道:“抬起头来。”语气却莫名有些发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