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代权臣 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71 道破天机

《一代权臣》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71 道破天机

作者:笔讷 字数:2911 书籍:一代权臣

  林叔寒重又将手中折扇打开,说道:“这个王镜清,为官三十年,前前后后贪污银两达四十万两之巨,然而大殿下却只革去他一切官职、贬为平民,连身上进士功名都没有给夺了……”

  秋仪之想了想,说道:“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王镜清似乎也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了,教训他一下也就算了,何必同他这个半死之人多计较呢?”

  “哼!”林叔寒冷笑一声,“秋大人倒是宅心仁厚。江南漕运衙门还有个叫刘建同的,也快七十的人了。在历年来在修理运河的攻城款项里头截了十几万两白银。秋大人猜大殿下是怎么判的?”

  秋仪之刚要回答,却听林叔寒自问自答道:“大殿下夺取他一切功名官职,还要充军三千里。因他年老体衰不能远行,便让他两个儿子代父受刑!三千里外是什么地方?嘉峪关!十个人去了,能有半个回来的吗?而且一去就是两个,怕这位刘大人的两个儿子能回来一个,就是造化了。”

  秋仪之听到这里,也觉得这桩案子判得有些过重,于是放下手中书本,想了想说:“以刘建同的案情,这样判也没什么不妥的。就是同时要他两个儿子去充军,似乎苛了些,改天我去同大殿下说说,留一个下来也是好的。”

  林叔寒又冷笑一声,说道:“秋大人面子大,在大殿下那里是说得上话的。干脆好人做到底,帮忙在下面这件案子上说项说项。”

  秋仪之是何等机灵的人,早就听出林叔寒话中含了几分揶揄口气,却不知其中又有怎样的深意,注视了一会儿林叔寒那双眼神深邃的三角眼,说道:“什么样的案子?可是林先生有朋友牵连在里头,要在下去我大哥那里讨个人情?”

  林叔寒也同样直视秋仪之的双眼,说道:“林某可没有这样的朋友,即便是有,知道他原来是个吮吸民脂民膏的败类,也断然跟他绝交了的,哪里肯会帮他求情?”

  他顿了顿,将话题重新引到案子上,说道:“大人一定记得苏州府私分太仓、常平仓余粮的案子。这是一桩窝案,苏州府里头零零总总有四五十个官员牵涉在里头。大人是知道的,本朝自太祖皇帝开始,凡是涉及到太仓、常平仓的案件,没有一桩是从轻发落的。就拿苏州这桩案子来看,大辟、腰斩、绞刑的加起来就有十三个人,其余充军、监禁的更是不计其数……”

  秋仪之打断道:“这桩案子大殿下办得这样严厉,林先生总无话可说了吧?”

  林叔寒又冷笑一声,道:“偏偏这里头贪了钱粮最多的,还想出假作粮仓失火对抗朝廷检查的,那个叫胡发荣的,却是恁事没有,不仅保住了性命,就连功名都没丢,安排到云贵道当县令去了。”

  秋仪之想了想,说道:“这个胡发荣也没占什么便宜嘛!云贵道乃是大汉最贫瘠的地方,常言说‘人无三分银、地无三尺平’,说的就是那边。我看这个胡发荣就是去赴任了,也未必有命回来呢!”

  “哼!”林叔寒又是一声冷笑,说道:“官场里头的门道多的是。这个胡发荣只要还有功名在身,在云贵随便做个什么政绩出来,找几个同乡同年吹捧吹捧,立时就是一员干吏,说不定过不了一年半载,就又能从云贵调出来。就算他死在任上,那也是因公殉职,按照大汉恩荫的制度,他的儿子不用科考,也能混个官儿当当。”

  这桩案子,郑鑫断得确实是有失偏颇。

  就连秋仪之也难以为他辩驳,想了半晌才道:“大汉例律之中,对于贪腐一项的规定本就十分宽泛。贪墨了同样金额的人犯,依照情节不同,从凌迟处死一直到降级罚俸都是有的。也难怪大殿下案子难办了。不过这桩案子确实是有失公允,此案我定会向大殿下据理力争。”

  林叔寒听了,摇摇头又点点头,忽然起身在亭中转悠了一圈,说道:“最近我读书是越读越糊涂了,就连秋大人是真愚钝还是装聪明,都分不清了。”

  以堂堂皇上义子的身份,若放到旁人被林叔寒这个布衣草民这样教训,必然是当场就要发怒的。

  然而秋仪之却是个没有架子的人,又十分仰慕林叔寒的大才,丝毫没有动怒的意思,反而笑着说道:“在下在别人那里算是聪明人,可在林先生跟前就只能算是个笨人了。林先生这样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不知有什么深意么?”

  林叔寒睨了秋仪之一眼,开口就说:“秋大人不仅这里头的关节心知肚明,而且懂得韬光养晦之计,可比我聪明多了!好吧,既然以秋大人的身份难以启齿,林某这个闲云野鹤之人倒是可以口无遮拦!”

  他自嘲地一笑,忽又斩钉截铁地说道:“大殿下这是在私自售恩,背地里做的是结党营私的勾当!”

  秋仪之听了一惊,虎口一时吃不得力气,拿着的书顿时掉在地上。他赶紧弯腰将书捡起,趁此机会平和一下心境,这才起身说道:“林先生这话可就是有点危言耸听了吧?我大哥是皇长子,天下都是他家里头的,又何苦去结党呢?”

  林叔寒笑道:“普天之下机密之事不知多少,尤其以皇家宫闱秘事最为晦暗不明。不过以林某之见,大汉亿兆黎民之中,能比秋大人更熟悉其中情形的,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个了。你我都是明人,又何必在此说暗话呢?”

  秋仪之听林叔寒这话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自失地一笑,说道:“林先生看待事物真是通幽入微。在下放着朝廷中枢位极人臣的位子不做,偏偏要来江南这个穷乡僻壤的山阴县来当个小小县令,可不就是为了不插足其中么?”

  林叔寒正色道:“秋大人能有这番见识,实在是了不起得很。然而世间万事,可不是件件都能随心所欲的。以秋大人的地位、功劳、名声,就算是想要退隐江湖,别人也未必能放过你啊。大人若是不信,就请想想你这半年来,几时又离开过朝廷中枢了?”

  秋仪之听了一怔,细细想来,自己虽是个七品小县令,却无时无刻不在同皇帝、宰相、皇子打交道——而这几个地位尊崇之人,普通地方小官,就是当上一辈子,能远远瞧见他们一面都是十分难得的了。

  于是秋仪之叹口气说道:“林先生说的一点不错。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

  林叔寒却正色道:“秋大人不要气馁。要不是林某认大人是个朋友,又见大人是实心为朝廷办事、为黎民伸冤,否则换了其他人,我还懒得说这些话呢。”

  林叔寒这话说得如此诚恳透彻,让秋仪之不能不有所触动,忙将手中书本摊平放好在身前桌案上,起身深深作揖道:“先生大才,还请教我。”

  林叔寒依旧是那副自矜高傲的模样,也不伸手去扶,淡淡说道:“以秋大人的灵透,我一个落魄书生有什么可教你的?不过是见大殿下所为,偶有些心得罢了。”

  他沉思了一下,说道:“秋大人没发现么?凡是大殿下从轻处置的官员,没有例外全都当过科举的主考官么?”

  秋仪之听了又是一愣,他自军中出道,年纪又轻,江南道又是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这些官员的履历,他还真是不甚清楚。然而这个林叔寒虽然孤高些,却绝不是那种信口开河之人。

  于是秋仪之皱着眉头问道:“怎么?还有这等事情?”

  林叔寒笑着点点头,说道:“林某何时打过诳语?你看王镜清是进士出身,原本是以学差任命到江南道来的,主持的江南乡试有七八场,从他手底下点出去的举人孝廉总有五六百人。江南文风鼎盛,这些举人之中,又十有七八高中进士。这样一来,这个不起眼的王镜清,竟是大汉三百来进士的座师,影响力可是非同小可。”

  林叔寒喘了口气,继续说道:“至于这个胡发荣更是了不得。他是礼部出身,虽然位卑职小没当过会试主考或者是副主考的职务,然而参与的科举也不知有多少场了,怎么这么也能混个脸熟。况且他是老丞相杨元芷的弟子,同学之中位居高官的也不再少数。大殿下笔头一抖,从轻发落他,可不知卖了多少面子给人呢!”

  林叔寒款款道来,列举了五六个罪刑确定显然过轻的官员,果然都是些科举背景深厚的。

  于是秋仪之蔚然叹息道:“原来我大哥是想要深耕科举这条线,培植起自己的势力来啊!”

  林叔寒击掌称赞道:“秋大人果然是个明白人!大殿下的岳父,乃是士林之中堪称泰斗的秦广源,他本来就在读书人中颇有令名。再经过此次事件,大殿下在士林之中的声望想必就如日中天了吧。”

  秋仪之点点头,说道:“林先生说的没有半点虚言。皇上的三个儿子当中,二哥兵权最重、三个既有兵权又管政务,唯独这个大哥手里头只有洛阳府的几个差役,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兵权。偏偏皇上铁了心从不给他单独领军的机会,他这样将所有筹码统统投到文官身上,也是没办法的事。”

  “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道理,大殿下怎么会不懂呢?”林叔寒说道,“然而大殿下争嫡之心,却已是昭然若揭了……”

  说到这里,两人的对话就已牵扯到皇位继承这天下第一件大事上了。

  秋仪之是个一心想要韬光养晦之人,全然不想在这件事上再多说半个字,连忙阻止道:“这事情林先生可不能信口胡言!当心一不小心就要人头落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